孩子有了理想父母該怎麼做

  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所以說為了實現理想,一定要努力。如果爸爸媽媽不能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理想的話,那將會影響到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孩子有了理想父母的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有了理想父母的做法

  1.保護孩子心中的理想之光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開始有理想了,比方說在孩子某個動畫片之後,就會開始崇拜裡面的主角。在孩子跟爸爸媽媽說了之後,爸爸媽媽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理想實現情況。所以,保護好孩子的理想之光,是幫助他從理想到現實之間的有效橋樑。

  2.尊重孩子們的理想和選擇

  中國式的爸爸媽媽總是會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案,會扼殺孩子的興趣愛好。其實,孩子的這些興趣愛好,正是孩子實現理想的有力法寶。

  作為爸爸媽媽,最好是能夠尊重孩子的理想和選擇,比方說如果孩子想成為一名老師,但爸爸媽媽卻覺得老師沒什麼前途,要孩子做工程師。爸爸媽媽隨意扼殺孩子的理想會讓孩子以後有很大的遺憾。大部分的孩子年幼時的理想,長大之後都沒有實現,這主要和爸爸媽媽有很大的關係。

  3.給予孩子正確的支援鼓勵

  為了讓孩子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爸爸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正確的支援和鼓勵。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應該正確地支援孩子的理想,讓孩子自己選擇理想,不要把自己未實現的理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讓孩子來幫你實現。

  在孩子有了理想之後,爸爸媽媽要做的事情就是支援孩子。支援孩子的理想其實是一種賞識教育,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也能夠幫助孩子找到現實與理想之間相融洽的橋樑。

  4.讓孩子更多機會接觸理想

  如果孩子以後想成為一名帥氣的汽車司機的話,爸爸媽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灌輸一些有關汽車的知識,也可以訂閱一些有關汽車的雜誌,這對於孩子以後實現理想有著很大的幫助。

  如果孩子想成為一個畫家或是藝術家,那麼經常帶孩子去看一些展覽,給孩子上一些培訓班,這些做法都能夠幫助孩子實現夢想。

  教育孩子正確的方式

  1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很多孩子認為家長的付出和愛是理所當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報。沒有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是孩子不聽話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認為,很有必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愛,培養他們的感恩意識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讓孩子學會理財,養成記錄收支的習慣。前美國首富、美孚石油公司的總裁,洛克菲勒,每個星期給孩子的零花錢只有三十美分,相當於人民幣2.4元。而且他要求他的孩子們每週把自己的每一筆支出都記錄好,下週領零花錢的時候交父親檢查。後來,他的兒女,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而不要依靠億萬富翁的父親。新時代要求我們在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的同時,也應該學會理財。養成記錄收入和支出的習慣,就可以將自己的財富用在“刀刃上”,把自己的生活規劃得井井有條,而不會由於金錢問題而時時捉襟見肘,疲於應付。學會理財,也就是學會規劃人生,會理財將會使你一生受益無窮。一段時間過去後,要讓孩子算算賬,一個學期,一年要用去父母多少錢。

  另一個方面也要讓孩子參加一些勞動,嘗試去賺錢,瞭解金錢來之不易,而且必須通過勞動獲得。這樣有利於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證。

  2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嚴是愛,鬆是害”是中國的一句古話。千百年來,家長教育孩子,老師教育學生,說的最多的也是“嚴格要求”。的確,嚴格要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夠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發展,少走彎路,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範例。但是對“嚴格要求”的負面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它使孩子習慣接受,不會批判的思考,個性喪失,創新意識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靈壓抑,性格孤避,過早地失去了童真。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在今年6月末日報道的,13歲考上大學的天才兒童曾永康的悲劇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我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嚴格,更應該寬容。嚴格不是苛責,苛求,應該嚴而有度,嚴而有序,嚴而有理,寬容不等於放縱,放任,不等於對孩子的問題視而不見,不等於可以原諒孩子的所有錯誤,寬容更多的是對孩子感情、心靈上的寬容,讓孩子有健康的心態在寬鬆的環境下接受嚴格的教育。

  家長要處理好要求的嚴格與環境的寬鬆,過程的嚴格與結果的寬容的關係。寬容是對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氣,嚴格要求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有利於培養孩子做事嚴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終良好習慣。

  3民主平等的交流

  進入青春期前後的青少年,顯著的特點是“變”。孩子開始發育了,生理上在變,心理上也有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你要東,他偏要西。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這個時期,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現是獨立活動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不能正確理解自尊,只是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孩子來看待,他們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

  這個時期的孩子,儘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論據不足;喜歡發表見解,卻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歡懷疑別人,卻又缺乏科學依據。

  因此,家長光滿足於表面上瞭解孩子是不夠的,家長必須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必須瞭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心理斷乳期,實質上是青少年們隨著身心的成長髮育,逐漸從依賴於父母的心理狀態中獨立出來,自己判斷、自己解決所面臨的新的問題的時期,這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要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這是一個人從幼稚到成熟的轉折時期。

  父母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物件。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境薰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薰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係,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瞭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佈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五、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