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痔瘡的藥方最有效見效快

  痔瘡作為高發的肛腸疾病,你們知道治療痔瘡有哪些藥方嗎?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治療痔瘡的偏方,一起來看看吧!

  治療痔瘡的藥方

  1、蒲公黃、黃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每天一副,可以用3次。用時先加水3000毫升,待煮開後,把渣滓去掉,然後把藥液倒在盆裡,趁熱先薰後洗患處,每次20分鐘左右為宜。這個方法可以清熱解毒,除溼消腫,活血散瘀,可用於治療痔瘡。

  2、硫黃、雄黃各10克,樟腦3克。使用前,把這些磨成粉末,然後用適量的芝麻油調均,使用時塗抹在患處。這種方法可以治療因溼熱引起的痔瘡。

  3、烏梅、五倍子各10克,苦蔘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蠣30克,火麻仁10克。用水煎了口服,每天一劑,每天口服2次。這個方法的功能是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可用於治療痔瘡。

  4、浮萍適量。用水煎了,趁熱用藥液擦洗患處。這種方法可用於因痔瘡而抓破面板出血,但不流水的患者。

  5、槐花、地榆各10克,仙鶴草、旱蓮草、側柏葉各15克,枳殼10克,黃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萊莧30克。用水煎了口服,每日1劑,日服2次。

  6、柞樹葉30克。把柞樹葉搗爛了,敷在患處。本方法來源於《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可用於治療痔瘡。

  7、把生豆腐渣放在鍋裡炒,直至炒幹成了末,每次取9克用白糖水服下,每天3次。本方源於《危氏方》,可用於治療血瘡。

  牙膏治療痔瘡的偏方

  1、中草藥牙膏一般具有清熱解毒、止血和消炎止痛的功效,但痔瘡並非炎症,而是由不良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形成的肛門靜脈叢增生或曲張所形成的靜脈團,因此牙膏的消炎功效對痔瘡起不到什麼作用。

  2、痔瘡導致大便時出血,雖然中草藥牙膏有止血作用,但只能說對口腔區域性有效,並不是對任何部位都有止血作用,而且中草藥牙膏長期使用也很容易產生抗藥性,其療效就顯得微乎其微。

  3、治療痔瘡不是止血就行了,最主要的是通過手術手段祛除靜脈曲張。

  4、一些牙膏為了祛除口氣都有一定的薄荷成分,這對肛門周圍有可能產生刺激作用,從而加重病情,因此在病情不明的情況下,切勿在家亂用牙膏塗抹防止加重病情。

  5、患者出現便血、肛門疼痛、腫物脫出等症狀時,應及時去專業肛腸醫院檢查確診。

  痔瘡的症狀

  1、便血

  無痛性間斷性便後出鮮血是其特點,是內痔和混合痔的早期症狀。病人常在便池中滴入鮮血或便紙上發現染血。重者為噴射狀,可因排便時用力過猛擦破黏膜引起,便血可自行停止。便祕、糞便乾硬、飲酒及食刺激性食物是出血的誘因,如長期出血可導致貧血。

  2、脫出

  內痔或混合痔發展到一定時期***第二、三期***即可脫出肛門外,多先有便血而後脫出,待脫出體積增大時,逐漸與肌層分離,排便時被推出肛門外。輕者在大便時脫出,便後可自行回納;重者需用手方能回納,否則脫出的痔塊可被嵌頓。由於脫出的痔塊不斷地變大和脫出,肛管括約肌收縮力逐漸減退,以至病人行走、咳嗽等增加腹壓時就能脫出。

  3、疼痛

  單純性內痔無疼,少數有墜脹感。當內痔和混合痔黏膜受損感染時或血栓形成時即感疼痛,疼痛常與大便不盡感同時存在。內痔和混合痔脫出嵌頓,出現水腫、感染、壞死時,區域性疼痛劇烈。排便、走、坐、咳嗽時均能引起疼痛。

  4、瘙癢

  內痔晚期,痔塊脫出及肛管括約肌鬆弛,常有黏液分泌物流出而刺激肛周面板,引起瘙癢甚至面板溼疹,病人極為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