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健身的方法

  春季如何進行運動呢?有什麼春季健身的好方法嗎?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是什麼

  第一,運動前要熱身

  春季的體育鍛煉一定要講究科學性。在進入鍛鍊的正題前,最基本的當是要做好準備活動。

  冬季帶給我們的除了寒冷還有僵硬:身體各器官如內臟、肌肉的功能都處於較低水平,骨骼和韌帶更是僵硬得很,貿貿然彎低身體、高踢腳尖,甚至是扭腰、跳繩,都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尤其是從事劇烈的運動前,“熱身運動”更是少不了,這是為了預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損傷。

  第二,走出室外

  春季講究護肝,中醫醫生告訴我們,中醫講究五行***金、木、水、火、土***,而春季則屬於五行中的木,而人體五臟的“心、肝、脾、肺、腎”,對應五行,因此肝也屬木,肝臟與木的物性是一致的。因此,多與大自然接觸,迎接春季和暖陽光,對改善肝臟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好處頗大。所以春季運動首先要在室外。

  中醫還認為,春天的陽氣在樹林、江河、湖邊的空氣裡尤其旺盛,這些地方富含著一種負氧離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勞、調節神經、降壓、鎮靜等功效。運動地點選擇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陳代謝及血液迴圈的狀態,越練越精神,就算是“春困”一類的惱人事也難以近身。

  第三,時間和天氣很關鍵

  我們常有這種錯誤觀念:每天早晨鍛鍊是最好的。然而眾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運動時間,尤其是室外運動。研究表明,一天內,人體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變化規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迴圈不暢和心臟病發等問題,而下午以後這個危險則降低很多。且傍晚時分,人體已經經過了大半天的活動,對運動的反應最好、吸氧量最大,運動效果也更明顯。

  上午由於處於兩餐之間,進餐後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以幫助消化吸收,運動會使血液流向四肢而妨礙腸胃消化作用,時間一長就難免會有消化疾病,身體較弱者還會有餐後低血壓,出現昏厥等情況,不適合此時運動。鍛鍊時間安排在傍晚,就避免了這些可能。

  專家認為,霧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霧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在霧氣中鍛鍊,人的呼吸隨運動量的增多而加速、加深後,會將霧氣中大量的有害物質吸入體內,一些霧氣中散佈的致病因素讓反倒讓鍛鍊成為了無形殺手。

  第四,剛出汗就夠

  如果感覺天氣較涼,應該等身體鍛鍊到微微發熱時才減衣,讓身體處於一個比較好的舒適狀態中,俗話中的“春捂秋凍”就是這個意思,春天的氣候來說,捂就比脫要來得保險點。

  人們總認為出汗越多,運動效果越好,其實不然。在氣溫適宜的情況下,出汗絕對有很好的鍛鍊效果。但春季的氣溫與夏季相比還比較涼,出汗過多容易讓毛孔擴張,涼溼之氣乘機侵入體內,容易使身體受風寒而著涼感冒,從而誘發呼吸道疾病,後果可能很嚴重。

  中醫還認為,汗與心和血有莫大的干係,一定量內的流汗有排毒作用,但如果汗液排洩過多,則會帶走體內一些珍貴的微量元素,會耗人心血、損人陽氣。

  因此,春季鍛鍊不宜出汗過多,剛出汗就差不多了,鍛鍊結束時還要立即擦乾汗液,換上乾淨衣物,以防著涼。若已經感冒,還是不宜參加體育鍛煉,而應多休息,待感冒痊癒後再參加鍛鍊才好。只要能堅持每次30分鐘、每週3次,或每天2次、每次15分鐘進行的有氧運動,如步行、爬山、跳繩、慢跑、室外體操等,就是很好的春季運動方式。

  第五,鍛鍊後需“冷身”

  對應於鍛鍊前的“熱身”,運動過後要注意“冷身”。運動能加速血液的迴圈,如果不能以一些節奏慢的簡單運動,血液不能突發性地自動適應身體的變化,血壓會猛然下降,心臟供血不足,引起昏迷甚至休克死亡。簡單的5分鐘左右的慢走,能夠有效地消除疲勞。當脈搏減慢至120次以下,你的“冷身運動”才能功成身退。

  春季健身推薦專案

  1、健步走

  健步走被稱為世界上“最好、最流行並且最廉價的運動”,而且只要你願意,走路無處不在。我國衛生部建議,要保持健康,每天至少要走六千步。你達到了嗎?春暖花開,正是進行戶外活動的好時候。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裡的健身走,並不是漫不經心的隨便溜達,而是1小時要走5至6公里***大約每分鐘要步行100-120步***,一週進行5-6次,走的時候需要控制一定的強度。健步走的強度以中等強度為宜,我們可以用談話測試來簡單地評定運動強度,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健步走的過程中感覺到氣喘,但是還能說話,這種強度就比較合適。

  2、放風箏

  “糊成紙鳶一線牽,憑藉春風上青天”。春天來了,和風陣陣,大多人會選擇放風箏這項體育運動,迴歸到大自然之中。在玩的過程中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何樂而不為。放風箏的過程中,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之中也鍛鍊了我們的手、肘、腰、腿、臂等多個部位。一些存在肩部或頸部有問題的白領一族在週末的時候放放風箏,可以有效緩解身體疼痛。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老年人在放風箏的過程中,頭頸部不要長時間的後仰,可以選擇後仰動作與平視動作交替進行。此外,放風箏時極目遠眺,可以有效調節眼部的肌肉,消除眼睛的疲勞,保護增加視力,對於課業繁重的青少年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3、爬山

  爬山是一項極佳的有氧運動,如果以每小時2公里的速度在山坡上攀登30分鐘,消耗的能量大約是500kcal,相當於45分鐘游泳所消耗的能量。爬山雖好,但是也有一些講究。強度把握不好很容易傷到身體。因此,爬山之前一定要做準備活動,要讓肌肉、關節活動起來。同樣,爬山結束後,也一定要做一些整理和放鬆活動,比如說下山後繼續在平地上走大約5分鐘。爬山過程中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鐘最為適宜。

  4、踏青郊遊

  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正值一年當中踏青的好時節。外出郊遊踏青不僅僅能夠親近自然、放鬆身心,而且還能夠強身健體,趕走春困。踏青郊遊這項古老的運動幾乎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適合,而且運動負荷強度完全可以根據我們個人的情況來制定。時間長短也順其自然。對於一些年老體弱的人來說,每分鐘大約走60-70步,一些健行者可能要走到每分鐘約70-90步。對於一些疾病初愈的人來說,也可以選擇外出踏青郊遊,步行的過程中走一走歇一歇,時快時慢,快慢相間,有利於病後的恢復。

  5、騎自行車

  騎自行車是一種改善人體肌肉耐力和心肺耐力的有效的健身方式。在騎行過程中,人體主要的肌肉群都要參與工作,包括腿部、手臂和腰腹部的肌肉。騎自行車是典型的有氧運動,以70%-80%最大心率騎行15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可以幫助你消耗卡路里,並且改善心肺耐力。此外,騎自行車也可以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在一天緊張的工作之後可以選擇騎自行車來給自己的身心放鬆一下。以健身為目的的騎自行車運動,要把握好運動負荷。強度以蹬車頻率為60-90次/分鐘為宜,每次運動時間為20-40分鐘,每週運動3-5次,長此以往,可以獲得明顯的健康收益。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