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文地理小知識

  我國的人文地理教材在不同的時期呈現不同的特點,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

  1、農業生產的特點:①地域性;②季節性和週期性

  2、農業的投入因素自然條件、勞動力、生產資料、科技

  3、農業按生產物件分類農、林、牧、副、漁***混合農業***

  4、農業按投入分類粗放農業、密集農業

  5、農業按產品用途分類自給農業、商品農業

  6、自然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氣候***光、熱、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7、社會經濟條件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市場***郊區農業***、交通運輸***地域擴充套件***、政策***商品基地***

  8、人類對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種;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溫室;④修築梯田;⑤噴灌

  9、市場、交通及技術的發展對農業區位的影響:①供求關係;②保鮮冷藏技術;③區域專業化生產

  10、世界水稻種植業的主要分佈地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11、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①小農經營;②單產高;③機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12、世界大牧場放牧業的分佈地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

  13、大牧場放牧業的形成條件分析***潘帕斯***: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②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14、阿根廷促進牧牛業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種;②改善交通;③開闢水源;④種植飼料。

  15、商品穀物農業的基本特徵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二***

  16、商品穀物農業的主要分佈地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

  17、商品穀物農業的區位條件例項分析***美國***:①自然條件;②交通運輸;③地廣人稀;④工業基礎;⑤科技

  18、世界主要的混合農業生產方式穀物和牲畜混合農業

  19、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漁塘甘蔗、果樹、桑蠶、魚

  20、混合農業的分佈地歐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21、混合農業的發展優勢及例項分析***澳大利亞***:①生態農業;②有效利用時間安排農活;③市場適應性好

  22、工業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勞動力、資金、能源、原料、科技

  23、工業的產出產品和三廢

  24、工業投入要素與工業發展型別的關係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

  25、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發展的影響:①原料種類和利用率;②勞動力的數量、體力、知識、技術

  26、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技術

  27、五種區位因素指向型工業原料、市場、動力、廉價勞動力、技術指向型

  28、原料、交通運輸、資訊和勞動力對工業區位影響的變化:①替代,減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達,重要;④自動化,勞動力素質。

  29、社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①國防政策;③個人偏好;④工業慣性。

  30、環境需要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水汙染***河流下游***,風汙染***下風向***

  ***三***

  31、企業增長的戰略:①橫向一體化②縱向一體化③多樣化

  32、企業空間發展的特點:①由近及遠擴張②由大市場至小市場擴張

  33、跨國公司的空間發展過程:①代理商②銷售公司③組裝公司④生產公司⑤研發機構⑥全球經濟

  34、工業企業之間的聯絡:①生產的聯絡②非生產的聯絡③資訊的聯絡

  35、工業集聚的優勢:①共享基礎設施②交流協作③降低運費④擴大總體生產能力

  36、工業分散的原因:①原料和產品的運輸量小②全球範圍內尋找最優區位

  37、不同發育程度工業地域的不同特點:①發育低***食品工業***②發育高***鋼鐵工業、石油化工、機械製造***

  38、傳統工業區的區位特點分析***魯爾區***:①煤炭資源豐富②鐵礦區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場廣闊

  39、魯爾區衰落的原因:①生產結構單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鋼鐵過剩④新技術革命的衝擊

  40、魯爾工業區的綜合整治:①發展新興工業②調整佈局③改善交通④發展科技⑤消除汙染

  41、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①中小企業②輕工業③生產分散④資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業化

  42、高技術工業的特點:①人員高水平②增長速度快③研發費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場

  43、美國“矽谷”發展的主要因素:①環境優美②氣候宜人③教育發達④便捷交通⑤軍事訂貨

  44、聚落的形成人類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動到穩定,逐步確立了鄉村聚落。

  45、村落的形態與地理環境的關係:①圓形或多邊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帶狀村落***沿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