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骨質增生的治療方法

  骨質增生症是以骨質病理性增生導致區域性關節、肌肉、韌帶活動障礙,伴發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疾病。股骨頭骨質增生有什麼可行的治療方法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股骨頭骨質增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腰椎骨質增生的原因:

  ***一***從時間上分:

  第一階段為隱蔽階段,實際已經出現了增生部位,增生的厚度或長度僅在1~2毫米左右。此時對人的活動尚不構成影響,且無自我感覺,或稍有感覺也不體現為明顯的症狀。所以,在隱蔽期一般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一階段大約持續1~2年的時間。

  第二階段為明顯階段,骨質增生的長度超過5毫米以上,對人體活動有明顯的影響。左邊椎間盤增生時,人體向左傾斜和彎曲,左邊的肢體即引發酸、痛、麻感。反之亦如此。有的人處於正常體位時也會產生一些症狀,這說明某處神經長期受壓迫。此階段如果沒有得到根本的治療,則可能長期痛苦,以至影響正常的生活活動。這一階段可延續多年,以至一直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為癱瘓或運動障礙階段。一般骨質增生部位多、增生長度超過10毫米以上,多年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導致癱瘓或行走困難。這種情況在臨床上比較少見。

  ***二***從形態上分:

  1.膨出狀:臨床上最普遍,即在骨質外層增厚,使表面層膨出。稱之為椎間盤膨出,也叫突出或肥大。

  2.角狀增生:在椎間盤的上角邊處形如牛角盤的突出,且向上挑,邊沿有尖狀突出,最易產生嚴重的症狀。一般發生在頸、腰椎間盤上。

  3.柱狀增生:發生在活動角度較大的小關節部位,如指關節、膝關節等處。區域性症狀比較明顯但影響不大,痛苦也較少。但有個別人在腰椎處也長出長達20毫米的柱條骨體,影響十分嚴重。

  4.粒狀贅生體:發生在經常活動的大拇指與掌的活動關節處,在關節縫外贅生一粒球狀骨體,粒徑可達4~6毫米左右。影響其手指正常工作,甚至無力。在膝關節處也可以出現此現象。

  膝蓋骨質增生

  1 外傷因素由於損傷、膝關節畸形或炎症等因素造成膝關節負重力線的改變,使膝關節面有效負重面積減少,關節面受力不均勻,衝擊力集中部位易發生關節軟骨的損傷,並造成骨小樑微小骨折***亞骨折***,出現骨質塌陷,隨後則出現軟骨下骨硬化現象。同時,由於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的關節軟骨基質和關節滑液成分發生改變,失去了軟骨的彈性和周圍滑液的潤滑作用,故使軟骨易受磨損。而膝關節周圍骨贅增生是關節損傷的一種修復現象,機體為增加關節負重面積,降低承受壓力而出現代償性骨贅增生。

  2.自身免疫反應膝關節軟骨受到機械性等因素破壞後,關節軟骨細胞、粘多糖及膠原蛋白的"隱蔽抗原"暴露,引起自身免疫反應,造成軟骨繼發性損傷。膝關節骨質增生患者常出現關節腫脹、反覆關節滑膜炎,滑液中常見單核細胞、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的增加,滑膜中充血明顯和單核細胞浸潤,這些均提示膝關節骨質增生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股骨頭骨質增生的西醫治療方法:

  基本方法

  目前國內治療骨質增生症的方法有很多,治療都存著者侷限。

  一、直流電藥物離子匯入法。直流電藥物離子匯入法充分發揮了藥物的作用,但因導入藥物為液體,易揮發,藥效不持久,限制了該方法的治療效果。

  二、紫外線療法:其治療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殺菌作用;

  2、消炎作用;

  3、止痛作用;

  4、促進傷口癒合作用;

  5、脫敏作用;

  6、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

  7、調解機體免疫功能等。

  三、西藥治療。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常採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藥;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區域性抽取積液或區域性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

  四、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不是骨質增生的首選療法。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股骨頭骨質增生中醫治療方法 :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外用藥

  1、骨痛靈酊

  【成份】:雪上一支蒿 乾薑、龍血竭 乳香、沒藥、冰片等。

  【功效】: 溫經散寒,祛風活血,通絡止痛。適用於腰、頸椎骨質增生,骨性關節病,肩周炎,風溼性關節炎。具有鎮痛、抗炎、改善微迴圈等三大作用。

  骨痛靈酊核心機理為:定位吸附感應療法。因產品具有很好的消炎效果,結合治療時的生理反應,最後將產品機理分為三步,稱為骨痛靈酊“骨病三步療法”機理:

  第1步:定位鎮痛。運用先進的分子篩提煉出藥物小分子,精確定位,通過不飽和透骨給藥直達體內患處,在10平方釐米的痛部範圍內,藥物小分子都能準確找到痛點,並迅速對痛點骨組織進行疏通,恢復組織養分供給,快速達到止痛目的。

  第2步:吸附消炎。其藥物功效小分子對壞死細胞進行有力撞擊,清理壞死細胞,將其吸附並排出體外。隨著功效小分子撞擊速度的加劇,骨組織有針刺感,並伴隨輕微的發熱發燙,最後徹底清除受損組織炎症,消除腫脹現象。

  第3步:感應修復。在定位鎮痛、吸附消炎後,持久的藥物功效小分子在細胞組織內迴圈,啟用休克的成骨細胞,並修復受損細胞,優化成骨細胞生長環境,全面修復骨組織受損部位,恢復骨組織的原有系統功能,使骨骼轉動自如,長期使用可根除骨病。

  [用法用量] 外用,一次10毫升,一日1次。將藥液浸於敷帶上貼敷患處30~60分鐘;20天為一療程。用藥部位3小時內不得吹風,不得接觸冷水。

  2、鸛草膏。藥物組成及製法:老鸛草,生虎骨,防風,紅花,木瓜,懷牛膝,骨碎補,青風藤,功勞葉,當歸,麻黃,海風藤,上藥用香油炸枯去渣濾淨,煉沸,再入漳丹,攪勻成膏,每膏藥油l兌乳香面、沒藥面,麝香 攪勻,每大張淨油,小張淨油。功效:散風活血,化瘀止痛。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用法:貼患處。

  3、石虎膏。藥物組成及製法:石斛,生虎骨,赤芍,白及,川芎,羌活,桂枝,生杜仲,生地,川烏,白蘞,生山甲,獨活,麻黃,透骨草 ,當歸,生草烏,紅花,大黃,防風,甘草。以上藥料用香油 ,兌肉桂面,乳香面,沒藥面,麝香,血竭面,廣木香面公丁香面。攪勻。每大張淨油,小張淨油。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主治:頸椎病經絡痺阻型。用法:貼患處。

  4、蜂毒古今貼。藥物組成及製法: 蜂毒、羌活、乳香、紅花、川芎、三稜、冰片、大黃、木鱉子、玄蔘、生地、金銀藤、、甘草、土貝母、黃芪、當歸、薄荷梗、赤芍、白芷、杏仁、黃柏、殭蠶、生山甲、全蠍、生南星、蟬退、牡蠣、生半夏、羌活、防風、連翹、蒼朮、香附、橘皮、五倍子、蓖麻子、川連、細辛、官桂、丁香、頭髮、桑枝、槐條、柳條、蒼耳子、老蒜、蔥白、生薑等四十七味中藥經古法熬製而成。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主治: 頸椎病,腰椎肩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筋骨扭傷、骨質增生、骨刺、風溼及類風溼性關節炎,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等一應骨病。用法:以生薑擦拭面板後,將本膏藥直接貼於使用部位或壓痛點。每貼可貼六天,最好以兩貼每三天互動換貼一次,效果更好。

  骨質增生日常護理方法:

  1、骨質增生的護理最關鍵的就是要避免在潮溼處睡臥,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後,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溼、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於勞累或負荷過重。

  2、早期患者最關鍵的骨質增生的護理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臥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鬆5~10秒;重複20~30遍;每日4~5次。做三週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

  3、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症狀好轉後停藥,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4、要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儘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也是比較常見的骨質增生的護理方法之一。

  5、骨質增生的護理還需要進食高鈣食品,以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鈣不少於1200毫克,故宜多食牛奶、蛋類、豆製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