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歷返鄉創業故事

  在創業過程中,如果說壓力,我認為選擇什麼不做是非常大的壓力。因為在這過程中受到的誘惑太多了,每一個新的概念都可以做很大的東西。在商業上的策略不是決定做什麼,而是決定不做什麼。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大學學歷返鄉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大學生回鄉種田2000畝年收入280萬

  今年28歲的陳林嶓畢業於浙江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在杭州工作了三年。“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很好,水稻田裡也能成就一番事業。”陳林嶓說,當他說出要回到家幫助父親經營家庭農場的想法後,同樣是大學畢業的妻子姜雅萍表示了贊同,與他一同辭去了杭州的工作。

  兩位80後年輕人,告別都市,回到農村,這讓許多同齡人不解。“既然選擇遠離都市的喧囂,那就安心在農村好好經營自己的事業。”

  陳林嶓花了20萬元購置的農用植保飛行器,一次可攜帶32斤農藥,一天可噴灑300多畝稻田。“用機械代替人工是農業發展的大趨勢。”陳林嶓說。農場近年來不斷引進犁田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多種農用機械來替代人工,見效十分顯著。去年農場1300多畝稻田共收穫了稻穀100多萬斤,銷售額達到280多萬元。

  陳林嶓能吃苦,要不是鼻樑上架著的眼鏡和一股書卷氣,人群中的陳林嶓經驗老道的樣子還真看不出是個走出象牙塔不久的大學生。

  回到農場後,夫妻倆一同跟著父親和農場的農民下地,熟悉機械操作和農事管理;省下逛街、上網的時間去聽當地農業局給農民上的農技課;書架上各種農技、農機書籍逐漸多了起來……知識、經驗在日積月累中變得更為豐富。圖為陳林嶓噴花剿滅農田旁的一枝黃花。

  如今,小兩口已經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大學生農民。經過一年的發展,農場也從原來的1300多畝擴增到2100多畝。

  農場近年來還引進智慧玻璃溫室、烘乾機等多種農用機械來替代人工。

  陳林嶓一有空就學習農技、農機、管理市場等知識。

  “農技、農機、管理、市場……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對於未來,陳林嶓有著新的謀劃:擴大種植面積、選新品種、搞綠色迴圈農業……未來創業的路還很長,陳林嶓希望每一步都走得實實在在。對家庭農場的未來,陳林嶓信心滿滿。

  2:大學生回鄉種田2000畝年收入280萬

  今年28歲的陳林嶓畢業於浙江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在杭州工作了三年。“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很好,水稻田裡也能成就一番事業。”陳林嶓說,當他說出要回到家幫助父親經營家庭農場的想法後,同樣是大學畢業的妻子姜雅萍表示了贊同,與他一同辭去了杭州的工作。

  兩位80後年輕人,告別都市,回到農村,這讓許多同齡人不解。“既然選擇遠離都市的喧囂,那就安心在農村好好經營自己的事業。”

  陳林嶓花了20萬元購置的農用植保飛行器,一次可攜帶32斤農藥,一天可噴灑300多畝稻田。“用機械代替人工是農業發展的大趨勢。”陳林嶓說。農場近年來不斷引進犁田機、插秧機、收割機等多種農用機械來替代人工,見效十分顯著。去年農場1300多畝稻田共收穫了稻穀100多萬斤,銷售額達到280多萬元。

  陳林嶓能吃苦,要不是鼻樑上架著的眼鏡和一股書卷氣,人群中的陳林嶓經驗老道的樣子還真看不出是個走出象牙塔不久的大學生。

  回到農場後,夫妻倆一同跟著父親和農場的農民下地,熟悉機械操作和農事管理;省下逛街、上網的時間去聽當地農業局給農民上的農技課;書架上各種農技、農機書籍逐漸多了起來……知識、經驗在日積月累中變得更為豐富。圖為陳林嶓噴花剿滅農田旁的一枝黃花。

  如今,小兩口已經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大學生農民。經過一年的發展,農場也從原來的1300多畝擴增到2100多畝。

  農場近年來還引進智慧玻璃溫室、烘乾機等多種農用機械來替代人工。

  陳林嶓一有空就學習農技、農機、管理市場等知識。

  “農技、農機、管理、市場……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對於未來,陳林嶓有著新的謀劃:擴大種植面積、選新品種、搞綠色迴圈農業……未來創業的路還很長,陳林嶓希望每一步都走得實實在在。對家庭農場的未來,陳林嶓信心滿滿。

  3:80後不要年薪百萬要到田裡種蔬菜

  “這袋冰菜葉子有沙土,弄乾淨了再放進框。”5月14日下午4點,1983年出生的樊明名忙著向當天簽了協議的成都20個家庭配送新鮮的“洋蔬菜”,全是從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家引進的香蕉瓜、朝鮮薊、冰菜等。“作為推廣,每個家庭每年8000元左右,每週配送兩次最新鮮蔬菜,每次5斤左右。”

  2012年,眉山岷江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成立,他成為園區第一個業主,成立彭山禾苗農業有限公司,流轉了500畝土地種植蔬菜。3年過去了,按他的話講,現在才開始“扭虧為盈”。而在2012年之前,他是深圳某通訊企業的副總經理,負責整個東南亞市場的銷售,年薪超過100百萬元。

  年薪百萬工作不幹了,到田裡種蔬菜?這位?“80後”是咋想的?

  年薪百萬不要為什麼要種菜?

  想起以前穿高檔西服上班的日子,樊明名還是覺得那時安逸,之前負責手機主機板設計,後來當了銷售副總經理。“早上8點半開個會後,檢視一下各地的銷售行情,下午2點半就‘下班’,去和朋友喝咖啡交流一下訊息。”說這話時,他揉了揉發紅的眼睛,頭天晚上?3點半他才從峨眉半山七裡坪的種植基地回來,早上7點又到成都小區推介自己的綠色“洋蔬菜”。

  這麼累,為什麼要種?樊明民表示,在深圳的“朋友圈“很多人感嘆現在的食品安全成問題,”還是不打農藥或者少打農藥的綠色蔬菜安全些!“”高檔法式餐廳才有的朝鮮薊可不可以買到家裡做?“眾多朋友的想法與中央鼓勵農業發展的“刺激“,加之父親在老家種了40多年蔬菜的經驗,讓他謀生了流轉土地種蔬菜的想法。

  但他的想法一開始遭到了父母、妻子和朋友的一致反對,“瘋了哦?一年一百萬不要,跑去當農民捏泥巴?“

  但是,樊明民很堅定自己的想法。

  “企業副總,以後大不了就是總經理,人生還是單調了些。“樊明民認為,人生就像一條固定長度的線段,如果經歷豐富,就會向線段中上起下浮的曲線,這樣曲線拉長後,整個線段也才會”變長“。

  城裡人下鄉 能不能掙錢?

  樊明民想讓人生變“長“的理想剛開始被現實擊得粉碎。

  2012年---2013年,樊明民流轉的500畝土地全部種的青椒、茄子、白菜、蘿蔔等普通蔬菜,結果遭遇了比如青椒1毛錢一斤的銷售超低價。

  一年多時間,土地流轉費近50萬,工人工資100多萬,還有大棚鋼架、種子、化肥等各種開支,他直接虧了200多萬。相當於兩三年的收入一下子化為了泡影。

  “地還種不種?“”肯定要種。“雖然家人都很不理解,但是父母從重慶搬來眉山,從事服裝外貿工作的妻子也帶著剛出生的女兒從深圳回來幫他。

  遭遇失敗後,樊明民調整了思路,有著以前當IT老總經常出國的經歷,他想起了在日本、韓國很受高階人士青睞的冰菜、朝鮮薊等“洋蔬菜“。隨即,他用幾個月時間重新到這些國家考察,與瑞士先正達種子公司、美國聖尼斯種子公司尋求合作。種子公司在負責種子提供的同時,還提供技術指導,這為”門外漢“的他解決了後顧之憂。

  以前種子論袋賣,一袋種子1000粒才10多元,“洋蔬菜“種子論粒賣,一粒1.5元—2元。成本增加不少,蔬菜銷售價格也”水漲船高“。比如,樊明名透露,這一季5畝的冰菜採摘了2個多月,就已經收入16萬,而且接下來還有3個月的採摘期。”朝鮮薊的價格更是直逼200元一斤400元一公斤,都是廣州、深圳的高檔法式餐廳預訂,我們空運過去的。“

  “今年開始已經盈虧持平了,隨著客戶群的不斷開啟,下一步盈利不是問題。“雖然截至目前,已經投入了800萬,但對於銷售盈利,樊明名有足夠的信心。

  這從他在成都的家庭配送推廣也可以看出來,5月14日一天時間,他和同事在一個小區做推介,簽了20個家庭配送協議。“一次一個小區有20戶,你想想成都有多少小區?“從今年開始推行家庭配送以來,他已經與成都300多個家庭簽訂了協議。“園區到成都,只有40分鐘車程,這也是配送蔬菜很好的距離。“

  同時,他也在園區附近農戶收集土雞蛋、菜籽油等特產供給自己的合作家庭。“我們現在的蔬菜很少打農藥,完全符合綠色蔬菜的標準,還在七裡坪流轉了幾百畝種植有機蔬菜。”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