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蘭應該怎麼養

  建蘭,又名四季蘭、秋蘭。屬於國蘭的一大種群。其花淺黃綠色,芳香。與其它種類國蘭不同的是,其花期較長且可多次開花,故又名四季蘭。接下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建蘭怎麼養吧。

  建蘭怎麼養:

  一、盆盎與植料

  建蘭萌發力強,盆中植有3~5苗老株,1年可發滿盆。栽培用盆宜根據這一生長習性與栽培需要、各人愛好選定,質地以透氣、深桶、喇叭口、美觀大方的紫砂盆為好;規模栽培也可使用深桶塑料盆,但需用烙鐵或金屬絲加溫,在盆體下部及盆底增打孔眼,增強通風透氣效能。在同一場地最好使用質地相同的蘭盆,便於日後統一管理。栽培植料要求排水透氣,保溼保肥,養分適中,酸鹼適度;要求清潔衛生,無菌無蟲。尤其要求植料疏鬆,空氣能在盆中迴圈。即使新鮮空氣從盆面進入,餘熱和濁氣又隨水分從盆底排出。這樣可促使蘭根粗壯,新芽多而飽滿,達到植株雄健,葉美花香的目的。

  二、光照與溫度

  蘭花雖屬半陰植物,可建蘭則是國蘭中較喜陽的品種,花芽分化與抽葶育蕾又需長日照。《嶺海蘭言》雲“陽多花佳,陽少則葉佳”。在日常養護中,如光照使用適當,則可使花葉俱佳。無論地面栽培,還是蘭棚、蘭室、庭院、陽臺、房頂養蘭,既要求有陽光照射,又要求搭建蔭棚,便於進行光照調節。遮蔭材料以使用不同規格的黑色遮陽網最為簡便、理想。遮光時間,一般自6月起至9月底。遮光度初夏為50%,盛夏為60%,其他時間可接受全光照,並儘量多見晨光、散光、天光與夕陽。建蘭喜溫暖環境,可耐35℃以下的溫度;但耐寒性差。怕凍是建蘭的習性之一,僅次於墨蘭,遠不如寒蘭、春蘭,更不如蕙蘭;一般在-2℃即可受凍。因此,冬季一定要採取防寒保暖措施,庭院、陽臺、房頂蒔養的蘭株,有條件的,冬季應移於蘭棚或室內養護;無條件的,必須在室外用塑料薄膜搭建溫棚,棚溫度應不低於2℃。盛夏溫度在35℃以上時,須增加遮陽網的密度,降低陽光強度,同時採取噴霧、灑水、增加通風量等防暑降溫措施,為蘭株營造一個溼潤、涼爽、通風的生存環境,使其得以安全度夏。

  三、水分與肥料

  蘭花既喜溼潤,又忌植料漬水。建蘭栽培能否成功,與澆水技術有密切關係。澆水太少,致蘭根乾癟,蘭葉失綠,甚至枯黃而死。澆水過多,又造成盆土缺氧,招致爛芽爛根。日常澆水的次數與水量,應視天氣陰晴,植料乾溼,蘭盆質地,株大株小,長勢強弱等情況,靈活掌握,見機行事。一般要求春秋多水,夏季控水,冬季少水。尤其嚴冬至早春蘭株處於休眠時期,植料偏幹既可預防凍害,又可提高盆內溫度,更可避免爛根。建蘭發芽多,生長快,養分消耗也多,施肥一定要跟上。古人云“瘦蘭切勿驟施,肥蘭切勿久瘦”。意思是說,瘦蘭不能過多施肥,壯苗也不要長時間不施肥。施肥的原則是“寧淡勿濃,薄肥勤施,春夏偏淡,秋後增濃”。肥的種類,傳統養蘭多使用有機肥,現代養蘭喜施無機肥,擬根據養蘭場地和肥料來源而定。大田、露天宜施有機肥,庭院、陽臺、蘭室、蘭棚宜施無機肥。也可二者兼施或交替使用。建蘭需肥時間,重點在春末夏初,有利新根新芽萌發與生長,促進花芽分化與花蕾形成。花後至初冬施1~2次磷鉀肥,補充花期營養消耗,增強蘭株抗寒能力,安全度過嚴冬。

  四、翻盆與分株

  建蘭長勢雄健,萌發力強。如環境適宜,水肥充足,一年內可育成3~4枚葉片與較大鱗莖的壯株。上年的新株一般可萌發2~3個新芽,有的還可開1~2葶花,為其他蘭種所不及。正由於發展迅速,應及時須翻盆分株,否則通氣不良,排水不佳,酸性加大,病菌滋生,長勢轉衰。在正常情況下,應每年翻一次盆,分一次株,既加速其繁殖,又易培育壯株。翻盆分株的最佳時間,是在霜降至初冬,冬季服盆,開春生長。春季發芽前亦可進行,但在一定程度上會推遲新芽萌發時間。翻盆分株前,應停水1~2天,待植料偏幹,蘭根變軟後實施操作。翻盆分株是一項細緻工作,務必要輕拿輕放,謹慎細心,儘量避免折斷蘭根,損傷潛芽。方法步驟是,首先將蘭株脫盆,抖淨植料,清除殘根、腐根,病葉、枯葉,除去腐朽鱗莖。再找準“馬口”,即鱗莖之間較寬部位,用利剪或手掰將其分離,每組2~3株或3~5株。其次,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其他滅菌劑浸根,消毒殺菌,待蘭根晾乾水氣,發白變軟後才可上盆栽植。栽植時要求做到蘭根與植料密切接觸,不留空隙。最後,將蘭盆移至蘭棚或其他避蔭處,1天多次向蘭株噴霧,保持葉面溼潤,直至蘭根傷口癒合再澆透定根水,半月後轉入正常養護。

  建蘭植物檔案

  中文名:建蘭

  別名:四季蘭、夏蕙、秋蘭、秋蕙、劍蕙、雄蘭、駿河蘭。

  科:蘭科

  屬:蘭屬

  產地分佈:國外廣泛分佈於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國內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海南、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區。

  生長環境:生於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全國各地廣為栽培,變種和型別很多。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葉2-6枚叢生,帶形,較柔軟,彎曲而下垂,長30-50-80釐米,寬1-1.7釐米,薄革質,略有光澤,頂端漸尖,邊緣有不甚明顯的鈍齒。花葶直立,較葉為短,高20-35釐米,通常有4-7花,最多達13朵花;花苞片在花序軸中上部者長不及1釐米,最下1枚達1.5釐米;7-9月開花;花淺黃綠色,有清香氣,萼片狹矩圓狀披針形,長3釐米左右,寬5-7毫米,淺綠色,頂端較綠,基部較淡,具5條較深色的脈;花瓣較短,互相靠攏,色淺而有紫色斑紋;脣瓣不明顯3裂,側裂片淺黃褐色,脣盤中央具2條半月形褶片,褶片白色,中裂片反捲,淺黃色帶紫紅色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