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生成功就業的事例

  學生在樹立自己理想設計未來時往往“趨高”,對自己即將從事的工作的期望與現有水平能力有很大差距,問題是對自身認識不足,不能立足於現實,不知道自己在何種位置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就業是指一定年齡階段內的人們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或經營收入所進行的活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我從定西農村一所初級中學畢業之後,由於中考成績不理想便選擇了玉門石油機械中等專業學校。

  在學校,我不用面對升學壓力,不用面對讓人頭痛的數字和文字,而是每天接觸自己感興趣的電焊,學習自己喜歡的焊接技能。或許是因為對焊接專業非常熱衷,我在學校的學習非常勤奮,而且樂在其中,初中學習時的枯燥在技能學習中並沒有體會到。在學校,除了每天提高自己的技能外,我還經常參加各類技能比賽,並獲得了不少榮譽。

  兩年後,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順利被中國北車塔筒場玉門分公司招聘為焊接技師,開始了自己的焊接生涯。

  在這家公司,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我得到了領導的認可,還擔任了焊接小組組長一職。在工作崗位上,我盡心盡力,精益求精,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技術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後來,通過師傅引薦,我在北車塔筒場總部成功就業,先後到內蒙、甘肅瓜州等地從事焊接工作。在新環境,我依舊能很快適應工作,繼續延續以往的努力和鑽研,最終換來的是專業技能的迅速提升,迎來了我焊接事業的頂峰。

  2013年,在外打拼4年的我不想一直在異鄉拼搏,於是我辭掉了不錯的工作,回到家鄉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在家鄉定西市安定區內官鎮,我用在外打工的積蓄和家裡的部分資金支援,開了一個鋁合金鋼門窗綜合經營部,生意非常紅火,收入也很可觀。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當時的選擇沒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上普高還是職校,都要看自己的學習基礎和興趣,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

  來自煙臺機械工程學校的溫雲飛榮膺本屆全市職業學校學生商業計劃書大賽冠軍,他將帶著他的“魔幻奇蹟主題館”的專案,代表煙臺參加11月25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創業大賽決賽。

  溫雲飛的專案主要是圍繞著魔術運營進行的,而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案與他豐富的魔術表演經驗分不開。溫雲飛從2009年學習魔術,之後他跟隨著老師參加了許多場商業演出,表演經驗非常豐富。因為痴迷和熱愛,溫雲飛對於魔術的鑽研也日益加深,但是要成為像劉謙一樣的魔術大家,溫雲飛清楚地認識到,必須要有自己的優勢。於是他想到了開辦一家魔術工作室,這樣自己也就從打工者變成了創業者,而離個人的目標也就更接近了。很快,溫雲飛將想法變成了現實,他的“魔幻奇蹟主題館”誕生了。

  溫雲飛的創業思路非常清晰,即圍繞自己的魔術表演進行一系列的商業運作。魔術表演是溫雲飛這個主題館的基礎,在此之上是對魔術道具的製作和銷售,緊接著是開設魔術培訓班,溫雲飛想要達到的目標則是對新魔術和魔術道具的研發,從而形成一個產業鏈達到開辦“魔幻奇蹟主題館”的最終目的。

  現階段,溫雲飛已經在進行商業演出的部分,並根據自己的表演穿插進行魔術道具的銷售,其創業成果已經初步顯現,溫雲飛不走尋常路選擇不同以往的創業思路,贏得了眾人關注的目光,也成功開啟了他魔力人生的大門。

  3:

  工作僅3年,樑曉童已升至凱悅西點領班。雖然辛苦,可她卻樂在其中。3年前,樑曉童畢業於杭州中策職業學校,烹飪專業中西點心方向出身。

  做一款蛋糕,相當費時。原料配比、顏色搭配、味道搭配、裝飾物放置,都有講究。沒有積累,難以駕馭。而積累,則功在平時,需要做一個有心人。

  實習時,“師傅會演示一遍,告訴你怎麼做,每個步驟怎麼樣。但他,不會有太多時間教你。”樑曉童總會隨身帶一個本子,記下師傅說的每一句話。

  這個本子裡,還記下了樑曉童自己的心得。在一遍遍做西點時,總有驚喜,“會忽然發現,這個搭配更好。”她還有個習慣,“看別人怎麼做。他們做的,也會有啟發。”

  也許,在外界看來,3年升至領班,十分順利。但其實,樑曉童也哭過。但無論多辛苦,只要聽到客人稱讚“好吃”,她就滿血復活。“去年,一位外國客人吃了原味芝士蛋糕後說,這是她吃過最好吃的。”她興奮地回憶。

  擁有一家自己的餅店,是樑曉童為自己未來的打算。

  中職生就業面試案例:

  案例:在上海某單位組織的一次面試中,主考官先後向兩位畢業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我們單位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大集團公司,下面有很多子公司,凡被錄用的人員都要到基層去鍛鍊,基層條件比較艱苦,請問你們是否有思想準備?”畢業生A說:“吃苦對我來說不成問題,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親早逝,母親年邁,我很樂意到基層去,只有在基層摸爬滾打才能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為今後發展打下基礎。”畢業生***B***則回答:“到基層去鍛鍊我認為很有必要,我會盡一切努力克服困難,好好工作,但作為年輕人總希望有發展的機會,不知貴公司安排我們下去的時間多長?還有可能上來嗎?”結果前一學生被錄用,後一學生被淘汰。

  分析:在面試過程中,回答問題的技巧非常重要。對有些問題的回答,表面上看來合情合理,無可厚非,但卻令考官反感。這是因為:考官並不在乎你回答內容的多少,而在於考察你對問題本身的態度,進而瞭解你對職業的態度等等。顯然,這一案例中,畢業生A對下基層態度端正、誠懇,令主考官欣賞;而畢業生B思想上明顯有顧慮,儘管是人之常情,但這種場合下他的回答顯然不合時宜。

  求職心態

  客觀評價自己,樹立良好心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缺點和短處,這就是人們常講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以每個畢業生對自己和自身能力都應有客觀和正確的認識,都應該明瞭自己能幹什麼和不能幹什麼,要對自己有信心。那麼企業才會對你有信心。

  信心不足,缺乏主動

  案例:畢業生小劉學習成績和其他方面條件都不錯,在就業的初期滿懷信心。但由於專業冷門等原因,找過幾家單位都碰了壁,結果產生了自卑感,在後來的擇業過程中表現越來越差,陷入惡性迴圈而不能自拔,以至於到了新的用人單位那裡,只能被動地問人家:“學某某專業的要不要”,其他什麼話都不敢講,最終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單位。

  分析:小劉的失敗是由於自卑心理在作怪。在擇業遭受挫折後,一蹶不振,對自己評價過低,喪失了應有的自信心,擇業時缺乏主動爭取和利用機遇的心理準備,不敢主動、大膽地與用人單位交談,也就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越是躲躲閃閃、膽小、畏縮,越不容易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這種心理嚴重妨礙了一部分畢業生正常的就業競爭,使得那些原本在某些方面比較出色的畢業生也陷入“不戰自敗”的困惑。

  自負而失敗

  案例:畢業生小D口才不錯,在與用人單位代表面談時自我感覺良好。一番海闊天空的高談闊論以後,當對方問他的個人愛好是什麼時,他竟得意洋洋地宣稱是“遊山玩水”,結果被用人單位毫不猶豫地拒之門外。

  分析:小D 的失敗是典型的自負心理造成的。自負在心理學上指過高地估計個人的能力,從而失去自知之明。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不少畢業生在求職擇業過程中,總是自以為是;自負自傲,自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誇誇其談,胡吹海侃,結果留給用人單位的是浮躁、不踏實的印象。試想,有哪家單位肯要一個不知天高地厚、自命不凡。眼高手低的畢業生呢?

  1.確定適當的擇業目標

  一個人的擇業目標和本人具備的實力相當或接近,有利於增強其自信心,從而使自己在擇業中處於優勢地位。而不會使自己跟現實形成很大的落差。那樣就會降低自己的自信心,

  2.避免從眾心理

  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要從自身的特點、自身的能力和社會需要出發,而不是在同學中盲目攀比,好象不到一個比別人更好的單位就不能實現自身價值。到頭來,只求得一時的心理平衡,卻不利於自身價值的實現和長遠發展。很多同學沒有長期就業規劃,就業目的不明確,難免隨波逐流。從來就沒有想過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氣質、個性、優缺點、興趣等進行全面的評價,所以不知道自己將來能幹什麼、能夠朝哪個方向發展。所以就盲目的應聘,看某某去哪個廠自己就去哪個廠,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想法。

  3.避免理想主義

  也就是就業期望過高,導致就業難或錯失良機。下面就是一個期望過高導致就業難的例子。

  案例:期望值過高

  98屆畢業生小王來自雲南羅平,直到當年3月份他還未落實工作單位。剛好學校的一位老師去參加國家醫藥管理局的供需見面協調會,順便將他的應聘材料帶去幫他落實單位。剛好羅平有一家制藥廠要他,專業對口,又是家鄉,然而他本人的擇業意向卻是:單位地點必須在昆明市,至於到昆明的什麼單位、具體做什麼工作都無關緊要,除此以外,什麼單位都不考慮。在這種心態下,結果自然難以如願。

  小王這種心裡在我們當中肯定有,小王的思想在當前畢業生的擇業過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少畢業生過於嚮往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沿海地區的中心城市,最低的期望也是回自己家鄉所在地的中心城市。他們只注重經濟文化發達、工作環境優越的一面,而忽視了人才濟濟、相對過剩的一面,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甚至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從而導致主觀願望與現實需求之間的巨大落差。

  過分看重單位所在地的畢業生不在少數。根據對某校98屆畢業生的抽樣問卷調查,在衡量單位是否符合自己的標準時,有92%的畢業生要選擇效益好、工資高的單位,超過85%的畢業生要求單位地處大中城市,願意到急需人才的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的畢業生僅佔2%。這就是期望過高導致了就業難。有的時候我們應該適當的降低一點自己對用人單位的要求。

  4.克服依賴心理

  有些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自信,把希望寄託在拉關係,走後門,這樣做的結果恰恰讓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產生缺乏開拓能力、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當今社會,挑戰與機遇並存,才能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其實假如我是用人單位我就不喜歡那些走後門的人,因為通常在有些人認為那些走後門的人都是沒有什麼能力的,所以你給人的印象就不好,即使你應聘上了,別人也不會期望你會給廠家創造什麼價值。其實有的時候你自信一點,只有在擇業之初,就樹立自信心,敢於競爭,不需要關係你同樣能夠證明自己。那樣留給人的印象都不同。

  5.不要等著機會來,當有機會來的時候自己要抓住。

  被動等待坐失良機

  案例:浙江某單位向學校釋出了要來校招聘大量人才的資訊,校就業指導中心迅速公佈並電話通知了各學院,各學院反應不一,有的學院書記親自打電話與對方聯絡,推薦自己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有的則主動邀請對方到學院來選畢業生,有的則用特快專遞寄出了學生的推薦材料。而與此同時,部分同學卻在等待面試通知,認為反正該單位要來校招聘,等來了再投材料也不遲。後來,這家單位真的來了,人事部門負責人卻非常抱歉他說:“真對不起,其實,我們幾天前就已到貴校,但剛跨進貴校校門,就被貴校某學院盛情‘攔截’而去,晚上住在貴校招待所,聞訊而來的畢業生一撥又一撥,結果我們的計劃提前錄滿了。”在場的畢業生後悔不已,機會就這樣在等待中錯過了。

  分析: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機會應該說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如何把握它。各種招聘人才的資訊,每時每刻經過各種渠道在釋出、在傳遞,好比一條河流,資訊是一朵朵浪花,你抓住了,就歸你所有,你錯過了,就無法回頭。因此,只要你認準這條資訊對你有用,你感興趣,就必須主動以最快捷的方式向發出資訊方作出反應,讓對方知道你、瞭解你,才有可能看中你。機會往往就是這樣被主動者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