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青春類文章3篇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夢想是要靠自己實現的。人說沒有夢想的人,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分享一篇青春勵志文章。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伴隨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勵志青春類文章:請給自己的人生增值

  那天,跟朋友一起逛街,我提議結束後一起去吃烤肉,西西很開心地說好,小柒和阿鈺的反應卻很平淡。我以為她們有別的想法,就說:“如果你們不想吃烤肉,我們可以去吃別的,還是你們晚上有別的安排了?”

  小柒猶豫了一會兒說:“烤肉我們喜歡的呀,只是月底了,我跟阿鈺身上都沒什麼錢了。”

  一般來說,上班族的月底都很窮,對於20出頭剛畢業參加工作的人來說,月底就更容易窮困潦倒了。小柒跟阿鈺,一個1993年出生的,一個1994年出生的,都是2015年的應屆畢業生;小柒月薪3000元,阿鈺稍微多一些,每個月3500元。在上海這座城市生活過的人都知道,一個月3000多元,真的就只夠吃飯,而且還要比較節省才行。

  後來我們一起去吃了經濟實惠的麻辣燙。小柒和阿鈺坐在店裡感慨,工資好低啊,每個月錢都不夠花,又不好意思再伸手問家裡要錢。每次去逛街挑衣服,再漂亮、再心動的衣服只要一看到價籤,就立刻打消念頭了,只能上某寶找同款。

  相對而言,我跟西西的經濟狀況要好一些。西西鼓勵她們,說剛畢業窮一點很正常,我們那個時候也很窮,可能比她們還要窮,但只要努力工作,漲工資是一件很順其自然的事情。

  2011年,是西西最窮的一年。那時,她在一家專門做車展的廣告公司當平面設計,合同上籤的是3000元,但事實上每個月到手就只有2000多元。每個月還要付400元的房租,住在格子鋪一樣的群租房裡,全部的資產就只有一個24寸的行李箱。

  那一年,她吃得最多的是蘭州拉麵、沙縣小吃和麻辣燙。早上就在便利店裡買兩個包子、一杯豆漿。每天的午飯都控制在10元以內。晚上呢,不餓的話就儘量不吃東西,或者用黃瓜和西紅柿代替。

  那個時候,她最怕的就是動輒人均一兩百的同事聚餐,因為怕大家說自己不合群,起初還象徵性地出現過一兩次,後面的每一次,她都找藉口推掉了。

  但同樣是在那一年,她學會了很多省錢的祕籍,比如哪家超市的日用品折扣力度高,比如哪個牌子的化妝品會在什麼時間段做促銷。買衣服從來都是反季節買,網上搜羅出了一批物美價廉的精品店鋪,家裡有好多寶貝都是換購來的。

  也是在那一年,她的廚藝突飛猛進。原先在家裡只會煮泡麵和炒飯的那個西西,學會了炒菜和煲湯。因為平時都很節省,所以每個週末她會做一葷兩素,偶爾再煲一個湯,給自己補補身體。

  她心裡很清楚,一旦生病,花出去的錢會更多,所以她會非常努力地扼殺生病、吃藥花冤枉錢的機會。她還開始鍛鍊身體,每週抽出3天時間,去小區附近一所學校的操場上跑幾圈,週末不加班的話,就約朋友打羽毛球。

  今年是西西工作的第五個年頭,現在的她,可以輕鬆地參加朋友的聚會,因為無論什麼樣的場合她都有埋單的底氣。可以在逛街買衣服的時候,更多關注衣服本身的材質、款式和上身效果,而不是價籤。可以住在交通便利、環境清幽的小區。家裡的固定資產,也從來上海第一年的行李箱,變成了N個包包,N+1件衣服,還有一堆外文設計書。

  她說,其實她一直都很感謝那一段貧窮的日子。

  貧窮像是一個嚴苛又盡責的老師,推動自己不斷去學習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教會了她更好地生活和照顧自己。貧窮又像是一個市儈的影子,不斷用艱難處境冷嘲熱諷,使得她更賣力地工作,更拼命地賺錢。

  2015年,是我正式工作的第三年。三年前的夏天,剛到上海找工作時,我過的是寄宿生活,這周在表姐家住幾天,下週在朋友那擠幾天,如此反覆。簽了勞動合同以後,住進了員工宿舍,不足5平方米的小隔間,裡面只有一個上下鋪的床和一個非常小的床頭櫃,唯一的一個衣櫃還是我網上淘了材料自己動手做的。

  第二年,工資漲了一些,能出去租房子住了,就跟朋友合租了一間房,兩個人睡一張床。

  去年下半年,跳槽以後又換了新的住處。現在我的房間是一個20平方米左右的主臥,書桌、書架、衣櫃、床等,該有的都有了,還有一個我很喜歡的飄窗,經常週末坐在那邊,看書、思考或發呆。最近有了新的計劃,打算把飄窗重新規劃下,開闢出一片空間種點花花草草。

  而這所有的改變,都是受了窮的刺激。記得有一次,離發工資還有兩週,我的錢包裡就只有十七元兩毛錢。還有一次,買紙巾時為了省兩塊錢,在超市被身邊的人鄙視。那時,我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工作,不然我們就只有在幾塊錢上計較的出息了。

  因為窮,因為不想再依靠家裡,所以非常賣力地工作和加班。因為窮,更加深刻地明白,錢不能帶給你一切,但在必要的時候,它能給你應有的尊嚴,所以努力賺錢是一件特別理直氣壯的事情。

  後來,我們花了很長時間反思,我們兩個為什麼這麼窮?工資低?亂扣錢?老闆小氣?不是,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我們之所以這麼窮,只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行,既沒有跟老闆談薪資待遇的籌碼,又沒有跳槽另謀高就的本事。

  有些人有遠見,進入職場以後,不斷地充電學習,提升職業技能,能很快抓住機遇升職、加薪,他們不會窮。

  有些人有耐力,能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沉澱,掌握全新的技能,開發副業、賺取外快,他們也不會窮。

  還有一些人,嫌棄工資低、待遇差,就乾脆辭職不幹,自己創業、做生意去了。經過幾年的打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們更加不會窮。

  所以,如果你今天20出頭,一窮二白,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恭喜你,這是生活在提醒你,該停下來,冷靜思考,掂量自己幾斤幾兩,然後充電學習、提升自我了。

  你越是陷入貧困處境,越要懂得變通,要想方設法地增加自己的技能,等你能力提升了、蛻變成功了,自然就能賺到錢了。只要你夠努力,眼前所有因貧窮引發的尷尬都會成為奮鬥道路上短暫的插曲。

  別怕,20出頭的貧窮只是一個過渡期,20出頭的貧窮可以是最好的增值期。每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是這樣過來的。

  勵志青春類文章: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偶爾和朋友聊起年輕人,談到年輕人應該如何面對事業,如何適應工作環境,朋友卻長吁短嘆起來:兒子最近把好端端的工作辭了,反覆追問才勉強回答,不為什麼,就是不想幹了。其實,朋友的擔憂,是很多家長的共同感受;年輕人初入職場,彷徨、迷茫甚至手足無措,也是普遍現象。

  二十幾歲,青春年華;涉世不深,懵懵懂懂。年輕人從學校步入社會,由單純的學校環境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角色的轉換必然伴隨著諸多不適。如何去掉學生腔、書生氣,如何應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如何把書本知識與工作實際結合起來,這些問題對年輕人而言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於是,心理落差產生了,原本對自己信心滿滿、期望很高,希望委以重任、渴望豐厚報酬,工作中卻只能面對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適應症出現了,單純的人際關係、青春的揮斥方遒,似乎已經漸行漸遠,工作中的利益關係、競爭關係讓人疲於應對;悲觀情緒滋生了,曾經躊躇滿志、氣吞萬里,在工作中卻發現自己的空間原來只有辦公桌那麼大,於是對前途感到迷茫。如果初入社會就被這些情緒裹挾,青春理想如何在現實社會開花結果?

  其實,不妨換個眼光來看,就像飛機翱翔青雲之前必須要經過加速和助跑,人生同樣需要一個助跑的階段,這就是初入社會的那段彷徨歲月,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學徒”時光。誠然,“學徒”事務多、報酬低、工作累,但也正是在這個階段,本領在增加、經驗在積累、閱歷在豐富,為人生起飛儲備充足的加速度。因此,勸君惜取少年時,青春不是用來抱怨的,而是用來奮鬥的。

  正所謂,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艱辛的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之路;腳踏實地,才能獲得未來之舟。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年輕時也只是公司的小職員,蘋果公司則是在自家車庫開始起步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則經歷過兩次高考失敗,阿里巴巴剛剛起步時同樣困難重重。可以說,忍一時之痛,才能成恆遠之功;做得了腳底下的小事,才能成就頭頂上的大事。

  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就其深。挫折總是難免,困難不過暫時,初入社會的那些艱辛和衝突,恰好是砥礪品行、磨練心智的機會。命運不會憐憫向它低頭的人,如果一味退縮、畏首畏尾,動輒向父母求援,總想重新回到襁褓,不僅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反而會錯失機遇。要知道,人生的萬里長征路才剛剛起步。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人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過程中,機遇重要,能力重要,學識重要,朋友重要,但這些都沒有自己的努力奮鬥重要。勤奮是耕耘人生必不可少的品質,沒有耕耘,再好的種子,再好的土地,再好的自然條件都不可能長出豐收的莊稼。

  勵志青春類文章:奮鬥青春,成就夢想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夢想,擁有一個實現的目標,擁有一個前進的方向。人生就是一個擁有夢想,追求夢想,實現夢想的過程。

  正值青春的我們擁有春天的朝氣,擁有夏天的熱烈,擁有秋天的成熟,擁有冬天的堅強。因為我們年輕,我們有資本去挑戰,有資本去奮鬥,有資本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生命的光彩是需要綻放的,人生的價值是需要創造的,青春的夢想是需要奮鬥的。年輕的我們應該腳踏實地幹實事,堅持不懈圓夢想!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之所以要堅持不懈地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僅僅是為了獲取個人的成功,更因為我們可以為實現中國的夢想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國家的***讓我們心中懷有更多的夢想,國家的發展讓我們擁有了實現夢想的舞臺,國家的富強讓我們的夢想成為現實。個人夢離不開中國夢,沒有中國夢便不會有個人夢。中國夢是國家夢,民族夢,歸根結底是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共同的夢。千千萬萬人民的夢彙集成中國夢,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包含著無數人民的夢。站在這九百六十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生長在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下,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去實現中國偉大的夢想。我們自豪,因為我們有機會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出青春的力量。我們快樂,因為我們能在激情四射的青春時代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夢想是想讓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在農業上奮鬥一生的他夢想著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袁隆平對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保證糧食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使得我們國家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使得中國夢想的實現離我們又近了一步。

  作為23萬鞍鋼職工代表郭明義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中國人都有工作,有活幹,有飯吃,有房住,大家吃得安全,住得舒心。心懷遠大夢想的他認為中國夢就是全中國人的夢,要靠每個人的努力來實現。在為中國夢努力實現的道路上,他把自己的人生座標與紅十字複合在了一起,與紅十字一路同行。他無償獻出的血液不知給多少生命帶去了福音,他無私的愛不知感動了多少貧苦的孩子。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用自己的能力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他在平凡中展現了不平凡的偉大!他的行動感召和帶動了眾多的國人投身於社會的服務當中,為國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一股強大的精神動力。

  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都擁有自己的夢想,在追求美好夢想的同時,我們應該謹記習提出的五點要求,深刻領會“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內涵,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勤勤懇懇,用自己的行動充實青春的生活,用自己的智慧成就青春的夢想。在大學生涯中我們不僅要樹立正確價值觀,努力學好專業知識,而且要在社會實踐當中鍛鍊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社會需要的人才。

  既然年輕的我們擁有青春的激情與活力,擁有年少的輕狂與不羈,擁有絢麗而美妙的夢想,那麼我們就應該用激情耕耘青春,用青春編織夢想,用夢想指引前行。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我們必須重視實幹精神的培養,從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幹成事這四個方面去努力。當腳堅實地踏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時,我們應該讓自己去闖蕩,去實踐。真理是靠實踐的,經驗是靠積累的,教訓是靠總結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當我們沒有大膽去嘗試解決問題時,我們沒有權利說問題的難易。敢闖敢幹,大膽實踐,問題才會逐漸解決,知識才會逐漸積累,能力才會逐漸提升。

  畢業就業時,我們應該主動尋找工作,用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成年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對於職業,我們不應該把高低貴賤的思想強加其中。在就業崗位上,我們應該要了解熟悉自身的工作,要確定工作的目標,樹立創新意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重視人脈關係的建立。對待困難,我們應該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總而言之,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去詮釋實幹精神,讓自己是生活變得更加充實,讓自己的理想變得更加遠大!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理想是用來實現的。在生命的道路上,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朋友,努力吧!用青春的鬥志來實現個人理想,用集體的力量去成就中國夢想!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