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成功的因素
董明珠,給人的印象好像已經定格,一個非常強硬,似乎有點男性化的女人。而是什麼成功因素成就了今天的她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
董明珠經營格力的成功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條:
1、專注***專業化經營***
2、超越同行的技術研發投入
3、良好的品質
4、不投機取巧、不迎來送往、無貪腐,老老實實、紮紮實實的把全部精力用於做好本份內的事情。
7月18日下午,珠三角大地驕陽似火,在毒辣辣的陽光下,連草兒都枯萎了。
珠三角的許多企業家心情好不起來———不是因為天氣,而是經濟形勢———次貸危機造成國外需求減少、人民幣升值、油價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每一條都是對珠三角出口導向型企業一記重拳。
儘管這些不利因素早在一兩年前就已醞釀,但不約而同地選擇在2008年爆發。造成的惡果顯而易見———無論是廣東還是浙江,都出現了企業利潤增長和出口增長速度快速下滑,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停工半停工。
面對如此嚴峻的經濟形勢,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卻氣定神閒:這位舉止打扮優雅大方、但舉手投足都能看出硬氣的女企業家,她有理由鎮定自如———儘管這些不利因素對家電行業影響很大,國內許多家電巨頭利潤下滑甚至出現鉅額虧損,但格力電器的日子卻過得很好:繼2007年銷售收入達到380.41億元,同比增長44.33%,淨利潤12.70億元,比上年增長83.56%後,2008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的淨利潤增長又達100%以上。
董明珠獲得的成功讓許多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豔羨不已。出生在南京的董明珠在她34歲時加入格力電器,從未做過銷售工作的她,卻在營銷崗位上做得如魚得水,董明珠剛加盟時,格力電器只是一家產值上億元的家電小廠,但如今,格力電器已連續3年拿下世界空調銷售冠軍。董明珠也伴隨著格力電器一路成長,她作為明星業務員一路升遷至總經理、總裁,並獲得價值1億多元的股權激勵。
格力電器為什麼能取得成功?董明珠認為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掌握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的四要素就是銷售、技術、管理和服務。董明珠在許多場合始終強調一句話:做企業不需要搞太多的政府公關、也不需要太多的國家資金支援、不需要藉助媒體,通過炒作來擴大影響力,也不需要通過大量廣告,把自己包裝成名牌。只要把產品質量和技術研發做好了,銷售科學,服務真誠,企業的競爭力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現在有人說目前的經濟形勢很嚴峻,我覺得誇張了,其實企業只要掌握核心競爭力,就能面對經濟調整。”董明珠底氣十足地告訴記者。
34歲的金牌業務員
董明珠出生在江蘇南京,這座位於江南、靠近蘇杭,但憑著六朝古都的遺韻而從來不乏陽剛氣的城市,似乎成了董明珠日後的性格寫照。
和那個年代的女孩子一樣,董明珠也是一個天真的女孩子,她想當兵———因為這個職業需要保護別人,覺得特別崇高和偉大。但女孩子當兵始終不是一件容易事,沒有當成兵,董明珠後來選擇考學,進入安徽蕪湖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回到家鄉,進入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技術工作,一直到1990年。
當年,董明珠南下廣東,加入格力電器。創造格力電器奇蹟的“黃金搭檔”———董明珠和朱江洪,也在那一年相遇。董明珠的人生命運從此改變,同時,她也將成就格力電器的輝煌。
這一年,格力電器當時的掌門人朱江洪47歲,是這個“無名”小工廠的頭。
他於1991年接手格力電器前身———珠海海利空調器廠,並於1992年,正式將海利空調改為格力電器。彼時的格力電器只是一個小廠,產能只有2萬臺左右,而當時的空調企業有幾百家,格力電器在其中毫不起眼。
1992年秋天,加盟格力電器沒有多久,董明珠被派往安徽負責淮南和淮北市場,在別人眼中,當時的淮南、淮北是中部經濟落後地區,這個地區的空調銷售潛力不被看好,作為格力電器老總,朱江洪當時也並沒將這個區域作為作為戰略重點。
但就在這個貧瘠市場裡,董明珠硬是做出了1600萬的銷售額,佔公司當時的銷售額的1/8。
這樣的業績讓朱江洪十分驚訝:與安徽市場迥然不同的是江蘇市場,作為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格力空調只拿下了300萬的銷售額,不及安徽兩淮地區的零頭。
董明珠由此進入朱江洪的視野,在考察華東市場的時候,朱江洪點名要董明珠陪同考察。
1992年冬天,朱江洪調董明珠負責江蘇市場,董明珠一到江蘇,效果就立竿見影。1994年,一場銷售大戰終於讓董明珠的銷售天賦淋漓盡致。
1994年夏天是空調廠商最不願意看到的涼夏,到了5月份,作為“四大火爐”之一的南京,天氣比往年要涼快不少,許多空調廠家亂了陣腳,由於產品季節性強,5月到9月是空調銷售黃金時間,如果天氣不變熱,將使廠家的產品銷不出去,造成庫存積壓。
空調廠家紛紛祭出降價的大旗,廣東一家大牌家電企業率先對其中一款產品降價20%,其他廠家紛紛跟進,董明珠沒有盲目跟隨其他廠家的降價行為,在調查市場之後,毅然決定頂住降價壓力。將暫時銷不出去的產品分流到經銷商那裡。
最終,市場證明董明珠是對的。5月過後,天氣開始熱起來,空調價格未調整的格力電器賺得盆滿缽滿,經銷商也樂開了花。
董明珠一戰定乾坤,為格力贏得了江蘇市場,也為自己贏得了晉升空間,不久,她被調往總部,後升任為格力電器營銷部長。
從此,董明珠開始在格力電器扮演重要角色,一路升遷至副總經理、總經理、總裁。
走出去要對得起國家形象
無論是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還是微波爐、燃氣具,中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家電大國。許多產品的銷量佔世界30%-50%的市場份額。
在這種背景下,家電企業走出去成為必然命題。儘管成功案例很多,但失敗的也不少,TCL集團收購湯姆遜公司的業務,就是其中的不幸案例。
對於海外擴張,董明珠始終堅持穩紮穩打的戰略,決不盲目冒進,“一揮手投幾十個億也可以,格力電器有實力做到,但冤大頭的買賣我們不會做。”董明珠這樣強調。
2007年,在格力電器的年報中,海外銷售收入達78.18億元,同比增長48.69%,增長速度超過了整體銷售收入的44.33%,即便如此,董明珠給格力電器的2008年海外銷售任務定的指標還是和國內市場一樣:增長25%。
除了銷售外,格力電器在海外的生產佈局也正在逐步展開。4月18日,格力電器對外宣佈,經過一年多精心籌備,格力空調越南生產基地的廠房建設、生產裝置安裝除錯及人員培訓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一臺在越南生產的“格力”牌空調於4月中旬正式下線。越南基地也是格力繼在南美巴西、南亞巴基斯坦建廠之後,在海外建立的第三個空調生產基地。
董明珠稱,格力電器對“走出去”一直堅持“先有市場、後有工廠”的國際化戰略,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在合適的地區建立基地。
除了不盲目冒進外,董明珠的另外一個原則是走中高階路線。董明珠認為,中國企業家有必要改變世人認為的“中國是世界廉價商品製造基地”的成見。“中國企業走出去,就代表著國家形象,我們格力電器要對得起國家形象。”董明珠反覆強調國家利益、國家形象。
與一些中國企業依靠低價走市場的做法不同,格力空調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一直堅持自主品牌出口為主的發展戰略和高品質產品、優質服務的市場定位。
據董明珠介紹,目前“格力”牌空調已經出口到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巴西、俄羅斯等多個國家,“格力”是當地的第二大空調品牌。而在巴西,因為價格較高,格力空調已成為當地身份象徵,需要一定收入的人群才消費得起。
董明珠表示,格力商用空調的出口兩三年之前就已經開始,目前產品出口地區已經遍及西班牙、美國等幾十個國家,南非2010年世界盃的場館也用了格力商用空調。“格力對商用空調市場也是志在必得。”董明珠認為,這塊市場潛力很大。
和很多企業出口到國外的產品利潤微薄不同的是,據董明珠介紹,格力的巴西工廠,毛利率有30%以上。
為了更好地推廣格力品牌,格力正在海外複製其國內成功的專賣店模式。據介紹,目前格力全球的專賣店數量已經突破1萬家。董明珠表示,格力的專賣店不僅已經開到了發展中國家,也開到了發達國家,這項工作還在穩步進行之中。
只要具備核心競爭力,就能面對經濟調整
2008年7月,中國最熱的經濟話題無疑是美國次貸危機、人民幣升值、從緊的貨幣政策等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到底會受多大沖擊。
當同樣的命題拋給董明珠時,她的回答是:企業只要具備核心競爭力,就不怕經濟調整。
在董明珠看來,核心競爭力來自銷售、技術、管理和服務,而最為核心的又是優質的產品和先進的技術。
“格力電器對科研經費從來不設比例限制,可以說是隻要在格力能承受範圍內、對格力發展有利,多少科研經費我們都願意拿出來。”對於科研經費,董明珠從不吝嗇。正因為這種大方,讓格力電器拿到了1500多個專利技術、300多個發明專利。
之所以如此強調核心技術,和格力的一次經歷有關。2001年格力進入多聯機領域,按照當時中國企業的慣常做法,走捷徑到國外買技術,但被對方一口回絕,他的理由是:這個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領先的,我怎麼可能賣給你呢?格力從此明白,單靠引進,最多隻能買到二線技術,而永遠不可能領先世界潮流。
正因為較高的科研投入,格力電器在海外市場上才有話語權。高精度空調領域對技術研發要求很高,但格力在這個領域做得同樣有聲有色。
近年,格力電器拿到了印度電信***定製得商用空調大單,這筆價值2000萬美元的訂單,是中國空調史上最大的單筆訂單。
董明珠認為,格力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正是得益於格力技術人員針對通訊行業的特殊要求,不斷進行技術攻堅,連續攻克了智慧化高精度溫度控制、遠端監控、故障自行診斷與處理、高顯熱執行等技術難關。
正因為如此,董明珠面對不利的經濟環境信心滿滿,“目前很多廠家都還在依靠貼牌和低價的方式開拓國際市場,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和海外市場的困難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但格力依靠依靠技術和品質取勝,所以這些困難能承受得住。”
格力電器能承受得住困難,但有些規模較小的家電企業則加入了停產半停產的行列。格力電器會不會乘這樣的機會加速擴張?董明珠認為,格力電器不能乘人之危。
“我們可能還會做一些併購,但我們不會乘人之危惡意去收購別人,而且,併購物件能不能執行格力的管理體系,是否認同格力的企業文化,是我們考慮最多的。而且,兼併、收購也要講雙贏,如果我能擴大產能,被併購企業也能起死回生,這樣雙贏的事情才可以幹。”董明珠十分注重被併購物件的相容性。
面對這輪經濟調整,許多企業經營發生困難,紛紛伸出手希望政府援助。董明珠認為,好的企業面臨現在這樣的經濟形勢,照樣可以順利過關。
對於新頒佈的《勞動法》,很多人認為實施該法提高了企業的勞工成本,是造成企業經營不善的重要原因。而董明珠認為,其實新頒佈的《勞動法》並沒有太多新內容,只是將以前頒佈的各種勞動法律法規、政策系統梳理了一遍。董明珠認為,一個由社會責任的企業應該愛護員工,只有這樣員工才能熱愛企業,如果連最基本的員工待遇與福利都保障不了,那這個企業何談發展?
董明珠經常強調一句話:做企業不需要搞太多的政府公關、也不需要太多的國家資金支援、不需要藉助媒體,通過炒作來擴大影響力,也不需要通過大量廣告,把自己包裝成名牌。只要把產品質量和技術研發做好了,銷售模式和服務還可以,企業的競爭力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之所以這樣認為,董明珠的理由是:現在是市場經濟,政府也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則辦事;你把企業的產品包裝成名牌,但自身質量和服務不過關,怎麼能經得起考驗?只有產品品質好,掌握核心技術,企業才能真正掌握主動權。
企業應該做國家棟梁
在訪談中,董明珠強調最多的就是企業的發展要服從國家利益,要講社會責任。
這位說話時激情十足的女企業家,談及經營失敗的企業時,她直言不諱地痛斥:經營企業失敗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是對企業的不負責任,是對員工的不負責任,是對國家的不負責任。董明珠坦言,她決不允許格力電器失敗,所以每一步決策都要考慮細緻周到。
董明珠認為,如果算上格力電器的上游企業、下游經銷商,格力電器經營好壞,可能關係到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生計。
正因為如此,董明珠才不允許自己失敗。那麼,企業到底對國家、對社會哪些責任呢?董明珠歸結為一句話:企業不但是市場經濟的主體,還要做國家棟梁。
“走出國門就代表國家形象,繳納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來源,企業快速發展是國家經濟增長的源泉,企業還要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無論哪個方面,企業都要對得起國家與社會。”董明珠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含義十分豐富,覆蓋到企業發展的各個層面。
“格力電器已連續8年列家電企業納稅榜首位,2008年上半年,我們的納稅額就超過了10億元。”董明珠認為,一家企業效益好不好,對國家貢獻大不大,不應該只看銷售收入,而更應該看納稅額。
除了納稅外,董明珠還十分看中員工待遇、福利和發展空間。董明珠給自己定下一個指標,那就是讓格力電器的80%以上的一線產業工人拿到大專文憑。“這樣的話,他們哪怕以後離開格力,在別的地方也有發展空間。”董明珠不但考慮到了員工的現在,還想到了他們的未來。
有人蔘觀後格力電器的宿舍區後感慨,格力電器的產業工人住宿條件比北大學生宿舍要好。
正是因為董明珠的精心考慮,在珠三角連年鬧“民工荒”、“技工荒”時,格力電器的員工流動率很低,格力電器的員工中,90%以上在格力服務4年以上。
員工隊伍的長期穩定,也給格力電器的發展帶來了無窮動力。2007年10月,格力電器的產業工人張樹源當選為十七大代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轟動。一位來自河南農村的搬運工,成長為擁有多項發明成果的大型國企機修班長,張樹源因此成為農民工的典型代表。
董明珠對格力電器要求很高,她對自己也是如此。
“現在許多民營企業家,總是在許多場合強調自己有多少資產,許多媒體也老是關注個人財富榜,我覺得這是一種很浮躁的心態。企業家應該注重自己給社會創造了什麼。”董明珠對各種財富榜一臉的不屑。
“我不會炒股,不會賣掉手裡的格力股票,我董明珠算不上什麼富豪,但我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臨近採訪結束時,董明珠這樣意味深長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