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寫作勵志奮發故事

  保持一顆持久的渴望成功的心,你就能獲得成功。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個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覺得自己一生沒有多大希望了。在迷茫中,他去找一位算命先生,想看看自己到底還有沒有什麼轉機。

  算命先生說:“你現在處境不好,是不是?”

  “是啊!”年輕人有些吃驚,也有些喪氣,吃驚的是算命先生算得這麼準,喪氣的是自己命運不好得到了證實。“我沒有好好唸書,沒有什麼本事,工作也不好找,好不容易找了個工作,可是我連著一個星期睡過了頭,又被開除了。您給我算算我的中年吧,我會不會苦盡甘來呢?”

  算命先生掐指一算,搖頭說:“你到30歲還成不了什麼大事業!”

  年輕人大失所望,問道:“看樣子我命該如此!40歲呢?40歲應該有些轉機吧?”

  算命先生笑了笑,輕蔑地看年輕人,說:“到了40歲,你就習慣了!”

  “到了40歲,你就習慣了!”這難道不是一句足以像警鐘一樣響徹你耳膜的話嗎?當一個人習慣了平庸、甘於落後的時候,也就是他喪失進取心的時候,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啊!

  沒有進取心的人往往得過且過,難以集中精力,更不會挖掘隱藏在體內的潛力。進取心對一個人實在太重要了。沒有它你就不會堅持學習;遇到挫折就會立即放棄;獲得一次成功就會自我滿足。對於一個人來說,年輕時沒有它就會整天遊手好閒,不學無術;到了中年還沒有它,就會一事無成,苟且偷安;步入晚年,生活就會沒有著落,慘淡無光,更不用說什麼大器晚成了。

  不論做什麼,即使是最細小的事,哪怕是遊戲,都需要有動力,但是當一個人對百無聊賴的生活和枯燥乏味的工作習以為常後,他就會麻木地聽從現實和命運的擺佈,任憑進取心在歲月中消磨殆盡。喪失了進取心的人就如同一部陳舊的機器,鏽跡斑斑,而且還會以最快的速度蔓延。

  進取心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年輕的日本商人齊藤竹之助一心希望能在商業中有所作為,可是到了57歲的時候,他擁有的全部“財富”就是320萬日元的債務。你能想像他最後的結局嗎?四處躲債?消極遁世?宣告破產,一走了之?甚至自殺身亡?然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15年過去了,72歲的他成了世界頂級推銷員。他對於成功經驗的概括只有兩點:一要有堅定的信念,二要有不斷進取的精神。

  這個事例無疑是震撼人心的。如果你現在意識到進取心的重要並立即用於你的工作、和生活,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二***

  年輕並不容易,我知道你們有很多壓力。

  首先是學習的壓力。“我感覺我讓父母失望了。”一個青年學生說,他在高中學習中取得的進步並未達到父母的預期。我肯定,父母想讓他成為最好的,但有時父母眼裡最好的,對兒女的生活而言未必最好。

  而且,父母和祖父母的成長環境與你們現在所經歷的大不相同,從父輩們有保障的鐵飯碗到殘酷競爭無保障的就業市場,僅僅是兩代人時間。

  此外,如果你想結婚,未來的岳父母會希望你有一套房子。但如果房價不斷攀升,怎麼買得起?

  你可以抱怨世界不公平、基因不夠好,家庭條件、教育體系、老師、就業市場甚至當地政府,都不如人意。但這無濟於事,我們生活在不同環境下,大多數條件我們無法選擇。但可以選擇的是,充分發揮我們已擁有的,儘自己的全力。

  在歐洲,人們喜歡玩牌。發牌時,當然會有人拿到好牌、中等牌或糟透了的牌。但這未必是遊戲結果的決定因素,關鍵在於你如何出牌。生活也一樣,重要的是你如何處理挑戰和機遇。

  一本心理學雜誌刊登了一個關於雙胞胎的研究。雖然一個研究不能代表全部,但它卻提供了一種不同方法。

  這個研究的物件是一對同卵雙胞胎。因為有個酗酒的父親,他們生活在同樣的不良家庭環境下。20多歲時,他們接受了採訪。兩人中的一個像父親一樣,成了酒鬼;另一個則在一家大公司有著令人尊敬的地位。相同的DNA下,兩人為何如此不同。他倆分別給出了相同答案:“有這麼個父親,你還能指望什麼?”

  父親確實很關鍵,但區別在於不同的態度。一個兒子把自己犯的錯都歸咎於父親;另一個則把父親作為反面教材,激勵自己與其不一樣,併為自己的人生付出最大努力。

  也許你會問,不管和基因有無關係,我該如何激勵自己在生活中做到最好?

  首先要認識到,我們的確是有選擇的。如果你不去選擇,就等於自動放棄了選擇的機會。沒什麼能逃避的,一個選擇肯定會帶來某種結果。每個決定都有相應的風險,對改變的恐懼常常存在。

  我們會不斷問“要是這麼做,會怎樣”,但沒有答案。要是我選擇一所不那麼有名、但不會很嚴格的學校,會怎樣?要是我在一所職業大學就讀,會怎樣?要是我壓根不想讀書,而去學一門喜歡的實用技術,如裁縫、髮型師、工匠,又會怎樣?試想,如果從事一門你一點也不喜歡的職業,會有多糟。

  鼓起勇氣作出對自己真正有益的決定,即使它不那麼受歡迎。對那些想讓你參加狂歡聚會的朋友們,說一聲簡單的“不”,可能會招致嘲笑;但比起學業考試的重要性,這點嘲笑根本不必放在心上。

  有時,我們不得不讓我們所愛的人失望,當我們不再按照他們所期望的、而是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時。不過,“自由意味著責任,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懼怕它的原因”,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說。

  同時,正如德國作家和管理大師斯普倫格在其著作《自我依靠的原則》中所言,“悲嘆就像傳染病,人們不由得被傳染”。你或許常看到同事抱怨,“不做什麼”的理由通常比“去做”的理由,更易找到。但別忘了,哲學家卡爾·波普說過,“沒什麼比悲觀更不負責任”。

  春天來了,這正是將悲觀想法從腦中清理掉、換上樂觀態度的好時候。愛迪生終於發明了第一個電燈泡時,他告訴記者,以前製作的250個模型沒一個執行成功,“每次嘗試我都學到了一些東西,並將其應用到下一次製作中”。

  ***三***

  心界決定一個人的世界。只有渴望成功,你才能有成功的機會。

  《莊子》裡說北方有一個大海,海中有一條叫做鯤的大魚,寬幾千裡,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變成鳥,叫做鵬。它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邊的雲,飛起來,乘風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超絕雲氣,揹負青天,飛往南海。

  蟬和斑鳩譏笑它說:“我們願意飛的時候就飛,碰到松樹、檀樹就停在上邊;有時力氣不夠,飛不到樹上,就落在地上,何必要高飛九萬里,又何必飛到那遙遠的南海呢?”

  那些心中有著遠大理想的人常常是不能為常人所理解的,就像目光短淺的麻雀無法理解大鵬的鴻鵠之志一樣,更無法想象大鵬靠什麼飛往遙遠的南海。因而,像大鵬一樣的人必定要比常人忍受更多的艱難曲折,忍受心靈上的寂寞與孤獨。因而,他們必須要堅強,把這種堅強潛移到他的遠大志向中去,這就鑄成了堅強的信念。這些信念熔鑄而成的理想將帶給大鵬一顆偉大的心靈,而成功者正脫胎於這些偉大的心靈。

  本侯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高爾夫選手之一。他並沒有其他選手那麼好的體能,能力上也有一點缺陷,但他在堅毅、決心,特別是追求成功的強烈願望方面高人一籌。

  本侯根在他的巔峰時期,不幸遭遇了一場車禍。在一個有霧的早晨,他跟太太維拉麗開車行駛在公路上,當他在一個拐彎處掉頭時,突然看到一輛巴士迎面駛來。本侯根想這下可慘了,他本能地把身體擋在太太前面來保護她。這個舉動反而救了他,因為方向盤深深地嵌入了駕駛座。事後他昏迷不醒,過了好幾天才脫離險境。醫生們認為他的高爾夫生涯從此結束了,甚至斷定他能站起來走路已經很幸運了。

  但是他們並未將本侯根的意志與需要考慮進去。他剛能站起來走幾步,就萌發了出人頭地的夢想。他不停地練習,並增強臂力。無論到哪裡工作,他都保留高爾夫俱樂部會員的資格。起初他還站得不穩,再次回到球場時,也只能在高爾夫球場蹣跚而行。後來他稍微能工作、走路,就走到高爾夫球場練習。開始只打幾球,但是他每次去都比上一次多打幾球。最後,當他重新參加比賽時,名次很快地升上去了。理由很簡單,他有必贏的強烈願望,他知道他又會回到高手之列。是的,成功者跟普通人的差別就是有無這種強烈的成功願望。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慾望是開拓命運的力量,有了強烈的慾望,就容易成功。”成功是努力的結果,而努力又大都產生於強烈的yu望。正因為這樣,強烈的創富yu望,便成了成功創富最基本的條件。如果你不想再過貧窮的日子,就要有創富的yu望,並讓這種yu望時時刻刻激勵你,讓你向著這一目標堅持不懈地前進。許多成功者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創富的yu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

  20世紀人類的一項重大發現,就是認識到思想能夠控制行動。你怎樣思考,你就會怎樣去行動。你要是強烈渴望致富,你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能量去創富,使自己的一切行動、情感、個性、才能與創富的yu望相吻合。對於一些與創富的yu望相沖突的東西,你會竭盡全力去克服;對於有助於創富的東西,你會竭盡全力地去扶植。這樣,經過長期的努力,你便會成為一個創富者,使創富的願望變成現實。相反,要是你創富的願望不強烈,一遇到挫折,便會偃旗息鼓,將創富的願望壓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