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責任勵志日誌

  每一個人要懂得愛與責任,愛與責任同行,責任與愛同在。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愛與責任的作文,希望能幫到你。

  愛與責任的作文篇一

  在我的感覺裡,一直認為《小王子》是寫給天真爛漫、充滿幻想的孩子們看的,卻不知道原來這本書是作者通過孩子的語言寫給大人們看的。

  小王子來自一個遙遠的很小的星球,他和他的玫瑰花鬧了點矛盾,於是他離開他的星球,這次出走是由於愛的矛盾引發的。

  那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小鳥把玫瑰花的種子帶到了小王子的星球上。玫瑰花的種子發芽、生長、開花。小王子都細細地看在眼裡,因為玫瑰花的美麗,他愛上了嬌豔的花兒。可是這種愛不是永遠美麗的。玫瑰花希望小王子給予更多的體貼和照顧,她因為渴望不停止地糾纏著小王子,小王子感受到了花兒的貪婪,慢慢地,他從當初對花兒的愛轉為了懊悔,從而離開了玫瑰花。到達地球后,小王子才認識到了出走的錯誤。才懂得不僅有愛,還應該有責任。雖然愛的並不是很完美,重要的是責任不能丟。小王子後來才明白了玫瑰花無理要求背後所隱藏的脈脈溫情,他為她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他為她澆水、捉蟲、罩玻璃罩,因為他對玫瑰花是唯一的。可小王子卻情誼地拋開了屬於他的玫瑰花。

  關於愛與責任,故事講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的話題:馴養。一隻想被小王子馴養的狐狸。狐狸為什麼願意被馴養呢?因為有了馴養的關係,所以兩者必須經常見面,因為經常見面,就會有了等待和企盼的幸福。當小王子二度拜訪玫瑰園的時候,他知道了馴養的意義了。雖然滿園的玫瑰花與他的玫瑰花一樣的美麗,但是就像狐狸被小王子馴養了,而小王子的玫瑰花又馴養了他一樣,他對於她的愛是玫瑰園的所有玫瑰所不能相提並論的。因為他的那朵玫瑰花是他澆灌過的,在馴養的關係中,不存在懊惱,不存在埋怨,不存在猜忌,只有等待與期盼的幸福。

  就像所有的人都想抓住最浪漫的愛一樣,人們在尋找、追求,我也在內心中渴望著。讀完《小王子》,我知道了還有這麼美好的“馴養”。我願自己能真心實意、全心全意地為家庭和孩子所“馴養”,只有等待和期盼,沒有任何猜忌地幸福地生活著。

  愛與責任的作文篇二

  愛,能溫暖人的心靈;愛、能鼓勵人一直朝前邁進。有人說:有愛才有追求,有對愛的追求,才有對愛的奉獻。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

  作為一名教師,所面臨的是一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有著五彩斑斕般夢想的孩子們,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唯有愛的雨露才能催開最美的花朵;唯有愛的交流,才能搭起師生之間心靈的彩橋。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生就必須嚴格要求學生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有標準的嚴,是在一定範圍內的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嚴,是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不是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嚴。嚴格要求不等於懲罰學生,應該做到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老師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出於真誠的愛。嚴以愛為基礎,愛以嚴為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凶。嚴格之水只有滲透情愛之蜜,才能成為愛的甘露。二.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對學生要真誠,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

  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三.愛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學生”也不例外,相反,對這些“問題學生”要給予更多的愛,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例如;我20XX年任四年級的數學,該班有個學生張有飛,成績差只寫幾個簡單的數字,還有學生經常欺負他,但他喜歡勞動,我抓住這一閃光點用愛幫助了他,現在學習成績大有進步。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激起學習的鬥志。轉化“問題學生”除了多觀察外,還應多瞭解、多關心、多談心、少發火、不體罰、不放棄。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問題學生”是絕對可以轉化的。

  對學生除了所給予的愛以外,還應有一份責任感。

  如果說這一切都是源於愛的話,那麼更確切地說是基於一份深深的責任。我們說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其實責任也是一種愛,正如歌德所說的那樣:“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家庭的溺愛、或歧視、漠視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社會不良環境塑造出來的,所以教師的工作就是一種“以人為善,以人為本”的工作,是心靈塑造、價值觀與人生觀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以‘人性向善’為價值理念引導學生去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去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去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樑,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所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穫;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

  愛與責任的作文篇三

  什麼是愛?什麼是責任?什麼時候懂得感恩?這些問題相比人人都知道,但未必人人都遵守。

  一個寓言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幼兒時期,整天在大樹下玩耍,少年變得愁容滿面,大叔讓他把自己的果子賣了,買了新的玩具完成了學業。青年時,孩子把大樹的樹幹砍了蓋了房子娶了新娘。中年時,他把主幹鋸了做了獨木舟遨遊世界,老年時,孩子回來了一直陪伴在大叔的身邊。這個故事中的大樹就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用這樣的方式完成了孩子的一生,而我們懂得感恩的太少了,甚至給家長夾菜都不願意做,在古代都有正為本,孝為先之說,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周恩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時間該父母餵飯,而自己隨便吃幾口。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人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團結同學。這讓我受益匪淺。以前,我總是在家大呼小叫,有時候父母做好了飯,我還挑挑揀揀。一會說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當我真正開始做飯時,在體會到做一頓飯多麼不容易。媽媽做飯時燙了手,我也只說了一句話“沒事,用冰敷一下。”便不再問了。現在我知道了要懂得感恩,感謝父母為我們付出的一切,不要·把父母的心傷透了,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在家 要感恩爸爸媽媽,在學校要感恩老師和同學。

  “仁”這個字很簡單,有倆個人組成的。在人群中樹立一個好榜樣是種責任,一個人能否與社會重合,能否與世界重合,更好的去交流,是人自身的交往能力,倆個人的和諧就構成了仁愛或不仁愛。如果從小到大不會跟人打交道,在社會上是很艱難的。一個孩子不跟同學交往,不和老師交往,那他就會感到孤獨,從而自卑甚至自閉。20XX的元旦盧剛打死了同學和老師6人,後自殺。27日黃谷陽殺害了自己的女上司,這些事件都和孩子的人際關係有問題。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你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喜愛,一次,我們上自習,顧思怡的同桌對馬良辰說“班長,顧思怡肚子疼”馬良辰馬上放下手中的筆走過去,輕輕地問“:怎麼樣了?很痛嗎?先喝點熱水吧。”說完,俯下身子,拿起了顧思怡的杯子,擰開蓋子,倒了杯熱水讓顧思怡喝下。說“:要不我把老師找來吧。”“不用了,我一會就好。”“那你趴在桌子上休息會,有什麼事叫我。”就這麼一件小事卻讓我記住了老班的熱情。

  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間去發現永恆,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敢承擔。每一個孩子要懂得愛與責任,讓我們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