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核心推進基層黨建工作紮實開展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對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牢牢把握黨建工作核心,找準定位,立足本職,強化責任,以科學的黨建工作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黨建服務群眾的工作水平,是需要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對於基層黨組織而言,必須在抓黨建的過程中理清思路,找準方向,鍥而不捨地把新形勢下的基層黨建工作抓出新效果。那麼,抓好基層黨建工作的關鍵是什麼?黨建工作應該如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是要把握好“引領”這個關鍵詞,理解其內涵,把握其究竟。對於一個基層黨組織而言,就是要正確處理好黨建工作與本部門本單位具體業務工作之間的引領和被引領關係,堅持“科學化”這個標準,遵循黨建工作規律,立足崗位職能,強化責任意識,切實做到“找準定位不錯位”,“工作到位不越位”, 避免將黨建工作“全能化”、“越主代庖”,科學高效地發揮黨建工作的槓桿作用,牢牢將思想觀念建設抓在手上,通過卓有成效的思路和舉措更好地凝聚人心、激發幹勁、燃燒熱情,從而從根本上引領和助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和諧科學發展。在具體工作中,應注重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的六篇文章。

一、做好“大局”文章,強化核心引領——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始終是推動和落實基層黨建工作的核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要用大局的意識來看待,強化黨建工作大局觀念。

扭住黨的中心工作不動搖,樹立“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理念,使目標始終著眼於加快發展,工作始終圍繞於加快發展,措施始終服務於加快發展,成效始終用發展來檢驗,努力實現黨建工作和黨的各項工作同步加強、同步推進,為推動黨的事業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一方面,在指導思想上,牢固樹立圍繞中心抓黨建的觀念。新時期賦予了基層黨建以新的內容,對於基層黨組織而言,要切實抓強班子和黨員幹部的大局觀念。所謂“胸無全域性者,不足以謀一域”,無論負責哪一級、哪一個部門的工作,都必須堅持能動的、系統的、辯證的觀點來把握全域性。要正確指導各級班子和幹部清醒地認識本地區本部門的發展基礎、優勢條件、制約因素等,認真做好“結合”文章,形成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和措施。另一方面,在工作推進上,充分體現圍繞中心抓黨建的觀念。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一些地方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並沒有落實到位,總認為抓黨建是務虛的工作,不像抓經濟工作那樣“實”,於是對基層黨建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事實上,基層黨建工作是根本、是保障、是動力。因此,各級黨組織負責人要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不稱職”的理念,切實擔負起基層黨建的政治責任,切實解決黨建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通過紮實有效的黨建工作,全面帶動和促進經濟發展。

二、做靚“經濟”文章,強化發展引領——助推經濟、促進發展始終是彰顯基層黨建工作實效性的重要視窗,引領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黨建工作中融入經濟思維觀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強經濟建設刻不容緩。基層黨建工作必須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探索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同步發展、同步加強的路子,積極促進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緊密結合,促進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相得益彰。具體講,應切實把握好三個注重。首先,注重科學評價,塑好“指揮棒”。建立以經濟工作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是促進黨建工作貼緊經濟工作的指揮棒。考核評價體系是對幹部工作的績效考核、激勵約束、結果運用的一項系統工程,對幹部的工作取向具有根本性的導向作用。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會使幹部心裡服氣、幹事有力,進一步激發幹部進取意識,促進集中精力抓經濟工作。其次,注重創新載體,搭好“新橋樑”。建立以經濟工作為取向的載體是促進黨建工作貼緊經濟工作的橋樑和紐帶。黨建工作載體的設定必須以經濟工作為取向,把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避免就黨建工作抓黨建。要堅持載體的實效性、引導性和服務性,抓住幹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突出活動的實效性,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第三,注重營造氛圍,建好“助推器”。營造以經濟工作為中心的發展氛圍是促進黨建工作貼緊經濟工作的助推器。氛圍是一種導向,氛圍是一種發展力。要營造招商引資、創業發展、誠實守信的濃厚氛圍,在本地區樹立民眾的創業信心,激發民眾的創業熱情。

三、做實“民生”文章,強化群眾引領——為民排憂、為民造福始終是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務必要以群眾所思所盼為風向標,增強群眾觀念、為民情懷。

任何一個政黨只有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因此,要始終在具體工作中,關注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將民生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構建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的長效機制。首先,要進一步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將健全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抓手,突出加快發展與服務民生兩手抓,結合目標任務的完成以及重點工程、專案建設、扶貧攻堅等工作的推進,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生的重要作用。把基層黨組織服務民生工作納入黨建工作目標考核內容,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依據。其次,要進一步整合資源服務民生工作。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原則,加強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各級黨組織要建立健全服務民生工作聯絡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開展服務民生工作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同民生工作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絡,建立協調順暢的服務民生工作機制。注重整合服務民生的黨內資源、社會資源、教育資源、文化資源和其他物質資源,發揮各方面資源的綜合效應。第三,要進一步拓寬民生工作的意見反饋渠道。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居(村)務公開,建立完善居(村)民議事會制度,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擴大群眾在民生工作方面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採取設立“兩代表一委員”接待日,並邀請他們參加服務民生有關活動,組織他們視察民生重點工作,積極發揮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服務民生的作用。

四、做強“服務”文章,強化機制引領——建章立制、服務為先始終是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根本工作途徑,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不斷健全完善服務機制,讓服務收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基層黨組織只重視對上負責,而忽視了對下負責;只重視對上服從,而忽視了對下服務,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所以,必須強化服務理念,並以多種舉措使之在基層黨建中紮根。首先,要完善黨內服務體系。建立完善黨員管理服務中心,在基層黨委建立黨內服務站,在基層黨支部建立黨員之家,通過建立上下三級一條線的服務體系,構建起組織與組織、組織與黨員、黨員與黨員之間的互助、交流平臺,從而形成上級黨組織為下級黨組織服務、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黨員為黨員服務、黨組織和黨員共同為群眾服務的工作鏈條。其次,要完善群眾服務體系。秉承便捷高效原則,健全農村“三三”為民服務體系,完善“一站式服務大廳”,強化農村、社群陣地建設,整合功能室實現“一室多用”,針對不同人群開展日間照料、配餐送餐、心理諮詢、健康義診等服務。推進“開放式辦公、一站化服務”、“首辦責任制”、“一線工作法”、“全程代辦”等服務形式,形成“一口受理、分口辦結、一站督導”的服務新流程。第三,要強化扶危濟困工作。推進困難幫扶工作互助化,通過積極倡導建立公益救助互助平臺,改變“政府部門救助為主,救助面窄,服務物件單一”的簡單形式,促進困難幫扶救助工作實現多元化,使幫扶救助不僅僅侷限於簡單的捐助善款,而逐步向以物易物、技能培訓、生活料理、心理諮詢等多型別、廣渠道、全方位發展,進一步豐富救助形式,“輸血”與“造血”並重,真正讓群眾各取所需、各得所助。

五、做足“品牌”文章,強化典型引領——品牌帶動、整體推進是基層黨建的一種領導方式和工作模式,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點、線、面的推進規律,以典型樹品牌、以品牌增效益。

建立基層黨建品牌就是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創建黨建品牌,提升服務內在價值,擴大服務外在影響,通過典型引領、榜樣示範,帶動和促進各項基層黨建工作高效率、高質量推進。首先,黨建品牌建設是推進基層黨建探索創新的需要。當前,黨建工作正面臨著許多的新問題,推動黨建改革創新,成為了各級黨組織必須認真應對的課題。黨建品牌建設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通過黨建品牌建設,找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加大探索的力度,有助於從基層黨建的一個個具體環節、具體方面率先取得創新突破。而一個地區著眼於基層黨建重點難點熱點問題的系統把握,對品牌建設的內容作出了整體佈局,對品牌建設成果進行綜合運用,更能夠從全域性上推進基層黨建的創新創優。其次,黨建品牌建設是改進基層黨建領導方式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類基層黨組織在具體功能定位、組織活動形式、作用發揮途徑等方面越來越需要突出個性與特色。這就要求上級黨組織必須改進領導方式,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個性和特點,更加尊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開展黨建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重指導和鼓勵更具針對性、實效性,使基層黨建工作更具生機與活力。第三,黨建品牌建設是實現黨建資源集約利用的需要。集約利用黨建資源,即把有效的資源聚集投入到最需要的領域,力求以最少的投入產生最大的效益。黨建品牌建設,通過引導基層黨組織立足既有工作基礎,集聚優勢資源,挖掘潛力,集中攻關,有利於較快地形成特色亮點,取得典型經驗。在此基礎上,把各類基層黨組織品牌建設中形成的典型經驗,推廣到同行業、同性質的其他基層黨組織,就能形成優質黨建資源的輻射和放大效應。

六、做濃“文化”文章,強化人文引領——培樹文化、打造特色是賦予基層黨建品牌以經久魅力和普遍認同的重要因素,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不斷增強文化底蘊,增強黨建工作的人文引領效應。

在抓基層黨建工作中,應始終高度重視黨建文化大環境的打造,依託地域資源稟賦,圍繞陣地建設、人文景觀、品牌塑造,大力營造富有濃郁地域特色、文化內涵的黨建文化環境,奠定堅實的思想輿論和社會環境基礎。首先,要強化陣地建設中的文化元素。突破陣地建設模式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現象,緊密結合本區域、本轄區的文化傳統、人文內涵,努力從基層黨建陣地的建設格局、裝修裝飾、環境氛圍等方面,充分體現出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如:打造黨建文化“紅色旅遊區”、黨建文化長廊、新農村建設示範區等,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其次,要依託人文景觀進行黨建宣傳。依託地理環境、人文景觀,充分挖掘宣傳教育載體,堅持宜時宜地、宜物宜景,突出角落宣傳、廣告育人,將黨建知識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著力營造濃厚的黨建文化環境。注重發揮街心公園、文化廣場、園林景觀,以及路標引導牌、地理標識牌的宣傳效應,在顯著位置印製宣傳黨建宣傳標語、黨的理論知識、黨建制度、黨章條款等,使其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作用。第三,要塑造獨具特色的黨建文化名片。充分發揮黨建文化陣地的宣傳教育作用,打造黨建文化陣地。通過標準化建設,在農村、社群基層黨組織配套設施齊備的黨員教育活動室。在農村、社群推進建設“黨建文化樓院”、“黨建文化中心戶”等;在企業打造“非公企業黨建文化示範點”、“黨建服務窗”等;在學校打造“黨的知識進校園示範校”等;在機關緊貼群眾需求,進一步細化承諾、評議、考核等工作,強化“小崗位、大責任”的崗位角色文化,使黨建文化陣地建設在各個領域同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