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涵哲理的文章優美文章

  你的人生哲理是什麼,它們又是怎樣影響你人生的成長的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 快樂與金錢誰重要

  CEO說***金錢啊,為了你,我苦苦拼爭、從不放棄;如今擁有了你,可過得仍不開心,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金錢說***其實,我不屬於任何人,從一個主人的口袋到另一個主人的手中。我同樣不解:為什麼你們已大量擁有了我卻還要緊緊抓住不放?在你們的攥握中,我有種透不過氣的感覺。告訴你吧,我更樂於待在窮人的手中,因為他們會給我更多喘息的機會。如果你聰明,就適當放放手吧!這對你和我或許都是一件好事兒和一種解脫。

  ***名利說***我過得也很累,從第一天踏入名利場就從未輕鬆過,就像上了軌道的車輪怎麼也剎不住;有時,我也想,像你一樣,可現實卻不允許自己停止轉動,只能這樣瘋狂地永無止境地前行。

  ***淡泊說***若干年前,我也有過和你同樣的感受和經歷。有一次,大病初癒的我突然發現健康的珍貴和生命的意義,這是任何名利都換不來的。還有一回,當我手拿一枝玫瑰送給情人時,她一臉不悅地說,別人送一束你卻送一枝。這時,我才明白:要是送一束,她會要九百九十朵;要是送九百九十朵,她會要金銀首飾;要是送首飾,她會要名車洋房……總之,永無滿足。於是,我最終選擇了送一枝玫瑰就讓她開心一笑的妻子;於是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淡泊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如果你聰明,也可以像我一樣輕鬆,問題是,在你的眼中已容不下像我這樣渺小無能的人。

  ***空虛說***我向來懼怕孤獨和寂寞,可一貧如洗的我,沒有朋友、沒有聚會、沒有美酒。為了追求高品味的生活,我開始近乎瘋狂的奮鬥,終於有了收穫,取得巨大成功。可不知怎麼回事,反而更空虛了——在美酒的飄香中,在喧譁的聚會上,在朋友的簇擁下,我的心裡總是空落落的。我始終不明白,我為什麼就無法和你一樣地生活呢?

  ***充實說***你的這種感受我沒有經歷過,這得感謝我兒時的一位夥伴,他叫“真誠”。幾十年如一日,無論貧困還是富有、無論順利還是挫折,他總是陪伴著我。他無形中教會我:不要祈求別人對你如何如何,首先自己要學著先付出一顆真誠的心,那麼別人也會同樣回報你。有了這種交流和互動,我從未體驗過你所說的孤獨和寂寞。如果願意,我可以把這位“夥伴”介紹給你相識,興許他能讓你變得充實和快樂。

  ***CEO悟語***如果說有金子的日子是亮閃閃的,那麼有快樂的日子就是金燦燦的。由此看來,快樂比金錢更重要!

  : 曾幾何時

  曾幾何時所有的女孩都說:這輩子我一定要找一個很愛很愛我的男孩,他不一定是風度翩翩,不一定是腰纏萬貫,也不一定是有權有勢,只要他對我好就行!

  也曾經幾何所有的男孩都說:這輩子我一定要找一個我很愛很愛的女孩,她不一定是很漂亮,不一定是溫柔賢惠,只是一個我愛著的,普普通通的女孩!

  可是隨著我們踏入社會,這些簡簡單單的想法,會改變,曾經那些簡單的想法會變得複雜!要考慮的社會因素太多啦!社會就是個大染缸,哪怕你長得再白,穿得再白!一但跳入這個大染缸,難免會變黑!

  在我們讀小學的時候,所有的老師都對我們講: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建設祖國就靠我們!所有的老師都叫我們學習:石油工人王進喜,掏糞工人時傳祥,什麼董存瑞,黃繼光,還有我們的雷鋒叔叔!那時候的我們也同樣在想,我們長大了一定要建設祖國,像王進喜那樣努力工作,做一個雷鋒叔叔那樣的好人!

  可如今呢?曾經被說成是祖國花朵的我們呢?一個個被現實催殘得不成人樣!曾經那些遠大的志向,現在都變成了為生存而戰!為了金錢,權力,為了人類特有的無止境的慾望,在努力奮鬥!

  曾經在我們情竇初開的時候,我們讀著《羅密歐與朱麗葉》《白娘子》《梁山伯與祝英臺》包括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練成的》!那時候的我們在想,我們長大了一定要像這些小說裡寫的那樣,一定要找一份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愛情,一定要對他***她***很好很好,為了他***她***可以做一切!

  可如今呢?當我們面對愛情的時候,面對愛與被愛的時候,面對愛自己的人與自己愛的人的時候,面對傷害與被傷害的時候,對面愛情中艱難選擇的時候!我們都做了些什麼?我也曾經傷過一個愛著我的女孩子,前些天我們見了一面。她告訴我她訂婚啦!我問她:有沒有恨過我?“沒有”她說!曾經在與她分手後我偷偷的揹著那時候的女友去醫院看過她!當然那時候沒有別的意思,只是作為朋友,作為曾經自己愛過的人,作為一個自己曾經傷害過的人!帶著歉意去醫院看她!只能說我對她是有歉意的,還好那時候我們沒有做出太出格的事!

  那時候我拋棄她,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人,她被自己深愛的人傷害!也許世事都有因果報應吧!如今我也被自己深愛的人傷害,心已經是傷痕累累!心已經沒有辦法回到從前啦!

  那最初的相遇到最後的別離

  人,不到傷痕累累,就不會明白什麼叫後悔,什麼叫死心。

  從實到虛,從聚到散,我們用一生來學會遺忘....

  :想得開與想不開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生命成長。

  生命是在什麼狀態下成長呢?生命是在快樂、舒展的狀態下成長。人人都想快樂、都想找到陳明歌裡的“快樂老家”,可總是怎麼走都走不到。

  其實最複雜的問題往往要把它最簡單化,我把它概括成一句話:“開”心是福,“關”心是魔。

  為什麼“開”心是福?想開了。人想開的時候,心靈之門是敞開的,什麼都看清了,就不怕了。

  人的恐懼都來自看不清,想開了,恐懼沒有了,心情就好了,一好百好,人逢喜事精神爽。在想開的時候,人的目光是盯著光明的地方,生命處於一種開放狀態,旺盛狀態。

  為什麼“關”心是魔?想不開了。心靈之門關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覺得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黑暗。心靈之門一關,一切都看不清了。因為看不清而充滿了一種警備、焦慮的心理,心情當然不好。

  曾經看過一個小哲理故事,說的是:一個老太婆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家是給人洗衣服的,二女兒家是賣傘的。每到下雨天,老太婆就為大女兒犯愁,怕沒有辦法晒乾衣服,不能掙錢;而到了晴天,又為二女兒難過,怕賣不出傘去,不能餬口。所以老太婆日復一日的沉浸在痛苦擔憂中。後來讓一個老和尚知道了,他去對老太婆說:老人家,恭喜你呀!你看,晴天你大女兒家發財,下雨天你二女兒家發財,你老真是福氣啊!老太婆一聽,豁然開朗。從此老太婆無論晴天還是雨天,都過活得非常幸福。

  看,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完全是兩種結局,兩種心境。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那個以前的老太婆。所以當你遇到困難與挫折甚至嚴重打擊的時候,不要鑽牛角尖,不妨換個角度思考,自己當一回老和尚,勸解自己,也許生活就沒有過不去的坎了。

  有個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年輕的企業家,事業很成功,對家裡毫不顧念。

  幾乎得到了一切的企業家所得到的仍然不滿意,覺得上天應該給自己更多。

  有一天,經妻子一再懇求,他帶著妻子和兒子到野外去兜風。誰知中途車子出了意外,蹺在懸崖上千鈞一發。

  面臨生命危機,全家人前所未有的團結,用盡所有的智慧,終於脫險了。

  脫險後的企業家好像脫胎換骨了一般,他覺得一切都滿足了。對愛人、對孩子、對所有人都充滿了愛心,每一天都過得很開心。

  也正所謂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聽了這個故事,仔細體味,這個“福”字其實是經過大難的人自己給自己的,他對人生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大難之後,想開了,人的生命狀態從一種狹隘的、關閉的狀態轉化為一種開放的旺盛的狀態。

  想得開,人生便會充滿陽光。

  黑暗最容易滋生人的恐懼,因為在黑暗中,什麼都看不清,因什麼都看不清又引發了害怕與焦慮,一旦看清了,心中便充滿了光明,也就不怕了。現實生活中,太需要一種能穿透黑暗的心靈,做家長的,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家長不僅需要照亮自己的人生,還需要照亮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