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的論文代發表
繪畫,不僅給人帶來一種美的享受,而且每一幅畫,都會讓人如痴如醉於情境中。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女性與繪畫
摘要:本文以分析用女性獨特思維方式為著點,探討了女性畫家、男性與女性畫家,對於繪畫相同主題的不同表現方式。以比較、類比的方法來闡釋中國女性繪畫藝術。
關鍵詞:中西女性畫家繪畫文化背景掙脫束縛
如今,作為一個從事繪畫創作的女性,希望自己的創作能包容她的痛與樂,作為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自我的手段。其中,繪畫創作體現一切:自我感悟、生活狀態、生命意義等。身為女性的我,始終活在女性的世界裡,因此從來就不能抑制、也不會隱瞞自己對女性有著深切的關注與偏愛。在人類性別文化的不平等環境中,女性所揹負的從身體到精神的苦處,我感同身受;浸染其中而成的各色陋習頑疾,我感同身受。然而,儘管如此,我仍然還是會看到女性的另一面,她們總是從各色文化影像中頑強地浮出,顯示出與那永恆的自然同在的美麗與和諧,與那在任何境遇下都能顯示出來人的智慧與能力。更為確切地說,是對生活的極度熱情和認真讓我陷入了女性繪畫的思考。
有別於男性的女性獨特思維方式,一般而言,男性話語主要關注社會、文化等理性問題,女性話語則集中體現對生命意識以及與此相關聯的身體、繁衍、體驗、感覺的傾心和迷戀。正因為如此就勢必要產生與男性繪畫全然不同的女性繪畫方式。自從古希臘把愛、美和藝術之神塑造成一個女性形象,藝術便與女性結下了不解之緣。林語堂曾經說:“在膚淺的表面下,她們比男人生活得更深層,更接近生活實際,我因此而尊重她們,她們享受生活,男人則談論生活。”‘感覺是女人最高法院,聰明的男人知道她作出了最後的判決,就應該向她頂禮膜拜。”他的話也暗示了女性與男子相比較,自身所獨有的品質。
在想象力方面,男性偏向於邏輯思維,而女性卻更擅長不同於男性的獨特思維方式――形象思維,表現為直接印象的鮮明性、生動性,因此她們的想象力也常帶有形象性,因而她們的創造力也更多地傾向於人生方面。從生理和心理學角度分析,在以形象思維為特徵的藝術領域裡,女性本應該能夠表現出極大的優勢。雖然,遺憾的是中外藝術史上出現的卻是相反的情況,女性沒能發揮出這一優勢,但這並非是女性本身的問題,而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社會文化狀態問題。
其實在我看來,透過女性自己的眼睛來正視身體的真實,以應對傳統頑固男性意識、男性霸權,對傳統男性社會挑戰和逆反,作為發展過程中區域性範圍內的一個階段性策略還是勉強可以理解,而且為了掙脫束縛也確實需要有一定的力度和強度,有點矯枉過正是情理之中的事,以此可以喚起女性整體的覺醒,引起男性的注意和社會的重視。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種文化現象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背景,才能客觀地理解和評價它,不能撇開時空條件去要求。值得慶幸的是,當代藝術界呈現一片開放姿態,不斷成熟的女性藝術作品也脫掉了原有的陰柔氣。女性已經不再滿意自己在男性審美標準下的角色和地位,不再對作品機械地進行概念組合,開始逐漸確立一種對自身性別的認同和自覺的理性意識,開始逐漸從性別差異中發現認識自己的價值。她們開始嘗試從自己的體驗出發,在創作實踐中有意識地注入自己的理解和體味,在表現生活的同時,折射著自己的情感。如今,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比古代女子幸運多了,現代社會對於女性繪畫的認可態度較以前也寬容大度多了。
女性藝術家有別於男性藝術家,有人說,“真正的女性藝術總是以母性之愛作為基本元素的”。在許多的女性繪畫中總能看到母性之愛和母性汁液流動的感覺。女性在她個人的情感體驗中,最深刻、最強烈的也最引以為榮的莫過於為人母的體驗。女性畫家在自己的創作中不自覺地流露出的母性意識,是具有它的必然性的。女性的感性思維比較發達,她們在創作中多半是傾訴自己對生活、對生命的強烈情感,這種情感一旦由普通意義上的生理情感昇華到藝術層次的審美情感,那麼,藝術就成為她們宣洩情感的語言,她們將自己熱愛生活、崇尚生命的強烈情感融於藝術形象中,並使之具有特殊內涵和形式語言。而體驗過創造生命的女性畫家,表現出來這點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自然也顯得格外真摯、動人。
大多女性藝術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過母愛的痕跡,如卡薩特,還有閻平、喻紅等。在每個個體藝術家那裡,語言方式總是與自己的性格氣質相吻合,或者說對語言方式的選擇與運用,就是對自己的發現與體現。作為女藝術家能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以自己的個性和心智來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密碼,創造出一種屬於自己的女性空間,而沒有一般人極力追尋的雍容華貴,沒有世俗的脂俗氣,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中西女性藝術家的區別很大,對中國當代女性繪畫產生直接影響的是西方女性主義藝術,這使中國的女性藝術家們在藝術思想和藝術創作,有了豐富多樣的、不同於以往傳統藝術史的參照系統。雖然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但由於婦女在社會文化歷史和個人遭遇方面感同身受,所以很容易引起感情和認知的共鳴。90年代中期女性藝術的作品吸收較多的西方女性藝術的觀念和樣式,繼而使她們迅速擺脫了傳統藝術的習慣。
中國女性繪畫從很長一個時間段“沒有歷史”,到“自言自語”,再到現在的嶄露頭角,可以看出女性繪畫在自我發現、自我反省之中逐步成熟的發展規律。20世紀90年代是女性自我意識的突破和跨越的萌芽期,這個新時期使女性話語空間更加註重自我個性的張揚,她們都在試圖開闢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吸收全面的營養,在傳統與現代、再現與表現、創作與生活的探討過程中漸趨成熟。女畫家的作品中流露出一些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新跡象,女性作品在題材選擇、畫面構成及意境創作等方面體現出一種自述性特徵的表達方式,彷彿在寫日記或與老朋友聊天,或像段內心獨白。
總之,女性藝術家對世界的感受和表現,從主題、審美,到線條、色彩與畫面構成,都渾然成為女性創作獨有的審美特徵,把“偉大”的藝術定義為巨集大、理性、氣勢磅礴,而感性的、纖弱的女性氣質則被視為藝術中低一級的檔次,也是沒有道理的。在我看來,作品中是否具有女性因素不應該成為評判女性藝術優劣的唯一標準,如果說包含強烈女性色彩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那麼沒有明確性別意識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好的作品。如果機械地用一個標準來套所有的女性作品,就會走向形而上學。一位明智的女性藝術家在創作中對於“性別”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不卑不亢的,性別的確認不是創作的基點,最高階、最真實的創作身份應該是做一個“人”,而不是“男人”或“女人”。作為每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創作者唯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我意識,即從真實的本心出發自覺地表達好自己,在自然的狀態中表現個體的差異,人們見到了性別對她藝術的這種默默影響,具備這樣一種健康心態的女性藝術家是令人欽佩的。
篇2
淺談繪畫色彩的魅力
【摘 要】世界上的色彩是五彩繽紛的。不管是自然的世界還是人為的世界,都充滿了無限豐富和不斷變化的色彩。我們對色彩的愛好,可謂是與生俱來的。色彩作為繪畫的語言和重要的表現手段,長期以來一直是繪畫大師和廣大美術工作者們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色彩;色彩規律;色彩心理
世界上的色彩是五彩繽紛的。不管是自然的世界還是人為的世界,都充滿了無限豐富和不斷變化的色彩。我們對色彩的愛好,可謂是與生俱來的。色彩作為繪畫的語言和重要的表現手段,長期以來一直是繪畫大師和廣大美術工作者們探索的課題。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怎樣使學生加深對繪畫色彩的認識並在藝術實踐中運用,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瞭解繪畫色彩的基礎知識,走進繪畫色彩
在繪畫中色彩是很重要的因素,掌握了色彩的基本知識對於瞭解色彩會有很大的幫助。色彩作為繪畫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表現語言,它包含了明度、純度和色相三個要素。色彩中的明度指色彩明亮的程度。當一個基本色加黑就會變深,降低這個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會變淺,就提高這個基本色的明度。色彩中的純度就是色彩鮮明和純正的程度。色彩純度的高低取決於其他色素加入的多少。色相就是顏色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稱來表現,比如:紅、黃、蘭。
在一幅作品中,色彩具有這樣幾方面的色彩感覺:1、心理錯覺。首先是冷暖感。色彩本身是沒有溫度的,但是它會影響人的心理產生心理錯覺,比如紅和黃總是給人溫暖的感覺,而藍色會讓人有涼爽的感覺,依據人們的心理感受將色彩分為冷色和暖色;色彩的冷暖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其次是遠近感。畫家們能夠在平面上表現出突出和凹陷、前和後的效果,即利用色彩表現透視效果。之所以能製造出這樣的效果,是因為他們不僅利用了造型和虛實關係,還利用了色彩的前進和後退感。一般暖色會有前進的感覺,而冷色會有後退的感覺。色彩的遠近感還與背景、面積等因素有關。第三是輕重感。一般明度高的色彩感覺輕盈,富有動感,明度低的色彩有一種穩重沉靜之感。明度相同時,純度高的比純度低的感覺較輕。2、色彩的情感。一般人都會有色彩的情感體驗,比如看到藍藍的大海就會感覺安靜平和,看到金黃的麥田就會感覺喜悅、滿足。畫家通常就是利用色彩的這些情感作用來進行色彩的情感表現。比如畢加索的作品就分為幾個時期,其中有“藍色時期”作品,這個時期的作品以藍色來表現畫家的心靈,作品總好像是被藍色籠罩,運用這樣的色彩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死亡的恐懼和對生的渴望及對貧困的同情。
而他的“粉紅色時期”情緒顯得較為明朗,體現出畫家對悲劇賦予了人性的昇華。人的色彩感覺與自身體驗有著客觀的聯絡,所以畫家們總會以不同的色彩表達不同的感情,往往這種表達方式能夠被觀眾所接受,心理上產生共鳴。3、象徵意義。人們的生活從古至今都離不開色彩,在人們長期使用色彩的過程中也賦予了色彩一些特殊的意義。例如中國人向來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喜慶、吉祥和威嚴,也是革命的象徵,例如《開國大典》等作品都用到了紅色以烘托氣氛,象徵革命的勝利。在西方,據說耶穌的血是葡萄酒色,所以又表示聖餐和祭典。不同民族色彩的象徵意義存在著不同。在中國,黃色是皇帝衣著的顏色,在中國人的眼裡黃色象徵高貴、權威。
而在基督教盛行的歐美國家裡,黃色被視為最低階的色彩,在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中,叛徒猶大的衣服顏色就是象徵著品格低劣的黃色。
二、結合經典美術作品,領略色彩在繪畫作品中的魅力
繪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鑑賞經典美術作品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美術鑑賞是一種特殊的複雜的精神活動,是學生在接受美術作品過程中經過玩味,領略,產生喜悅,愛好的過程。它對於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更直觀的感受繪畫色彩的魅力,具有重要作用。
十九世紀中葉的印象派畫家梵高,就是運用色彩來表達感情和慾望的。梵高喜歡用未經調和的純色作畫,在名作《向日葵》中我們看到大面積的金紅、金黃、檸檬黃在筆觸的流動中被堆得很很厚。使人感覺色彩和筆觸的走勢則躁動不安,富有激情和想象力。和其他印象派大師一樣,他在色彩運用上,喜歡用互補色的空間調和效果。例如:把紅和綠兩種顏色放在一起,離遠看的時候,中間就會出現一個過渡色。同是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奈的畢生致力於光與色的研究,擅長以光線和色彩的變化,來表現對事物的瞬時印象,不注重物件的立體形狀。莫奈運用靈動的色彩語言表現他的情感,用創新的色彩觀念在瞬間喚起人們的視覺注意與感情共鳴,從而表現了藝術品真正的藝術生命力。莫奈有著對色彩的敏感,有著對區域性色彩細微變化的關注,他就是在這種細微的關注中體會色彩的魅力。其畫作《日出――印象》中霧氣交融的景色,讓人感受到藝術的境界,體會到大自然的奇妙。
三、在美術實踐中親身感受色彩的獨特魅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一改往日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學習。在瞭解了繪畫的基礎知識和賞析了大師的經典作品之後,讓學生親身經歷繪畫的實踐創作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繪畫色彩的感受,並逐步轉化為學生內在的一種藝術素質。在繪畫過程中,學生需要觀察、欣賞繪畫物件,從中獲取靈感,結合色彩規律,從而創造出優美的色彩藝術。這樣對學生的身心都會有莫大的好處。
繪畫色彩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心與心的交流,是共鳴以後美的享受。繪畫色彩選擇了美,就是選擇了生命的和諧意蘊。色彩作為一種人類活動的心理積澱,潛移默化地支配著人們的審美方式、表達方式。豐富的色彩表現力並不僅是藝術家的慾望,更是為藝術注入了新鮮要素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馮健親.色彩[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2]王化斌.繪畫色彩學[M].中國藝術出版社,1996.
[3]杜韻凡.淺談色彩的感性魅力[J].美術之友,20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