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方面論文
藝術是到達人類統一的一種手段,在同一感情下結合他們,並增進個人和人類的共同幸福,因此在藝術的世界,只有果敢地不斷奮鬥,才能獲得勝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中國畫的藝術特徵
中國畫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傳統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體現。中國畫經歷了長時期的發展,以及眾多畫家的長期創作與實踐,在主題和內容上發展為山水、人物、花鳥三大畫種,在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方面則形成了工筆、寫意兩大流派。中國畫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獨特的繪畫技巧,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體系,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即便是今天,在世界繪畫體系中仍佔有一席之地,享有較高的聲譽。
一 簡析中國畫藝術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指在絹、宣紙、棉帛上作畫,並裝裱後的卷軸畫。中國畫是漢族乃至中華民族特有的繪畫形式,利用毛筆沾墨在絹或紙上作畫,線上條、筆墨、意境等方面明顯的風格特徵。中國畫按照題材可以分為人物、山水和花鳥,按照技法可以分為寫實與寫意。中國畫的創作,是古人對自然、社會、生產、生活、宗教、哲學、道德等方面的認識,是古人思想和精神的反映。
由於中國畫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徵,本文將就中國畫的意境、線條和色彩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從這三個方面闡述中國畫的藝術特徵,讓讀者對中國畫的藝術特徵有著更為清楚的認知和理解。
二 中國畫意境的藝術特徵
意境是中國畫的最鮮明的特徵,是指中國畫中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形象所引發的情感體驗,是一幅畫作所體現的深邃思想內涵。追求意境,抒發強烈地主觀情感,是中國畫最主要的藝術特徵。中國畫的意境通常通過構思、取景、構圖、造型,或主次關係、虛實關係等畫面處理,以表現出畫作的立意,突出氣韻生動。在繪畫的過程中,中國畫藉助線條、色彩、物象等都是為了表達意向,即意境,作為中國畫的靈魂,在表現作品的強烈的思想感情的同時,對欣賞著有著持久的吸引力。中國畫意境的藝術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虛實相生的意境
中國畫的虛實相生意境表現通常是採取以虛景襯托實景的手法,虛景增加了想象空間,增強了畫作的視覺表現力和藝術效果。虛實相生的意境通過虛與實的對比與烘托,突破實物的限制,藉助欣賞者無限的想象,實現畫家與欣賞者的思想交流,強化畫作的思想表達。
近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先生非常善於運用虛實相生的意境,展現出作品深刻的內涵。如他創作的《蛙聲十里出山泉》,畫面中有青山、泉水、亂石以及蝌蚪,卻沒有一隻青蛙,畫家用蝌蚪表明了蛙聲的來源,欣賞者也能夠順著蝌蚪聯想到發聲的青蛙。整幅作品沒有出現一隻青蛙,但是欣賞者能夠通過想象體會到十里之外青蛙的叫聲,無聲的蝌蚪與有聲的青蛙,兩者的對比,展現出畫作虛實相生的境界。
2 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國畫在創作時,賦予客觀事物以主觀情感,以此達到對意境的表現,也就是中國畫的意境強調情與景的融合。中國畫通常會採取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側重畫面的思想表達和情感抒發,不會過於專注描繪客觀事物,而是同時關注主題思想的表達。中國畫情景交融的意境,將情與景融為一體,景中含情,情中帶景,賦予自然事物以主觀情感,增加畫作的情感表現力。
宋代詩人蘇軾開創了借景抒情藝術表現手法的先河,創作的《枯木怪石圖》通過枯萎的草木和怪異的石頭,以表現出作者本身鬱結的心情。畫家將無生命的物體賦予了有生命的感情,藉此表達情感,看似是無意識地創作,實則為有意識的融合,由此情景交融成為了中國畫意境的重要藝術特徵。畫家經常使用梅蘭竹菊等事物表現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質,這種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在中國畫中非常常見。如北宋畫家鄭板橋,擅長畫竹、蘭,表現畫家頑強不屈、堅韌不拔、剛正不阿的高潔氣質。這種託物言志以及情景交融的手法在中國畫中非常普遍,畫家藉助事物,表達情感,豐富畫面效果,增強人文內涵。
三 中國畫線條的藝術特徵
中國畫採用以線條為造型手段,是其重要的藝術特點之一。翻看中國繪畫史,不難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學會了在彩陶器上繪製人面魚紋起到裝飾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與成熟,線條早已成為中國畫的重要元素。由於我國繪畫受到老莊“天人合一”“陰陽相剋相生”的哲學思想影響,藝術作品追求“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境界,追求主觀與客觀的完美結合,因此,畫家藉助線條以描繪事物與畫面,賦予畫作濃厚的主觀情感。畫家在創作時,早已超越了線條所描繪的客觀事物的約束,通過概況與提煉,融入作者的主觀情感,達到寫意傳神的目的。西方繪畫強調寫實性,以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儘可能展示客觀事物真實的視覺感受,相比較而言,中國畫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主觀性,在創作方面不受限制。此外,中國畫家制造了各種不同的毛筆,為中國畫的創作提供了工具的支援,畫家也可藉此勾勒出多變的線條。中國畫線條的藝術特徵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強有力的造型
中國畫的線條具有很強的概括能力,能夠以最簡單的線條,準確、生動、迅速地勾勒出物象的形體,突出物體特徵。畫家可以用畫筆描繪出任意想要表達的事物,簡單幾筆勾勒出人物或實物的造型,也可通過多種線條細膩地描繪出人物衣褶或遠山上的青松。如宋代武宗元創作的《朝元仙仗圖》,畫面中的女性人物的面板圓潤、細膩,衣裝服飾飄逸、靈動,人物表情生動、自然,能夠感覺到畫面人物潤滑的肌膚,逼真的血肉之軀,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表現力,雖然繪畫沒有任何色彩,但是線條就足以表現出整幅畫的藝術性。
2 豐富的情感 俗話說,畫如其人,畫家的性格、情感都通過畫筆展現在畫面上,也就是繪畫是畫家性格和情感的體現。中國畫深受老莊“天人合一”思想影響,追求情景交融,畫家在創作過程中,將線條作為手段,賦予線條以主觀情感,豐富情感表達。中國畫的線條是畫家表現性格和情感的重要元素,如吳道子,性格奔放豪爽,用線揮灑自如,勢如破竹;李公麟博學多才,用線帶有著強烈的書卷氣,線條細膩、婉轉。
3 強烈的審美性
中國畫的線條本身造型多變,或細或長、或粗或短、或剛柔並濟、或抑揚頓挫,具有很強的審美性。欣長的豎線,傾瀉而下,如同高山上落下的石頭,勢如破竹,不可阻擋,具有強烈的陽光之美;彎曲蜿蜒的曲線,婉約迴轉,蕩氣迴腸,猶如少女轉動的玉頸,具有陰柔之美;高古遊絲描俊秀、修長、流暢,突顯了連綿不斷;枯柴描給人滄桑、凝重、老連之感。中國畫多種線條造型,為畫家提供了多種創作的技法,豐富了畫作的藝術審美性。
四 中國畫色彩的藝術特徵
色彩是中國畫最具視覺衝擊力的元素,具有強烈的視覺吸引力和情感影響力。中國畫的色彩不像其他繪畫,在設色上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濃縮性,即“隨類賦彩”,是指根據物象種類的不同,進行概括性的設色,通常同一種類的物象會使用同一種顏色。雖然物象的顏色會千變萬化,但是在中國畫處理時,通常都會遵循一定的設色原則,體現出中國畫色彩的高度概括性。中國畫色彩的藝術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感性豐富,側重寫意
在西方的繪畫中,色彩的處理非常客觀,色彩都是反映出物象真實的顏色,特別是畫家在作畫時,非常注重光影的變化,通過觀察和認知以表現出所繪事物的固有顏色、光源色和環境色,以展現出物象變化多端的色彩。但是中國畫卻非常不同,不注重物象的固有色,而是根據畫家的情感賦予物象顏色,強調物象的意向性,即寫意性,因此中國畫畫家不注重物象真實顏色的反映,不考慮光線、環境等因素。並且,中國畫設色的主觀性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如大唐盛世,國力強盛,人民安居樂業,畫家喜歡使用華麗鮮豔的顏色,如大紅、大綠;到了唐朝末年,國力衰弱,水墨畫逐漸代替了絢麗的風格;及至宋代,內憂外患,國力大不如唐朝,繪畫的設色就變得更為淡雅,以黑白兩色為主。由此可見,中國畫的設色不是反映真實的客觀事物顏色,而是以主觀情感為主,不受客觀約束與限制,而是強調畫家的內心情感,這也就體現出了中國畫的寫意性。
2 設色主次分明
西方繪畫因為追求物象的真實顏色,顏色複雜多變,而中國畫的色彩主要是為了體現主觀情感,在設色方面比較簡單,通常一幅畫中,僅需設定一個主色調,其他顏色作為輔助顏色,體現出了中國畫設色的主次關係。主色調在整體畫面中起到主導畫面的作用,其他顏色作為輔色,服務於主色,這樣就使得整幅畫顏色統一,欣賞者能夠從顏色判定一幅畫的主次關係。中國畫的色彩搭配追求簡單,給人清新、明快的視覺感受,也體現出了中國畫的東方韻味,與西方繪畫在色彩搭配上有著顯著的不同。
3 重墨輕色
古人將赤、黃、青、黑、白五色作為基本顏色,對應於五行的各元素,認為五色能夠代表世界一切的事物。在中國畫中則通常以黑白兩色為主色調,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徵,不同於西方繪畫三原色的觀念。在中國畫在設色方面重墨輕色,推崇“水墨至上”,墨色是最主要的,其他顏色只是輔助顏色,使得中國畫在世界畫壇上獨樹一幟,形成了獨特的繪畫風格。中國畫重色輕墨的設色特點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畫最初是非常注重色彩的,新石器彩陶上覆雜的色彩搭配就是體現;到了春秋戰國和西漢時期,誕生了色彩斑斕絢麗帛畫;及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畫家已經非常熟悉色彩的運用,善於色彩搭配;到了唐代,將濃郁的色彩推向頂峰,無論人物、山水、工筆畫都大量使用顏色,並且技巧高超;到了宋代,國力衰弱,以及佛教思想的影響,色彩畫開始向清新淡雅的水墨畫發展,逐漸形成了重墨輕色的設色風格,以後中國畫一直維持著這一色彩風格,最終成為了中國畫重要的色彩特點。
五 結語
中國畫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徵,體現出獨特的藝術性,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中國畫在意境、線條、色彩等三方面具有深刻的藝術特徵,認識和理解這些特徵,有助於更好地體會畫作的美感和意境,提升個人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培養人文素養,昇華情感,對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