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與理念創新論文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新時期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與理念創新相關論文。文章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新時期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與理念創新全文如下: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增長方式的重大轉變,高等院校將從追求外延擴張為主轉向充分注重內涵提升為主上來,高校財務管理處在一個新的特殊時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和任務。高校財務部門只要審時度勢,主動轉型,創新工作理念,完善管理機制,就能在新時期更好地解決長期困擾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有效性問題。
關鍵詞:財務管理;理念;轉型
一、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我國高等教育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所所社會主義新型大學的風采已經全新地展現在面前。在高校擴大規模的外在壓力得到根本性緩解的同時,高校理財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財務管理重心從微觀技術層面更多地轉向巨集觀調控層面
1. 籌資結構的不穩定性增強。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國高等教育經費已經形成了多渠道籌措的基本格局。多元化的高校辦學經費來源一般包括財、稅、費、產、社、基、科、貸、息等九個方面。經過五、六年的實踐和發展,不少高校的辦學資金來源基本穩固在財、費、貸三個方面,其他渠道則由於種種因素的制約,大多處於少水甚至無水的尷尬境地。從籌資結構分析,在一些高校的辦學資金總量中,收費收入已上升至主渠道地位,各塊資金所佔份額的排序已由原來的財政撥款、收費收入、銀行貸款演變為收費收入、財政撥款、銀行貸款,表明高校在實現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自我籌資能力也得到了不斷加強。然而,人們對於這樣的籌資結構和收入增長態勢並不總是樂觀其成,主要原因在於其政策性因素仍然對籌資格局起著主導作用,尤其是按民辦新機制運作的獨立學院,直接推動了不少高校“蛋糕”的擴大。一旦幾年後高校招生出現預期的“拐點”,則高校籌資政策勢必面臨調整,籌資結構的不穩定性將會更加凸現出來。
2. 資產負債核算得到明顯加強。負債是事業單位的五大會計要素之一。近些年隨著高校自覺不自覺地選擇銀行貸款作為加速擴容的主要資金來源,引起負債總額的持續高位增長。負債這個高校會計要素,在沉睡了多少年後,終於引起了普通高校的舉辦者———政府、高校的主要債權人———貸款銀行、高校的主要受益者———學生及其家長的空前關注。高校持續龐大的貸款規模、亟待改善的貸款結構、漸行漸遠的資金投向、穩中有升的籌資成本,將社會方方面面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進而出現了不同聲音。而作為實際意義上的債務人的高校,由於資產負債率的節節攀升、還本付息現實壓力的有增無減,也開始主動盯住資產負債的靜態指標及其動態變化。因此可以說,高校已經有了注重負債的核算和監控的內在自覺。
3. 管理決策分析需求進一步趨強。一方面,高校在緩解擴大規模與提升層次的雙重壓力、推進管理機制創新與防範潛在風險的有機結合的程序中,財務管理的複雜性、綜合性、精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另一方面,財務部門所編報、提供的財務資訊, 其理解性已大大增強,但它仍然只是對過去發生的經濟活動、財務事項的基本反映,難以為學校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決策及時提供必要的資訊支撐。高校面臨紛繁複雜的外部環境,縱橫交錯的內部利益關係,亟待完善的管理執行機制,對財務資訊的管理決策分析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要求財務資訊從可理解性儘快向決策有用性擴充套件的趨勢正在加快。其具體表現在,管理會計的一些專門方法如成本性態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現金流量分析等差量分析方法被大量引用到高校財務會計中來;著眼未來的財務預測功能備受關注,如財務規劃的編制和完善,在不少高校已經數易其稿,付諸實施已是指日可待。
***二***財務管理形態從相對封閉逐步走向全面開放
1. 建立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的基礎仍然比較脆弱。教育收費具有非營利性、政策性和成本補償性的顯著特徵。儘管對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成本分擔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識,但相關分擔主體對成本分擔份額莫衷一是,帶有越來越濃的政治色彩。普通高校學費標準6年保持不變,住宿費標準實行最高限價,代管費的收取堅持自願原則,還有全天候、全過程的收費公示,年復一年的多層級、全方位的檢查、輪查、互查等措施的多管齊下,然而對高校收費的社會關注度依然居高不下,要求嚴肅查處教育亂收費的聲音依然不絕於耳。近據報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月4日公佈的有關資料顯示,教育亂收費繼連續6年成為價格舉報之首後,2006年上半年又居價格違法案件查處之首。教育收費的尷尬處境可見一斑。
實際上,根據非義務教育成本適當分擔原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現階段高校學費標準基本穩定在培養成本的25%-30%.而社會方方面面卻沒有多少人關心另外的70%-75%的成本分擔責任是否真正落實,也不細究受教育者分擔的25%-30%是否適當,而是對教育收費標準的核定基數之一的教育培養成本打上了問號。作為迴應,有關部門轉而要求高校儘快向社會公佈教育培養成本資訊,並列出了時間表。眾所周知,凡事都有成本,各行各業都存在成本問題,而成本一般被認為是行業的“商業祕密”,只不過培養人的成本更為特殊、更為複雜、更為感性罷了。要求把培養人的成本儘快公諸於世,這個想法很好。但東西南北中,成本各不同,即使同城高校間、同一學校不同科類間、同一科類不同年份間的培養成本均有差異。另外,培養成本越低是否意味著收費標準從低辦學效益就高呢?還是反之亦然?這無論是從巨集觀政策層面還是技術操作層面都似有把一個複雜問題過分簡單化之嫌。如此說來,質疑高校收費貴收費高的潛臺詞可能是亂花錢。誠然,這幾年高校買地蓋房,教學條件裝備投入大幅增加,硬體設施達標速度之快令人刮目相看,其所需資金除銀行貸款外,自籌資金部分主要來自收費收入。即便如此,也不能簡單地認為高校收費多與高校硬體新之間存在必然聯絡。因此,思考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非義務教育階段實行繳費上學是成本分擔機制使然的邏輯起點上來。如果僅僅認為現階段高等教育的“過高”收費完全是高校自身的內在衝動所致,即使不是認識上的誤區,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將會繼續動搖建立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的社會基礎。
2. 化解、清償債務工作任重道遠。伴隨著高校持續高速增長帶來的繁榮,高校建設性、發展性債務規模與日俱增,少則幾千萬,多則數億甚至十多億元。與高校擴張初期的鼓勵貸款的政策性導向不同,當高校數量擴張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後,來自政府部門的要求落實高校還貸責任、化解高校債務風險的工作熱情高漲,干預力度明顯加大。借債還錢,天經地義。高校作為還貸主體在法理上是說得通的,但高校貸款從一開始就無一例外地屬於政策性貸款。因此,高校貸款本身的政治意義遠大於其經濟意義。有鑑於此,有的省已開始安排鉅額專項資金專門用於償還高校所欠銀行的部分債務,這對高校無疑是一大政策利好。但主管部門硬性設定高校還貸期限和優先扣劃償債資金的政策措施,很難設想這樣的“胡蘿蔔加大棒”的行政手段不至於引發高校的財務風險。實際上,高校短期的支付沒有風險,但在今後一個時期內將難以規避。問題的關鍵是要把這種風險切實納入可控範圍內,確保校級財務始終保持基本正常、合理、穩定的現金流。
3. 對高校投資效益的關注度進一步加深。高等教育本身是一個單位成本遞增的行業。增加投入與提高效益是高校發展的永恆主題。儘管現階段投入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但要求高校提高投資效益被過早地提上議事日程。1993年國家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規定,本世紀***即20世紀———作者注***末,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達到4%.《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也規定,“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努力實現4%的目標”。但這個投入比例,實際上並沒有如期實現。邁入21世紀後,這個比例才有所改善。統計資料顯示,這個比例最高的年份是2002年,達3.32%,離目標值仍有不小的差距,與世界平均水平***5.1%***更是相距甚遠。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教授的有關研究成果也印證了這個問題的存在:1990—2000年間,我國預算內財政撥款佔高等教育經費總投入的比例從88.6%下降到47.3%;1996年至2005年間,教育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香港地區是持續遞增的,而大陸基本上呈遞減態勢。這其中當然有複雜的因素,包括同期財政支出高速增長以及教育經費多元化趨勢加快等原因。但也毋庸諱言,對高等教育的持續加大投入,並沒有與財政支出的高速增長實現基本同步,或者說,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快速增長,仍趕不上高校連續7年大幅擴招對辦學資金的需求,這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現階段的高校經費緊張與計劃經濟時期相比,不能同日而語。對高校投資效益的關心,對一些高校發展規模不經濟問題的關切,無疑會進一步促進高校的健康發展和高等教育規模效益的改善。但對這類問題給予過早、過多、過頻的關注,可能會淡化對政府投入依然不足問題的進一步緩解。
***三***財務管理面對的問題從共性趨向個性
1. 發展階段。由於高校所處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屬的政府部門不同以及高校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不一,高校的發展將不再是相對均衡式、趨同化發展。如有的高校仍處在擴張的後期,外延發展勢頭不減,高校內部對資源的佔有衝動持續不衰;而有的高校對推進轉型、提升層次的動力非常強勁,開始步入內涵發展的軌道。財務管理目標與學校發展目標是高度一致的,與學校所處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前者高校的財務管理可能會比較粗放,更多地注重投入和籌資;而後者高校的財務管理則會趨向精細化,更多地講求產出和投資效益。
2. 管理邊界。由於校情不同,各校財務管理模式會存在諸多差異。伴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高速增長,不僅財務執行規模持續擴大,而且財務管理職能也在不斷拓寬。有的高校是一校多區***有的甚至是異地校區***財務,還要承擔獨立學院、基本建設、後勤、校辦產業財務的指導和監督工作;有的校級財務還要兼管集中採購管理、資產管理等工作,財務管理戰線越拉越長,財務管理邊界越來越模糊,好像都跟財務相關似的,財務管理職能過於寬泛。與此同時, 財務管理內涵提升速度緩慢,財務管理面的拓展與點的深入長期脫節,校級財務長期處於疲於應付的狀態,對一些深層次、趨勢性問題缺乏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財務管理模式難以及時轉換。
3. 檢查密度。我國高校在法律上是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事業法人,享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但近些年來,政府部門對高校的間接監控力度在不斷加大,其外在表現是檢查的高密度。不少高校大多經歷了來自不同層次、有著不同要求的各類檢查,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收費重點抽查、輪查以及互查;財政部門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實施的會計資訊質量抽查;地方稅務部門進行的個人所得稅專項檢查;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財務審計專項檢查;審計部門實施的就地審計等。
這類檢查大有常態化制度化的趨勢,且無一例外都與財務工作直接相關。誠然,有機會接受檢查是好事,是幫助高校“號脈”、“體檢”,有利於進一步促進高校財務行為的規範和財務管理的改善,但頻繁檢查無疑是高校特別是財務部門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訊號,至少表明社會乃至政府比我們自身更加關注高校財務執行情況,高校在高速增長程序中,辦成人民滿意的教育與人民群眾的心理預期仍然存在不小的距離。
4. 內控機制。高校在“十五”期間取得的改革、建設和發展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同時也不同程度地累積了一些深層次的突出問題,如機制失靈、操作失範、監管失效等,其中有些問題的存在與高校財務管理不到位、內部控制缺失密切相關。國家審計署近年對部屬18所高校的審計結果所揭示的諸多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儘快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切實堵塞漏洞,消除隱患,規避風險,已是當務之急。
二、高校財務管理的理念創新
進一步認清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有助於高校財會工作者突破原有思維模式,正視存在問題,推進管理轉型,調整定位,明確思路,增強財務管理的現實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助於高校財務工作更好地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辦學效益為中心,大力搞好服務,努力堅持規範,著力推進創新,儘快構建穩健理財的基本框架、公正透明的預算管理體制、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約束有效的財經制度體系和系統完善的內部控制規範;有助於高校財務部門繼續用改革的思維應對高校新一輪創業、做強、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用前瞻的眼光化解長期累積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用創新的理念探求加強和改善財務管理的新舉措。
***一***以優質服務為先
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高校財會工作以優質服務為先導,自覺服從於學校中心工作,主動服務於廣大師生員工,將會大大增強財務管理的有效性。
1. 搞好服務是法規制度中的應有之義。《會計基礎工作規範》把“搞好服務”列為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當遵循的職業道德標準,高校財會工作者不僅不能例外,而且完全有條件做得更好。教育部制訂的部門規章中,對高校財務部門也提出了諸如“提高服務水平”等要求。各地教育部門也不乏這方面的規定。此外,高校財務部門為學校這個“會計主體”理好財、服好務也是應盡的義務。
2. 搞好服務還源於高校財務部門的現實需要。財務部門與其他機關部處一樣,既是管理部門,又是服務部門。除了因專業知識準備不足、職業判斷能力欠缺而導致的違法違規風險、監管失靈風險等特有風險外,同樣存在不能提供優質服務可能招致的一般風險。實際上,對管理部門而言,管理就是服務,管理和服務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相互融合,相輔相承。既不存在沒有管理內涵的服務,更不存在沒有服務內容的管理。況且,在高校著力打造服務型、學習型、效能型機關的背景下,“三維考核體系”在校內是普遍適用的,這個考核尺度同樣需要平移到財務部門。因此,對財務部門而言,改善服務是永恆的,改進管理是長期的,在某個時期某些背景下強調服務的重要性緊迫性並不意味著削弱管理職能。恰恰相反,堅持以優質服務為先導,積極倡導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的理念,推進服務與管理的持續協調和長期互動,往往有利於通過優質服務這個載體來推進理財環境的改善和財務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以制度建設為本
財務管理作為高校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性、政策性、時效性比較強。因而,制度管理在高校財務管理中處於基礎性的地位。“十五”以來,高校發展速度之快,辦學規模之大,改革舉措之多,財務管理職能拓展之寬,經濟活動之繁,無章可循是不可想象的。事靠人去做,人靠什麼去管?靠制度!用制度約束人就體現了多數人管少數人,而不是相反。用制度規範事,就是用制度規範程式,用程式約束行為,就可以促進理財環境的改善、支出內容的淨化和支出結構的優化。因此,要努力拓寬制度約束的覆蓋面,把加快財經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按照先填補空白、再彌補缺陷、後修訂過時的思路進行。有了制度還必須努力遵循,堅持按章辦事、規範操作,才能提高制度約束的效果。反之,程式虛設,有章不循,非制度化行為盛行,則日常財務管理中的個案處理、非程式化操作等就會充斥其中,進而演變成“慣例”。在這種情況下,再去強調一般意義上的管理到位問題,就會變得收效甚微。
***三***以例外管理為主
近些年來,高校財務執行規模持續高位增長,經濟活動日趨複雜,財會業務事項不斷創新,財務部門長期處於超負荷大壓力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如果還是一味地堅持按常規管事、抓常規事項,勢必管不住抓不起。倡導例外管理,就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研究、解決新形勢下高校財務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主抓重點,力抓主要矛盾,抓大不放小,這既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也符合會計原則體系中的“重要性原則”。財務管理中的重點、難點或要點很多,其工作著力點應當在於:
1. 例外情形。即非常事項、影響深遠的事項、風險無法規避的事項以及內部控制關鍵點等。
2. 源頭管理。如票據管理、財力資源配置、現金流量管理、集中採購管理等。
3. 管理關口前置。高校財務工作並不總是“陽光燦爛”,有時往往會處於兩難境地。監管缺位,則潛在風險加大;監管越位,則遠期風險加深;而監管失靈,則現實風險加重。可見,財務管理的度確實不易把握,因而有必要反思管理關口設定問題。某些管理關口實現前置,管理主體就會發生相應變化,管理責任也會隨之轉移。在日常管理實踐中,如果有太多的機會要財務部門表態說話,從長遠看這並不是一件好事。高校財務部門不僅要力免類似的情況發生,而且要力促管理關口的前移。
***四***以財務公開為重
公正透明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集中體現。高校是精英集聚、人才薈萃的特殊場所,對資訊公開尤其是財務資訊公開的需求會更加強烈。因此,高校財務部門要堅持以財務資訊的廣泛公開為正常,以財務資訊的有限公開為例外。除不宜完全公開的財務資訊外,都可以而且應當分層面多形式全過程按程式公開。只有公開才會產生公平,才能體現公正。財務公開的媒介包括會議、檔案、公示欄、校園網***財務網***等。財務公開的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於***財經制度,預算編制和執行情況***決算***,收費的政策依據、專案、標準和範圍等,繳***欠***費情況、專案經費收支情況,教職工工資、津貼發放、稅費扣繳等情況以及集中採購規章、招投標資訊等。財務公開工作的不斷深化,必將進一步推動高校民主理財程序的加快和開放型財務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範文曜,閆國華。高等教育發展的財政政策:OECD與中國[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高等師範院校財務管理研究會課題組。高等師範院校生均培養成本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05,***4***。
[3]紀寶成。做強中國高等教育[N].錢江晚報,2006-8-11,D15.
- 新時期高校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與理念創新論文
- 女性下巴長痣代表什麼
- 適合春天喝的養生茶
- 汪姓女孩取名方法與詩意的名字
- 外國名人好的英語名言
- 春季如何手竿釣鯽魚的必備技巧
- 回憶美好愛情的短語
- 童話寓言故事新編
- 姚姓男孩大氣有寓意的名字
- 小滿的養生知識
- 申請公費國外留學的方法
- 爸爸去哪兒董大力微博個人資料
- 關於心情不好發的罵人說說_罵人語錄經典說說
- 脖子上長痘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工商局工作表態發言稿範文
- 歡度六一的作文範文五篇
- 首當其衝怎麼造句
- 網路歡快經典的古風歌曲有哪些
- 中藥艾草的食用方法
- 債券投資入門視訊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