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可持續發展教育論文

  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樣也包含環境、經濟、產業、思想教育、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建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校可持續發展教育》

  摘 要: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樣也包含環境、經濟、產業、思想教育、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建設。同樣當今社會各大城市高校林立,可持續發展對於高校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同樣也是極為重要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高校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

  1 可持續發展理念

  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有兩個最基本的方面:發展性和持續性。發展是前提,是基礎,持續性是關鍵,沒有發展,也就沒有必要去討論是否可持續了;沒有持續性,發展就行將終止。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可持續發展更應該作為高校發展的一大挑戰。可持續發展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同時,高校的可持續發展也應做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即可觀的校園環境。其次,可持續發展以經濟可持續發展為前提。高校也同樣應發展經濟產業,促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 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觀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觀念。裴鋼解釋說,所謂建設“可持續發展”大學,就是要在“綠色校園”的基礎上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實現可持續性校園的發展理念。建設“綠色校園”就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一項環境戰略,但是綠色的生態環境在建設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做到循序漸進,協調可持續發展,而不能一味的索求不懂得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同時裴鋼也說過“要實現校園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將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人才培養相融合。”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樣也應該遵守“以人為本”這一核心,做到科學知識的研究與人才培養相結合。

  3 可持續發展大學

  對於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本人就環境、經濟、產業、思想教育等方面都進行了思考,結果如下:

  3.1 環境問題

  人類應該如何解除環境的困擾,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我覺得首先要提高全人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意識,在大學應該尤其對數以千萬計的在校大學生實施環境教育,因為當代大學身邊他們一方面是當今時代的知識分子,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性強,思想可塑性大,另一方面當今大學生是明天社會的領軍人,更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踐行者。因此對高校在校生實施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意義重大。

  首先高校應建造成一個具有優美環境的校園,儘量結合原有的校園基地的生態地貌來設計,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植被覆蓋面積,有綠化的環境。但也要控制好度,太多的植被會擋住陽光,此外要有水,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湖波,池塘等。保障通行需要的通道與環境,必須合理的佔用空間,用較小的空間設計出較小的通道。做到如下幾點:

  ***1***在校園生態環境設計的同時要充分考慮校園的可持續發展,預留一些地給學校用來未來發展。

  ***2***充分利用自身校園的文化底蘊進行環境構造。將高校的文化環境充分利用到高校環境可持續化建設。

  ***3***在廢棄物和處理問題,一定要建造完善的廢棄物處理機制,做到迴圈利用,不汙染環境。

  ***4***在微觀上,高校應通過原有的建築物遮陽、避雨、通風,利用太陽能等。創造宜人的社會環境,從貫徹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在大學教育建築和宿舍環境建築兩方面都應做到應地應人適宜,注重利用原有空間進行空間的創造。建設過程中做到多功能,多層次,寬領域。建設包括三個領域,公共領域、集體領域、個人領域。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的健康,還在另一個層面有作用,那就是為人類創造靈感,也就是說環境不僅可以影響人的心情,還可以換取靈感。所以高校建設應做到為廣大莘莘學子創造一個健康且有助於學習和成人的校園環境。擁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環境是基礎,也是關鍵。

  3.2 經濟的支撐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濟這一基礎無疑特別重要,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同樣大學的可持續發展也離不開經濟作支撐,保證經濟的支撐才能為高校的發展提供源泉,高校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領域的投資和師資隊伍的投資。換句話說經濟基礎決定著大學的可持續發展,所以要實現大學的可持續發展,就一定要做好經濟與教育的有機結合。對高校的教育投資無疑也是對大學生的人力資源投資。人力資本是決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關鍵在於它具有特殊的生產功能。從生產過程角度看,它具有人力要素和效率兩方面的生產功能。人力要素是人力資本是生產過程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和先天投入要素。而效率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因素。

  3.3 高校產業化

  高校產業化本質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辦學、同時也變相出售公共產品、便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教育產業化”傾向與行為,但這卻混淆了教育與經濟、學校與一般企業的根本區別,背離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則,必將帶來教育資源缺少平等、分配不公等惡劣現象,甚至引發一系列的矛盾。

  3.4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則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可以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以高校不僅要大力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思想道德素質。因此,高校在進行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過程中還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這一重要任務對打造和諧校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些方法包括五項原則其中有:民主性原則、實事求是原則、靈活變通原則、尊重愛護原則、差異性原則。

  3.5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

  新時期高校在對廣大學子進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還應要進行可持續發展工作,因此還應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人認為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應簡單包含如下內容:

  ***1***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滲透性;***2***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的日常實踐活動的結合;***3***重視現代傳媒技術及網路技術應用的結合;***4***重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最主要的是綜合創新,所以應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開拓出一條繼承、借鑑和創新的成功之路。

  4 高校可持續發展的一些解決對策

  4.1 基礎教育和政府等外部力量的推動

  所以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就應變革學習的體制也就是可以先從基礎教育著手,同時政府的環境意識與政策對教育系統也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這些都為高校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援和良好的社會環境。

  4.2 加強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樣也離不開高校的校園環境變化,因此高校的環境建設除了進行必不可少的綠化建設還要對廣大學生開設可持續發展的必修課,使廣大學子在心中時刻保留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更順利的進行,從學生的根本意識進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錢麗霞.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概念演進與價值分析[J].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 2005.

  [2]章新勝.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6

  [4]田道勇.可持續發展教育理論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09.

  [3]中新網.同濟大學將打造“可持續發展”校園,2012年07月25日.

  [4]周建鬆.高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5]陸鍾武.大學為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6.

  [6]Timothy Egan. The Greening of America's Campuses[N].The Times, 2006, Jan. 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