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探討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 可持續發展 利用 
  論文摘要:隨著水資源短缺的加劇和全球人口的增長,農業水資源利用不僅要實現節水目標,更重要的是在節水的前提下實現產出的高效益。但是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制約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已經成為限制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強調了發展水資源高效和可持續利用道路,建立節水型社會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就農業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可持續發展進行探討。 
   
  1 我國水資源的基本現狀 
  水資源是指可資利用或有可能會被利用的水源,可以用的水源必須具有足夠的數量和較高的質量,並且必須是可以定期更新補充、可持續利用的。但是事實上,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比較短缺、旱災頻繁的國家,如果按人均水資源量來計算,我國人均佔有量僅僅有2500m3,大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經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建國以來,我國雖然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隨著工業和城市的迅速發展,需水不斷增加,出現了供水緊張的局面。水資源的保證程度已成為某些地區經濟開發的主要制約因素。 
  2 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所存在的問題 
  2.1 水資源利用的效率比較低,並且浪費嚴重 
  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與浪費的情況並存,同時由於我國對水資源的利用屬於粗放低效利用,所以這就又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程度。 
  2.2 農業資源管理體制的滯後 
  目前我國現有的農業資源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農業資源利用和保護的要求,這是造成目前我國水資源短缺以及低效利用、水資源汙染等問題的主要原因。 
  3 解決農業水資源問題的建議 
  3.1 建立完善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水資源管理要想實現一體化,就必須有相應的管理體制作為前提,建立完善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是促進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我國水資源的管理體制非常不合理,這就造成了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出現許多問題。概括來說主要存在如下問題:***1***水資源短缺與水資源浪費現象明顯;***2***現行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政策對於形成有效的水資源保護機制比較難,同時水資源管理也缺乏一定的積極性,這樣顯然是不利於節水的;首先,必須將保護水資源的思想深入人心,使得每個公民有節約用水的理念。另外無論產業結構佈局或是結構調整,還是各項政策的制定和落實,政府都必須考慮到有關水資源的制約因素,從而建立節水型社會。在管理方面,改變原有的管理方法,由供給管理轉向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的有機結合,進而逐步實現需求管理。
 3.2 面向國內市場,開展水資源貿易 
  市場是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向國內市場開展水資源貿易,是解決21世紀水資源的重大方略之一。對於開拓國內市場,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建立節水型經濟激勵機制,包括:補償獎勵機制,即國家或政府根據節水的實際情況,給予供水單位適當的補償獎勵;懲罰獎勵機制,即對於完成節水指標的使用者給予適當的獎勵,對於沒有完成的使用者,給予適當的懲罰,獎勵與懲罰相結合。***2***建立科學的水價體系。科學的水價體系是水資源相關經濟執行正常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合理利用水資源的保證。 
  3.3 加強水資源管理 
  加強水資源管理,必須形成城鄉水資源統籌管理的制度。水資源管理是一個涉及人與自然關係、產業關係、生產生活關係、政府市場關係等在內的系統工程,必須運用系統的思維和方法進行管理,從而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規劃、配置、排程,加快城鄉水務一體化程序。必須改變城鄉分而治之、部門“多龍治水”的局面,努力實現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從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向合理開發、有序開發進行轉變。 加強水資源管理,要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所以應該積極探索水權流轉,不斷健全水資源管理制度,同時鼓勵民間投資辦水、興水、護水,保護投資者合法收益,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同時,充分運用價格槓桿,完善水資源價格機制使得水企業和居民節約用水、高效用水、科學用水。 
  4 結束語 
  水是人類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質,但水資源的狀態和使用方式是可以替代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必須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要考慮農業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水資源不可能像能源等通過尋找替代來解決其貧乏危機,水資源的可持續道路有其自身特點。水資源的高效與可持續利用是包括水工程安全、水汙染控制與治理技術、水資源利用與合理配置、水汙染控制與治理技術必須時時刻刻地與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王樂財.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24***. 
  [2] 何俊仕,曹麗娜,逢立輝.現代農業節水技術[J].節水灌溉, 
  2005,***4***. 
  [3] 康紹忠,許迪.我國現代農業節水高新技術發展戰略的思考[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