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種子生產技術論文

  棉花種子生產工作中的小材料毛籽,因單份種量少、總體數量大且容易混雜,給後期處理帶來很大麻煩。因此棉花種子生產技術很重要。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雜交棉種子生產關鍵技術

  摘要雜交棉種子生產可分為親本提純復壯、雜交制種、種子加工3個過程。針對當前雜交棉種子生產企業只注重雜交棉製種技術的運用而忽略親本提純復壯、種子加工過程,致使親本退化、雜交種純度不高的現象,闡述雜交棉種子生產關鍵技術,旨在提高雜交棉種子純度,提高棉花的產量和品質,為企業和“三農”服務。

  關鍵詞雜交棉親本;提純復壯;制種技術

  1雜交種子親本提純復壯

  根據種子生產企業生產銷售能力1次擴繁3~5年用的親本數量,以防止多次繁殖造成親本混雜和退化。下面將親本生產的技術要求總結如下。

  ***1***制種地點的選擇。隔離條件符合要求,排灌良好。

  ***2***播種、觀察和去雜。種植密度可以比一般大田略稀,採取育苗移栽或定穴點播。在花鈴期和吐絮期進行二次觀察鑑定。要調查田間純度,嚴格拔除雜株,進行考種和纖維品質測定,用霜前籽棉留種。

  ***3***親本繁育宜採用“自交混繁法”與“冷藏法”,即通過“封花自交”的方式生產親本種子,並一次性冷藏,以後每年取少量親本種子進行擴繁。親本宜在非主產棉區或者連片隔離繁殖,繁殖親本時,必須堅持田間除雜去劣,確保親本種子純度[1]。

  ***4***質量。親本種子的質量應達到國家規定的棉花原種的質量要求。親本生產力測定,即以當年擴大繁殖親本為材料,以育種家種子為對照,進行比較試驗,鑑定親本質量水平。

  ***5***管理。親本種子應“分摘、分晒、分軋、分開貯存”,避免因人為因素或機械混雜。生產出的成品親本種子必須分別貼上標籤,註明親本型別、產地、生產日期以及質量指標等。

  ***6***收花。凡落地的籽棉作雜花處理[2]。新收籽棉要及時晾晒。收、貯、晾晒操作過程中要嚴格防止混雜、錯亂。

  ***7***加工。親本籽棉必須嚴格進行分軋。軋花前後,應徹底清理軋花車間和機具。每軋完一個親本應清理1次,不殘留一粒棉籽。加工質量,要求破籽率不超過1%~2%。

  ***8***貯藏。做好貯藏保種工作。掛藏室和種子庫應有專人負責,經常保持乾燥,在貯存期間,保持種子水分12%以下。注意防熱、防潮、防火、防雜、防鼠及蟲害。經常檢查,以確保種子質量。

  2雜交制種關鍵技術

  2.1親本種植

  2.1.1種子處理與發放。親本種子應統一採用硫酸脫絨、種衣劑包衣處理。播種前宜晒種1~2 d,包衣種不能浸種。

  親本種子採用二級發放。第1級發放由委託制種單位將親本種子發放給制種單位,雙方辦理簽字手續,當面取樣、封樣。第2級發放由制種單位再將親本種子發放到各制種戶,並造冊備查。

  2.1.2調整播種時間,保證花期相遇。同一親本播種時間應一致。當2個親本生育期差異不大時,可同時播種育苗;當父本與母本生育期差異較大時,可適當調整父本的播種期,以保證父母本花期相遇。

  2.1.3父母本比例。父母本種植株數比例應根據雜交組合的特性、制種規模和當地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1∶5~9為宜;父母本種子數量按各自的種植株數比例、制種面積和種植方式來確定,並增加20%的保險係數。

  2.1.4種植密度與田間配置。父母本宜分割槽種植。母本種植密度較當地大田生產種植密度降低15%~20%為宜;田間配置採取等行距方式,行距適當增加。父本種植密度參照當地大田生產,適當密植[3]。

  2.1.5播種方式。宜採用育苗移栽方式,父母本應分割槽育苗,苗床要嚴格分開,分戶管理。父母本育苗數量按各自的種植株數比例和制種面積來確定育苗基數,並增加20%的備用苗。

  2.1.6苗期除雜。移栽前或定苗前,應根據葉色、葉形、葉大小、莖杆顏色、茸毛密度、主莖腺體、葉背蜜腺、抗蟲等特性及時拔除親本中非標準株和混雜株。

  2.1.7標記。移栽後,每塊制種田應插上標牌,標明戶主姓名、田塊編號、面積、父母本名稱等資訊。繪出制種田示意圖,並標出隔離情況與田塊編號。

  2.2制種程式

  2.2.1制種前去雜與清理。制種前,拔除親本中的非標準株和混雜株,親本為轉基因抗蟲棉的,應嚴格除去非抗蟲株[4]。制種開始前1 d和當天上午,應將母本已有的成鈴、幼鈴及已開放的花全部摘除。

  2.2.2人工去雄。母本去雄以花冠變白***為黃白色***、變軟、迅速伸長、露出苞葉頂部的花蕾為去雄物件,每天下午進行,去完為止。第2天早晨授粉前,若在母本植株上發現有未去雄的花朵,不應補去雄,應立即摘除。

  2.2.3去雄質量檢查。監督人員每天應檢查去雄質量。檢查內容包括:去雄是否徹底;是否有漏去雄的花朵;去雄的花冠是否帶出制種田;去雄時是否傷及子房和柱頭。

  2.2.4人工授粉。當天授粉前,摘取父本花,用剪刀把雄蕊剪出花冠,或用鑷子將已散粉的花葯取下放在下面鋪有紙張的篩網上攤開篩粉,達一定數量後用毛筆收集起來,倒入授粉瓶,花粉量至少盛滿1/2瓶。授粉時間在當天露水乾後,按照標記線對前1 d下午去雄的花蕾進行授粉,直到授完為***下轉第103頁***

  ***上接第100頁***

  止。長江流域棉區和黃河流域棉區授粉宜在11:00前完成。如遇露水太大或雨天,可適當推遲,將花粉存放在涼爽的地方攤薄,以便保持花粉活力。

  2.2.5授粉質量要求。授粉量要充足、均勻;避免漏授粉;授粉時動作要輕,以免折斷或損傷柱頭;授粉時應防止花粉遇水。授粉結束後,收回標記線,及時倒掉剩餘花粉,清洗授粉瓶和鑷子。

  2.2.6授粉質量檢查。監督人員每天應檢查授粉質量。檢查內容包括:一是授粉是否充足、均勻;二是是否有漏授粉的花蕾。

  2.2.7防止自交成鈴。在整個制種期間,如見母本上有開放的花應立即摘除。如遇連續降雨不宜進行去雄授粉,應在雨後及時摘除所有 自然開放的花朵,防止母本自交成鈴。

  2.2.8後期清理。制種結束後,母本棉株上所有花蕾、空枝、邊心應除去,15 d內連續剪除漏除的花朵。父本植株應全部拔除。制種結束後、吐絮前,可根據鈴的底部形狀和有無萼片來判斷真假雜交鈴,自交鈴應摘除。

  2.3收穫

  2.3.1採摘。當大部分棉株有1~2個棉鈴吐絮7~10 d時開始採摘,以後根據天氣每隔7~10 d採摘1次。應採摘完全吐絮花,不收剝桃花,不帶殼收花,不摘笑口桃,不撿露水花。收花應選晴天晨露幹後進行,但雨前應及時搶摘。

  2.3.2交售。在制種田地頭交售籽棉,統一晾晒,並取樣封存。地頭收購籽棉是有效防止種子人為混雜的關鍵。

  3種子加工關鍵技術

  ***1***種子接受。毛籽接受按照不同品種分庫存放。

  ***2***機械裝置的清理。加工不同批次不同品種的種子前,加工機械必須清理乾淨,不留殘存種子,防止種子混雜。

  ***3***毛籽剝絨分2次輕剝,避免產生破籽。泡沫酸脫絨前,毛籽殘絨率控制在9%以下,破籽率控制在5%以下。

  ***4***泡沫酸脫絨過程。每隔2 h取樣檢測殘酸含量,殘酸含量不超過0.15%。種子加工定量喂入是控制殘酸含量的有效途徑。

  ***5***每加工批次取樣檢測種子發芽率,發芽率達標的品種用種衣劑包衣分裝,每批次分裝品種取樣、封樣、檢測,備查,成品種子分品種、分批次儲存。種子出庫建立檔案。

  4 參考 文獻

  [1] 陳燕,王岱萍,馬惠應.兩用系雜交棉製種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06***05X***:32-33.

  [2] 劉曉紅.雜交棉製種高產栽培技術[J].新疆農墾科技,2010***1***:52-53.

  [3] 王翠蘭,陳永森.雜交棉製種方法[J]. 農村科技,2009***12***:7.

  [4] 張香桂,錢大順.雜交棉種子生產技術[J].種子科技,2000***5***:299-30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