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牆的施工技術論文

  幕牆是建築物的外牆護圍,不承重,像幕布一樣掛上去,故又稱為懸掛牆。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解析幕牆工程施工的技術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幕牆工程的定義、趨勢、特點並對其幕牆施工的過程進行了分析,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歷以外牆幹掛石材技術為例講述了幕牆工程施工的技術應用,以進一步推動幕牆系統的發展。

  【關鍵詞】幕牆工程;施工;技術應用

  1 幕牆工程

  1.1 幕牆工程定義

  幕牆是建築物的外牆護圍,不承重,像幕布一樣掛上去,故又稱為懸掛牆,是現代大型和高層建築常用的帶有裝飾效果的輕質牆體。由結構框架與鑲嵌板材組成,不承擔主體結構載荷與作用的建築圍護結構。由面板與支承結構體系***支承裝置與支承結構***組成的、可相對主體有一定位移能力或自身有一定變形能力、不承擔主體結構所受作用的建築外圍護牆。

  1.2 幕牆發展趨勢

  從笨重型走向更輕型的板材和結構***天然石材厚度25 mm,新型材料最薄達到1 mm***;品種少逐步走向多型別的板材及更豐富的色彩***目前有石材、陶瓷板、微晶玻璃、高壓層板、水泥纖絲維板、玻璃、無機玻璃鋼、陶土板、金屬板等近60種板材應用在外牆***;更高的安全效能;更靈活方便快捷的施工技術;更高的防水效能,延長了幕牆的壽命***從封閉式幕牆發展到開放式幕牆***;環保節能***目前歐美建築市場比較常用的為金屬裝飾保溫板,由經過彩色烤漆的鋁鋅合金雕花飾面、聚氨酯保溫層、玻璃纖維布覆合而成;兼顧裝飾和保溫節能功能,面漆10年~15年無褪色,整體使用壽命可達45年***。

  1.3 幕牆工程施工的特點

  設計和製作要求高,幕牆工程施工更符合當今環保的主題思想,在技術上,採用物理的“等壓原理”設計,內設排水系統,分層逐級排水,與其他形式的幕牆系統相比較,防雨水滲漏和防空氣滲透效能優良;建築工業化程度高,其材料的篩選、製作工藝過程、單元板塊的養護、出廠的檢驗等均是在專業工廠中進行和完成,促進了建築工業化程度;施工便利。幕牆的單元件板塊高度為樓層高度,標準板塊寬度一般在1. 2 m~1. 5 m,故傳力簡捷,可直接掛在樓層預埋件上,安裝方便和速度迅捷,可與土建配合同步施工,有利於縮短工程週期;幕牆所有工程均可在樓層內完成,在安裝期間可以省出高大的腳手架和吊船;且單元板塊的框架結合緊密,立面線條統一;現場的安裝工作主要是單元板塊的吊裝,不需要在現場存放大量外牆材料、構架及其他附件,工地的產品保護工作主要在待安裝的單元板塊上,因此對現場管理工作的要求不高,便於幕牆產品的保護,不容易造成幕牆材料、組裝構件的遺失和損壞。

  2 幕牆工程施工

  2.1 施工準備

  由於幕牆的預埋件施工隨主體結構施工一起進行,因此在施工前應檢查預埋件的偏差,其垂直方向偏差不大於10 mm,前後方向偏差不大於20 mm,左右方向偏差不大於30 mm,表面平整度不大於5 mm,如有不符應採取措施,使其符合安裝要求;幕牆安裝應在主體工程驗收後進行,主體結構應滿足幕牆安裝的基本條件,即主體結構施工完畢馬上對預埋件的位置進行復核,並按單元幕牆板塊進行分隔,要求主體結構的垂直度、外表面平整度及結構的尺寸偏差要符合相關規範要求,同時應將其具體位置全部標記出來;首層平面劃分出專用區域來進行板塊卸車和臨時存放,此區域在塔吊使用半徑之內;轉接件及附件由人貨兩用梯運至各樓層,分類整齊堆放在指定區域。

  2.2 幕牆工程施工段的劃分

  對於一個專案如果很方正,高度較高,主體結構造型沒有很大的變化,最好採用分幾段***如2~15, 16~30等***,同時再以每一個面為一個批次;對於一個專案,立面變化複雜,高度不高,應按每一個面進行分批,每個批次最好為低於500個單元板塊以下,這樣不但有利於各種材料的組織,同時可以減少資金的佔用率,加快資金的週轉。

  2.3 幕牆板塊安裝

  板塊吊裝裝置:環形軌道樑***配合電動葫蘆***、起重架、活動小吊車、2 t捲揚機、定滑輪吊裝等;板塊吊裝的人員安排:板塊存放層應配置4名工人,負責板塊水平運輸及起吊工作;活動小吊車所在層應配置起重機械司機、輔助工***負責小吊車的平面移動***;在板塊安裝層及其上一層各配置工人2名,負責單元板塊的翻轉及安裝工作;在中間各層分別配工人1名,確保板塊在下行過程中,不與樓體碰撞。

  2.4 板塊安裝的控制要點

  防水密封單元幕牆內部防水密封十分關鍵,除要求防水密封材料符合規範外,防水材料在牆體與龍骨之間必須形成良好的密封,而且能將雨水阻擋並送至設計的排水通道中。

  3 幕牆工程施工技術應用――以玻璃幕牆技術為例

  3.1 根據幕牆設計要求,將幕牆框架組合安裝後,應能實現框架三維調整***即前後,左右,上下***,以滿足幕牆驗收標準的平面度,垂直度要求。調整完畢後對幕牆框架的實際分格尺寸,與設計計算的玻璃板塊尺寸相對照,確定玻璃板塊尺寸,並按分格安裝位置編號,對於玻璃板塊的尺寸,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要求,減少誤差保證玻璃膠縫的一致性,玻璃的質量、尺寸、規格應達到設計要求。

  3.2 玻璃板塊上的鋁合金附框,用外壓板通過螺栓、螺母與立柱橫樑連線固定。玻璃板塊的下邊應安裝兩段長度不小於100 mm的鋁合金託,並墊1 mm厚橡膠墊。

  3.3 安裝玻璃板塊,首先檢查玻璃板塊的尺寸不應超差,否則偏離定位線中心線誤差過大,造成玻璃縫不均勻,影響幕牆外觀質量或造成膠縫過窄,由於脹縮因素,造成玻璃炸裂,影響幕牆的使用安全。

  3.4 幕牆玻璃的密封。室內為橡膠密封膠條,應使用三無乙丙橡膠密封條,其他密封條不能保證使用壽命,並影響外觀質量,邊角接縫應嚴密,室外為聚乙烯發泡棒及耐候密封膠。

  3.5 幕牆玻璃膠縫應整齊均勻,玻璃板塊的尺寸要精確。加工玻璃板塊尺寸不應超差,如發現玻璃板塊不合格,應調整玻璃板塊尺寸,避免玻璃膠縫過窄現象的發生,不應用出現膠縫過窄,打“假膠縫”的方式處理,給幕牆留下安全隱患。

  3.6 幕牆的兩側邊部與結構洞口要留有不小於16 mm的間隙,縫隙中間用保溫岩棉填實;然後用聚乙烯發泡棒和耐候密封膠密封。防止密封膠縫表面不光滑,有氣泡,部分密封膠老化,龜裂,開裂或鼓泡現象的發生。

  4 結語

  中國幕牆的生產和應用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在實際工程當中,儘管也出現了不少優秀的作品,但迄今為止卻還沒有誕生出可以在國內或國際上普遍採用的幕牆系統。國內的常見做法是:針對具體專案,設計師和幕牆公司以“量身定做”的方式創造出一些幕牆節點,它們可能會很有特色,但由於工期、造價等多方面原因,這些節點難以與經過長期研發和試驗出來的系統產品在效能上、綜合指標上相比。它們要不被人簡單複製,要不難以普及推廣,這就成為了幕牆發展道路上的一道瓶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