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科技論文

  環境汙染就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淨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欣賞吧。

  篇一

  談環境汙染治理

  摘要: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惡劣的環境必定會直接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而要想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就必須提高環保意識、加大環境監管力度、加強環境治理工作、完善環境經濟政策。

  關鍵詞:環境汙染;治理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城市化程序加快,而如此迅速的城市化,必將對我國脆弱的生態環境構成更大的衝擊,巨大的人口壓力、日益緊缺的資源和環境質量的惡化,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隨著城市化模式在全球範圍的迅速發展,城市作為一個特殊的生態系統,在顯示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巨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不斷出現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本文就將對環境汙染治理方面予以簡單的闡述。

  1環境汙染現狀

  所謂環境汙染就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淨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土壤汙染等,目前工業廢氣的排放量是廢氣汙染的主要來源,而我們的生活又離不開工業,只有加快環境保護措施,加強環境治理工作,以改善環境汙染狀況;另一方面生活汙水排放量遠遠高於工業廢水排放,形式也不容樂觀,主要源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應的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嚴重缺乏,所以我們應倡導綠色GDP,從中扣除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等負面效應,以便更好地體現人民的居住環境和幸福生活。

  2環境汙染的原因

  一是人們的環保意識差,沒有充分認識到環境汙染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危害,由於我國的歷史原因,人們的環保意識一直很差,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沒有重視保護環境這一問題。我國大部分的汙水都沒有經過處理就排入江河、湖泊;空氣的汙染也相當嚴重,綠地面積大量減少,呈現沙漠化現象,洪水氾濫,自然災害嚴重;二是城市人口過於密集,造成產生大量的垃圾、汙水、噪音和汽車廢氣等一系列的問題;三是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這些不僅會破壞土壤的結構,而且還會嚴重汙染土壤、大氣、水源以及食品,對環境汙染也相當嚴重;四是濫採濫伐,自然資源遭到大規模的採伐,使汞、鉛等這些危害人體的元素從地下被挖掘出來,從而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植物在一步步減少,這樣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五是我國的執法力度不夠,在環境保護方面,我國並沒有立明確的法規來監管這方面,雖然環境汙染有很多標準,但是執行的力度並不夠,所以造成環境汙染嚴重;六是大氣汙染可分為自然和人為兩大類,自然原因是: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等形成;人為原因是:如煙囪、工業排氣筒、汽車、火車廢氣排放等,這些都是由於人們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所造成的。

  3環境汙染的防治措施

  3.1保護環境應該分為政府行為、企業行為和個人行為三部分。政府行為應該起到主導作用,應大力宣傳保護環境、防治環境汙染等,應該統一對公共環境的治理以及生活消費產生的汙水和垃圾進行管理,並且要監督企業的汙染狀況,要求企業要有處理汙染的裝置,設立相關的法律政策;企業行為則主要是嚴格控制汙染源的產生,將造成汙染源作為是一種違法行為;而個人行為則主要是從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質,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譴責。

  3.2要加強對環境汙染的治理。保護環境關係到經濟的發展以及子孫後代的生存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要堅持節約以及合理利用措施,把節約放在首要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嚴格執行土地、水、礦產、森林等資源的管理和相關法律法規,做到長期保護環境,讓我國的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

  3.3治理城市水汙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質的計劃,重點保護城市飲用水源。對於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質旬報制度,環保重點城市要實施生活飲用水源水環境質量報告制度,採用截汙、治汙、清淤、保證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體交換、維護城市溼地等措施,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達標,綜合運用價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推行城市節水、汙水處理及其資源化,建立節水型城市,還要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量,嚴禁超采地下水,合理使用化肥,增加有機肥,要根據土地的特性、氣候以及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嚴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範圍和用量,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地的有機質量,增加土地對重金屬和農藥的吸附能力。

  3.4大氣汙染的防治。我國受大氣汙染最為嚴重的是京津翼區域,近幾年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方的空氣質量都為中度或者重度汙染,受到霧霾天氣的影響,很多路段的通行都受阻,而針對汙染物的排放問題,各個地區應聯手防治大氣汙染,規劃處重點區域,進行統一排放標準、統一汙染監管、統一環境質量檢測與評估,對異地空氣質量實現“實時監測、隨時預警”,進一步加強大氣汙染防治的科學研究,深入研究大氣汙染形成的機理和防治對策、關鍵技術等,為有效改善環境質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而且防治大氣汙染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採取防治措施:一方面要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量,儘量多采用無汙染的能源以及裝置,比如:太陽能、風力、水力等,降低汙染源,另外,在汙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可以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汙染物,減少大氣的汙染數量;一方面治理排放的主要汙染物,主要方法有:利用各種除塵器去除煙塵和各種工業粉塵;採用氣體吸收處理有害氣體,比如用氨水、氫氧化鈉、碳酸鈉等鹼性溶液吸收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利用其他物理方法回收利用廢氣的有用物質,或者將有害氣體轉為無害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氣的自淨能力,由於氣象條件的不同,大氣對汙染物的容量也是不同的,因此應該有效控制不同地區、不同時段的排放量;一方面是廠家在選擇建廠地址以及煙囪的設計時要合理,不要過度集中排放汙染物,以免形成局地嚴重汙染的事件發生;一方面是進行綠化造林,植物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吸收大氣中的有害體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積的範圍內,長時間的淨化大氣,所以多種植一些綠色植被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大氣中汙染影響範圍廣、濃度比較低的狀況,使用這種方法最好不過,在公路兩旁,小區、公園多種植一些樹木,一可起到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如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合物;二可以攔截、過濾、吸附或粘著懸浮於大氣中的各種顆粒物;三是減少藉助於空氣傳播的某些疾病,不少植物不僅能分泌粘液滯留空氣中的細菌,有些植物還能釋放出具有殺菌作用的植物殺菌素。

  3.5治理城市垃圾汙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等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要建立垃圾分類收集、儲運和處理系統,在優先進行垃圾、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基礎上,推行垃圾無害化與危險廢棄物集中安全處置,還要建立廢舊電池回收處理體系,對於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醫療廢物必須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鼓勵醫療廢物集中處置。

  3.6治理城市噪聲汙染。加強對建築施工、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噪聲的監督管理,要限制機動車、火車市區鳴笛,對造成敏感建築物聲環境超標的交通重負荷路段,採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聲汙染。

  4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汙染對人們的生活以及社會的發展危害非常大,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些年來,又出來了一些新的環境汙染,所以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將保護環境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一項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改善環境汙染的問題,促進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餘某昌.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第一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2]孫榮慶.中國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1999***02***.

  篇二

  環境汙染問題淺析

  摘 要:主要闡述了環境問題的現狀,並對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作了一些探討,指出保護環境最根本的就是改變以人為本的觀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

  關鍵詞:環境問題;根源;和諧共存

  中圖分類號:F124.5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112-02

  引言

  法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埃德加·莫蘭***Edga Morin***曾經說過:“我們每一個人的系譜和身份具有地球的性質。我們起源於地球,以地球為生,生活在地球上。我們屬於地球,地球屬於我們。”但是,他只是說對了一半,地球不只屬於人類,是人類的家園,地球更是所有生命的家園。

  20世紀中葉,我們從太空第一次看到了地球。從太空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小而脆弱的圓球,顯眼的不是人類活動和高樓大廈,而是一幅由雲彩、海洋、綠色和土壤組成的圖案。 人類是從大自然中走出來的,也可說是大自然創造了人類。正確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萬物生靈,實現人類與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這才是人類倫理理念的最高境界,也是人類謀求自身幸福的不懈追求。但是,人類卻像一個自私的孩子,只強調自己,甚至為了滿足人的一己私利而不惜以其他生命為代價,肆意地掠奪、破壞和毀滅著大自然。看看我們的地球母親吧,她已經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森林被砍伐,河流、天空被汙染,土地被荒蕪,動物被掠殺……我們的母親正在為自己的傷痛而落淚。青山碧水,白雲悠悠,這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最美的世界。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美景往往成了電腦合成的產品,不知道這是人類科技發展的驕傲,抑或是人類的悲哀!

  一、環境問題的現狀

  人類在自己的活動過程中引起生態環境破壞的歷史,同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歷史一樣悠久。但直到20世紀30年代以來連續發生了多起造成許多人死亡和痛苦的重大環境公害事件即“馬斯河谷事件”、“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倫敦煙霧事件”、“水俁病事件”、“米糠油事件”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後,人類才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從全球的角度看,環境狀況在繼續惡化。如47%的拉美牧場由於過度放牧和鹽鹼化等原因而退化,發展中國家中有110個國家面臨土壤退化的問題。在發達國家,土壤的酸化是個大問題。全球的森林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非洲的熱帶雨林只剩下原先的1/3,亞洲的木材蓄積量只能維持不到40年。全球有1/3以上人口缺乏安全清潔的飲水,每天有2.5萬人因飲用不乾淨的水而死亡。

  再來看看國內環境的狀況:進入21世紀的中國,第一天就遭遇了沙塵暴。2002年,遭遇歷史上強度最大的沙塵暴。而且,一切還在惡化之中——中國的沙漠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充套件,相當於每年一箇中等大的縣被沙漠化,年直接經濟損失540億元以上。目前,荒漠化土地已佔國土面積的27.2%。因水土流失,每年沖走肥土50億噸,相當於全國的耕地每年平均削去1釐米厚的土層,由此每年造成化肥流失4 000萬噸,接近全國的化肥產量。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1998年曾經斷流200多天,洪水期間,黃河河水的含沙量達50%。現在,長江也快成為第二條黃河了,其含沙量是黃河的1/3,等於世界三大河流——尼羅河、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年輸沙量的總和。目前,中國70%的河流、50%的地下水被汙染,淮河、遼河、海河、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陽湖、滇池等水域汙水橫流,水量大為縮減,洞庭湖、鄱陽湖的湖面損失了一大半,其蓄水功能大大下降。

  或許有人說簡單的數字說明不了什麼問題,那就讓我們從2004年的印尼海嘯說起。2004年結束前幾天,歡樂的聖誕節剛過,亞洲卻發生驚天動地、震撼世界的強烈地震及海嘯事件;地震強度9.0級,為四十年來前所未見,而地殼板塊撞擊所引發的海嘯,掀起滔天巨浪,衝擊南亞及東南亞甚至非洲的十多個國家的海岸,吞噬了可能多達10萬的人命,造成重大的財物損失,到處哀鴻遍野,多個國家出現有如人間煉獄的情景,世人莫不感到哀痛欷歔。大自然以自己的方式對人類的恣意妄為作出了迴應,人類最終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血和淚的代價。

  短短數小時的海嘯給人類造成了十多萬的傷亡,這樣的殺傷力是任何一次恐怖活動都不能出現的。因此,印度洋海嘯給我們更大的警示在於,人類目前最大的威脅或許不是來自於恐怖主義、也不是來自於地區衝突、區域性戰爭,而是源於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的日益衰竭,環境的安全已經成為人類最終的安全。人類在不斷吞噬自然的軀體,同時,也在品嚐自然所釀造的苦酒。今天,人類比任何時候都能領略到氣候變化的威脅。如果人類再不行動,對自然僅僅說一聲遺憾或者抱歉,那麼,一百年後,巨大的熱浪將會席捲地球每一個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將會融化得無影無蹤,《後天》的場景未必就是杞人憂天。

  二、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

  環境問題的產生,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造成現在人類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的因素也很多。當然,這裡面當然與科學技術革命的迅速發展有關,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一方面擴大了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領域,提高了人類向自然作鬥爭的能力,使人類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系列重大問題。例如燃煤技術在工業部門的廣泛採用,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並使社會生活發生了多方面的積極變化;同時它又是造成大氣汙染、導致人類生存環境和整個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

  但是,環境惡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忽視人對自然作用受動性的一面。人與自然,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認為只是自然條件到處在決定人的歷史發展,它忘記了人也反作用於自然界,改變自然界,為自己創造新的生存條件”,但將其視為“象徵服者統治異民族”那樣是錯誤的。近兩個世紀以來,由於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飛躍發展和由此體現的人類對於自然界的勝利,使人類陷入了恩格斯提醒人們警惕的那後一種片面性。體現人類的這種觀念和態度最典型的行為,莫過於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據世界觀察研究所報告,地球上的森林面積,一萬年以前還是62億公頃,到1863年尚存55億公頃,此後不過一百多年,地球僅剩下28億公頃。
 

  ""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