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澤區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總體展現,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一起看一下吧!

  篇1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直接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援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泉州城市核心區目標,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奮力攻堅,除公共財政總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外,基本完成區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0.8億元,增長10%;公共財政總收入32.8億元,增長5%,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9億元,增長4%;農業總產值3.4億元,與上年持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8.4億元,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2.5億元,增長1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49元,增長8%;榮獲“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平安漁業示範區”、“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範區”、“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區”等稱號。

  ——致力穩增長,經濟執行穩中有進。積極應對複雜嚴峻的巨集觀經濟形勢,強化政企互動,全力以赴穩增長。一是政策支援力度加大。制定、修訂支援企業全方位創新、民營企業“二次創業”、廣告園區、“模轉數”、扶持小微企業等穩企助企措施,幫助企業落實享受省、市優惠政策,各類惠企政策“疊加”效應明顯。全年財政預算支出各項扶持企業資金1.88億元、增長45.8%,其中向上爭取企業幫扶資金7454萬元、增長28.3%。二是保障服務求實提效。繼續落實區領導掛鉤聯絡重點企業制度,確定區級重點企業163家,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問題。加強政銀企聯動對接,150家小微企業納入“萬家企業成長工程”,19家準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和提供融資擔保30億元。設立政府主導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共擔資金,協調處置資金應急問題。加強求職平臺建設,舉辦58場企業用工招聘會,幫助企業招聘員工2.2萬人。三是內引外拓迎難而上。組織11個專案參加“9·8”和粵港澳、江浙滬產業鏈對接、民企對接等洽談活動,總投資135.9億元。組織120多家企業參加“品牌香江行”等80多場國內外重點展銷活動,子燕輕工、格林集團等10個品牌被確認為“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新增溢豐貿易、旺傑貿易、瑞科進出口貿易3家出口超千萬美元企業,東海開發、豐澤船務等8家企業赴***設立營銷平臺或辦事處。預計新批百安貿易、富亨諮詢等14家外資企業,投資總額4.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1.4億美元;海關出口商品總值14億美元,增長5%。

  ——致力調結構,產業升級轉中向好。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提升產業結構,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0.3:39.7:60。一是龍頭帶動成效明顯。南方路機、先創電子等6家省級龍頭企業、71家區級龍頭企業加快結構調整、優化佈局、科技創新,21家龍頭企業與92家小微企業開展協作配套,南威軟體、虎都男裝成功上市,皇品文化在“新三板”掛牌,毅通訊息、雙龍科技等24家企業在海峽股權泉州交易中心掛牌,格林集團、虎都男裝入選“全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新增規上***限上***企業46家,帶動工業增加值增長10%、達到131.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達到276.5億元。二是創新驅動步伐加快。組織實施國家級科技專案6個、省市級科技專案10個、省市級重大技改專案10個、科教興區重點專案58個、區級重大技改專案5個,組織62個對接專案、15個技術需求參加“6·18”,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泉州市“數控一代”科技創新中心落地並引進華中科大泉州智慧製造研究院、國家數控中心泉州分中心等16家科研單位入駐,匹克集團與日本丸五株式會社開展商標授權合作,訊網網路、金字號燃燒裝置被確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伊網通訊息、天梭電氣等4家企業被確定為省級創新型企業,並聯式工業機器人、金屬鈕釦自動拔料機等5個專案被確定為市級“數控一代”示範專案,市液壓無振成型裝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3個單位被確定為市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增海日星、精彩廣告、亞太商標等中國馳名商標1個、省級名牌產品***著名商標***9個、市知名商標7個,專利授權486件,建立“全省智慧財產權強區”通過驗收。三是新興業態較快跟進。成功舉辦豐澤區第二屆購物節,新華都、浦西萬達廣場等大型商超運營態勢良好,中駿世界城開業運營。訊網網路和一品嘉、仲龍計算機分別被評為國家級、省級“電子商務示範企業”,領SHOW天地創藝園區獲批“福建海西國家廣告產業園區***泉州園***”、“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東海總部區特步、恆安等7家企業動工建設,浦西萬達甲級寫字樓引進82家企業入駐,納稅上千萬元樓宇16棟。天籟時空、太古廣告入選“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十佳企業”,九龍寶典、天籟時空被評為“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閩臺緣博物館、領SHOW天地創藝園區分別被評為4A級、3A級旅遊景區,康輝、寶中旅行社被評為5A級旅行社。四是園區聚集功能增強。泉州軟體園正式開園,啟動區投入使用,華拓自動化、啟明通訊等13家企業入園運營,南威軟體大廈作為分園區納入管理;海西電子資訊產業育成基地入駐企業36家,生產數字對講機晶片20萬片投放市場,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海西國家廣告產業園入駐企業220多家,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廣告創意、電子商務產業鏈。

  ——致力促改革,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確定並分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發展活力進一步迸發。一是行政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抓緊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組織清理行政審批事項、梳理公共服務事項。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面核查機構編制,事業編制總額控制在2012年底總量內。建立依法行政與行政審判良性互動機制,落實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行政檢察與行政執法監督銜接機制。二是財稅體制改革持續深化。調整街道財政體制,大幅度提高街道和社群基本經費保障水平。出臺房地產類國有資產、原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規範國有、集體資產管理。實行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資訊公開,開展重大專項資金支出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建立償債準備金制度,防範債務風險。調整機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啟動發行棚戶區改造專案債券。三是社會領域改革紮實有效。啟動正骨醫院綜合改革,創新管理執行機制,擴大醫院用人自主權,實施藥品零差率。義務教育、疾病預防控制、人口計生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向常住人口全覆蓋。創新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推動區職教中心“管辦”分離,合併設立“泉州市工商旅遊職業中專學校”。開辦清源講堂,促進校企人才合作。四是服務業改革初顯成效。深化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深入開展“第三產業發展年”活動,全力推進香繽東海新城等40個服務業重點專案建設,預計完成投資88.3億元。新增科技研發、技術服務等新興業態服務業企業727家,註冊資本9.8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60%。五是“兩項改革”有序對接。實施海西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等14個“金改區”專案建設,引進恆豐銀行、廈門國際銀行設立一級銀行機構,新設立聚雲、銀河等9家準金融機構。試行先照後證登記制、註冊資本認繳制,全年新登記企業3783家,增長80.8%。加強市場經濟主體網格化管理,引導新辦照並辦理稅務登記商戶900多家。

  ——致力優環境,城市面貌持續改善。以“三城共創”為抓手,著力拓展建成區規模、提升建成區品位,現代城市核心區建設水平持續提升。一是“環灣規劃建設年”活動紮實推進。預計潘山片區、南少林寺片區旅遊綜合體等75個區級重點建設專案完成投資94.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3%。完成泉州資訊工程學院等45個省市級重點專案分解下達的任務,依法徵收土地560畝、各類房屋5.7萬平方米,確保轄區內省、市級重點專案建設順利推進。完成妙雲街、美桐街等8條道路雨汙水管道清淤改造、13個配套管網工程。完成群峰、莊任等6個社群自來水安裝和毅達新村、前阪東區等8個地面停車場963個停車位建設並投入使用,逐步解決“吃水難”和“停車難”問題。啟動石結構房屋改造,完成979棟石結構房屋改造。認真落實區長環保目標責任書,加強北渠飲用水源保護,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汙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等專項整治行動,完成華潤雪花、東寶服裝等9個清潔能源替代專案建設。實施“四綠工程”、“三邊三節點”建設,完成1990畝造林綠化、160畝水土流失治理等建設任務,建立“國家級生態區”通過國家環保部技術評估。二是推動城市文明水平持續提升。深入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推進市民文明素質教育等系列活動,加強志願服務、未成年人思想教育,評選表彰區第四屆道德模範,新建群石、聖湖等10個社群志願服務站示範點、5個青少年社會教育活動中心,學校少年宮建設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通過“省級文明城區”測評。改革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發揮區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作用,開展佔道經營、城市“牛皮癬”、渣土車等專項整治,及時處置城市管理問題8.6萬件。持續開展“兩違”綜合治理,拆除“兩違”建築29.4萬平方米。嚴格落實全日制衛生保潔、考評獎懲和網格化管理制度,改造提升公廁10座,對29座區管公廁進行市場化運作,將環衛工人基本工資提高到每人每月1587元。紮實開展“社群建設管理年”、“美麗社群”建設活動,完成源淮、仁風等22個“美麗社群”示範點建設年度目標,新成立漢唐天下、瑞士花園等15個住宅小區業委會,新增埭頭、沉洲等5個省級社群綜合服務站,裕景灣、雍景臺小區被評為“市級優秀物業管理示範小區”。

  ——致力惠民生,人民生活穩步提高。從最貼近群眾生活、群眾最盼望的事做起,統籌推進各項民生工作,全面完成10個為民辦實事專案,民生保障不斷改善。一是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健全。教育投入4.41億元,完成區第二實驗小學、群石小學等教學綜合樓建設,新建海城學府、寶秀等4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3300個,全面實現義務教育階段“三免一補”,高考成績本科上線率比上年增長9.15%,中考成績繼續位居全市第一名。引導外來務工人員就業12.2萬人次,培訓各類勞動者20915人次,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11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82%。“五險”參保人數累計達66.85萬人次、增長37.5%,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調資198元,累計發放企業、城鎮居民養老金7516萬元,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報銷額度提高到每年31萬元,為114名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政府購買服務。低保金提高到每人每月470元,累計發放各類慈善、救助救濟金1508.5萬元,完成575套保障性安居房建設。完成東海、北峰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場所改造,正骨醫院病房大樓投入使用並晉升為三級甲等中醫骨傷專科醫院,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登革熱等傳染病,建立“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通過國家衛計委考評。“單獨二孩”政策穩妥實施,社群人口家庭服務室規範化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全覆蓋,人口出生率為9.41‰,政策符合率為92.62%,出生性別比107.3。新建雲谷、豐澤、潯美社群文化活動中心示範點和豐澤新村社群老人體育活動中心示範點,建成後厝、鳳山、拒洪等6個社群多功能運動場、37個社群文體設施提升建設點,劃定11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控制區,林秀清、黃晨分別被省政府確認為“泉州金蒼繡技藝”、“豐澤蟳埔女服飾”傳承人,浦西瑤綠豆餅、泉州彩扎、泉州講古列入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二是社會治理機制日趨完善。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組建三級巡防隊伍,完成街道、社群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站***規範化建設,開展“打盜騙、壓發案、創滿意、促和諧”、“獵狐捕鼠”等專項行動,有效加強對社會面的防控。健全領導定期接訪、“四化解”制度,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及時排查化解信訪隱患和矛盾糾紛。社群矯正與安置幫教工作繼續在全省走前列。深入開展建立安全發展城區活動,推進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打非治違”等專項行動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安全生產保持平穩態勢。加強應急管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食品藥品監管等工作,有效預防、及時處置突發公共事件。

  ——致力轉作風,行政效能明顯提升。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整治“四風”突出問題,幹部隊伍作風明顯改進。加強行政複議、行政執法監督,啟動行政權力清單清理,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完善區政府重大決策規則、程式,建立區人大、政協領導列席區政府常務會議制度,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建議,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水平進一步提升。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深化“馬上就辦”專項活動,完成三級行政服務體系建設,行政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堅持向區人大及其會報告、向區政協通報重大事項和工作制度,自覺接受區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5件、政協提案93件,辦復率100%,滿意率***基本滿意率***100%。加強政務資訊公開,主動公開政府資訊937條。完成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全區性會議數量減少12%、下發的檔案減少17%,“三公”經費支出下降54%。強化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加大查辦案件力度,查處各類違紀違法行為22件。同時,物價、供銷、檔案、保密、方誌、民族宗教、老齡老幹、僑臺外事、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等工作也都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全區廣大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團結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幹部職工、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各駐豐省、市屬單位和駐地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參與和支援豐澤發展的海內外鄉親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一是受國際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加上城市功能尚未完善、輻射帶動力不強,產業集聚度不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不強,經濟發展難以繼續保持較高增長幅度,公共財政總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未能完成年初目標。二是城市化質量不夠高,城區基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工作需進一步加強,城市承載力和管理能力亟需提高。三是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等民生工作與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力度需進一步加大。四是經濟社會轉型期各類矛盾錯綜複雜,社會不穩定、不和諧因素較多,社會治理難度增加。五是少數幹部安於現狀,缺乏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工作狀態和工作作風與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政府效能仍需提高。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克服和解決。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區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和對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支援福建發展的政策措施,按照“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要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好字為先、好中求快,致力推動經濟、城市、生態、民生等領域提升發展,致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力爭在產城融合、時尚都會、品質人居、幸福生活等方面走前列,不斷做大做強做優做美現代化泉州城市核心區。

  2015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公共財政總收入增長9%,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農業總產值與上年持平;工業增加值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增長3%;海關出口商品總值增長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完成上級下達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節能減排任務。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培育新興業態,力促經濟存量提升、增量優化

  創新發展理念,著力培育五大經濟形態,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核心的現代都市產業體系,努力保持有質量有效益的增長速度。一要加快培育園區經濟。加快推進泉州軟體園建設招商,確保完成啟動區配套功能、市“兩化”融合促進服務中心、福建聯通企業雲端計算產業園一期基礎分部工程建設,力爭2-3家***個***龍頭企業入駐、大專案落地。發揮海西電子資訊產業育成基地輻射作用,加快優化高新產業園區產業佈局,擴大“模轉數”專項扶持政策效應,力爭引進1-2家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爭取設立泉州對講機銷售結算中心,推動數字對講機專案產業化。加快拓展海西國家廣告產業園規模,啟動綜合交易門戶、廣告雲等平臺和東區改造建設,力爭引進優勢企業。依託泉州市“數控一代”科技創新中心,出臺“數控一代”專項扶持政策,加快推進北峰工業區轉型提升,促進研發與產業對接,著力打造泉州製造2025數控產業基地。充分發揮火車東站交通樞紐優勢,爭取規劃建設現代物流園區。二要加快培育都市商圈經濟。大力扶持浦西萬達廣場、豐澤商城、大洋百貨、東海灣太古廣場、中駿世界城、華大泰禾廣場等商圈繁榮發展,加快東海泰禾廣場、星光耀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商業設施建設招商,支援湖心街、津淮街、泉秀街等街市實行差異化、錯位經營,形成各具特色、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都市商圈,引導泉州高階消費迴歸,打造區域消費中心。三要加快培育總部樓宇經濟。加快推進東海總部區、泉州電力排程、銀行總部、仁建財富大廈等專案建設,推進津淮街東拓及其周邊改造等小總部專案建設,加大浦西萬達甲級寫字樓、中駿SOHO寫字樓、南威軟體大廈等樓宇招商力度,力爭新引進總部企業30家以上、新增稅收超千萬元樓宇5棟。四要加快培育文創經濟。主動對接“東亞文化之都”建設,深度挖掘海絲、蟳埔女、南少林等文化品牌,加快推動文化與旅遊、科技、教育等領域互動融合,支援六合、優智造等文創企業創新發展,推進泉州博物館、海交館、森林公園、武陵農場建立A級景區工作,抓好蟳埔漁人碼頭、東海影城文化中心等專案建設,力爭培育引進一批有實力的運營商和龍頭企業。抓住泉州市承辦“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有利時機,策劃推介、組織實施一批文創專案,加快發展廣告創意、工業設計、動漫遊戲、新媒體、旅遊等產業。五要加快培育平臺經濟。以獲批“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區”為契機,大力支援中興海絲路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支援商虎中國、鳳舞商城等電商服務平臺和掌財通、瑞特商務第三方支付平臺加快發展,支援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促進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產業鏈對接,壯大電子商務產業規模。支援國家無線電監測檢測中心福建實驗室、綠色建材裝備研究院以及迪特工業設計、遠東檢測等公共平臺建設和發展,提升科技創新平臺支撐帶動能力,力爭新增企業技術***工程、行業***中心5家。同時,發揮中心市區區位優勢,繼續支援房地產業、建築業等傳統業態健康發展。

  二、加快企業自主創新,力促產業集聚集約、轉型提升

  以企業為主體,著力推進企業全方位創新,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扶持壯大紡織服裝、包袋製鞋、電子資訊、先進裝備製造、生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等六大產業叢集。一要強化商業模式創新。積極推動製造業主輔分離、同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推廣研發運營總部在我區、生產基地逐步向外擴張的模式,提高中心城區資源使用效益。發揮童裝、商貿和行動通訊、軟體外包、安防智慧、工業設計等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的作用,優化配置行業資源,鼓勵實施抱團式發展。發揮企業家才能,推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支援企業通過改制上市、資產收購、股權置換等方式做大做強,重點做好意昂機電等企業上市、股改、場外掛牌服務,力爭新增上市企業1-2家、場外交易市場掛牌企業6-8家、完成股改企業1家。二要強化龍頭引領。支援先創電子、佳泰數控、南方路機、安通物流等龍頭企業與小微企業開展模轉數、數控、環保工程、物流配送等配套協作,細化產業分工、拓展生產環節、延伸產業鏈條,培育一批骨幹型協作配套企業,形成龍頭企業、配套企業互動發展的格局,力爭培育主營業務收入超5億元企業30家、超10億元企業12家。三要強化技術創新。加快推進“兩化”融合,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階邁進,重點抓好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關鍵技術應用、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化等科技專案,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科技小巨人”5家。實施“藍火計劃”,重點抓好並聯式工業機器人、數控技術在砌塊成型機的應用等 5個市級“數控一代”示範專案和匹克集團專業運動鞋生產線、佳泰數控五軸小立式加工中心等5個區級重大技改專案建設。推進“校企合作加速器”專案,促進專利成果向企業轉移轉化。加強產權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激發萬眾創新活力。四要強化品牌創新。引導企業發展品牌經濟,力爭新增省級名牌產品***著名商標***4個。支援企業到***設立營銷平臺、辦事處,支援匹克集團繼續實施“三個一百”計劃,力爭新增國際品牌1個。組織企業參與“品牌泉州***行”等大型展洽活動,整合線上線下營銷,以品牌優勢、營銷創新拓展國內外市場,不斷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三、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力促發展活力迸發、動力倍增

  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體制機制保障,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不斷釋放改革開放紅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創發展優勢。一要穩妥推進改革。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改革,支援銀行機構推廣專利權、商標權、股權質押融資等金融產品,支援匹克資本、忠信資本等準金融機構創新服務中小企業產品,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成立小額貸款、融資性擔保、民間資本管理等準金融機構,力爭引進金融機構3家,新增社群銀行2家、準金融機構3家。加強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防範金融風險。積極推進民營經濟綜合改革,放寬市場準入,支援集體、民營、外資等各類資本依法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推進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綜合試點和省級開展建立健全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機制試點工作。全面推行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強化國有、集體資產管理。逐步落實“費隨事轉”,努力減輕基層負擔。推進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完善政府投融資機制,探索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探索通過設立投資基金、擔保基金等市場化模式,發揮對社會資本的引導帶動作用。深化教育管理機制改革,實行義務教育學校“小片區管理”。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基層醫療機構執行機制。推進政府購買教育資訊化、社會養老等公共服務。二要積極擴大開放。抓住福建自貿區建設政策機遇,主動對接“海絲”先行區戰略,進一步拓展與東盟、南亞等海絲沿線國家合作領域,加強與臺港澳僑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合作,加大電子資訊、先進製造、文創設計、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引資力度,積極開展民間信仰、南音、木偶等民間交流活動,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格局。重點跟蹤匯興資本、佳樂智慧等簽約、在談專案,力爭儘快轉化落地。充分發揮異地商會的橋樑紐帶作用,鼓勵力同科技等在外泉商迴歸創業,促進資源、資訊、人才、技術等要素加速回流。持續開展“招商大會戰”,以園區、都市商圈、總部樓宇等為載體,深化“三維”對接活動,力爭引進一批有質量、帶動性強的專案。

  四、加快擴容提質步伐,力促城市功能完善、品位提升

  積極融入泉州環灣城市建設,加快提升城區建管水平,不斷增強核心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一要健全城市基礎功能體系。積極推動東海、城東、北峰三大片區開發建設和中心片區的改造建設,加快推進上實“海上海”、潘山片區改造等59個區級重點專案建設,抓緊啟動南埔山片區等26個區級預備重點專案。確保完成豐海路東塔段汙水管道、內溝河部分地段排水管道清淤、東海片區垃圾中轉站等城市管網、排水防澇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沿江兩側及高速公路通道夜景工程、高速公路高架橋下及周邊等景觀整治提升工程建設,配合完成國道324線豐洛段拓改、北峰至城東快速通道等一批市政設施的徵遷、建設工作,力爭每年新建1-2平方公里城市建設精品片區。二要健全城市長效管理體系。完善區、街道、社群三級城市管理體制,實施城市管理綜合考評,推行城管、公安、治安巡防聯合執法,推動管理重心、管理力量下移,加快構建全覆蓋、全方位的城市綜合服務管理平臺。繼續推進“美麗社群”建設,深入開展“清潔家園行動”,大力抓好佔道經營、城市“牛皮癬”、立面景觀、背街小巷等城市幹道、市容市貌專項整治,不斷優化人居環境。持續開展“兩違”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兩違”行為。完善“一個核心、四位一體”社群管理模式,推動社群建設和物業服務良性互動發展,重點破解老舊小區、新建安置小區物業管理缺位難題,力爭培育2個物業管理示範小區。完成社群居委會換屆選舉,提高社群工作者待遇,支援街居經濟發展,增強社群自我造血功能,提高城市基層管理能力。三要健全城市生態文明體系。建立健全生態紅線管控和生態保護制度,持續推進“點線面”綜合整治、“四綠工程”和“三邊三節點”建設,加強環城一重山森林生態景觀提升和“三沿一環”重點區位綠色屏障規劃建設,確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0.4%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佔林地面積的70%;加強北渠飲用水源保護和重點流域近海水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全面落實節能減排政策措施,強化重點耗能企業監管,加快節能先進技術推廣應用,推動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確保獲得“國家級生態區”命名。深化精神文明建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暑期第三課堂”等活動,新建10個社群志願服務站示範點,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努力形成追求文明、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爭創新一屆“省級文明城區”。

  五、加快社會治理創新,力促社會公平正義、和諧穩定

  深入實施“惠民”六大工程,辦好10件實事,提高新增財力重點投向民生領域的比例,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滿足人民群眾需要。一要實施教育惠民工程。加快辦學空間擴容,力爭教育專案具備條件的全部開工、列入規劃的全部啟動前期。重點抓好北峰中學、泉州十中教學綜合樓和泉秀幼兒園改造等教育專案建設,啟動第三實驗小學城東校區建設,力爭新增學位3500個以上。繼續推進城東中學省級示範高中、泉州九中省一級達標高中建立工作,實施中小學教室提升改造、書香校園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支援社會力量辦學,加強中小學生託管機構管理。推進職教基礎能力和實訓基地建設,加快培養技能型緊缺人才,提升人力資本素質。二要實施就業惠民工程。加強就業引導和培訓,實施“百千萬計劃”,重點幫助低保物件、重度殘疾人、重點優撫物件、困難戶等群體就業,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引導外來務工人員有序就業,力爭培訓各類勞動者2萬人次、新增省級充分就業社群9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以下。加大勞動監察仲裁調解力度,創新勞動關係協調機制,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三要實施社保惠民工程。推進社保擴面提標,城鎮居民基礎養老金、被徵地人員養老保障金分別提升到每人每月100元、150元,鼓勵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參加社會保險。落實特殊困難群體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政策,完善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孤兒基本生活救助、重度殘疾人生活救助等社會救助制度,低保金提高到每人每月491元,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大力發展慈善、老齡事業,保障婦女和兒童合法權益。支援發展社群服務、家政服務等家庭服務業。加快龍興、華大片區6號地塊棚戶區改造等安置房、保障房和石結構房屋改造專案建設,協調推進安置房產權辦理。四要實施健康惠民工程。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所新址建設和正骨醫院舊綜合樓、華大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場所改造,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衛生市場監管。促進社群醫生簽約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常態化、規範化,拓展“小病在社群、康復回社群”服務功能。優化擴充醫療資源,力爭千人均***常住人口***床位數達4張。完善人口計生服務管理網格化,加強流動人口計生服務,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群眾體質和體育競技水平。五要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參與泉州市建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活動,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和文化隊伍建設,改***擴***建街道文化站3個、社群文化活動示範點3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鼓勵文化精品創作,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強化市場管理,淨化文化環境。加強文物保護,推進全國第一次移動文物普查。組隊參加第十七屆市運會等賽事。六要實施平安惠民工程。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重點加強三級巡防隊伍、公共安全視訊監控系統和平安校園、平安社群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堅持領導接訪、包案化解等制度,推進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建設,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及時化解矛盾。加強社群矯正工作。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提升工程三年行動,完善安全隱患排查機制,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通過“市級安全發展城區”考評驗收。深化行業依法治理,支援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居規民約、行業規章等社會規範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深化食品放心工程和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兩超一非”和食品藥品違法違規行為。重視市場價格監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高應急處置、化解危機能力。

  六、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力促政府行為規範、廉潔高效

  全面落實依法行政各項任務,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式、責任法定化,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一要堅持權由法授,嚴格依法履職。以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為抓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依法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做好政府機構改革工作,進一步明確行政部門職責許可權,理順職責關係。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開展行政權力清理,全面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做到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三級行政審批服務,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紮實開展“法治豐澤”建設,全面完成“六五”普法目標任務,完善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執法隊伍的法治意識、依法辦事能力,進一步激發工作熱情,為依法履職創造良好條件。二要堅持程式法定,嚴格依法決策。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嚴格遵守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法定程式,落實重大決策、重大事項向區人大及其會報告、向區政協協商通報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跟蹤反饋、終身責任追究和責任倒查等機制,堅持邀請區人大、政協領導列席區政府常務會議制度,確保行政決策合法、科學、民主。完善規範性檔案制定釋出程式、備案審查、評估清理制度,確保規範性檔案主體合法、程式合法、內容合法。科學編制區“十三五”規劃。三要堅持行為法限,嚴格依法辦事。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梳理部門執法許可權,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加強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落實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行政審判銜接互動制度,推進政府與法院良性互動發展,使顯性權力規範化、隱性權力公開化。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市場經濟主體網格化監管,加大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健全民情工作機制,及時收集、依法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四要堅持責任法究,嚴格依法監督。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會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高度重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全面推進政務資訊公開,依法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強化績效管理、效能監察和行政問責,大力治理庸懶散奢浮現象。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堅決糾正“四風”問題,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確保政府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執行。

  各位代表,我們正處在轉型發展的新時期,挑戰與機遇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為推動豐澤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建設泉州現代化城市核心區而努力奮鬥!

下一頁更多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