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師述職報告個人述職報告
述職報告是工作報告中的總結性報告。報告是向上級機關陳述事項的上行文,屬於行政公文中議案、報告和請示三個上行文之一。還在苦惱怎麼去寫嗎?小編今天就準備了三篇教師述職報告,供大家參考!
中學語文教師個人述職報告篇一:
尊敬的領導:
我19XX年7月畢業於XX大學,取得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同年8月到清華附中報到,正式走上了工作崗位,成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
也許是性格使然,我並不是一個善於和學生較勁的老師,更沒有控制他們的意願,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對班級的管理,我都更願意跟學生平等共處,在一種溫和寬鬆的氛圍中求得相互的進步與發展。尊重學生的需要,相信他們的能力,不輕易抹煞、扭曲、置換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意於樹立一面唯老師論的大旗,是我自為人師以來時時提醒自己,並且時時實踐著的。我希望多年以後我的學生在回眸高中生活時,不至於丟擲諸如暗天無日之類的斷語;我希望他們傾向於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我還希望他們每個人都勇於堅持、敢於言說自己合理的意見,同時並不吝惜向他人展露求同存異的寬容笑顏;我更希望每當他們提筆為文時,心中仍然會對語文保有一份溫情的懷念
教學單元:大概是因為很想對自己刻苦的學生時代有個交待,我把教學看得很重,如何備好課、上好課一直是我心裡的重頭戲,任何時候,都不肯懈怠。一堂課上下來,感覺好的話,整整一天,我都會歡欣鼓舞,反之,則萌生羞見江東父老的沮喪。細細想來,我最在意的是課堂上學生對我的呼應程度,為此,我竭力迴避那種自說自話的講課方式,對喚醒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的自覺,從而點燃他們對語文的興趣,表現出了由衷的熱情:
一曰,文字參讀。
文字參讀即是以課文為本,據其內容、體裁選出與之相關的其它篇目,作為匯入語、或者作為開闊學生視野的一扇窗戶,引入到教學過程中。通常在兩種情形下,我比較偏向此種方式:一是文章中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分析式的語言又往往表現的力不從心;二是一些老話套話,不說不行,直說又淡而無味,不如用其它文字來詮釋,反倒能醞釀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同時也頗符合中國文學含蓄的風度。我個人以為,僅在給學生一個自己看書的由頭這一點上,文字參讀就很有意義,再往深裡說,文字參讀一方面可以省卻教師生硬的講述,轉而倚重於學生自在的感悟;另一方面又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作者的人生境界,理解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堅持這種方式,將打破課內與課外的深重隔閡,讓學生嗅到來自外界的駁雜聲音,而不只是在經典的背景上輾轉反側。值得欣慰的是,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看書的積極性果然在逐步提升,校圖書館借不到的,還請我幫忙到大學圖書館去借
二曰,減少概念化內容拉大具象空間。
很偶然的一次,我講徐志摩,臨時改變計劃,把其人生頗具人性化色彩的一面和盤端給了學生,沒想到,學生反響強烈,還希望我以後多講這樣的內容。我當時很受觸動,以前我雖然對言必稱考試的課文解析語言、以及據高考模式分向考察課文,一一拷問出所謂終極結論的課文處理辦法,不以為然,但畢竟沒有明確的反駁辦法,關鍵時刻,是學生提示了我,可以柔情似水,為什麼要冷若冰霜?李白的很多詩,是在抒發對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但這絕不是說詩中蘊含著的只有熱愛一種感情,或者還有失意,有失意下的“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再說人,李白是生性不同凡響,但這並不妨礙他受到前輩誇獎即飄飄然如在雲端。無論是分析詩文還是瞭解作者,從感知人性的角度切入,不是更容易引起同樣有喜怒哀樂的學生的共鳴嗎?高一學年期末考試,我教的一個班文言文閱讀一項在全年級普通班中名列前茅,這更堅定了我前進的勇氣。
三曰,組織小組活動。
所謂動靜相宜,一味高蹈,也會產生審美疲憊感,適當地安排一些小組活動,就好像飽讀詩書後的下筆為文,是一種很好的練兵方式,
一方面可以在組內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組與組之間產生競爭意識;另一方面還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並且暗喻著自主學習的生機。通常我會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兩個組作為一個單元,接受一項工作,比如一個找典講古、一個劃出寫景層次、一個品味詞語的形象色彩,如此,單元之間,各個不同,又互相補充;單元之內,兩個小組各顯神通,都試圖讓全班大多數接受自己的意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講效率也重節奏。尤其是學生在其間表現出的非凡的創造力令人振奮。
四曰,語言能力訓練。
從長遠的意義上說,學語文就是為了寫文章,而文章的好壞與語言關係很大,因為人人的生活大同小異,能出彩,也就是在語言上。目前,我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是從這幾個方面展開的:其一,根據文意提煉詞語。一句詩,或一段文字,講課中,我會要求學生仔細地含詠,然後選擇合適的詞語來描述其中蘊含的感情;其二,填詞。我選擇了幾個素來講究語言的作家,比如蕭紅,比如閻連科、蔣韻,從他們的作品***主要是小說***中摘取一些段落,碰到出人意料而又理直氣壯的用詞,我就留出空白,讓學生來補充。等每人都有個大致的想法後,我再推出作者的用詞,在激烈的碰撞誘發的欣喜的驚詫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其三,仿句練習。要求學生仿照例句的格式,寫自己的話,最終從模仿走向創新。我的這些努力正在喚起學生語言的新生,我帶的兩名99級學生,她們的同題文章已經發表,兩名00級學生也在海淀春蕾杯徵文競賽中分獲二、三等獎,雖然現實總是以它的反覆無常時不時地打擊著我的信心和熱情,我還是願意相信時間的魔力,相信日積月累、水滴石穿。
中學語文教師個人述職報告篇二:
斗轉星移,歲月如梭,緊張而忙碌的一學年結束了。回想一學年的工作,真是思緒萬千。現將本學年工作述職如下:
一、德
本人在政治思想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關心時事,熱愛祖國,具備強烈的民族自尊心。2014年7月1日,在全體黨員的見證下面對黨旗光榮宣誓。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如美化校園,捐款等。認真對待每次的政治學習,團結同志,做到愛校如家,愛生如子。言傳身教,教書育人。教學思想端正,工作態度好。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
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造學生的最佳途徑。我為自己確立了“改造好每一個孩子”的目標,而且“不奢求改造好每一個孩子,但是決不放棄對每一個孩子的改造”,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體會到我對它的關心,讓每一個孩子多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我努力樹立這樣一個榜樣: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在和學生的交流中,學生真正把我當成了他們的知心朋友,也讓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容易開展了。
二、勤
我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遲到,不早退,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外出學習同樣嚴格遵守學習紀律。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提高的機會,不落下每天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中,尊敬領導、團結同事,對人真誠,儘量以一名人民教師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
三、能
我認真鑽研課標、教材,研究教法、學法,積極參加“構建自主高效”課堂改革,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研究中,堅持使用《能力培養》。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有效問題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課堂效率極大地提高,真正使有效課堂轉向高效課堂。
四.績
***一***教學上有了進步
本學期承蒙學校領導的信任,在學校“師徒結對”的活動中,我與陳曉玲老師結成了師徒對子。使我在這個學期中,進步不少,為我的工作點亮了引航明燈。為了調動學生上課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我採取瞭如下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1、 牢牢把握“讀”的環節,作業豐富多彩。
上課的時候,我著重於讀,但也注重讀的方式和方法。從方式方法上來說,我把“讀”分為個人“讀”,小組“讀”,帶“讀”,搶“讀”,競賽“讀”,其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競賽“讀”了。具體操作是這樣的,我把全班同學分為四組,以組為單位,然後進行朗讀比賽。由於有這麼一個強有力的競爭機制,學生上課的參與熱情相當高,他們大多能把別人讀錯的字找出來,並且輪到自己讀的時候也相當認真。事實證明,這種“讀”的效果是不錯的。
中學語文教師個人述職報告篇三:
我1999年7月畢業於江蘇省揚州大學,取得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同年8月到清華附中報到,正式走上了工作崗位,成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也許是性格使然,我並不是一個善於和學生較勁的老師,更沒有控制他們的意願,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對班級的管理,我都更願意跟學生平等共處,在一種溫和寬鬆的氛圍中求得相互的進步與發展。尊重學生的需要,相信他們的能力,不輕易抹煞、扭曲、置換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意於樹立一面唯老師論的大旗,是我自為人師以來時時提醒自己,並且時時實踐著的。我希望多年以後我的學生在回眸高中生活時,不至於丟擲諸如暗天無日之類的斷語;我希望他們傾向於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我還希望他們每個人都勇於堅持、敢於言說自己合理的意見,同時並不吝惜向他人展露求同存異的寬容笑顏;我更希望每當他們提筆為文時,心中仍然會對語文保有一份溫情的懷念。教學單元大概是因為很想對自己刻苦的學生時代有個交待,我把教學看得很重,如何備好課、上好課一直是我心裡的重頭戲,任何時候,都不肯懈怠。一堂課上下來,感覺好的話,整整一天,我都會歡欣鼓舞,反之,則萌生羞見江東父老的沮喪。細細想來,我最在意的是課堂上學生對我的呼應程度,為此,我竭力迴避那種自說自話的講課方式,對喚醒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的自覺,從而點燃他們對語文的興趣,表現出了由衷的熱情:一曰,文字參讀。文字參讀即是以課文為本,據其內容、體裁選出與之相關的其它篇目,作為匯入語、或者作為開闊學生視野的一扇窗戶,引入到教學過程中。通常在兩種情形下,我比較偏向此種方式:一是文章中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分析式的語言又往往表現的力不從心;二是一些老話套話,不說不行,直說又淡而無味,不如用其它文字來詮釋,反倒能醞釀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同時也頗符合中國文學含蓄的風度。我個人以為,僅在給學生一個自己看書的由頭這一點上,文字參讀就很有意義,再往深裡說,文字參讀一方面可以省卻教師生硬的講述,轉而倚重於學生自在的感悟;另一方面又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的人生境界,理解文章包含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堅持這種方式,將打破課內與課外的深重隔閡,讓學生嗅到來自外界的駁雜聲音,而不只是在經典的背景上輾轉反側。值得欣慰的是,一段時間下來,學生看書的積極性果然在逐步提升,校圖書館借不到的,還請我幫忙到大學圖書館去借。二曰,減少概念化內容拉大具象空間。很偶然的一次,我講徐志摩,臨時改變計劃,把其人生頗具人性化色彩的一面和盤端給了學生,沒想到,學生反響強烈,還希望我以後多講這樣的內容。我當時很受觸動,以前我雖然對言必稱考試的課文解析語言、以及據高考模式分向考察課文,一一拷問出所謂終極結論的課文處理辦法,不以為然,但畢竟沒有明確的反駁辦法,關鍵時刻,是學生提示了我,可以柔情似水,為什麼要冷若冰霜?李白的很多詩,是在抒發對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但這絕不是說詩中蘊含著的只有熱愛一種感情,或者還有失意,有失意下的“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再說人,李白是生性不同凡響,但這並不妨礙他受到前輩誇獎即飄飄然如在雲端。無論是分析詩文還是瞭解,從感知人性的角度切入,不是更容易引起同樣有喜怒哀樂的學生的共鳴嗎?高一學年期末考試,我教的一個班文言文閱讀一項在全年級普通班中名列前茅,這更堅定了我前進的勇氣。三曰,組織小組活動。所謂動靜相宜,一味高蹈,也會產生審美疲憊感,適當地安排一些小組活動,就好像飽讀詩書後的下筆為文,是一種很好的練兵方式。一方面可以在組內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一方面又能在組與組之間產生競爭意識;另一方面還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並且暗喻著自主學習的生機。通常我會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兩個組作為一個單元,接受一項工作,比如一個找典講古、一個劃出寫景層次、一個品味詞語的形象色彩,如此,單元之間,各個不同,又互相補充;單元之內,兩個小組各顯神通,都試圖讓全班大多數接受自己的意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講效率也重節奏。尤其是學生在其間表現出的非凡的創造力令人振奮。四曰,語言能力訓練。從長遠的意義上說,學語文就是為了寫文章,而文章的好壞與語言關係很大,因為人人的生活大同小異,能出彩,也就是在語言上。目前,我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是從這幾個方面展開的:其一,根據文意提煉詞語。一句詩,或一段文字,講課中,我會要求學生仔細地含詠,然後選擇合適的詞語來描述其中蘊含的感情;其二,填詞。我選擇了幾個素來講究語言的作家,比如蕭紅,比如閻連科、蔣韻,從他們的作品***主要是小說***中摘取一些段落,碰到出人意料而又理直氣壯的用詞,我就留出空白,讓學生來補充。等每人都有個大致的想法後,我再推出的用詞,在激烈的碰撞誘發的欣喜的驚詫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其三,仿句練習。要求學生仿照例句的格式,寫自己的話,最終從模仿走向創新。我的這些努力正在喚起學生語言的新生,我帶的兩名99級學生,她們的同題文章已經發表,兩名00級學生也在海淀春蕾杯徵文競賽中分獲二、三等獎,雖然現實總是以它的反覆無常時不時地打擊著我的信心和熱情,我還是願意相信時間的魔力,相信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管理話題我是00年8月接手美術班的。在此之前,我沒有任何管理經驗,又聽多了小班***美術班只有21人***難管的說法,心裡那種愁腸百結、忐忑不安的滋味,實在不是語言所能表述的。文、理兩極分化,平均學習成績偏低,相當一部分人與團員稱號無緣,這就是班裡學生最初給我的全部印象了。第一步該怎樣邁出去呢?前輩們說選拔得力的班幹部很重要,可真正選起來,我才感到真是難呀,班裡幾乎沒有人有為官的經歷,一切都得從頭做起,我最後把標準定在是否熱心上,提拔了一撥人,現在看來,在盡職盡責這一點上,還都不錯。軟性環境稍有起色後,第二步我試圖往其中注入一些硬朗的東西。具體來說,就是在班級裡營造一種你追我敢、力爭上游的氣氛。在數學幾科課代表的提議下,我們建立了分項考察制,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