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餐桌為話題的作文

  中國人的對話都是發生在餐桌上的,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餐桌上的愛

  “快吃,快吃,現在長個兒,要多吃點啊!”爺爺一邊不停地往我碗裡夾菜,一邊嘮叨著。奶奶也說:“是啊,是啊,長個兒一定要多吃。”這,是回老家中午吃飯,常有的一幕。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又回鄉下,看望爺爺奶奶了。爺爺奶奶知道後,一大早就開始忙活起來,到菜場去買菜。 中午,開飯了。我一上桌,爺爺就把營養的肉和蛋放在我的面前,而他的座位前只有那碗不知吃過幾餐還剩下的醃黃瓜。

  接著,爺爺又忙開了,開始給我夾菜。他夾起幾塊肉,往我碗裡一放。沒一下子,碗裡的菜都堆成小山了。我津津有味地吃著魚,再一看,爺爺又吃起了那碗醃黃瓜,便說:“爺爺,您吃肉吧!”“我不吃,你吃吧。”爺爺說。“您不吃,我也不吃。”我邊說,邊不停地往碗裡夾醃菜。爺爺連忙把我碗裡的醃菜夾到他的碗裡,還裝作一副生氣的樣子,說:“你在長個子,不多補充營養怎麼行?!”

  看來這招不行,我眼珠子一轉,又想到了個妙招,我夾了一塊肉說:“爺爺,肉怎麼這麼淡啊?”爺爺嚐了嚐,說:“挺鮮的呀!”我說:“您再吃一口。”爺爺還是沒感覺,我在一旁哈哈笑。爺爺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肉,也高興地笑了。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充滿了愛。餐桌上的愛,是爺爺奶奶希望我健康成長的一份愛心表達。

  我感謝我的爺爺﹑奶奶。

  2:餐桌上的記憶

  我喜歡吃,但是最喜歡吃別人做的。自己很懶,從來都懶得動手。記得小時候看著姥姥站在爐火旁,在煙霧瀰漫的燈光下,就像從蓬萊飛來的老仙人一般。

  姥姥做的菜十分的好吃。炒土豆絲,宮保雞丁,炒雞蛋,糖醋排骨……等等,好多好多的好吃的我都喜歡。姥姥的手藝我也是從小吃到大,一直都吃不膩。

  只是,一心盼望著的,便是回家能聞到一種四溢的香氣——紅燒肉的味道。

  自己,真的很喜歡姥姥做的紅燒肉。

  很小的時候,紅燒肉彷彿只存在於過年時節的餐桌上。一小盤紅豔豔的肉塊裡夾雜著燒透的土豆,全家人的視線好像都被釘在那上面似的。那個時候,幾乎一年吃一次的紅燒肉就變成了我的一種企盼,過年出了可以拿到壓歲錢和新衣服外,還可以吃到好吃的紅燒肉,於是那種對紅燒肉的企盼又轉變成了我對過年的期待。以至於很多叔叔阿姨問我長大想幹什麼的時候,我會說:“我想過年吶。”每當這個時候,那些叔叔阿姨們都會笑起來,記憶中的他們笑得格外燦爛。

  漸漸地,不知是從什麼時候起,這種對紅燒肉的興奮感變得越來越低了。一年吃一次的佳餚變得常見,在平常天頻繁地出現在餐桌上,也從最初的“乾乾淨淨”變為“還有剩餘。”

  那一次,我站在廚房裡看著姥姥做紅燒肉,看著肉塊在那棕紅色的液體中輕輕抖動,伴隨著煙霧被不斷地吸進抽油煙機,心裡都沒有了當年的欣喜。

  時代在變,生活在變,那些在過去十分珍惜的物品現在也不太在意了。不過,這樣也好,有了新的追求,才會“越過越快樂”嘛!

  3:餐桌變奏曲

  “今天吃什麼呀,媽媽?”這總是我回家後要問的第一句話。那回答真是豐富多彩:燉牛肉、熬帶魚、煮排骨、炒芹菜、菠菜湯……每頓晚飯差不多都要兩葷一素一湯,日子久了,便覺得這是必然,早就習以為常,逐漸有了厭倦心理,隨後回了一句:“怎麼?又是這個?”媽媽一聽,便衝我說道:“這麼‘優秀’的伙食還嫌煩?你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那時候都吃什麼嗎?要是把你擱到那個年代去,不過三天就得哭著回來!”“那時,能有多苦?”

  我輕蔑的說道。“是你想象不出來的!”,爸爸插嘴道,“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每家才能吃上一點肉,一人吃個大白饅頭,這還是經濟好些的;家裡實在困難的,連點肉和饅頭都吃不上,婧含,你說得有多苦?”“是啊,是啊!”媽媽給爸爸作補充,“你現在每天吃上的一頓飯要比過去過年時候吃的***上十倍、一百倍呢!” 說到這裡,我似乎想起了什麼。是什麼呢?我努力的回想,惆悵著,是奶奶說過的一句話!我笑嘻嘻地的對爸爸媽媽說:“爸,你是不是覺得小時候吃飯能在餑餑裡放些香油,再放點鹽,就是一種享受?媽,你是不是覺得小時候在餑餑裡放些紅糖,大咬一口,就是一種幸福?”“是呀,你怎麼知道的?”爸爸媽媽不約而同地說道。

  “是奶奶‘洩密’的!”我頑皮地說著。忽然,我皺起眉,嚴肅起來,問父母:“爺爺奶奶那一輩兒的生活是不是比你們還要更糟?更艱苦?”“那當然”,學識淵博的爸爸說著,“每天都是餑餑鹹菜,這是好的,有一陣子很艱苦,人們沒有飯吃,都挖野菜充飢,否則,就得餓肚子。”說著說著,爸爸情不自禁地嘆了一口氣。“你姥姥有一次吃山芋的時候,還說山芋比蜜還甜呢!”媽媽回味著當時的場景,輕聲說道。“唉,僅幾十年來,餐桌上的變化可真大啊!”我不禁總結道。 是啊!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六十年的風雨滄桑!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正朝著新一個理想的目標,闊步前進著!

  4:餐桌交響曲

  我家有個親密的朋友——餐桌。每天,“他”都會在吃飯時間和我們演奏起各種各樣的交響曲,既好玩,又有趣。 序 幕

  “吃飯啦,吃飯啦!”媽媽大聲叫道。我和爸爸絲毫不動。“快點!”媽媽有些發火了。我依然像座雕像一樣一動不動。這回媽媽可真火了,跑過來叫道:“去不去!再不去我把書扔了!什麼,看的還是漫畫!快去!”沒辦法,我只好慢吞吞地上了餐桌。到了餐桌,我發現爸爸也沒來,就鬧道:“為什麼爸爸不來?”爸爸正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腦,一聽我鬧,也只好過來了。

  主 奏

  “吸溜,吸溜。”“咔、咔。”爸爸的老毛病又犯了——吃飯時發出怪聲音。我很惱火,拍了拍桌子,對爸爸表示不滿。媽媽見了,埋怨著說:“怎麼這麼愛打傢俱啊。你看,這桌子原來呈褐色,光亮光亮的。你看現在……”媽媽的老毛病也總是在餐桌上犯。我完全把媽媽的話當成耳旁風,一根一根夾著土豆絲,細嚼慢嚥吃了半天也沒什麼進展。媽媽又想嘮叨,我做了一個停止的手勢,才算平息了一場戰爭。

  謝 幕

  我和爸爸媽媽先後吃完飯,打著滿意的飽嗝離開了餐桌。這時,餐桌上一片狼籍,餐桌彷彿在對我說:“把***乾淨吧!”我剛想到這裡,就聽見媽媽在叫:“快收碗!”天啊,我剛想到就被你說上了。“My God!”我無精打采地嘆息著。

  尾 聲

  這樣的樂章在我家幾乎天天上演,但總有新內容。有時,爸爸三句不離作文,有時,爸爸一說媽媽就接話,有時……

  “快吃飯!”瞧,媽媽又叫了,我先去吃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