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手抄報主題
為了培養和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成從小讀書的好習慣,品味閱讀帶來的樂趣,做讀書手抄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讀書的三重境界
何謂“讀書的三重境界”?曰:為知,為己,為人。
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識見和智慧。為此,必須多讀書,讀好書。宋太宗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皇帝如此,一般讀書人更應該把讀書當成一種永不疲倦的好事來對待。遇有和自己觀點不同的或者不適時宜的書,也要拿過來看一看,甚至研究研究,以便從正反兩面獲得經驗和教訓,增加知識和才智。總之,博學從而多才多藝,這些都是“為知”的需要,也是讀者的最起碼、最基本的要求和目的。
為己,就是古人所說的修身、正己,培養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情操。這是讀者的第二重境界。中國的讀書人向來把佔有知識視為人品、人格自然昇華的保證,蘇東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詩句,表達的就是這一意思。事實證明,讀書與不讀書,讀書多與讀書少的人,所表現出的內在氣質與素質是絕不相同的。常言:“獨善其身”,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從而也有益於身心健康,這是古今知識分子共同追求的讀書目標。讀書固然要博覽,但是聽讀之書,也要儘可能有所選擇。換句話說,不僅要多讀書,還要讀好書,這是甚為關鍵的。
對於讀書完全“為知”而言,“為己”已經是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和境界。這是非常寶貴的,非正人君子是不易做到的,應該大力提倡,並大加發揚。但是光做到這一點還不夠,從更高的層次上說,還應該向前人學習,“為人”而讀書。
我所說的“為人”,不是“今之學者”的“裝飾自己,給別人看”的“為”,而是我所要表達的“為黎民百姓”而讀書,或即周恩來少時所說的“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比較而言,“為己”是讀書人“能夠”做到的,“為人”則是讀書人“應該”做到的。
圖一
圖二
圖三
讀書的意義
眾所周知,中學實行新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增加師生互動等方法,尤其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來提高課堂內外的學習效率。例如,高中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到圖書館去檢索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就是重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特別是養成閱讀習慣,僅靠四十分鐘的閱讀教學課是不夠的,必須將閱讀延伸到課外。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續,不僅必要,還要大量。大量閱讀對人的一生將產生深遠的意義。
第一,有利於知識積累,拓展視野,豐富、規範語言,在博覽中汲取營養,提高素質。
第二,有利於鞏固、擴大課堂教學成果,發展和提高口頭、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第三,有利於審美情趣得到陶冶,情感得到薰陶,意志品格得到培養;有利於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社會觀、科學觀、生命觀的形成,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可是,實際情況表明:雖然大家都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但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課外閱讀尚處於一種消極、盲目、低效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