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綠色生活的高考作文

  現在我們都提倡綠色生活,環保節能,還能保護環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綠色生活

  光和影交織的空間,塵囂浮動的世界,一切彷彿是如夢如幻的閃現。愚公谷黑夜之中,一隻青綠嫩芽從土壤中悄悄冒出,像要張開雙手去觸控,卻如水中月影般散去。醒來,還是空白而單調的四壁;窗外,還是擁擠的街道和熙攘的人群;天空,還是煙霧濛濛如黑夜;河流,早已不見了魚戲水蓮的悠閒;心情,照舊壓抑……

  城市,如同一個鋼結構的空間,雖然鮮豔亮麗,卻總感覺缺少活力。一根根巨大如炮管的煙囪,無時無刻不在汙染著藍天,而那些貌似流動的河水裡,再也映不出飛鳥掠過的身影。人們不斷的蠶食自然,不斷的浪費資源,街上的名車後面總拖著一條尾巴,社群旁總堆滿垃圾,一切的一切,都在摧毀著人的心靈……

  想要追求一種與眾不同的生活,獨自回到那個安靜的村莊,那麼的安詳。這一刻,陽光碎了,我的眼前閃現出不斷跳動的綠色身影,那是一片麥浪在風中起舞,迎面而來的微風夾帶著一絲清香,直透心肺,沒有汙染,沒有喧囂,眼前只有盛放下的碧綠青翠。

  獨自走在那條小路上,摘下一片葉子,這是一種久違的感動,放到嘴裡品嚐,酸澀卻微甜,那是回憶的味道。眼前浮現出一座小山坡,山坡上迎風招展的翠竹全然不會像煙囪那樣不講理,竹子們給世界帶來的是充滿綠色生機的韻律,遠遠的聽到一陣笛聲,跳躍舞動,收不住的喜悅洋溢其中。我的心突然被無限放大,好像也隨同著清風一起化去。

  走回村莊時,突然發現,那記憶中印象深刻的夕陽炊煙已然不見了。

  祖母的身影,在夕陽照耀下,接著我腳下,這個場景熟悉無比,眼眶不禁有些溼熱。晚上我問祖父為何不見炊煙,祖父淡淡的回答說,現在農村都用上了沼氣,太陽能,那柴火早就沒人用了,這麼清潔省事的能源啊,既不汙染咱村環境,又方便了大夥生活。原來竟是這樣的,比起那些燒的大煤炭供能的城市,鄉村的生活可謂簡約而不簡單。

  深夜,月光格外皎潔。我靜靜聆聽祖父吹奏的竹笛,不禁想起那片綠葉、那片竹林。也許,它們早已將我的心染上了綠色。我相信,只要不放棄那生機勃勃的綠,時光就永遠青蔥。

  我安然入睡。夢中一片葉子落在心靈柔軟的土壤上,蔓延成了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森林……

  綠色生活

  “低碳”、“綠色”,其實就是近年來的舶來品。對於我們這樣的窮國家,沾上洋字的詞或是有點血緣關係的,除了“洋鬼子”,都是好東西。

  然而換一個角度,其實也是奢侈品。很顯然,我們不可能強求美洲土著改燒天然氣,也不能強迫一個辛苦多年才買上轎車的白領使用清潔的氫能源。這樣想,“綠色生活”和我們平頭老百姓似乎毫無瓜葛了。

  這就牽扯到一個很惹眼的話題——-平等。

  在西方國家的法律中,“平等”是一個高頻率的詞條。不管是頂著怎樣的冠冕,他們總堂而皇之地宣稱:“人人生而平等。”其實真相不是如此,幾百年來的教訓告訴我們:生是平等的,但是生下來就不平等了。比如你生在美國,家庭優裕,前途光明,你自然有能力燒天然氣;氫氣用不上,也可乘坐磁懸浮之類的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很不幸,投胎的時候你走錯了輪迴,降生到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也只好提著尚未滅絕的塑料袋,呼吸著工業文明產生的廢氣,在城市中奔忙嘍。更加不幸的是,你還要經常看到或聽到西方國家***或洋鬼子***指責你們不環保啊,不綠色啊,於是你憤怒了,義憤填膺,叫囂著要怎樣怎樣。但是收回遙遠的視線,低頭面對真切的生活,“綠色”依然遙遠,屬於天邊外的東西。

  西方學者在考慮問題時總是忽略平等問題。當然,這兒的問題是指他國利益問題。無論是怎樣的主義,怎樣的理論,都不能忽視實際的情況,也就是現在人們常提在嘴邊的“特殊國情”。

  生活水平,社會發展程度,以及人們的文化素質,決定了各地千差萬別的價值觀,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綠色生活,自然可以作為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但是卻不能以此來強迫尚待發展的貧窮國家。“綠色生活”所宣傳的理念自然是正確的,值得效法的,但是我們不能硬要騾子去代牛犁地,也不能讓羊產牛奶。同樣的,也不能讓燒煤都有困難的百姓去燒更加昂貴的天然氣、氫氣吧?

  生下來雖然不平等,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來消弭一些差異。對於綠色生活,我們不能面面俱到,但我們可以量力而為,可以用少汙染少浪費來減輕環境的壓力,可以告訴朋友鄰居少用一個塑料袋。

  如果能夠用平等的眼光客觀地看問題,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又何嘗不是綠色生活的一部分?

  綠色生活

  學校後面原來有一片巨大的雜草地。

  那個時候剛剛有了生物課,我們就藉著標本的名義,闖進了這片雜草地。

  那裡有很多很多的野花,粉紅的、粉紫的、白色的,恣意地綻放。我們對那些妖俏的顏色已經達到了溺愛的程度。它們的花瓣總是很薄很薄,帶一點點含蓄的透明。我們會去追逐一隻蝴蝶,就連那種常見的嫩黃色的小蝴蝶都能讓我們興奮不已。悄悄地走近,俯身,手一合,那隻蝴蝶就在我們的手心裡顫動了。把它放到玻璃瓶裡。看它柔弱的翅膀上細細的紋路,小心地一張一合。看過一陣,我們會把它放了。因為我們深知這裡的一草一木比那隻冰冷的玻璃瓶更適合它生活。

  我們把家裡的花籽帶到那裡埋下去,澆上水,並在地上隨便抓一個什麼插在土裡作為記號,同時插進去的是我們的又一樁新的牽掛。放學後總是迫不及待地趕過去,去看那插著記號的地方。有的時候連自己也找不到記號了,那樣的失落甚至可以比得上某一次測驗的失利。若是有了哪怕一點點細微的變化,那一天的心情就會出奇的明朗。我們的想象力日益豐富,漸漸地便把各種各樣的果核都埋進土裡。雜交,嫁接,側交,育種,一個個的曾經枯燥的生物概念都讓我們有了親自試一試的念頭。雖然不曾成功過,但是依然興致盎然,甚至還不知天高地厚地妄想著當一個農家也不錯啊。

  曾經一段時間裡,有一個情景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兩個扎著馬尾辮的女孩子,在一片綠草包圍下,一前一後地追逐,手裡拿著一兩朵粉嫩明豔的小花兒。書包被隨意地丟棄在一棵小樹有限的樹蔭下。畫面的色彩是明媚的,但卻有些模糊。我沒有敘說童話的嫌疑,但這卻真的可以構成一幅最絢麗的油畫。那時的學業似乎是出奇得好,功課好像也不多,於是我們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這片空曠的土地。我們抱著膝蓋肩並著肩坐在一片綠色中,體味著這小小短暫的接觸所帶來的通透全身的溫暖。我們看著太陽一點點地落下去,卻從不知道什麼是“殘陽如血”。

  所以,你大概就會知道,當我們看著混凝土的建築群在雜地上一點點地高起來,高起來的時候,心裡面流動著的是怎樣的一種傷感。我的同伴用那種我從來也沒有看過的、心疼的眼神看著我,說:“怎麼辦?他們為什麼就不能留下它呢?難道他們就看不到這麼一大片漂亮的綠色嗎?怎麼辦?我們的野花,我們的蝴蝶都要沒有了!”

  怎麼辦?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過了好多時間以後,每當我看到靜靜地擺在實驗室裡的蝴蝶標本的時候;當老師在生物課上問我們有沒有看見過羊齒植物,而底下一片茫然的時候;當清新古樸的古典園林被層層疊疊的高樓圍得嚴嚴實實的時候,我常常會想起這個很多次困擾過我的問題:怎麼辦?我也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片雜草地,那個永遠藏在心裡的“百草園”。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資格擁有一個“百草園”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