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義觀後感

  郭明義的事蹟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昨天下午2.30時,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在《中華劇場》觀看由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話劇《郭明義》。1小時50分鐘的話劇演出結束後,觀眾起立鼓掌,久久不願離去…。

  我演出以後很受感動,讓我再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到什麼是雷鋒精神。我印象最深的是郭明義獻血那個情節,他獻血時睡著了,那一刻,太讓人感動了。我覺得郭明義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的行為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

  特別是郭明義三次讓房子,尤其是最後一次讓房子特別讓人感動。他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關注別人的困難,主動去幫助更困難的人,這種無私讓人佩服。還有在醫院那場戲,兩位工友本來不理解獻血這個事情,後來郭明義用自己的言行感動了他們,他們主動獻血。我覺得一個或幾個像郭明義這樣的人就會帶動身邊一群人,榜樣的力量真是關鍵啊。好幾場戲我感動的都落淚了。好戲值得一看。

  郭明義,男,1958年12月生,成人本科學歷。1977年1月參軍,1980年6月在部隊入黨,曾被部隊評為“學雷鋒標兵”。1982年1月,復員到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工作。

  入黨30年來,他時時處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業績。從1996年開始擔任採場公路管理員以來,他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15年中,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5年的工作量。20年間獻血6萬毫升,相當於自身血液的10倍多。1994年以來,他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元,先後資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卻幾乎一貧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鞍山市千山區齊大山鎮,一個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單室裡。

  “2010感動中國人物”給郭明義的頒獎辭中這樣說:“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品德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

  篇2

  郭明義的事蹟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看完這部催人淚下的電影—《郭明義》,我又一次被他的先進事蹟所打動,對照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共產黨員,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深受教育,感觸頗深。

  郭明義,一位普通的鞍鋼職工卻用他精進的業務為單位挽回了鉅額損失。他本可以擁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但是他卻甘願在單位需要的崗位上無私奉獻。每天他總是早早地來到單位,不分晝夜地忙碌著,遇到險情他總是第一個衝在最前面。他省吃簡用,住在狹小的宿舍,卻一直義務獻血,幫助比自己困難的人,白血病人在他的幫助下生命得以延續,貧困兒童在他的幫助下學業得以繼續……他總以幫助別人作為自己最大的快樂。

  郭明義是一位平凡的共產黨員,但是他卻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體現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偉大。相比之下,那些凡事金錢至上、利益至上的共產黨員相形見絀,而更多的人們在郭明義同志的感化下變得更有上進,更有愛心了。

  為了讓比自己困難的人看到電視,他曾多次將電視機送人;為了找到適合白血病配型的人,他不遠千里,歷經數年;為了讓比自己困難的人住上新房,他一次又一次地將本屬於自己的房子讓出…… 在這個私慾橫流的時代,像郭明義這樣的人被看做是“傻子”,但是他卻甘願做這樣的傻人,因為他心中始終不忘黨章,心中永遠裝著別人。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這部電影我深受感動,找到了與先進人物的差距,郭明義同志將成為我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蹟將成為我行動的指南。

  郭明義同志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幹,任勞任怨,我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的精神。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都應向他那樣忠於職守,心中裝著集體。只有這樣,才能在集體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把損失減少到最小,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與眾不同。

  郭明義同志一心為了他人,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我們要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當今社會,有些人做事之前先談報酬,沒有利益的事情不做,沒有報酬的事情不行。我們共產黨人就應該向他那樣,少說話,多做事,少講條件,多做奉獻。

  郭明義同志以幫助他人為自己最大的快樂,我們要學習他樂於助人的品質。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人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一個不經意的幫助,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方便,如果人人都伸出援助之手,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

  ……

  我們現在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們的小組合作,互幫互助的習慣,學生們今後在生活、學習中就會凡事多想著別人,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己,奉獻社會。

  郭明義同志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的先進事蹟感染著我,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他助人為樂、不計報酬的品質,牢牢記住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不懈進取,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為黨徽添彩。如果我們每位共產黨員都能像郭明義同志那樣,那麼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美好!

  篇3

  觀電影《郭明義》後,我深有感觸。

  “他總是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是問自己,還能多做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對他的頒獎詞。

  他出身低微,但他又是那麼的高貴;他雖然渺小,但他又那麼的高大;他雖然貧窮,但他又是那麼富有;他很平凡,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麼的偉大,他就是被評為“當代雷鋒”的郭明義。

  影片以郭明義幫助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尋找配型為主線,圍繞糾結其中的金錢、生命、家庭等種種矛盾,深刻展現了郭明義豐富而美善的內心世界和堅定的人生信仰,真實地藝術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價值觀、幸福觀,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懷。

  郭明義最為感人之處是他無私奉獻精神。

  他是一個被白血病患者稱之為爸爸的老好人,一個有著三次福利分房機會最終卻讓給他人的“活雷鋒”。在他眼裡總能夠找到比自己更困難的人,在絕望與失落面前他總能挺身而出,拉住別人的雙手給人信心的人。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做好事很難。郭明義卻做到了。為了幫助身患白血病的患兒,郭明義積極加入了“中華骨髓庫”。為了尋找合適的肝細胞為素昧平生的患者配型,他走遍鞍山大街小巷,餓了以方便麵榨菜為糧,累了找家街頭小棧寄宿,歷時三年,鍥而不捨,堅持同患者手拉手,決不放棄,終於用真誠與執著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年輕的生命。

  一個人自己做好事不難,難得是帶動許多人一起做。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的倡議,共有6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累計獻血15萬毫升;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有28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資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萬元;他發起成立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志願者俱樂部,已有2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

  郭明義可貴之處還有他對工作的不懈追求。

  他是一個被外國專家譽為最軸的中國人。從部隊到地方,從礦山司機到黨委幹事,從國外專家的翻譯到風雨無阻的公路管理員,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他刻苦鑽研業務,為廠裡追回1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得到外方公司欣賞,外方專家兩次勸他跳槽,並承諾收入可高出他當時工資的7倍,他絲毫不為所動。半夜頂著雷雨、冒著生命危險組織大家到工地搶險,為了挽救國家財產,面對潰壩危險,他毫不退縮。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鞍鋼工人的身影。

  郭明義的事蹟,平凡而偉大。他的快樂源於他的付出,不是回報;他的幸福在於幫助可以幫助的每一個人,而不是得到別人的幫助。他雖然在物質上一貧如洗,但在精神上極大富裕,他的快樂是純粹的,他的內心是充足的。

  在充滿物質誘惑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社群工作者都要學習他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他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時刻把黨的宗旨記在心裡,立足本職,淡泊名利、嚴於律己,服務好社群,造福好居民,在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蹟。

  篇4

  近日,我院黨委組織全院黨員觀根據郭明義同志先進事蹟改編的同名電影《郭明義》,觀影過程中我們逐步走入郭明義同志的現實生活,他平凡而偉大的事蹟深深感動著我們。

  郭明義,遼寧鞍山人,鞍鋼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一名普通的採場公路管理員,曾先後獲部隊學雷鋒標兵、鞍鋼勞動模範、鞍山市特等勞動模範、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是鞍山市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影片開頭,伴著隆隆的機車聲,主人公郭明義出場了,一身典型的施工現場工作服,用英文與一位外國工程師力爭一個技術問題。沒人會注意到一輛大型重機車的一個小裂痕,外國工程師對其監督下的機車質量之好深信不疑。在一片漠視中,郭明義堅持上報機車的質量問題,多次與外國工程師據理力爭,最終他的堅持與認真為企業挽回了損失…

  這是郭明義同志給我的最初印象,耿直、認真、堅持,他就好像生活在改革開放初期的老一輩人,那麼執著、無私,和現代社會的放任、逃避、漠視格格不入。

  隨著影片的程序,我又瞭解到他熱心奉獻的一面。他幫助身患重病的小女孩籌集醫藥費,到航空公司乞求負責人幫助小女孩完成當空姐的夢想;他不辭辛苦,歷經3年時間為身患白血病急需***的小男孩找***;三次將家裡的彩電送給村小學的孩子們;幾次將單位分房的機會讓給他人。郭明義他是妻子眼中的“郭傻子”因為他義務獻工、獻錢、獻血,15年來累計獻工15000個小時,先後資助180多名貧困學生讀書,參加了54次義務獻血和捐獻血小板;他是女兒口中的“千里眼”,因為他總能看到比自己家人更需要幫助的人,總能盡其所能幫助別人;他是鐵礦職工澡堂裡的搓澡工,因為下班後總要在澡堂裡忙活著幫工友們搓背,嘴裡還不停講著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重要意義,鼓勵大家捐獻;他更是我們眼中的好黨員,因為他恪盡職守、無私奉獻、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影片的每一個場景都感動著我、觸動著我,讓我思索… 我們生活在一個呼喚英雄的時代,而所謂英雄並非指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見義勇為的“武林高手”,或是為國防科技建設做出貢獻的傑出人物,我們也呼喚在平凡崗位中默默奉獻、在服務群眾中書寫輝煌的普通人。甘於清貧、安貧樂道是中華民族最為推崇的美德,捨己為人、甘於奉獻是衡量一個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標尺。如何對待自己的國家,看待自己的工作,看待黨員這一名稱,從根本上體現著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向雷鋒同志學習”、“向郭明義同志學習”絕不只是一句空話,應當把它念在嘴上、做在手上、印在心裡。

  作為黨員我們應將黨員的道德信念與人生的充實、快樂統一起來,將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精神變為使命、變為習慣性的生活方式,用我們自己的人生選擇和價值追求去詮釋 “怎樣做黨員”這個看似簡單實則絕不簡單的問題。讓我們爭做播種者,將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種子傳播下去,讓一代代人收穫、讓一代代人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