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打仗的觀後感3篇

  關於打仗的觀後感1

  自從電影《地道戰》以後,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地道戰發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為了趕日本鬼子出中國,在每戶人家裡挖了一條通道,這做了陷井,經過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但是,高老忠為敲鐘報警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我覺得冀中人民很聰明,會用各種手段去對付他們,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冀中人發會想到挖地道,家家戶戶連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為歷史,我們現在很少存在戰爭,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有一個溫馨的家,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們小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為鑑,珍愛和平。

  關於打仗的觀後感2

  《太行山上》描寫了在抗日戰爭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朱德總司令率領八路軍主力部隊開赴抗日前線,與日寇浴血奮戰的英雄業績。

  集中表現了自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期間,從平型關大捷、陽明堡戰役到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的黃土嶺戰役等幾次重大戰役,正面歌頌了我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是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反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的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該倍感珍惜。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打仗時的那一幕:一位勇敢的士兵被日本一名軍官的劍插進了身體裡,這位士兵不但不躲避,還抓著那位軍官的肩,把軍官往自己跟前拖,劍又往那位士兵的身體裡插了一下,士兵吐出了一口血,仍然死死的拽住軍官,別的士兵連忙把劍插進了那位軍官的身體裡……

  終於,戰爭結束了,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宣佈勝利後,他們不約而同的舉起槍由衷地發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萬歲”的強烈激昂的宣喊。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這些無名的戰士前仆後繼、戰死沙場,就是為了自己祖國能夠和平,為了家人、百姓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他們不惜拋頭顱,撒熱血,艱苦抗戰,誓死保護國家,時刻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事蹟讓我們感到多麼驕傲和自豪!

  烈士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又是光榮的,他們給我們的鼓舞是永恆的,他們將永遠激勵我們珍惜和平,珍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深信,太行山下烈士們的鮮血不會白流,我們一定會創造一個更輝煌的新中國!

  關於打仗的觀後感3

  誰沒有年輕的生命?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誰不渴望幸福的生活?可是在戰場上,我們的英雄,卻用他們年輕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了戰鬥的勝利。

  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八連已經在山上抗道里堅持戰鬥了一個月。由於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戰士們的嘴脣都乾裂了。上級領導派來送水的小分隊,隊員們一個個犧牲。為了儲存實力,八連戰士們又得下山去搶水。但是,戰士們剛裝好水,就被敵人的流彈打中了。後來,師長派人歷盡千辛萬苦才送上一些蘿蔔,並特意送給連長兩個蘋果。雖然連長自己是那樣乾渴,卻把兩個蘋果分成許多片,分別送到全連每個戰士的手上……

  看到這裡,我的眼睛溼潤了。戰士們在那樣飢渴的情況下,沒有忘記自己的戰友,這種階級友愛是多麼高尚。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我靜靜地坐在電視旁觀看。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心好像被無數的鋼針刺著一樣疼。我想起自己平時對同學的態度不好,心裡難受極了,感到自己臉紅,羞愧。

  過去,我在班上算得上一個“吵架、打架王。”我不是找這個吵嘴,就是找那個打架,根本談不上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記得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跑步的時候不小心踩了我一腳,他一邊跑一邊說:“對不起!”我卻故意刁難他,把他一推,大聲說:“對不起值幾個錢,你把我的鞋子弄髒了,你賠!”那位同學一邊道歉,一邊說:“我不是有意弄髒你的鞋,我幫你洗。行嗎?”可我還是要他賠,並舉起拳頭要打他。旁邊的同學聽到我的叫罵聲,圍了上來。瞭解情況後,個個都不滿意,眼睛怒視著我,好象說:“如果你再欺負這個同學,我們就去告訴老師。我一看這嚇人的架勢,不敢再說什麼,只好偷偷地溜跑了。

  看《上甘嶺》的英雄們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同學和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而像我平時那樣,就會沒有朋友,會變成“離群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