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音樂隨筆

  音樂是跳動的音符,快樂的節奏,有很多人都喜歡音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藝術,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興趣。音樂,有如一泓清泉,滋潤人的心田。我喜歡藝術,尤其又喜歡音樂,我覺得:美妙的旋律勝過所有的語言。

  我喜歡音樂,因為她有萬千種理由令人嚮往。在不愉快時,音樂讓我敞開心扉向她訴說,從而擺脫鬱悶的烏雲;在經受打擊時,音樂讓我沉浸其中,慢慢地摸索到了“越挫越勇”的真理。;在驕傲自滿時,我在音樂中找到了一種豁達恬淡的心境,彷彿擺脫了塵世,來到世外桃源;在輕鬆愉快時,我更願同這位永恆的朋友一起分享,一起共譜悠揚的樂章。

  我喜歡音樂,喜歡她的多姿多彩,無窮魅力。她是一位女神,卻能讓不同國籍、不同膚色、不同背景、不同階層的人都擁有她。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卻得到了她多種恩惠:我喜歡古典民族音樂,喜歡在春天隨《百鳥朝鳳》歡快的節奏翩翩起舞,在夏夜彈奏《漁舟唱晚》,在秋晨欣賞《高山流水》,在冬日聆聽《月光下的鳳尾竹》;我喜歡流行音樂,喜歡周杰倫、王力巨集的中國風,喜歡濱崎步、張娜拉日韓歌曲的浪漫情調,更喜歡艾薇兒、瑪利亞-凱莉的經典歐美金曲;我也喜歡西洋樂曲,喜歡在沮喪時感受貝多芬的《命運》,喜歡在沉思中享受《回家》,喜歡在悲傷時慢慢品味優美的《梁祝》以及那份難捨難分的絕戀。

  我喜歡音樂,所有的型別我都嘗試聆聽,因而她帶給我的幫助也是一言難盡。我曾經很內向,總是與孤獨為伴。自從與音樂結識,我便擁有了一個可以傾聽、傾訴的朋友。她讓我漸漸改變,變得主動與人交往,變得勇於展現自己。在友情上,我得到了許多同音樂一樣好的朋友;在生活上,我學會了戰勝困難,發現美好;在學習上,我將對音樂的興趣轉為學習的動力,因而時刻自信;最重要的還是在自身上,我擁有了一雙善於聆聽的耳朵,感受到美妙的旋律,以及一顆保留美好的心,它讓我在學校的舞臺上,在人生的舞臺上永遠煥發活力。

  我愛你,音樂。你是一種神奇的事物,能沖刷掉汙穢,保留著美好。我的心願意和你永遠臨近!

  篇2

  “聽我心裡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裡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內希望寫出的音樂。”——題記

  大自然和他的旋律隱藏在生活中,善於發現它的人會將它發揚光大,而不善於發現它的人,則一輩子只是忙忙碌碌,不懂得去享受,在他們心裡,根本就沒有音樂——他們沒有用心去體驗。

  我從小就喜歡音樂。不過,那還只是喜歡,只是覺得很好聽,大腦中還是一片空白,什麼音樂背景,什麼思想感情,我全然不知。不過,雖是如此,但聽到音樂卻常常想手舞足蹈一番。

  等上了小學,正式開了音樂課,我才對音樂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不僅是好聽,不僅是喜歡,我在聽音樂的同時,還會去想一下當時的情景,是很美好還是很悲傷。大腦中不再是一片空白,相反,又新添了幾分色彩。我認為:音樂是最美妙的。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認識了不少著名的音樂家,像:貝多芬,莫扎特等。而且還幸運的欣賞到了他們的音樂作品。之後,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的音樂天地是多麼狹窄,而那些大音樂家們的藝術生涯是又多麼廣闊。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差異呢?是兒時的音樂基礎不好嗎?是自己的音樂細胞不發達嗎?我苦思冥想,試圖尋找答案……

  知道了,我眼前一亮,沒錯,就是它:音樂——已經紮根在他們的心裡了,不然,雙耳失聰的貝多芬先生怎麼會創造出如此優美的旋律?莫扎特又怎能在兒時就編織這麼悅耳的音符?我明白了,我終於明白了,音樂不是靠樂器來單純地演奏,而是憑藉著心中的靈感以及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可見,音樂是心靈的藝術!

  我不禁想起了貝多芬的一句話:“音樂在我心裡發出的迴響,比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要美……”

  篇3

  音樂應該說是一種藝術,一門高深的藝術,五音是這門藝術的基礎,也是基本,是天生的,不是刻意追求的,這是一種天分。

  我熱愛唱歌,每當聽到那富有節奏的音樂,我就會身體隨著節拍擺動起來,去聆聽,去感受。好在我五音俱全,聲音不算難聽,有了良好的嗓音條件,我對音樂則是更加執著,喜歡!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都被老師叫起來,讓我當範唱,那時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可四年級時,我的聲音發生了變化,那對我真是一次打擊,那是感冒引起的嗓音沙啞,聲音不再像以前那麼優美動聽,變得像是老巫婆的聲音,特別難聽。我變得不愛說話了,我討厭自己的聲音,上音樂課不再自豪地唱出聲來了。但我並沒有放棄音樂,我仍和以前一樣聽著鼓點,踏著節拍,我不能讓自己對音樂失去信心,即使唱得不好,也要做一個快樂的音樂迷,因為,我愛音樂,這始終是無法改變的!聽著優美的音樂,我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快樂,也找回了自己對音樂的迷戀!五年級,我找回了聲音!

  音樂,不一定你非得唱歌好,只要你心中有音樂,熱愛她,那麼,你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音樂迷!

  我熱愛音樂!身為音樂迷,我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