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隨筆範文
閱讀一些教師隨筆,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教師隨筆,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隨筆篇1:鍾愛語文
河北邢臺二中 方 毅
語文是什麼?從沒有人真真切切地告訴我語文是什麼。
語文像那沙漠中的暗泉,迷路者為之重新獲得對生的渴望;語文像濃霧中的一座燈塔,迷失航向的船隻因她重新揚起風帆;語文像那情人手中的紅玫瑰,女孩對她迷戀深久。
有時候,她是一種自信。蘇軾被貶,仍不乏“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激昂自信。陸游憂國憂民的忠心下有著“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的樸素自信。
有時候,她是一種悠閒。陶淵明歸隱後,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得生活。劉禹錫陋室不陋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更多的時候,她是一種哀愁。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後”下卻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苦悶。柳永痛呤“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閉上眼,我感受到了她,那麼清新,那麼自然,如絲如縷地從指縫、臉頰上滑過,回味無窮……
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但求一字的數莖須……
語文是海洋,只要有語文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語文是土壤,孕育著不屈的靈魂,播撒著真善美的種子。
語文之美,不僅美在形體,更美在風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塊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塊文脈的走勢,任何一種表情的意蘊,任何一襲衣袂的擺動,都如巧奪了天工一般,增之則長,減之則短。
真正的語文需要到生活中去尋找。
天邊流過一絲雲,你覺得這雲真好,淡淡的,輕輕的,任意東西,自由自在。這時你就是在學語文。初升的朝陽光芒萬丈,你覺得它生機勃發;如血的殘陽映紅西天,使人無限留戀。這時你也在學語文。到自然中去尋找語文吧!語文是那巍巍的崑崙,那奔騰的長江;是名城故都裡國色天香的牡丹;是荒郊野外隨風飄散的蒲公英;是無聲的冷月,靜謐的荷塘;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裡的打漁船,暴風雨中高傲飛翔的海燕;是青天裡的一行白鷺,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
語文給了我們聆聽美的耳朵,發現美的眼睛,領悟美的頭腦;她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從老子的口中娓娓道來,伴著騰騰的殺氣被當陽橋的張飛一聲吼出;她在憂國憂民的范仲淹筆下流淌,在潯陽江頭琵琶女的琴絃上回蕩;她帶我們到景陽崗的青石上感受驚險,送我們到天姥山的仙人洞裡體驗神奇;她讓我們深味:“逝者如斯夫”的感慨;“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憂愁;“心遠地自偏”的悠閒;“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壯志豪情。
與語文同行 ,她是一條河,綿綿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是一座山,巍巍挺立的是縱橫幾萬裡的尊嚴;是一首詩,字裡行間悸動的是獨行的靈魂;是一幅畫,色彩光影調和的是繽紛的世態;是一位純潔的天使,閃閃的光芒招引著我們與她同行。
與語文同行,我們便開始了上下求索。詩無達詁,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她的神祕,她的魅力,她的聖潔,更激發了我們“欲窮千里目”的豪情。於是,我們這一群追趕太陽的人簇擁而至,無論是鮮花盛開、蝶飛鳳舞,還是大雨滂沱、道路泥濘,我們一樣沉勇而執著。
與語文同行,便是與快樂相擁。我們每天都徜徉在美麗富饒的文字之中,與純真的心靈溝通,與古聖先賢對話,與清風明月相伴,與天光雲影交流。今天,你可能是唐朝的一株柳樹,矗立在古風河畔;明天,你可能走近巴爾扎克,涵詠他沉鬱而睿智的思想。今天,你可能心無旁騖於秀美的廬山,體味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神韻;明天,你可能停留在維納斯雕像前,思考她的斷臂給人類帶來的美的遐想。
與語文同行,我們的生活便有充滿了詩情畫意。我們與古今文明同在,我們與中外風流同在,我們與真理哲思同在。古道西風、小橋流水是語文;婉約纏綿、猶抱琵琶是語文;關東大漢、豪邁灑脫是語文;千里鶯啼、萬種風情是語文……於是,我們說: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與語文同行,我們加深了對生命的體驗。語文是母語,是孕育學科的學科,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學科,是學科中的美麗仙子。同時,在大江東去的波濤中,在怒髮衝冠的憑欄處,在金戈鐵馬的遙想中,他又是學科中的偉丈夫。語文是鮮活的,這鮮活的生命中蘊涵著我們永恆的追求、探索和希冀。
語文是個性,語文是風骨,語文是真誠,語文是善良,語文是美好。與語文同行,我們展示個性,我們突顯風骨,我們擁抱真善美。
我們鍾愛語文,我們與語文同行。
教師隨筆篇2:趣“士”雜談
山東省東平縣東平街道中學 卜慶振
從“士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到“士為知己者死”,從“士大夫”到“貧士”,“士”的內涵和外延不斷髮生著變化,但“士”的精神和“士”的稱謂,今天仍然在流傳。“士”的本意到底是什麼?它在歷史長河中是怎樣一步步演變,衍生出豐富的內涵的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士”。
“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我國古代往往稱男子為士,故《詩經》常以士女對稱。但是,在更多場合,古文獻和考古資料所指的士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擔當一定職務的特定階層,是我國奴隸社會直到封建社會初期階級結構中的等級之一。
士,早期金文像是有手柄的寬刃戰斧。造字本義大概是:手持大斧作戰的武夫。晚期金文淡化斧刃、突出斧柄。在遠古冷兵器時代,軍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軍中的級別與地位:身在前線用小斧作戰的叫“兵”;身在將帥身邊使用大型戰斧的高階警衛叫“士”;使用特大戰斧的將帥叫“王”。
在我國奴隸制後期,根據社會地位的不同,當時把人劃為十等:王、公、大夫、士、皁、輿、隸、僚、僕、臺,呈寶塔狀。士界於寶塔的中層,是下級奴隸主。士上面有天子、諸侯、大夫是大中奴隸主。士以下有庶人***平民***、工商,再往下就是服各種雜役的家內奴隸***皁、輿、隸、僚、僕、臺***。士居於“國”中,是“國人”中的主要成員。
在春秋時代,金字塔形的統治階級,王、諸侯、大夫以下的階層就是士。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孟子>兩章》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這裡的“士”是指“獄官”。在戰國時代,各國並立,士的生活由他的主人──諸侯或大夫所賜的田土維持;由於這種經濟關係,士只能效忠於主人。這一時代,比較引人注目的是兩類士,一類用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周旋於諸侯王之中,他們或連橫,或合縱;或成事,或攪局;或不戰而屈人之兵,或挽狂瀾於既倒。他們有著遊俠般的勇氣,有著軍事家般的膽略,有著政治家的智慧,在那個戰火紛飛、充滿血雨腥風的年代,書寫著另類傳奇。這幫人我們稱為辯士。如:唐雎、晏嬰、蘇秦、鄒忌等人。另一類是效忠於自己的“主公”,這個主公可以是士大夫、也可以是割據的諸侯,他們的信仰或者精神支柱其實就是一種知遇之情和感恩之情。舉個例子,春秋戰國的四大刺客:要離、專諸、聶政、荊軻都算一種“死士”。但到了秦漢統一的大帝國成立以後,諸侯大夫這一階層完全被消滅,士便直屬於君主、國家,忠的物件自然也轉移到對君主、對國家了。
士族制度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特有的歷史現象,它的特點是按門第等級區別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不同地位。士族──是以家族為基礎,以門第為標準,在社會上形成的地主階級中的特權階層***享有很高的政治、經濟特權的豪門大族***。世族又稱門閥土族,是地主階級中的一個特權階層。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稱寒門。
隋唐時期士族制度走向消亡。其原因是隋唐科舉制的實施使門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過考試參加到政權中來,摧垮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礎“九品中正制”。從此,存續了六七百年的士族制度最終在歷史舞臺上消失。
從此“士”不再是代表一個階層,但士所為一種稱謂保留了下來。從一些和“士”有關的詞語中,我們仍然可以窺見一斑。
如:
恪守大義的人叫義士。儒生貧困的人叫貧士。
冠於全國的人叫國士。設謀獻計的人叫謀士。
名望極高的人叫名士。力氣極大的人叫力士。
行俠仗義的人叫俠士。敢於鬥爭的人叫鬥士。
隱居不仕的人叫隱士。志行高潔的人叫賢士。
知書能文的人叫文士。獻身正義的人叫烈士。
志向遠大的人叫志士。胸襟開闊的人叫曠士。
視死如歸的人叫死士。慈善有德的人叫善士。
賢明智慧的人叫哲士。誠實可信的人叫信士。
從今天人們對士的沿用來看,士是對人的一種美稱,士是對某些職業的稱謂,士是軍人,士是有學問的人,士更是有思想的人。士不僅是一種稱謂,更是作為一種精神在中國文化中傳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力量!
教師隨筆篇3:捕捉教育的契機
四川省西昌市寧南縣寧南高階中學 楊雲橋
小雨同學最近的表現不如人意,我決定找他談一次話。
從談話中我發現他對高中的學習基本沒有入門,卻不以為然。原來他中考成績還不錯,至今仍然陶醉於中考的“成功”的“陰影”之中。既然如此,我便叫他做一個自我評估,假如仍以成績排名,自己目前應該處在什麼位置,他“狂妄”而又自我感覺“謙虛”的作了個自我估計。我心中默想,這孩子現在可能無法開啟他的心智,因為它已經“迷失了自我”,他對自己的評估和我對他的評估差距實在太大。剛好,馬上就要半期考試了,我對他的工作放在考試過後可能效果會好些。
半期考試結果很快統計出來了,小雨從半天雲中結結實實的摔在了地面上,按名次計算,他自我的評價和實際統計竟相差一百多個位次,他一下子懵了。這時我又找他談話,他這次老實了,老實得有些“頹唐”,但經過這重重的一擊,他清醒了許多。我這才從頭到尾引導他分析原因,指出他這之前的“狂妄”和聽不進意見和建議的錯誤。這次他服氣了,明白了過去的幼稚。我告訴他一定要認真總結,吸取教訓,並永遠引以為鑑;另外也不能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為一次的失利就喪失信心,萎靡不振,而是要記住摔跤的疼痛而讓自己以後不至於再次因同樣的錯誤而跌倒。從教育效果上看,這次好多了。
教育是要講究契機的,如果時機不成熟,往往起不到什麼效果,甚至產生副作用。但教育的契機轉瞬即逝,一旦錯過了,也是一種遺憾。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正確的分析形勢和做出正確的判斷。時機不成熟不要急躁,機會一旦來臨,決不優柔寡斷。一定要像軍事家一樣善於捕捉戰機,善於利用戰機,因勢利導。
有經驗的漁民出海是講究時機的,他知道什麼時候“放魚”***魚出來覓食***,而且知道每天“放魚”的時間不一樣***根據天上月亮的盈虧圓缺推算***;有經驗的獵手也知道出擊的時機。教育不同於捕魚和狩獵,教育的契機的出現除具有普遍性外,更具有其紛繁複雜的偶然性,這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教育是藝術而不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