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蘭花的唯美散文作品

  蘭花,是一種姿態優美,芳香馥郁的珍貴花卉。幾千年來文人墨客只是欣賞它的美麗,讚賞它的芳香,恭維它的氣節,崇拜它的高潔等,卻從未對它的藥用價值有過深度的認識。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篇一:春續,續那一末蘭花香

  “一半青山一半竹,一半綠陰一半玉。請君茶熟睡醒時,對此渾如在石屋”。春續,夜半花開,我們的詩文也開始放射著春天花般的幽香。

  何處?覓得此人。犀利的眼神,眼眸裡盛著的很難捕捉到的柔情。若你能去挖掘,就能堪探到裡面巨大的生命源泉:清徹、甘甜。淺嘗,盪滌掉你的愛恨苦愁,然後,給你能觀世界的智慧,再給你一雙能裝美景的眼眸。是的,你的眼瞳也會因此變得青幽美麗。

  無需論證他有多美好,那雙手兒有在孕育著神清、韻雅的蘭花,臨驀著蘭花香,似他不以無人不芳的心性,雖無從解述,只是當他五指輕觸你的頸項時,你就似下他指下的蘭花,不經意,已悄悄為他開放。

  無需說明他有多有才華,他不想證明自已有多好,他只會跟你說這個世界有多美,讓你感受最美風景原就在心靈寂寂最深處。若你是他陽臺上的那盆靈霄,一不小心你就已枝繁葉茂,朵朵花蕾,已能縱觀世界,傲對世間百態,嬌人身姿訴說著人生不白來,只因你是在他的目光下成長,在他的指尖下綻放。

  無需展現他有多執著,那潭清幽河流下的魚兒就是他眼眸裡的浪花朵兒,一個又一個,沉寂的等待,將那一份喜悅和成功收穫在了心田;

  無需印證他有多多情,擁抱著的時侯,什麼都不要想,輕輕的吸一口氣,他的心跳你的心跳就有了同樣的節律,然後你的心跳就給了他一半;

  無需特意用詞彙形容他的朝氣,黑色的肌膚,全是陽光的味道,眼眸中的火焰是太陽的第二故鄉,他能將你在黑暗中融化,給你青草和玫瑰馨香;

  無需刻意想象他有多溫柔,看著他的臉盤,那抹柔情已將你化成了水,你在他懷裡就已羞澀如山間薔微,輕觸,甘甜四溢,溫暖你的心,潤透了你的神;閉上雙眼,你已漫步在兒時河畔的草坪上,俏皮的風兒,快樂的魚兒,可愛的蛙聲,還有人兒在上面打著滾兒。

  “石上披蘭更披竹,美人相伴在幽谷”;可愛的人兒,何處有你想去的幽谷,何處有你想品嚐的糯米酒的甘香。氤氳的春夜,細雨繾綣,瀟瀟的風,穿透夜的寂靜,山村的木屋,花的清香,循著那一片雨露慢慢的飄來,將一抹幽谷的紅豔嵌入孤獨人兒的心間,心裡就有了蘭花草的韻律。幸福,就有了新的定義。孤獨也沒什麼不好!

  蘭花續,續蘭花那淡泊、高雅和不會無人不芳的心性。若你得此蘭,請珍愛,後給予它開放的空氣和陽光。

  篇二:牡丹豔,蘭花香

  我以為自己最喜歡的花是牡丹.我家後院最早種的就是牡丹,它每次開花都是在多雨的季節裡,雨絲一點點落在它丰韻的花瓣上,慢慢形成一顆顆真珠般的水滴,或滾動或停留,它那含珠吐露的花朵給人潔淨柔美,聖潔花瓣的輪廓呈現出一種性感的曲線美.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潛入它的佔地,欣賞它那可觀賞而不可觸汙的臉蛋兒,感到它那貞淨花蕾像一位站在瓊玉之間不可近玷的美人.

  春花十多年,一直沒有其它花替代牡丹在我心理的位置,可是後來我才發現,並不如此……

  有一次,我在朋友家看到一種更讓我感動和驚喜的花,我看見它被一小小的罐銅裝著,雖然放在朋友書房中一個暗暗的角落裡,然而它葉絲還是那麼濃綠,花還是那麼新鮮美麗,它的花不大卻有著讓人陶醉的昧力,它的枝杆不高卻芳味四溢,它似乎不在乎自己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會仰首綻放,滿懷一種美的心態,。

  看著這麼美好的花被放在那麼陰暗的地方不禁產生一種憐惜之心,我忍不住問朋友:“這麼好的花放在這裡多可惜啊!叫什麼名兒?”

  朋友笑道:“它就喜歡這樣的地兒,每星期給它澆點水就行了,這是蘭花,是野的,森林裡都有.”

  “ 蘭花!”我驚訝道:“原來它就是蘭花!我之前還以為蘭花生活的地方非常陽光,原來它是這麼有個性的花!”

  對它產生了好奇,並捧在手裡細緻觀賞,發現它真正的美還藏在土裡和葉裡,它像一位穿得很保守的姑娘,很純潔很內美。

  朋友見我對它愛不釋手笑了笑道:“這種花森林裡雖多,卻很難發現它 ,它常生在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比如叢草裡,樹幹下,石處”

  聽了朋友的解釋,我才知道原來它是那麼謙虛,它本來可以生長在百花叢裡展現自己不可比擬的美麗,展現自己婀娜多姿的曲線美,然而它喜歡安靜,喜歡與世無爭,喜歡純大自然。我漸漸為之惻慟的心,已衍射出它生命的寓意,在現實生活中如此內美的純人有幾何?還不是些爭薰鬥豔的世俗凡流.

  我決定把它帶到我的後院去,於是和朋友蹯山越林,尋叢覓樹,終於在影林深處尋得它的芳跡。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帶院裡和牡丹混種在一起,和牡丹相比它就像一些不經意的雜草,沒有觀察力的人還以為我院裡單單隻有牡丹花,但他們細心觀察時會發出驚訝聲:這下面什麼花,像星星一樣,真漂亮!我會自豪的告訴他們那是野蘭花,也給他們解釋它的內美,人們聽了往往會為之傾心感動.

  牡丹的開花期不長,曇花一現就凋零在枝頭,葉子也隨之而化.而蘭草四季一色,花期很長,一般都會延續幾個月,春冬幾乎是它的花期,而且天氣越冷花卉越漫美.現在我漸漸覺得院中的牡丹成為了蘭花襯托,時常到院裡看花的都是針對蘭花來的,而少有牡丹之愛。

  篇三:水墨蘭花

  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窮而改節。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又曰: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中國人賞蘭注重陶冶情操,培養美德。古代有詩云:“雖無豔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把蘭花視為“德花”,要養德就是養蘭,養蘭更能養德。有些孤高自持之士,平生只愛蘭花一種。每當蘭花一開,其它一切美色都不屑一顧。心如止水,畫馥若蘭。

  閒暇時,就想靜賞水墨畫。一張張,一張張翻過,就像翻過春秋冬夏,山巒湖海、滄海桑田。寧靜,淡遠,迷渺,導引著魂靈,一份淡定和超越油然而生,讓人波瀾不驚,寵辱不憂。

  坦白說,賞畫,我是外行。觀心,也在局外。而水墨畫,卻如水洗心,暗契吾心。錢穆先生說:“中國藝術不僅在心情娛樂上,更要在德行修養上。藝術價值之判定,不在其向外之獲得,而更在其內心修養之深厚。”倘若說功力決定作品藝術高度,那麼人格高度決定作品人文厚度。在畫中徜徉,彷彿沒了世間恩怨,遠離世事塵埃。實際上,曾經滄海,歷經風塵。一切散去,留下的,只是豁然開朗,地闊天遠。

  好的藝術品,除卻技藝,更多的是一種覺悟,一種生活的智慧,一種真實人生的追求。水墨畫,更多的是超脫在技巧之上的遼闊和寧靜。意境空闊,清脫純淨,在幽蘭空谷般的意境中,在簡遠筆墨開示中,表現出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簡約主義思想和卓爾不群的靜雅風骨。濃黑見精神,而更多是淡,淡筆出神採。淡是省略的藝術,墨色有時淡得幾近於無。胸中丘壑,寥寥數筆,若有若無,似無還有。恰到好處的留白和清淡,給人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間。

  水墨畫,除了淡,還有靜。萬里長空,靜謐無垠。雪,輕盈曠遠,寂靜中蘊含著無限綿軟的夢想。就像少時長存心中的一分美好情感,若遠又近。水,婉約含蓄中閃耀著時光鱗片的睿智。不由自主地觸動你心底偶爾閃現的那片最遙遠最寂靜的聖地。山,峭壁陡巖,古樸瘦削,像一位久經磨練的賢人,胸中萬壑卻淡然飄逸,“獨釣寒江雪”的意境悠然紙上。一塊石、一朵花、一隻蜂、幾條魚,均信手拈來,不著痕跡,牡丹的雋秀,喜鵲的展翅,所有的動和靜,悄悄銜著歲月的安逸恬靜,畫家的自在胸襟融入在紙上的一草一木當中。真正的藝術家,必將是獲得了心靈的徹底解放,以寬厚和悲憫為雙翼,在生命的沉浮積澱中釋放出生命的能量、活力和歡喜。也表現出畫家“世間一切皆詩”的審美觀念和“詩盡人間興”的創作態度。

  除了淡和靜,水墨畫也講究法而無法、行止自如,圓潤的毛筆,散淡的渲染,似乎只憑感覺,畫得細緻盡興。他並不強調縱深透視,卻專注於花草的空間佈局和生長氣息;不注重花的形態,感覺是花非花即可。因為細緻,所以入骨,整體感覺生趣神韻。所謂“以心會意,以慧生趣”。

  賞水墨畫,常讓我眼前恍惚,隱約畫中走出一位詩人,自在灑脫,輕輕一個彎腰,扶起受傷的時光,淺酌經歷的黃酒,晃搖一把紙扇,揮一揮手,就有一首詩,飄落在扇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