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糖尿病

  那麼,呢?下面小編帶您去看看吧!

  糖尿病的病因:

  1、感染:感染在糖尿病的發病誘因中佔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誘發因素。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許多病毒可引起胰島炎而致病,包括腦炎病毒。心肌炎病毒、柯薩奇B4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島炎,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產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後還可使潛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為顯性糖尿病。

  2、肥胖:大多數Ⅰ型糖尿病患者體型肥胖。肥胖是誘發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時脂肪細胞膜和肌肉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減少,對胰島素的親和能力降低、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糖的利用障礙,使血糖升高而出現糖尿病。

  3、體力活動:我國農民和礦工的糖尿病發病率明顯低於城市居民,推測可能與城市人口參與體力活動較少有關。體力活動增加可以減輕或防止肥胖,從而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而不出現糖尿病。相反,若體力活動減少,就容易導致肥胖,而降低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宣傳教育

  由於約有半數以上的早期患者並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常不能及時確診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開展糖尿病宣傳教育,讓已確診的患者瞭解糖尿病並逐漸熟悉飲食,運動,用藥和尿糖、血糖監測等基本措施的綜合治療原則,配合醫務人員提高控制質量,讓>50歲的物件,尤其是前述高危物件,每年做一次餐後2小時的血糖篩選檢查,使無症狀的患者盡多儘早得到確診和防治。教育內容中尚需包括長期堅持飲食治療的重要意義,尿糖和血糖儀檢測方法,必須注意胰島素治療者,還應學會無菌注射法,低血糖反應及初步處理等。   飲食治療

  適當節制飲食可減輕β細胞負擔,對於年長、體胖而無症狀或少症狀的輕型病例,尤其是血漿胰島素空腹時及餐後不低者,往往為治療本病的主要療法。對於重症或幼年型Ⅰ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藥物治療外,更宜嚴格控制飲食。飲食中必須含有足夠營養料及適當的糖、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配比例。

  運動鍛鍊

  參加適當的文娛活動、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可促進糖的利用、減輕胰島負擔,為本病有效療法之一。除非病人有酮症酸中毒、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血管病等併發症,否則糖尿病患者不必過多休息。對Ⅱ型肥胖病人,尤宜鼓勵運動與適當體力勞動。但須避免過度疲勞和神經緊張的體育比賽,以免興奮交感神經及胰島α細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導致血糖升高。

  藥物治療分別為: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和胰島素

  胰島素

  根據來源和化學結構的不同,胰島素可分為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人胰島素如諾和靈系列,胰島素類似物如門冬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地特胰島素注射液。

  按作用時間的特點可分為: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包括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和預混胰島素預混胰島素類似物,常見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如門冬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如地特胰島素。臨床試驗證明,胰島素類似物在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和減少低血糖發生的危險性方面優於人胰島素。

  糖尿病的飲食療法:

  對蛋白質的限制

  雖然攝入蛋白質不會直接升高血糖,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仍不宜過多食用,每天70克左右即可。尿中有微量蛋白時,應進一步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合併腎病的糖尿病患者應在營養師指導下按體重標準供給適量的低蛋白飲食。

  補充 維生素C 有利於治療

  《美國營養學會》報道,糖尿病患者適當地補充 維生素C 可降低血液中的 C反應蛋白 的水平。C反應蛋白是人體出現慢性疾病的一種生物標誌,與心臟病、糖尿病等密切相關。新的研究認為,與膽固醇水平相比,C反應蛋白水平可能是更好的心臟疾病“報警器”。因此,建議每天通過膳食攝取 維生素C 500毫克為宜。

  吃飯時喝牛奶有助於降血糖

  日本國立健康和營養研究所臨床營養管理研究室室長透露,進餐時喝牛奶或乳製品可抑制血糖值上升。以吃米飯為例,如果米飯中攝取的糖分導致血糖上升程度為100,吃飯前後食用牛奶或其他乳製品則可使血糖值上升程度抑制在70以下。

  辣椒對防治糖尿病有益

  牙買加《植物療法研究》報道,辣椒對糖尿病的防治有益。實驗表明,服用辣椒素的狗比沒有服用辣椒素的狗血糖明顯降低,同時測得的血 胰島素 濃度則明顯為高。因此,科學家研究認為,辣椒中的辣椒素可能提高了胰島素的分泌量,也有可能是延長了胰島素的作用時間。

  番茄汁可改善糖尿病症狀

  一項研究顯示,番茄汁對糖尿病大鼠的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發現,餵食番茄汁的糖尿病大鼠,其空腹血糖水平下降,糖尿病症狀有較大改善。因為番茄汁中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番茄紅素可抑制自由基的產生,並能清除自由基。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每天吃一斤番茄可否達到實驗大鼠的效果尚需進一步證實,但每天吃一斤番茄還是可行的。

  麥麩有助於降血糖

  哈佛大學醫學院發表在《美國公共健康》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穀類食品對糖尿病有預防作用,並可使血糖水平較低,機體不需要產生較多的胰島素;而***制穀類食品則導致血糖水平加倍,機體需要較多的胰島素調控,同時全穀類食品中的維生素、纖維素和其他營養物質對降低血糖、減輕症狀也很重要。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每餐攝入足夠的全穀類食品,可用麥麩來代替部分主食。

  桂皮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美國農業研究處科學家成功地從桂皮中提取出可以促使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提高的化合物——— 甲基羥查耳酮聚合物,使葡萄糖的代謝提高了20倍。他們建議,在每天的飲料或流質食物中加1/4到1匙的桂皮粉,認為這樣對2型糖尿病有治療作用;同時,健康人吃桂皮粉也可預防 2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