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回家的散文
天空中飛舞的雪花,像是遠方的爸媽寄來的鵝毛信,片片都是爸媽日夜的思念。會怎樣詮釋我們的情感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回家
山路九里十八彎,九曲迴腸,翻過一個山丘又是一個山丘。路蜿蜒著向前,世上最美的風景正是回家的路,我喜歡行走在這光禿禿的山野間,因為這山的深處就是我的家。一個人靜靜的行走在這小路上,欣賞著滿山的雪景,這白茫茫的一片,似乎是在迎接我的歸來,懸崖邊上倒掛著的冰凌,正眼望去隱隱的發著光。我的一聲吆喝,驚起了一群在樹上諧戲的鳥兒,從路邊樹飛到了那邊的林子裡,一塊空閒的大田壩裡,幾個孩子正在裡邊堆雪人,放眼看去,雪人足有兩米來高,堆碼的有鼻子有眼的,煞是可愛。下雪是山裡孩子們冬日裡最期待的,或打雪仗,或堆雪人,玩的不亦樂乎,有時大人們也會加入其中,過一把癮,享受兒時的樂趣。
還未到村口,就隱約聽到前面有人叫我,快步向前走去,原來是母親在村口的亭子裡等我歸來。記得每次回來,她總是會在這個地方等我,幫我拿行李。發財也搖著尾巴前來迎接,一會跳起來***的手,一會跑到前面帶路。經過一片大竹林,足有一百多畝,竹子被大雪壓的彎了腰,偶爾還能聽到壓斷枝條的聲音。過了竹林是幾塊麥田,幼苗被雪蓋的嚴嚴實實的,諺語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我想明年定有一個好收成。
走完曲折的小路,終於到了家門口,推開門,一股暖流向我撲來。“快放下行李到火爐邊來烤烤火,剛剛才加的柴,別凍壞了。”父親邊往火力加柴邊指著板凳示意我坐下。話語間,奶奶從廚房走了出來;"前幾天你媽媽嘮叨著說你要回來,我就用自家的小米釀了點小米酒,我剛才嚐了嚐,味道還可以,你快喝了它,驅驅寒“。說著將一大碗正冒著熱氣的小米酒遞到了我的面前。米酒是我的最愛,不多會功夫,碗就見了底,不知是這米酒驅寒快,還是這情景讓人心地暖和,或者兩者都有,一碗米酒下去,頓時寒意全無。
對山裡人家來說,一家有客到,就是大家的客人,一家有外出人歸來,就寄託著他們對自家孩子的思念。我回家的訊息再村裡不脛而走,不多時屋子裡就聚滿了村裡的老老少少,他們不停的問這問那,噓寒問暖,詢問著是否有關於他家孩子或者孫子的資訊。在他們的話語間,我能感覺到,孩子在外是否掙錢並不重要,有錢沒錢也要回家過年才是他們最真切的期盼。
篇2:回家
一
人生總是要一步步的往前走,這個過程中,曾經的家可能就變成了老家——人的審美總是很奇怪,當老家成為回憶,又常常的想起,但當初毅然決然的離開,何曾想過現在的情景。
父親在兩年前離我們而去,無數次的在夢中相見,就像以往一樣。醒來,一切都是虛幻的,於是,清明,回家,成了自我安慰的主要方式。十多年前,我離開了老家,很少回去,也很少和父親見面,電話上雖是經常聯絡,始終不如一見,見面,無語相對,不是不需要說什麼,而是說什麼都不必要,親人之間,“心有靈犀一點通。”
週五的時候,天晴得很好,晚上,卻下起了雨,第二天起來,細雨不斷,有些涼意。想到大山包那段路可能有霧,心裡不免有些擔心,但一年就這麼一次,擔心歸擔心,還是上路了。
路上,雨水敲打著車窗,兒子健談,說我們在春雨的交響樂中前行。兒子暈車,讓他不斷的講故事,或是給我們“普及”科學知識,他也就興致盎然的說開了。兒子對生物科技的東西很感興趣,自學得來的東西自然就多,讓我們這些只知道埋頭教課本的人自愧不如。兒子說,人類不應該發展克隆技術,這有違人倫。讓他舉例,他說:假如你出門走在大街上,滿大街的都是和你一模一樣的人,你什麼感受?他還說:假如克隆幾個希特勒,世界將永無寧日。我們小老百姓雖也會關心政治,卻做不了什麼,且不去管它,但“物以稀為貴”,親情以不能複製而倍感珍貴!
那段迷霧重重的路,好在車輛並不是很多。話雖如此,事情總有正反兩個面,因為車少,所以,不少的駕駛員自以為是的佔道行駛,也給安全帶來了隱患,就讓兒子盯住前面的路,隨時提醒我。有了如此重要的任務,兒子就緊張了,注意力集中的盯住前方,隨時給我發出警示!時間一長,兒子感慨:傳說中,行走在黑暗裡面的人,都有一盞阿拉丁神燈引路,要是這樣,我就不用給你看著前方了。指引我們前進的不是什麼,就是那盞親情之燈,我沒說出口,但心裡默默的想。人生就是一條不歸路,走出去了,再也無法回頭,想到過往的輕狂和任性,不僅告誡自己,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是的,我們應該“多想想有了什麼,而不是去想沒有什麼。”自己簡單,所處的世界就會簡單,簡單就會快樂,這是基本的生活道理。所以,做自己的事,不要在意別人是否知道,更不必在乎別人的眼神,卑微的自我,不是演員,更不是明星,沒有那麼多觀眾,何必累心。
迷霧終於在即將到達老家的時候散去,我們就平安的到達,之前的擔心也都多餘——生活就是這個樣子,打敗我們的,往往只是內心的擔心而已。
眼下即是記憶中老家的樣子,山依然青翠,水依然緩流。停了車,和熟悉的人打著招呼,鄉音依舊,卻也物是人非,“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同理,人也不能兩次回到自己的老家,老家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所以,每一次回家都是獨一無二的,記憶中的老家,是你永遠也回不去的過去,但任憑時光流逝,帶不走的是那些依稀的記憶。
弟弟帶著他的孩子來了,弟弟吶吶的,侄子有點害羞,躲著。我們一起走著,說些家常回家,感覺很好!
二
回家的路本來就不好走,加上長時間不走,身體因為缺少鍛鍊而少了韌勁,走起來就顯得異常的艱難,原來只需要十來分鐘的路大概走了四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還歇息了好幾次才到家。
很久沒有回來,趁著天色尚早,四處的走了看看,一切還是那麼的熟悉,烙刻在記憶深處,似乎依然如故,但仔細一想,又幾乎回想不起來。在歲月的長河裡,一切都在改變,所以也就分不清是記憶錯了,還是客觀環境變了。
遇到一些陌生的孩子,弟弟和他們倒是很熟識,原來也都是附近的人,只因為這些年我很少回來,也就不認識了,小孩子們倒是沒有笑著問我從哪裡來,但是他們的眼神可以看出我是一個“不速之客”。也遇到幾位老人,依稀還可以在腦海中搜尋到熟悉的影象,只是增添了皺紋、刻上了滄桑、染白了鬚髮。相互打著招呼,熟悉的鄉音和曾經的過往瞬間就浮現了出來,距離也頃刻拉近。我們雖然年齡不同,但也都曾經在這個地方經歷過一段相似的時光,在同一片藍天或是同樣的雨幕下,平凡和平常的生活過。年邁的老人都會有些不尋常的過往,至少他們會認為,在他們那轉瞬之間的幾十年裡,曾經有過一段或是幾段往事,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他們並沒有能力將一生中重要或有意義的事情記錄下來,但表達和希望被人瞭解是常人常態,尤其是老年人,於是他們逢人便講,今天,我幸運的被幾個老人“逮住”,耐心的傾聽他們的心聲——他們輪流的講述著,為了印證其陳述的真實性,還需要另一位老人加以證實;當然,這些都是他們記憶中最寶貴的財富了,但他們的子女,或是很多的年輕人並不以為然,老人傾訴無門,好不容易遭到一個年輕的後生,終於在遠走他鄉後回來,願意坐下來靜靜的凝聽,他們深藏內心壓抑已久的心扉終於找到一個敞開的時機。大浪淘沙和千錘百煉後留下的也都是精華,但所有人生至理也都返璞歸真般的沒有任何光亮和色彩,一段段精彩的人生故事講述下去,一句句經典的人生哲理蘊藏在最樸實的語言中,人生幾十年,幾十年反覆驗證後的道理卻是如此純樸,於是我想:很多時候,關於立身處世,並不是我們懂得不多,而是我們堅持太少。
故事很難有講完的時候,但看看天色已晚,想想回家可能還有要緊的事情,幾位老人也就散了,有些不捨,是因為他們累積心底的話語還沒講完,還沒講夠,或是還沒給這個年輕人講透,悻悻的表示,再有機會一定還要講那些精彩的故事。我知道,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一定還隱藏著很多很多的故事,也一定個個精彩、段段動聽。
山裡人實在,很少有虛偽的寒暄和虛假的表白,說走也就各自走了,山裡歷來寂靜,只留下我一個人靜靜的呆在原地,這麼多年,這是我不曾有過的經歷,剛才經歷的一切,恍然就在夢中,甚至我懷疑剛才的這一幕是否曾發生過。好幾年前回來,一位女老人,她模糊的視線已經認不出我來了,當我和打過招呼,她大膽的猜測我是誰,她為猜對了感到十分的高興,馬上歷數我在他心目中的種種特徵,末了又悲傷起來,呼著我的小名說不知是否還有可能再見到我。當時並不在意的一句話,不曾想真的應驗了,如今,這個老人已經離世,就沉寂於這塊黃土之下。剛才的老人們,他們也都年邁,就在腳下的這塊黃土之下,不知埋藏著多少的精彩故事,永恆的在地下長眠,想到這裡,我也不免有著一絲的擔憂,我是否還能有幸的再次凝聽他們的精彩呢?
山裡本來就很安靜,一個人,看暮雲千里,嘆鄉關何處?人生幾何?弟弟打來電話,叫我回家吃飯。
吃過晚飯,暮靄四合,淅淅瀝瀝的下起了雨,關了手機,感受到一種與世隔絕的清閒和淡定。
三
以前在老家的時候,我每一次外出回來,準會馬上找他“報到”。他比我大六七歲,是鄰居,準確的說曾經是鄰居,現在,我離開了老家,白天走自己的路,夜深人靜偶爾想起他及關於他的事,會感嘆唏噓,不僅是為了因為他。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他的綽號叫“氣功”,不知道緣由,大概是因為他有一個當兵退伍回來的哥哥帶回一些關於武術的書籍,他隨意翻閱之後略懂點皮毛,然後在同齡或是比他更小的孩子面前顯擺,順帶欺負一下別人吧?還聽說有人碰見他會在月黑風高或是月掛枝頭的夜晚,在小樹林子裡面練功,聽說而已,或是內心的猜測,現在都已經說不清楚個由頭了,我想,他也搞不清楚這個名號的來歷了吧?如今,只剩下一個名號,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綽號,有名無實帶來的就是負擔。
他,一個書生,十足的書生氣,不僅以前,如今也在他身上。任何時候,潛意識裡總感覺到自己讀書比別人多,心底老是有一種要與眾不同的東西作怪,以致於一個人的時候很正常,一旦遇到人就會行動奇奇怪怪,話語也變得文縐縐的,令人十分費解,然後引人大笑。
下一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