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散文

  站在春天的末端,感受春末夏初的生機勃勃氣息,陶醉在春末夏初的瓜果飄香馨香裡;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春末夏初

  經過春雨的洗禮,北京的天空更加晴朗了,心情也跟著好起來了,隨著一門門課程的考試,這學期也快進入了尾聲,對於上班族的我們,不斷地充電是這樣的重要,忙綠了一週以後,週末在平靜的校園裡度過是很美好的一件事,社會和校園是兩個不同的天地,在校園裡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恬靜的度過,特別是春天校園裡就更加的迷人了。

  老家的春天應該比這邊要長些或者美好些吧,春節過後院子裡從梨花到杏花、桃花、槐花…,從冒尖的柳樹到滿院的綠蔭,它們把春季劃分的清清楚楚的。在北京對樹木花季越來越糊塗了,分不清是什麼花了,慶幸校園裡的較好,大都有標註,每每從林木間穿過,都會神清氣爽好多。

  在這樣的美好的春季,聽好友說家人出了車禍,在記憶中不好的事物似乎都不應該屬於春季的,就像老爸在秋末冬初的那場車禍一樣。雖然過去了,老爸也恢復了健康,可是伴隨著那段時間刻骨銘心的記憶似乎比災難更痛苦,現在唯一能做的是把所有的祝福都送給他的父親,希望並期待他隨春日的祝福一樣早日康復。

  偶爾抬頭看到隔壁的樓房上掛著“生如夏花”不知道是什麼店的招牌,四瓣花瓣完美的線條更加的鮮豔。上午還晴朗的天氣竟然又下起了雨,大大的雨滴應該預示著是夏天了吧,或許突變的天氣,隆隆的雷聲,更能預示著夏天的來臨。“西山太陽,東邊雨”正是這個季節的完美寫照。

  雖然還沒到五一,午後就開始犯困了,記憶中最怕這個時候,中午還沒午休時間,可身體已經有這方面的需要了,以前總是拿濃濃的鐵觀音茶搪塞,現在很少喝了,咖啡成了每日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大大的雨滴伴隨著響雷落得更有力了,樓下滿樹的殘花被打的七零八散,或許這一切都是這個季節最好的寫照吧。

  記載春末夏初……

  :春末夏初話牡丹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春意正濃的四月,百卉爭豔,馨香飄逸,此時,正是洛陽牡丹盛開的時節。自小生於中原,長於中原的我,雖沒有去過古城洛陽,也沒有見過儀態萬方、雍容華貴的洛陽牡丹,可那流傳於世“洛陽牡丹甲天下”的名句和畫家筆下婀娜多姿、氣韻生動、豔中藏雅而不俗的國色天香,卻早已成為一道揮之不去的風景,定格在我的心靈深處;那繁衍於心絲絲縷縷的牡丹情結,常常縈繞在夢境裡,讓我為之傾倒,讓我為之獨有情鍾。為了讓心中的夢有所皈依,為了以償我一睹牡丹芳容的夙願,於是,在與千里之外的知心妹妹相約小遊幾日之後,我們攜手踏上了久負盛名的古城洛陽之行。

  初到洛陽,只覺得陽光格外的溫柔,空氣格外的清新。坐在車內隔著潔淨的玻璃車窗,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個中國最佳休閒城市雋永的秀美。洛陽不愧是“牡丹之都”,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淵源流長的文化歷史,將這座無愧於國色天香之美譽的千年古都,浸潤得滿是古代文人水墨畫的氣息。街道、馬路、小區、陽臺、庭院,到處都盛開著牡丹花,那陣陣淡淡的花香撲面而來,籠罩著整個洛陽城,清芳四溢,直透肺腑。朵朵淡定、枝枝嬌憨的牡丹,包裹著洛陽城,包裹著世世代代的洛陽人,包裹著他鄉的遊人,讓你恍惚覺得,整個洛陽城就是一朵綻放在春風中雍容豔麗的牡丹之王。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一個“動”字,讓置身於牡丹園內的我們,真正領略到了這令人舉城若狂曠世奇花的風致、領略到了這曠世奇花的神韻之美。“不識牡丹真品貌,只緣未得見真容。”那滿園流芳鬥豔、爭相綻放的牡丹,花朵嬌豔飽滿,花瓣重重疊疊;花色更是數不勝數,那醉人的嬌紅、冷豔的素白、恬靜文雅的淡黃、貴氣逼人的雅紫,是哪種花都比不了的。那一枚枚纖美柔軟的花瓣環抱著金黃的花蕊,自然捲折羞澀含蓄的開在鋸齒形的綠葉之間,一叢叢地在紫紅的玉光中流動,一層層地在翡翠的綠色裡飛揚,或類似皇冠,或似閣樓,有的嫋娜而綻,有的含苞待放,枝丫縱橫交錯,有高有低,穿插聚散,或靜臥叢中,或傲然挺立,微風過處,枝曳花顫,那麼從容,那麼絢爛,那麼絕美,仿若站在春風中婉淑貞靜的女子,即便是淡妝素裹,可那一種靜穆,那一種嫻雅,那一種素淡,那一種高貴之氣,讓那些曾經那麼妖豔無比爭春的芍藥,羞赧地收斂了芳容;千層萬層的花冠,千縷萬縷的花香,讓我目不暇接;千姿百態的花形,千重萬重的花影,讓我沉醉而不能自拔。那一刻,仿若自己也幻化為群芳中一株小小的牡丹,感受不到“本我”的存在了。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揮毫潑墨,用許多華麗的詞藻,把洛陽牡丹的美與她的雍容華貴、她的國色天香、她的卓爾不群展現在河洛文學繁榮的厚壤沃土中;如“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開當青律二三月,破卻長安千萬家。”“看遍花無勝此花,剪雲披雪蘸丹砂。”等等,其中以“嬌含嫩臉春妝薄,紅蘸香綃豔色輕”最為絕佳;唐人李正封的“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吟詠牡丹的名句,讓牡丹也因此博得了“國色天香”的美譽,而白居易的一句“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更是把牡丹推到了美的極致。“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當一株株千片紅英如霞般燦爛地映紅了天空將大地鋪展出如錦緞般綺麗、將春光渲染得如詩意般美麗的時候,那綴滿滴滴輕盈露珠的一簇簇葳蕤的紫豔,那姿態萬千的鵝黃粉綠,那深深淺淺的紅紫色光波,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隨意起伏著,在生命的能量中熱烈地釋放著。

  翻開中華五千年浩瀚的歷史,那些千古流傳有關牡丹花神的神話故事、典故傳說,更以文學的手筆使洛陽牡丹的輝煌永載史冊。而民間流傳廣泛的則是武則天怒貶牡丹的傳說。相傳武則天稱帝時,已是深冬季節,她心血來潮要賞花,竟下一道"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的詔命,令後苑百花一夜之內全部盛開。眾花屈於皇帝的淫威,都按時開放;唯獨牡丹嚴守花信,不違時令,擴旨不發,武則天大怒,下令把牡丹全部燒掉,並要連根剷除,貶出長安扔到洛陽的邙山嶺上。可命運多舛的牡丹,硬是靠山石中少許的土壤,把根深深植於石縫之中,頑強地生活著;它吮吸著歲月之精華,大地之靈氣,年復一年,它那矮株細葉,雖因生長環境的貧瘠,顯得堅韌而蒼老,但仍不失嬌貴,年復一年,時令到來,它就會把豔麗的花朵奉獻給人們,它的花瓣是那樣的曛紅、潔白,它的枝葉是那樣的翠綠,它的精神是那樣的頑強。它那無與倫比的豔麗,它那無可超越的氣質,它那非凡脫俗的高雅,它那佔據了一份高貴、一方風景的芳姿,無不一一對世人展示著一種獨特的端莊之姿,展示著一種富麗堂皇的光華,展示著一種別具一格的美!

  在眾多的花卉之中,牡丹花不但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也是世界上園藝化最早原產中國的世界名花。據資料記載,中國人最早是將牡丹作為藥用植物而栽種,直到隋代,牡丹才開始作為觀賞植物進入宮廷,它的根、莖、葉、花、甚至皮等每一個部分都可以在人們的生活中找到,其全身充滿了商機和財富,真可謂“才貌雙全”。牡丹花:是清熱解毒的傳統藥材,具有和血、生血、涼血之功效,主治血中伏火,除煩熱。花瓣中的原花色素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氧化活性最強的物質,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而那小小的花粉粒,也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氨基酸、維生素。牡丹葉:含有多糖,有抗腫瘤、降低血糖、抗衰老等作用,此外還可以跟黑礬共同作用,作為染布的顏料。牡丹根皮:有鎮痛、解熱、抗過敏、消炎、免疫等作用,此外,牡丹皮中含有20多種揮發性油,提取後可製成精油和各種化妝品等。牡丹果:其種子的油脂含量高達33%,僅次於花生仁和芝麻。

  牡丹,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美麗的雅賞。它柔而不媚,它天資偉岸,它品格高潔,它不媚俗流,它冠絕群芳;它有國色天香的嬌妍,它有雍容華貴的大氣,它有富麗堂皇的莊重,它有柔腸百轉的溫情,它更有俠肝鐵骨的凜然。它以其美麗與芳香娛人的性情,帶給人們無盡的精神享受,更通過它富有神奇的傳說賦於以高尚的品格,從中寄寓人們的理想情志。看著這些已被奉為“百花之王”的牡丹,我已很難想像當年被貶往邙山的牡丹是如何在千溝萬壑中紮根,又是如何在偏僻淒涼的所在開出了醉人眼眸的花朵?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生靈,大自然的愛憐和垂青、天下百姓的鐘情和文人騷客的推波助興,與那具有豐富深邃內涵的牡丹文化與許多關於牡丹的種種神話故事,兩相結合得是如此的相得益彰,天衣無縫,細細品味,那麼,洛陽牡丹被世人註定為“花中之王”的封號,也就不足為奇了。

  千年帝都,不是幾卷竹簡所能夠承載的,牡丹芳華尤物,亦不是水墨丹青所能夠完全表達的。我想,時至今日,這世間所有的百花,是否仍在感嘆大自然造物主的不公,將牡丹雍容華貴的外貌在供人們觀賞的同時,又賦予它饋贈與人們極高的利用價值?是否在為大詩人徐凝“何人不愛牡丹花,佔盡城中好物華”的詩句而對牡丹暗生妒意? 只是,如果牡丹有知,又會作何感想呢?她可曾為自己命運多舛而自怨自艾?可曾在春風中把富貴招搖?可曾冷豔如霜?可曾孤標傲世?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試想,這樣的牡丹,這樣的曠世奇花,怎不令人為它油然而生敬重?這樣的國色天香,這樣的傲視群芳,怎不讓人為它駐足而流戀忘返?

  :春末夏初,桃花依舊

  春末夏初,或許是因為出生在這個時節,對它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偏愛”。

  小時候,每每生日都會在自家的桃林閒適的散步。晴時,陽光透過枝縫和嫩嫩的新葉照過來,顯得越發的綠得養眼,殘留的花蕊與包裹的枝葉如相依相偎的姐妹般溫婉可人,葉下那不太惹眼的桃兒、李兒、梨兒、杏兒、櫻桃兒……則更像剛出生的嬰孩調皮地眨巴著眼好奇地探尋周遭的新奇。有雨時,也只是濛濛地細雨,如仙女的面紗從天幕上柔柔地飄下來、飄下來。不打傘走在其間,抬起頭,張開雙臂,輕輕地向前、向前……深深地吸一口氣,比任何時候任何舞蹈都讓人陶醉、愜意。

  慢慢地,上學了,住校了,進城了。遠離了生養的大山;遠離了映山紅;遠離了山茶花;遠離了金黃金黃的油菜花;遠離了成群的牛羊……。也遠離了富有特別意義於我的那片桃林。

  也因此,直到現在,仍然心繫花草,生活在城市,我也能看到園丁培育的花草和人工修剪的樹木。

  看到鬱金香在香樟樹下開得獨立自在,看到牡丹花開得雍容典雅;看到芙蓉花開得大氣豪放;看到海棠開得清豔脫俗;看到玫瑰開得絢彩嬈冶;看到成排成排地夾道櫻花漫天飄舞的浪漫……甚至於也可以去到桃花溝的小石板路上學小兔跳躍,還可以在林中空地上放風箏……。

  但卻始終感受不到光著腳丫站在桃樹下,聞著隨風而來青草混合著泥土的氣息那般親切;感受不到映山紅那般如火如荼;感受不到金燦燦的油菜花那般生機盎然;感受不到杏花從木樓上窗戶伸進賬幔那般隨意;更感受不到楊槐隨風飄香那般地瀟灑……

  於是,每逢這個時節,不管身在何處,我都會習慣推開門窗,搜尋春的資訊,即使無花,也有草木;即使無樹,總有綠意;縱使無花、無草、無樹,也總會有遠處飄來的泥土調配新綠的清新氣息。

  今年,樓下多了好幾十株阿婆加種的桃花,沒有刻意修剪,開得自由自在,這到是遂了我的心願,彷彿又回到了自家的桃林,與花瓣兒一道隨風起舞……

  春末夏初時節,枝葉已經高掛,卻少了初舂的單薄不實和仲夏的鬱郁繁累。讓人不禁想起納蘭容若的那句:“只如初見”。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