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生命之燈
前幾天《談讀書》這本書時,本書名譽主編張岱年的一段卷首語深深打動了我,使我不由自主地讀下去:“讀書是學,學習前人的經驗與知識。在學習的同時還要思,進行獨立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今日看來還是正確的。在讀書的過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參閱古今中外的名著,這是研究學問的必由之路。”
接下來就是文學大師季羨林的經驗之談:“我的書友每一本都蘊涵著無量的智慧。我只讀過其中的一小部分,這智慧我是能深深體會到的。沒有讀過的那一些,好像也不甘落後,它們不知道是施展一種什麼神祕的力量,把自己的智慧放了出來,像波浪似的湧向我來,可惜我還沒有修煉到能有‘天通眼’和‘天通耳’的水平,我還無法接受這些智慧之流,如果能接受的話,我將成為世界上古往今來最聰明的人。我自己也去努力修持吧。”
書的引領、大師的教誨,使我認真、仔細的讀下去,在書的封底,我看到了很小一段但很醒目的話,揭示了很深的讀書道理:“書是人類認識的載體。有價值的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一個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現這個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儲存於這個民族長期流傳的典籍書冊中。書—人類生命的燈。”
一開啟書的書目,200位名人巨匠的245篇名篇映入我的眼簾,是何等的耀眼啊!這裡有專門談讀書的,有談讀書與用書的,有談買書的,有談藏書的,有談寫與讀的。單就讀書而言,有的談讀書的經驗,有的談讀書的藝術,有的談讀書的樂趣,有的談讀書的方法,有的談讀書的習慣,等等,把我引領到一個跟著名人學讀書的殿堂。
《談讀書》的開篇就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我的讀書經驗》:“我自十餘歲起,就開始讀書,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中間除大病或其他特別原因外,幾乎沒有一日不讀書的。但我讀書不得法。第一是不能專心,第二是不能動筆。望讀者鑑於我的短處,第一能專心,第二能動筆,這一定有許多成效。”
梁啟超在《讀中國書》中談了他的讀書經驗:“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讀的,一類是涉覽的。因為我們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垣的《談談我的一些讀書經驗》,這是他與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1961屆畢業生談話紀要,讀後使我感到受益匪淺。他諄諄告誡我們:“中國歷史資料豐富,浩如煙海,研究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把所有的書都看完,但不能不知道書的概況。有些書只知道書名和作者就可以了,有些書要知道簡單的內容,有些書則要認真鑽研,有些書甚至要背誦,這就是有的要涉獵,有的要專精。世界上的書多得很,不能都求甚解,但是要在某一專業上有所成就,也一定要有‘必求甚解’的書。”他還在勤動腦、動筆上強調了一番:“讀書的時候,要做到腦勤、手勤、筆勤,多想,多翻,多寫,遇見有心得或查詢到什麼資料時,就寫下來,多動動筆可以免得忘記,時間長了,就可以積累不少東西,有事把平日零碎心得和感想聯絡起來,就逐漸形成對某一問題較系統的看法。收集的資料,到用的時候,就可以左右逢源,非常方便。”
我時常覺得魯迅的雜文難懂,他寫的《讀書隨筆》也害得我讀了許多遍,才嚼出味來:“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但不讀書也不見得好。至少,譬如要批評托爾斯泰,則他的作品是必得看幾本的。所以我想,無論是學文學的,學科學的,他應該先看一部關於歷史的簡明而可靠的書。但如果他專講天王星,或海王星,蝦蟆的神經細胞,或只詠梅花,叫林妹妹,不發關於社會的議論,那麼,自然,不看也可以的。”
王雲五談了《怎樣鼓起讀書的興趣》,也引起了我的興趣:“讀書雖有了適當的方法,但如鼓不起讀書的興趣,結果還是不易收效。因此,如何鼓起讀書的興趣也算得是讀書方法之一,甚至算得是最重要之方法。任何事要想鼓起興趣,首先要有志,讀書豈能例外?曾國藩曾論讀書之當立志,其言曰:“苟能發奮讀書,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均無不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靜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胡適的《讀書》闡述了讀書的三種說法:“***一***要讀何書。***二***讀書的功用。***三***讀書的方法。最後寫了與讀者共勉詩:‘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
林語堂的《讀書的藝術》則把我引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首先論證了一個讀書人與不讀書人的生活差別:“這隻要把一個讀書人的生活和一個不讀書人的生活比較一下,我們便很容易明白了。一個沒有讀書習慣的人是被拘束在他的身邊世界中的,在時間與空間上說來,他的生活只能陷在一些日常瑣事中。他的接觸與交談只限於同幾個少數相識的人,他的見識只限於身邊的環境。但是,他一旦能讀了書,,也便立刻可以和一個世界上的最好談話者接觸了。這個談話者引著他到一個不同的地區或不同的年齡中去,或為他解脫一些個人的憂煩,或對他討論一些這個讀者所不知道的生活的特殊方面。”接著他列舉了事例後說:“無論何人,凡帶著一種勉強的感覺讀書的,都不懂得讀書的藝術。”併為他們編寫了不愛讀書的理由: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夏去秋來冬天到,收拾書包過新年。他談的讀書的藝術是:當意興來時便拿起一本書來讀。要獲得完全的樂趣,讀書必須十分自然。
郁達夫的《人與書》寫得非常精妙:“書本原是人類思想的結晶,也就是啟發人類思想的母胎。它產生了人生存在的意義,它供給了知識飢渴的乳料。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發明家,都從書堆中進去,再從書堆中出來。”
著名文學家老舍的《寫與讀》吊起了我的胃口:“使我受益最大的是但丁的《神曲》,我把所能找到的幾種英譯本,韻文的與散文的,都讀了一過兒,並且蒐集了許多關於但丁的論著。有一個不短的時期,我成了但丁迷,讀了《神曲》,我明白了何為偉大的文藝,論時間,它講的是永生,論空間,它上了天堂,入了地域,論人物,它從上帝,聖者,魔王,賢人,英雄,一直講到當時的‘軍民人等’。它的哲理是一貫的,而它的景物則包羅永珍。它的每一景物都是那麼生動逼真,使我明白的何謂文藝的方法是從影象到影象,天才與努力的極峰便是這部《神曲》,它使我明白了肉體與靈魂的關係,也是我明白了文藝的真正深度。”
我還從《談讀書》中領略了梁實秋《書》中的深刻內涵:“讀書樂,所以有人一卷在手往往廢寢忘食。但是也有人一看見書就哈欠連連,一看書為最好的治療失眠的方法。黃庭堅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錢歌川寫了《讀書的習慣》,使我百看不厭:“古今的大學者沒有不勤讀的,囊螢鑿壁,比我們現在的一燈如豆,還要不方便得多,但學問就是這樣得來。蘇東坡說:‘讀破萬卷自通神’,可見學問並不難,只在多讀,你如果手不釋卷,必然會有成就,山之偶然翻閱,也就開卷有益。”
鍾敬文的《談讀書》談到了讀書的方法:“現在一般談到讀書方法的人,大都主張要有計劃。比如一說,某些入門書應該先讀,某些比較深沉的著作應該放在後面。某些書一定是要讀的,某些則可以不讀,或者根本不該提到它,我們讀書正像造房子或縫衣服一樣,要有一定的選擇和工作的程式。”
讀了景克寧的《書與讀》,使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他引領著我得到了思想的昇華:“書,是知識的結晶,也是文明的搖籃。我的一生都是和書相依為命的。書給我以思想、認識、理想、信念,幫助我在十年前的浩劫中活了過來。書,使我的生命再造。沒有書,也就沒有我的過去和現在;書,正在幫助我走向明天。所以,書是我生活的起點,也就是我人生的歸宿。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書就是我求知的良師益友。我離不開書。”他還闡明瞭讀書的意義:“當我們開啟書的時候,就好像打開了世界的大門,歷史的通路,廣大的世界縮小了,漫長的歷史縮短了。天上人間盡收眼底,五湖四海就在足前。中外古今醒目可觀,讓你遊歷世界,認識社會,理解歷史興旺衰替、沉浮演變的規律。
當我們開啟書的時候,便有可能揭開自然的帷幕,既可以一覽巨集觀世界,也可以洞察微觀世界、時空無限的宇宙、天體演變的奧祕、地球結構的奇景、物質無窮的層次。
書就是千里眼,順風耳,望遠鏡,顯微鏡,書就是科學的總結,智慧的源泉,生活的指南,給人以開啟百科知識的萬能鑰匙。”
我還捧讀了呂叔湘的《書太多了》、馮至的《書和讀》、吳佰蕭的《書》、嚴北溟的《一點青燈伴讀書》,使我沉浸在書海里。
通讀了《談讀書》後,我掩卷沉思,彷彿置身於歷代偉人巨匠之間,聆聽他們談讀書的告誡,接受智慧的薰陶,領悟讀書的真諦,我內心深處受到了無比的震撼,激發著我在今後的讀書之路上奮發前行,在書的海洋裡不停地遨遊,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讓書成為我的生命之燈!
- 書是生命之燈
- 洋水果真的有那麼神祕嗎
- 孩子幫忙家務活的家長評語細則
- 空氣汙染引發的疾病有哪些
- 初中數學老師個人工作總結_初三教師年終工作總結範文大全
- 八卦鏡的用法和忌諱及作用
- 脖子兩側長痘痘的原因有什麼
- 動漫唯美個性頭像男
- 寶寶抽搐什麼原因引起成方
- 濟南辦理商標註冊有哪些流程
- 公司借條格式_公司借條格式範文
- 各種安全責任書範文
- 做寬麵條怎麼做好吃
- 吸引客戶的賣車廣告標語
- 思修社會實踐報告範文
- 成人簡筆畫圖片大全
- 交通一般違法行為處罰規定
-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行
- 春天的聲音閱讀答案王家祥
- 工筆畫牡丹精品白描稿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