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師傅的文章

  師傅,前輩,那些曾教過你技能,教過你人生的人,你還記得他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1:懷念我的師父

  作者:包成海

  今晨東湖水溫10點7度,凌晨6點前去冬泳的有於東、劉文、小汪、房明然、三省克己、沉默一男、張宇英、趙青松、小史、張玲、一對雙姐妹、景之利、親近自然和我,共15位泳友。

  平時我做夢醒來就忘,可是我昨夜夢見我的師父,卻記的特別清晰。

  1972年春節後,我上班來到山海關鐵路建築施工現場學瓦匠,就認下了我的師父。他名叫許克志,是個十分憨厚朴實、善良可親的老鐵路工人。他是我走入社會的第一位良師,也是影響我一生的前輩。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更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說。雖然我和師父朝夕相處不到兩年,但是我和師父保持聯絡三十多年,一直到師父離世。每年春節,我總和妻子一起去給師父拜年。最難忘的是在師父出殯的頭天晚上,師父飼養的小狗爬在師父的靈堂前,發出陣陣哀鳴,為師父守靈久久不肯離開。今天想起還令我潸然淚下。

  師父與師孃相敬如賓,白頭到老。他們有四個兒子,老大在朝陽,老二在葫蘆島,老三、老四在錦州。師孃去世後,師父就和老三在一起住。師父曾多次對我說:“我要你這樣一個兒子該有好啊。我要有個閨女一定嫁給你。”

  我長大成人吃的第一頓最香的餃子,就是40年前的1973年春節,我去師父家吃的師孃包的牛肉餡肉丸餃子,那真是一咬滿嘴油,至今還回味無窮。

  我的一生最有紀念意義的是在40年前,我在師父的帶領下和劉師傅、董師傅一人一面砌磚到頂的山海關車站南面的鐵路醫院大煙囪,還有和師父等一起澆築的山海關運轉場混凝土水塔,每次到山海關或路過山海關,我總要仔細的看看我親手參與樹立起來的“豐碑”。

  我師父一生帶了四個徒弟。我大師哥叫王連臣,後來改做架子工,退休前落段回朝陽老家工作;我二師兄叫趙俊峰,後來提幹做勞資工作。在我之後是大我三歲的師弟叫段振亞,後來做了我的姐夫,也一直在機關工作。

  我師父是最典型的建築工人,也是最平凡並且是最偉大的人。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默默貢獻給鐵路建築事業,卻沒有得到工資以外的任何報酬,因家裡有平房,連一間鐵路住宅都沒有分到。我師父對工作是“一點不差,差一點也不行”。不僅在施工質量上是這樣,而且在遵守紀律上也是這樣,一輩子精益求精,勤奮肯幹,從未出現過錯,連年都是先進。

  我師父雖然沒有文化,但有技術,特別是砌磚的手藝高超,橫平豎直,著灰飽滿。我師父雖然不是幹部,但敢於負責,號召力強,領導交辦的任務總能帶領大家圓滿完成。我師父雖然不圖名利,但口碑甚好,誰講到我師父,都會樹起大拇指,讚不絕口。我師父雖然得到回報很少,退休金也很微薄,但對黨、對祖國、對鐵路的感情深厚,從無怨言。

  與我師父相比,我真是付出的很少很少,而得到的卻是太多太多。

  2:我的師傅

  作者:曉航

  幹工作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企業

  他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身後那一串串深深的腳印,鑲嵌著奮鬥的酸辛,鐫刻著拼搏的年輪,溢散著汗水的鹹澀,凝聚著智慧的結晶……他就是趙建剛--一個普通的石油工人。

  堅韌不拔勇於挑戰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牛羊跑,鷹擊長空,牧歌聲聲……在那地方生活一天,那感覺應該很美!沒有到過內蒙古的人幾乎都有這種憧憬,可是這裡條件的艱苦,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帶著滿腔的熱血2005年從川西培訓歸來後,被分到8號站工作的趙建剛,他沒有丟掉隨時隨地學習的習慣。他認為個人要想更快的適應並勝任自己的工作,學習才是硬道理。工作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工作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來完善。他對工藝流程的學習研究往往一坐就是半天一天;深入流程探查,虛心向老師傅求教;每一次解決問題的過程都是學習提高的過程。他幹活積極,每次維修,他總會出現在現場,對每一步不懂的操作他會尋找機會詢問站長和有經驗的老師傅。他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採氣工不僅要會操作,還要知道為什麼這樣操作。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安全操作。主觀上的積極進取使他在工作崗位上迅速的成長起來,令同事們十分欽佩,很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採氣工。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006年初由於出色的表現被提拔為14號站副站長,2007年又晉升為站長。工作上他更加認真負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拿他自己的話來講,“我熱愛我的工作,我希望能把它做的更好,我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不辜負組織和領導對我的信任。”他本著無論做什麼工作,在什麼崗位,都要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原則,通過自己的刻苦鑽研和紮實的工作來實現自己的價值。

  求真務實,精誠協作

  他事事身先事卒,絲毫不擺站長的架子,他從來都是集思廣益,用集體的智慧作好決策;堅持民主集中他總是讓大家把話說完,工作中從不指手劃腳,髒活累活他總是搶著幹,跟員工們一起鑽研討論氣井技術性問題,從而增強了戰場員工的凝聚力,“文明班組”就是最好的證明。還記得有一次,一名員工在拆卸壓力錶時,由於一時疏忽,餘壓還有0.2Mpa,就開始動手拆卸,趙建剛發現了,出面及時制止,並且嚴厲的批評了該員工,他說:“維修裝置,必須按照操作規程,要有章可循,不能蠻幹,出現事故我怎麼向你的家人交代,要記住安全無小事”。看到站長的態度,該員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作出了深刻的檢討,雖然很小的一件事,但卻充分顯示出趙建剛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和對員工的深切關懷。他用自己務實的工作態度,真正做到了對員工負責,對企業負責。

  甘於奉獻,愛崗敬業

  用他的話說,“幹工作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企業。”儘管話語很普通,但卻充分體現了一名員工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優秀品質。他以他質樸的精神和工作作風默默無聞地工作著,他不求表揚、不求待遇,他說今後的路還很長,他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從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用先進的觀念比較自己,確立更高的目標,政策和業務知識,從思想上努力提高思想覺悟,從業務上提高素質。

  3:感謝我職業生涯的師傅

  作者:君寶兒

  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位師父正式離職的日子,我的心是酸的。

  本來想了好多話要對師父說,說說我的感受,說說我對他的感謝,可是到最後我連一句謝謝的話都沒有說出口,覺得這會是我一生的遺憾。

  一上午的繁忙讓我捨不得時間就這樣過去,大家都在忙,我多想會有更多的問題我解決不了,那樣師父就不會這麼快的走……

  也許師父永遠不會知道在我心裡我有多感謝他,謝謝他交給我的一切,我沒有忘記他跟我說過的所有話。

  吃午飯時,我故意坐在師父旁邊,哪怕是一秒鐘,我也覺得遇到什麼事情我都不怕,因為有師父在,他會在解決了所有問題之後喊我一句:“王兒,你看一下,這個是這樣的……”

  回來之後,我似乎想找出更多的不會的,讓師父教我,可是師父已經把所有關於工作的精髓告訴我了,師父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了邊說什麼什麼不要了,你就撇了吧,我一眼,只有師父吃飯用的飯盒,水杯,我隨口說了一句:“不扔,我留作紀念”。現在想想,師父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看不起初出茅廬的大學實習生,他沒有讓我叫他師父,他只是把他知道的都默默的交給了我,更沒有刻意的讓我記著他的好,而他作為師父卻深深地印刻在我腦海裡……

  要走了,看到師父對薛姨鞠了一躬,我的眼淚瞬間便控制不住了,那時候我的心彷彿突然間明白了什麼,覺得那是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沉重,以前總喜歡看關於部隊的電視劇,當列兵接過首長遞過的中國勳章時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心情呢?對於師父和薛姨,我覺得那是相處多年的感情、不捨,而對於我來說,那便是一種責任,那一刻,我自己對自己說:我要好好的接過師父交給我的所有,即便我做不到像師父那樣好,我也要盡我最大的努力。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個畫面!

  下樓了,辦公室裡的人站在樓梯口彷彿都要說什麼,可是除了祝福沒別的了,我看到了大家泛紅的眼圈,踏著樓梯,我跟在師父後面,看到他摘下眼鏡,抹了眼淚……我也哭了。

  車間裡,師父和張哥說了一句:“希望一切都順順利利的吧”,跟庫管阿姨道了別,囑咐阿姨別幹這麼累的活,老大讓曹師傅開車送師父,而我也就只能送到這了……本想把師父送到公交車站的,分別總是這樣,而我也總是這樣,對於內心的想法總是沒有勇氣說出來,沒有勇氣跟師父說一聲:“謝謝!”

  看著師父的車慢慢的駛出大門,我跟阿姨說:“我師父這一走,我這心裡說不出有多難受……”我想我能夠想象的出師父的心情。在此,小徒弟也只能祝師父以後都能開開心心的,工作越來越順利!

  回到辦公室以後我放下了手裡所有的工作,我想記錄下這一刻,打在螢幕上的每一個字,都會有不同的回憶的畫面浮現在我腦海裡,薛姨轉頭問我事情,我哽咽著跟薛姨說:“小周走了,我這回來在這兒坐著,心裡可不是滋味,在這兒哭呢……”薛姨也說:“他每次說要走,說辦完手續就不回來了,之前沒覺得怎樣,今天真要走了,真不好受。分別就是這樣……”是啊,分別,也許師父回到老家之後很少有機會回這裡,也許這輩子我這個小徒弟再也不會跟師父見面了,一切也都是也許……

  我謝謝師父,謝謝您教會我這麼多東西,您也說過,希望從咱們這一代起,打消那種老會計不會叫新人的觀念,我想以後到了我要交接時我也會向您一樣,把這種精神傳下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我的第一個師父是這樣好的!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