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廖俊波同志心得體會

  3月18日,南平市委、常務副市長廖俊波同志,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2017年3月我們失去了一位為民服務的好黨員、好乾部——廖俊波。他對黨忠誠、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他恪盡職守、身體力行、心繫群眾;他的生命雖然戛然而止,但他用好了手中的“權”為廣大黨員幹部塑造了學習的楷模。

  學習他用好手中的“權”,深入一線,服務基層的理念;廖俊波同志常說“群眾來找我們辦事時,一定要耐心傾聽,換位思考,如果我們的位置和群眾相對換該怎麼辦呢,這時候你一定會盡心盡力幫忙”;而反觀我們現在的一些黨員幹部對涉及貧困地區、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常常是“置之不理”,對於基層情況知之甚少,只會坐在辦公室“不切實際”的指揮。作為黨員幹部必須要明白,權力是誰給的,手中的權力應該為誰謀利,時刻不忘權為民所用,要經常深入基層,走進田間,服務群眾。

  學習他用好手中的“權”,克己奉公,保障群眾需求的心懷;廖俊波同志常說“幫老百姓幹活,保障群眾利益,怎麼幹都不過分”。他為了幫助群眾解決困難,不顧個人得失,始終堅持在一線、服務在一線,始終堅守清政廉潔,經得起誘惑、經得住考驗;然而當前仍存在個別黨員幹部把主要時間精力浪費在“找關係”“走後門”的“腐敗”上,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利當作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作為黨員幹部要做到始終堅守“踏實苦幹、乾淨做人”,堅守清政廉潔的政治底線 。

  學習他用好手中的“權”,務實肯幹,激情創業的行動;廖俊波同志身體力行、克難前行,深入一線瞭解群眾的疾苦,找出貧困癥結,大力招商引資,為貧困縣的人民群眾走出了一條新路子,他的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告誡了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要有遇事不推責,遇事不避難的態度,要有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幹事創業精神,更要有擔當的責任意識,真正做到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真心實意地為人民造福。

  【篇二】

  榜樣是指路的明燈,是前行的航標。廖俊波同志就是我們的標杆。我的學習體會是要做到“四個有”:

  要有“堅如磐石”的定力。作為基層組織負責人,要像廖俊波同志那樣,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堅定理想信念,維護黨的集中統一,忠誠黨的事業,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用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蹟鼓舞士氣、激勵鬥志,帶領區各套班子和全體幹部,認認真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彰顯秀嶼形象、秀嶼風貌。

  要有“揹著石頭上山”的耐力。經濟新常態下,縣域發展面臨種種困難。作為基層一線,我們要學習廖俊波同志赤手空拳籌建榮華山產業組團,創造從無到有、從荒野到熱土,敢於突破、敢於擔當的勇氣,以不等不靠、主動出擊的姿態,團結全區上下逢山開路、遇河搭橋,全力強港口產業,抓CPL產業鏈專案,抓華峰一攬子專案,抓佳通產業園配套專案,抓海上風電專案,抓冰雪小鎮專案。全力揚清風正氣,做好初信初訪專項整治和積案老案攻堅化解工作,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各項迎檢工作,做好石材行業、機磚廠整治和穩控工作,做好金融風險化解和防範工作。全力塑靈魂氣節,補齊創城工作短板,衝刺創城總評目標。

  要有“樵夫”的毅力。我們要像他那樣,時時處處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重點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治出一批典型,創出一批亮點。加快網格化服務管理建設,解決好平臺再整合、人員再提升、經費再保障等問題,“網”住民生、“網”住民心。

  要有“留得清白在人間”的魅力。公生明、廉生威。廖俊波同志的無私奉獻,換來了群眾的認可和支援。我們要像他那樣,嚴守黨紀黨規,清白做人、乾淨幹事,既管好自己又帶好隊伍,既嚴格要求幹部又真心厚愛幹部,讓幹部在一線安身安心安業。

  【篇三】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南平市委、副市長廖俊波雖因車禍不幸離去,但他在面對各種“誘惑”“橫眉冷對”的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在對待百姓“甘為孺子牛”、“撲下身子,沒有架子”的服務態度,在對待工作“拼、嚴、快、實”的奮鬥精神將被百姓永遠銘記和傳揚。

  廖俊波為什麼會如此深受百姓歡迎和愛戴?據採訪手稿報道,“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村主任胡說,“我們村過去多年是空殼村,零村財,900多人的村子,300多人出去打工了。”“村裡沒錢,你怎麼當村主任,怎麼做事啊?”廖俊波說,“這麼多撂荒的土地要用起來。種花收入多也沒汙染,你們想幹的話,我全力支援!”土地流轉起來,村民有了新奔頭。2016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村財也入賬10萬多元......”,沒有比腳更遠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廖俊波用一名黨員幹部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這句話的真實價值和深刻意義。只要把腳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俯下身子,把百姓所需作為自己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急百姓之所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親臨親為,就沒有過不了的河,解決不好的“難題”。

  在困難面前是否敢於“面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考驗一名黨員幹部黨性是否堅定,能力是否過硬的“試金石”。據採訪手稿報道,“武夷新區用“再造一個新城”的決心做招商、上專案。拆遷,地方幹部眼中的“天下第一難題”,必然繞不開、躲不過。廖俊波恨不得蹬上靴子自己上陣,一怕貽誤發展良機,二怕群眾利益受損......”,這是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是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形象的“再現”,是人民好乾部的“典範”和“縮影”。正是由於在改革創新和扶貧攻堅的道路上有無數像廖俊波一樣“敢於擔當”的優秀黨員幹部,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才取得一個又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和突破性的進步。就拿2016年四川的脫貧攻堅來說,據資料統計顯示,四川省在去年扶貧攻堅中,就有27名優秀黨員幹部在扶貧攻堅中殉職,有50多名在扶貧攻堅中受傷......

  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民族才是優秀而充滿希望的民族。人民的好乾部“廖俊波們”用鮮血乃至生命為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築起了一座座通向富足和幸福的“陽光大道”,應懂得“珍惜”,要心存“感恩”。作為黨員幹部應繼承其“優良精神品質”,踏著“他們”沒有走完的“足跡”繼續前進,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積極主動作為,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事業奮鬥不息!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