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輩對孩子好的短文章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作為長輩對孩子好是一種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作為孩子的又是怎樣對待長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知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1:父母愛孩子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總感覺只有“相見時難別易亦難”的感情最為珍貴。可驀然回首,才會發現,離我們最近、最容易被忽視的是最寶貴的父母的愛。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在外拼了命地賺錢供我們讀書,而我們愛慕虛榮,互相攀比。青春期的叛逆使我們頂撞父母。就拿我來說。13歲的我正處青春期,氣火旺盛,總為一點兒小事而發火。上次我媽在報紙上看到“喝奶茶等於變相吃塑料”這一報道時,便叫我不要再喝奶茶了。我以前與她說過多次我已不再喝奶茶了,這次又講我,我便氣憤的說了一句:“跟你說了不喝了,還說我。”老媽不語,躺在沙發上,捲了卷被子。我當時不知道這一句氣話會傷她之心。之後她沒有過問我這件事了。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真是太不冷靜了!難道就不能心平氣和地和她說麼?“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如果沒有父母,能有我嗎?萬愛千恩百苦生我熟知我的父母啊!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父母也一樣。父母在世時應多孝敬,不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文學泰斗”季羨林就留下了這樣的遺憾。他的母親在世時他未能盡孝。他本想等到自己經濟獨立,生活穩定時再孝敬父母,可是,天不如願啊!

  “孝”是不能等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等到愛你的人遠去時才想起去愛他!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父母奉獻給孩子比宇宙更闊,比海更深的愛,而不需要得到太多。而孩子得到太多,那麼付出的又有多少呢?

  請記住,孩子給父母的一個微笑對父母來說是甜蜜且美好的。

  篇2:父母不是孩子的保姆

  父母不是保姆,這句話說起來也許很可笑,但是現在往往很多父母就是成為了孩子的保姆。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監督下,並沒有完全的學會如何獨立,而是學會了更多的依賴,從某種意義上講,孩子們已經把父母當作了保姆,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的享受自己的生活,可以毫無顧忌地花錢,可以沒有節制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都沒有得到有效地制止和糾正,孩子的父母和保姆有什麼區別嗎?

  做父母的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落後,為了孩子好好學習,很多人將精力大多用在了對孩子的管理上。比如生活事無鉅細地管孩子,使得五六歲的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上小學了不會穿衣服,上中學了還由父母收拾書包,上大學了仍需要大人給洗衣服……這種“保姆式”的管,使孩子沒有自己動手的機會,喪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學習上,有的父母甘當孩子的“柺杖”,陪孩子讀書,幫孩子做作業,不惜重金為孩子請家教……在父母如此不辭辛苦、忘我地付出之中,孩子自幼便養成了依賴性。這種“柺杖式”的管,往往使孩子前功盡棄,功敗垂成。

  近年來,隨著家庭物質生活條件逐漸優裕,對獨生子女寵愛、偏愛、溺愛的風氣也在遂漸擴大。父母把這視為對孩子無私的愛。實際上,看看“溺”字的寫法,當“愛”氾濫成災,如水一般淹沒了孩子,那麼孩子得到的只是一個“弱”字。

  畢竟,我們的父母不能總是陪伴在孩子身邊。退一步講,即便是真心為孩子好,父母也大可不必刻意營造“溫室”並提供“星級服務”。可以說,正是父母無限制的庇護,給了孩子長不大的理由,甚至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權利,以及獨自生活的勇氣。

  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有照顧和撫育孩子的義務,我們可以將自己的生活經驗提供給孩子,但是千萬不可以代替本應由孩子去做的一切。孩子是要走向未來的,而未來的社會是能力型的社會,孩子的生存能力、語言交際能力、自學能力、身心自我調節能力等決定他們未來的發展

  所以,當孩子一點點地長大,我們要適時地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們該做、他們能做、他們願意做的事情。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打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門必修課程。

  德國詩人歌德曾說:“誰若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可以設想,一個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別人,把自己的命運寄託在他人身上的人,怎麼可能會有大的作為呢?如果你真正愛孩子,那就讓孩子每天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不要做孩子的保姆。

  篇3:父母的愛

  今天是母親節,首先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

  突然想起那天作文課上的情形,竟然讓我的孩子們落淚了!

  週三作文課,作文的主題是:父母的愛。總喜歡在作文課前,通過口語交際進行作文課前的鋪墊,這次也不例外,匯入父母的愛及自己對父母的愛。首先讓孩子們想大家介紹一下父母對自己的愛,開始孩子們只是集中在自己生病時,犯錯誤時父母的愛,我就引導:孩子們,其實父母的愛無時不在,早上你們還在夢中時,父母就要起來給你們做飯;當你們高高興興來上學時,父母卻要為了你們更好的生活大品;當放學你們回家了,可是父母還要放下一天工作的疲憊為你們洗衣做飯,孩子們現在你們感覺父母的愛偉大嗎?你們還想說什麼?這時候班裡的氣氛有些嚴肅起來……這是一個小姑娘站起來,說起來了和媽媽相處的一天,很樸實的一天,這個小姑娘卻流淚了,最後竟然泣不成聲了。這是班裡的孩子也似乎在思考著什麼,都低下了頭,若有所思,有幾個孩子眼裡也有了淚花,此時的我也有些傷感,父母對自己的一幕一幕似乎一下也被這個小姑娘都帶出來。看著一個感動但又像翻了什麼錯一樣的孩子,我也就順機開始感化,那孩子們你打算為父母做些什麼……

  這就是一堂作文課,似乎讓學生們在情感中學習意義更大一些,也許孩子們會說到但不一定做到,但是我向他們的心靈已經重重的震撼了,某一天也許會被在餘震,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