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在陽臺要怎麼種呢

  葫蘆,花白色,多在夜間以及陽光微弱的傍晚或清晨開放,故有別名“夜開花”。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葫蘆的生長環境

  瓠瓜為喜溫植物。生長適溫20~25℃。栽培時一般先育苗、然後定植到露地。不耐澇、旱,在多雨地區要注意排水,乾旱時要及時灌溉。

  瓠瓜喜溫,小耐低溫,種子在15℃開始發芽,30~35℃發芽最快,生長和結果期的適溫為20~25℃。長瓠子不耐高溫。

  瓠瓜對光照條件要求高,在陽光允足情況下病害少,生長和結果良好且產量高。

  瓠瓜對水分要求嚴格,不耐早又不耐澇。結果期間要求較高的空氣溼度。

  瓠瓜不耐瘠薄,以富含腐殖質的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為宜。所需養分以氮素為主,配合適量的磷鉀肥施用,這樣才能提高產量和品質。

  葫蘆陽臺的種植方法

  萌芽。先把葫蘆種子用溫水泡20分鐘左右,然後用塊衛生紙或者紗布包起來沁水後放到個小碗裡,放到陽臺或者別的溫暖點的地方,每天都灑點水,保持種子溼潤,大約一個星期左右就會發芽了。我個人是用衛生紙包的,感覺比什麼都好***衛生紙的透氣性特別好***,人家的經驗都是用紗布或者用塑料袋,特別是用塑料袋必須隨身攜帶***用體溫萌芽***,我個人感覺大自然是公平的,如果要求那麼嚴格,物種演變也不會那麼一帆風順。

  盆土。至於什麼盆子對葫蘆而言不重要,但是要儘量深點,可以用深點的花盆,也可以自己做盆,我今年就是用油桶把口切掉,下面鑽孔,做的花盆。土我是從我們這邊的山上自己弄得土,透氣性要有保證。我是按照一層土一層肥再一層防地下蟲的藥來配製的,肥料和防地下蟲的藥是在花店買的。

  栽種。先把盆土用水澆透,然後在表面挖個三四釐米的小坑,把萌芽後的種子芽朝下放好,再輕輕覆上土,再稍微撒上一點水,就行了,一個星期後基本就發出芽來了。

  搭架。我實在陽臺外邊放著的,等葫蘆長到15釐米左右時,在盆裡插上一根竹子或者小棍,讓葫蘆順著爬。順著小棍爬到我中間臥室的窗子上,由於我的窗子外有防盜窗,我就在防盜窗上簡單的用棍搭了個簡易的小架子,就讓葫蘆纏繞在防盜窗上就好了。

  打頂。我是在葫蘆長到50釐米左右打的頂,有人說長到一米再打,我覺得不用那麼嚴格。順著最頂部的嫩芽往下數四五個子,然後用剪刀剪掉或者用指甲掐掉,就算打頂成功了。正常情況下這樣打頂後每個主蔓上留兩個子蔓,等兩個子蔓長到四五十釐米後再打一次頂,讓每條子蔓再發兩條孫蔓,至此,我就不再打了,這樣打頂後孫蔓可能多,可能少,但是,我們畢竟是在盆裡栽的,有多餘的孫蔓或者子蔓都剪掉***不剪也可以,萬事沒有絕對***,留兩個孫蔓就行了,然後就等著葫蘆開花了。我是等葫蘆長大以後才寫的經驗,此打頂過程略,記住不要像想的那麼難就可以了,打頂沒有嚴格的界限,只要不是像仙人掌一樣想讓他斷子絕孫***連根拔起***,葫蘆的生命力很頑強。

  授粉。等葫蘆開花後,先分辨好雄花和雌花。雌花一般與葫蘆藤連線的地方粗且短,在花苞下面隱約能看出個小葫蘆的雛形,雄花與葫蘆藤連線的地方長且細,花苞下面沒有小葫蘆的樣子。經常注意雌花開沒開,一旦開了後,要及時用棉棒沾沾雄花的花粉,再輕輕沾沾雌花中間的位置。也可以直接把雄花摘掉,與雌花相對來個最親密的接觸。因為,陽臺附近很少有蜜蜂的,不授粉葫蘆是不會長的。

  成熟。雌花授過粉後,就會一天天長大,成熟後,不用急著採摘,需等到葫蘆寶寶徹底乾透後再採摘,否則摘下來的葫蘆會萎縮的。那時候哭都來不及。

  葫蘆的作用

  瓠瓜用途: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果實老熟後經一定處理可作容器,如酒壺;生活用具,如水瓢;鳴蟲玩具,如蟈蟈葫;及觀賞品等。

  在古代,瓠瓜是製作樂器的重要原材料,其價值不亞於絲竹。《堯典》中有匏為八音之一的說法。葫蘆笙最 早載於漢代的《禮樂志》:“有葫蘆笙。”後來晉崔豹《古今注》又一次提到:“瓠有柄者懸瓠,可以為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和則漆其裡。”這句話是說長柄葫蘆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的葫蘆最佳。除了笙、竽等簧管樂器外,瓠瓜還可以做絃樂器或彈撥樂器的共鳴箱。瓠瓜還可以做鴿哨,分很多種,製法各異。

  “葫蘆絲”在民間稱為“葫蘆蕭”,別處也有稱為“葫蘆笙”,名稱的變化原因說法不一,有說是解放初期,知識青年下鄉,將傣族不標準的漢語“蕭”誤聽為絲而得名,有說是為了區別於哈尼族的“蘆笙”又區別於“蕭”***蕭無簧***,故文藝工作者將它定名為“葫蘆絲”。說以前者居多。葫蘆絲的傣語名稱為“篳朗道”,“朗道”為“葫蘆”的傣語名,“篳”為傣語對吹管樂器的總稱。德昂語稱“篳格寶”,阿昌語稱“拍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