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記憶體頻率越高的顯示卡越好嗎

  視訊記憶體頻率是用來描寫特定顯示卡相關效能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指標之一,所謂視訊記憶體頻率就是指顯示卡在正常工作時,該顯示卡中的視訊記憶體的相關工作速度和處理頻率,視訊記憶體頻率以MHZ***兆赫茲***為單位進行計數,通常情況下,視訊記憶體頻率越高的顯示卡對影象的處理能力也就越強。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視訊記憶體頻率。

  視訊記憶體頻率一定程度上反應著該視訊記憶體的速度。視訊記憶體頻率隨著視訊記憶體的型別、效能的不同而不同,SDRAM視訊記憶體一般都工作在較低的頻率上,一般就是133MHz和166MHz,此種頻率早已無法滿足顯示卡的需求。DDR SDRAM視訊記憶體則能提供較高的視訊記憶體頻率,主要在中低端顯示卡上使用,DDR2視訊記憶體由於成本高並且效能一般,因此使用量不大。GDDR5視訊記憶體是目前中高階顯示卡採用最為廣泛的視訊記憶體型別。不同視訊記憶體能提供的視訊記憶體頻率也差異很大,中高階顯示卡視訊記憶體頻率主要有1600MHz、1800MHz、3800MHz、4000MHz、5000MHz等,甚至更高。低端的顯示卡***除已下線的***也在500MHz以上。SDRAM在極其低端的顯示卡上.顯示卡是GDDR3***也即為D3顯示卡***.與中高階的 GDDR5還有很多已經淘汰了的D2 D1顯示卡.基本上SDRAM已經看不到了.已經被DDR SDRAM所取代

  視訊記憶體頻率是非常特殊的,一般我們在相關顯示卡資訊中看到的視訊記憶體頻率大小隻是廠家對其的設定大小,而不等於顯示卡實際工作時產生的視訊記憶體頻率大小,當計算機執行一些比較大或者畫面比較精細的程式和軟體時,就會發生超頻現象,即實際工作的視訊記憶體頻率大於廠家設定的標準視訊記憶體頻率。因此,超頻的大小和極限也會成為顯示卡在市場上的一大賣點,超頻大的顯示卡能力也會更加強大,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對於計算機效能的需求。

  為此,很多人會因視訊記憶體頻率產生一些問題:一張顯示卡是不是視訊記憶體頻率越高就會越好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看影響顯示卡效能的幾個主要指標。第一是Shader Processors ROP TMU,這項功能如果指標越高,代表顯示卡越先進,對影象的處理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就越強,兩大主流顯示卡經常以此為指標進行比拼;第二是核心頻率,核心頻率直接影響到顯示卡處理影象的速度,即計算機在影象上的反應速度,核心頻率越高,計算機就能夠顯示出更加完美的畫面而不發生卡頓或失真現象;第三是視訊記憶體和視訊記憶體頻率,這項指標也影響了顯示卡對於影象處理的能力,視訊記憶體和視訊記憶體頻率越高,就越能配合核心頻率高的顯示卡作出更加完美的反應力;第四是視訊記憶體寬頻,視訊記憶體寬頻即頻率和位寬,表達顯示卡的內容更吞吐量,通常情況下,視訊記憶體寬頻越高,顯示卡的能力和效能越強,越能滿足更大型的遊戲或者程式執行而不發生bug或錯誤。這四項是最能夠直接影響顯示卡效能的指標,除此之外,顯示卡還受其他很多因素影響。

  說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明白了,並不是視訊記憶體頻率越高的顯示卡效能也就越好,越適合自己,影響顯示卡的指標太多,除非是其他指標都是在相同數量級的情況下,視訊記憶體頻率越高那麼它的效能就越強,但一般我們很難分辨,總之判別顯示卡是不是好顯示卡,我們還需要綜合瞭解並考慮,只要滿足自己的需求,顯示卡都能夠為自己的計算機提供出最真實最完美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