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九華山旅遊景點攻略
九華山為地藏王菩薩道場,分為東九華和西九華,東九華山在安徽池州,一般介紹地藏王菩薩道場時均以安徽九華山介紹,所以東九華山廣為人知,而西九華山卻默默無聞。西九華山位於河南東南隅的省直管縣固始縣東南境,屬大別山脈中段,為國家4A級景區,觀賞面積80平方公里,是中原地區最大的集“茶、竹、禪、山水情”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勝地。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九華山旅遊景點介紹攻略
九華山間,遍佈深溝峽谷,垂澗淵潭,流泉飛瀑,氣象萬千,宛如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它處處有景,人移景換,清代時概括有“九華十景”。[5]
對外開放後,新闢八大景區,百餘處新景點。新老景點交相輝映,自然秀色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時景、日出、晚霞、雲海、霧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觀,美不勝收,令人讚歎不已,流連忘返。素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
九華山開闢為大願地藏王菩薩道場,成為一千多年來僧侶及大眾的朝聖地,緣起於新羅國僧人“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新羅國***位於朝鮮半島南端***王族金喬覺***696 —794年***,24歲時削髮為僧,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于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巖洞棲居修行。當時聖山緣起九華山為青陽縣閔員外屬地,金喬覺向閔氏乞一袈裟地,幾畝或數頃都不在話下,何況只是區區一袈裟地,閔氏自然不暇思索、慷慨應允,此時只見金喬覺袈裟輕輕一抖,不料展衣後竟遍覆九座山峰。這使閔員外既十分詫異,又大開眼界、嘆未曾有,由靜而驚,由驚而喜,心悅誠服地將整座山獻給“菩薩”,併為持戒精嚴、艱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廟宇,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大師有了修行道場和收徒弘法的條件。金喬覺由此威名遠揚,許多善男信女慕名前來禮拜供養。連新羅國僧眾聞說後,也相率渡海來華隨侍。閔員外先讓其子拜高僧為師,遂後自己亦欣然皈依、精進修行。至今九華山聖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隨侍者,即為閔氏父子。
金喬覺駐錫九華,苦心修煉數十載,唐貞元十年***794年***,於九十九歲高齡,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根據金喬老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並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由此名聲遠播、譽滿華夏乃至全球,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並稱的地藏應化聖地。
九華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別在神光嶺、百歲宮、雙溪寺。神光嶺肉身殿是安置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稱“地藏塔”。
歷經唐、宋、元各個時期的興衰更迭,九華山佛教至明初獲得顯著的發展,清代達到鼎盛時期,有寺廟300餘座,僧尼4000多人,“香火之盛甲天下”。今存寺廟90餘座***其中9座列為全國重點寺院,30座列為省級重點寺院***,有僧尼近600人,自唐代至今,九華山自然形成的僧人肉身達15尊,現可供觀瞻的有5尊,其中一尊仁義師太肉身是當今世界上惟一的比丘尼肉身,佛像6300餘尊,藏曆代經籍、法器等文物2000餘件。
“肉身”寶殿
明萬曆年間,朝廷賜銀重修地藏塔殿,賜額“護國肉身寶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豐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焚燬。光緒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規模重修,移殿門正南向,門額懸掛“東南第一山”橫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北洋軍閥政府總統黎元洪,書贈“地藏大願”匾額。1955年和1981年又經兩次重修。建築面積為705平方米。 肉身寶殿,俗稱“肉身殿”,又稱“肉身塔”,坐落在九華山神光嶺***老爺頂***上,為佛教徒朝謁九華聖地的主要場院所,這裡因主供地藏菩薩,故與一般佛寺不同。因地藏為幽冥教主,佛門大菩薩,故地位在閻王之上。這裡的地藏像與眾不同,身軀高大,骨瘦如柴,是其苦修生活的真實寫照,這在地藏造像中可謂獨一無二。
肉身殿是典型的宮殿建築,殿高15米,門朝西南,紅牆森嚴,巍峨雄壯。入殿須登八十一級臺階。站在臺階之下,舉目仰望,可見南門廳上兩塊匾額。上額書“肉身寶殿”,下額書“東南第一山”。塔東側有明刻石碑《地藏聖蹟碑記》,為明萬曆年間劉光復所撰寫。與塔基相平處橫一巨石,似人工洞頂,南面鐫刻“磐石常安”橫幅;北面雕著“神光異彩”四字。
大殿四周迴廊上方雕樑畫棟,仙鶴、麋鹿等珍禽異獸,牡丹、靈芝諸鮮花奇草,栩栩如生、鮮豔奪目。迴廊有石柱20根,南北簷下石柱上均刻有楹聯,北邊是:“誓度群生離苦趣,願放慈光。南邊兩副,一副題著:“心同佛定香火直,目極天高海月升”;另一副是:“福被人物無窮盡,慧同日月常瞻依”。兩副對聯的首字連讀是“心目福慧”,表示“心中目前”不離地藏、終能修到“福慧”圓滿。
此殿莊嚴雄偉,是塔殿式建築,上蓋鐵瓦,四角有宮殿式翹簷。殿宇面闊三間,進深16米,地面平鋪漢白玉石。中央為1.8米高的漢白玉塔基,上矗七層八面木質寶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層八面皆有佛龕,每龕均供奉地藏金色坐像,共大小不等五十六尊,塑造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木塔外為漢白玉神臺,上有雙手捧圭的十殿閻羅立像,朝奉著“幽冥教主”地藏菩薩。塔基四角有回柱頂樑,塔內是供奉金地藏肉身的三級石塔。塔前懸著鏤空八角琉璃燈,終年不分晝夜燈火長明。
圓通寺
圓通寺位於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青陽縣城向西圓通寺南六公里處***,“蓮花峰”東邊山腰的平頂上,系地藏王菩薩金喬覺東渡入唐,卓錫九華一袈裟之地,屬九華山佛教協會九十九座開放寺廟之一。圓通寺始建於明朝初期年間,歷史悠久,據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戰亂時期,來九華山後山,帶領將軍察看地形,見山勢峭拔,四季煙雲飄渺,每逢秋高氣爽,晨霧繚繞,紅葉滿山,群巒疊翠,環境優雅,宛如世外桃源,常有“蓮峰雲海”美景顯靈,實為修道參禪,修身養心的寶地,遂在此建廟供佛。
圓通寺現建有三聖殿;觀音殿;寮房等。2009年10月緬甸華僑劉國璽全家為寺院捐贈了釋迦牟尼緬甸玉佛像,法身長8.48米,高3米,寬1.3米。住持釋仁友法師發下巨集願,擴建寺院,先把玉佛從山下運到寺院,然後建設玉佛殿,山門殿;地藏殿;圓通殿;大雄寶殿;齋堂等。力爭把圓通寺建設成有一定規模的道場,同時為九華山再添一旅遊景點。
化城寺
化城寺四周環山如城,是九華山的開山主寺,歷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薩道場,是九華的“總叢林”。位於九華街,坐落在芙蓉山下。迎面是一座圓形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個月牙形的蓮池,名月牙池,傳說為當年地藏放生池。
蓮花峰位於九華山北部,海拔937米。主峰兀立,峰頂削尖,萬瓣疊嵌,氣勢峭拔。遠眺石骨花胎,如含苞待放的蓮花。
主要景點有喬覺禪林、神仙叨酒、雲門峰等。
十王峰
九華山最高峰,海拔1342米,其次為七賢峰***1337米***、天台峰***1306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三十餘座,雲海翻騰,各展雄姿,氣象萬幹。
險峰多峭壁怪石,天台峰西“大鵬聽經石”,傳說有大鵬聽地藏菩薩誦經而感化成石。觀音峰上觀音石,酷似觀音菩薩凌風欲行。十王峰西有“木魚石”,缽盂峰有“石佛”,中蓮花峰有“羅漢晒肛皮”,南蠟燭峰有“猴子拜觀音”等等,惟妙惟肖,越看越奇,耐人尋味。
又有幽深巖洞,堆雲洞、地藏洞相傳金地藏最初來九華時曾禪居洞內。還有老虎洞、獅子洞、華嚴洞、長生洞、飛龍洞、道僧洞等,均為古代僧人居室,清靜雅緻,極利禪修。
九華山山水風景最著者,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台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巖瀑布、蓮峰雲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閔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宮、花臺錦簇、獅子峰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鬆等名勝。
天台
九華勝景在天台。天台峰是九華山的主峰,海拔1300多米。有“不登天台,等於沒來”的說法。從九華街上天台,約15裡山路,沿路經過很多風景點。當你氣喘吁吁,到達天台正頂,眼前的景色,將使你胸襟開闊,疲勞頓消。四周群山匍伏,遠望九華街,只有巴掌那麼大了。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清冽的山風送來陣陣松濤、使人陶醉。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有一巨石上刻“非人間”三字。此時此刻,真使人有身臨蓬萊仙境之感。在天台上看日出,據說其瑰麗景色不亞於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因此“天台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