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難忘的畫教學反思

  《一幅難忘的畫》是一篇自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孩子一讀就懂。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一幅難忘的畫》這篇課文,講一個孩子去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寫生,那裡有山有水,河中央還有一條船,孩子正在畫時,船划走了,孩子著急時,船回來了,孩子畫完後,船又走了,媽媽說畫美還有比畫更美的,讚揚划船老大爺心靈美。

  課文講後,我問孩子,在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心靈美的人嗎?六十七個孩子只有兩個舉起了小手,我的心一陣顫抖,感覺現在的孩子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鏡,缺少一顆感恩的心。現在的孩子在家裡都是小皇帝,一切都圍繞著他們,而他們覺得家長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看到這個現象,我改變了自己的教學思路,老大爺的心靈美孩子們都知道***課文的中心啊***,可他們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問孩子,你們覺得文中的小男孩是個怎樣的孩子?***聰明,懂事,可愛***孩子們的回答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就又問,如果你遇到這位老大爺,你是否能感覺老大爺心靈美,是否能感覺到老大爺的真誠,你是否真的從內心感激老大爺?通過我的誘導,孩子們終於說出小男孩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接著孩子的話題,我讓他們說說生活中該感激誰?老師,父母,同學,孩子們開始紛紛發言。

  是啊,學會感恩,一個人的生活才會幸福,一生才會快樂,如果一個人看不到人世間的美,眼中只有醜和惡,他就永遠不會快樂,要想使孩子快樂成長,首先學會感恩,學會發現美……

  範文2

  《一幅難忘的畫》是一篇自讀課文,內容比較淺顯,孩子一讀就懂。為遵循“四個不教”,於是我決定以此文為載體,教給孩子們分辨文章的主人公是誰的方法。

  首先抽每組的6號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次請孩子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內容。然後把任務拋給孩子們:“孩子們,你們認為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呢?為什麼?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統一意見、展示彙報。”孩子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我走進各組才發現,各小組不能統一意見,有的認為主人公是老爺爺,有的堅決認為是“我”,小組內分歧很大,有的小組甚至爭吵起來……

  怎麼辦?還是必須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彙報?何不讓場面更激烈一些?於是馬上讓教室成為辯論場,把孩子們分成兩大陣營進行爭辯……教室一片火熱場面,孩子們爭辯得面紅耳赤……漸漸的贊成本文主人公是“我”的一方聲音小了、最後消失了。在爭辯中孩子們逐漸掌握了分辨文章主人公的方法了……

  課後我想,如果我沒及時走進小組討論中,如果我沒及時調整展示形式。那,這節課孩子們的參與面不會這麼廣、分析度不會這麼深、掌握分辨文章主人公的方法不會這麼多……這節課再次讓我認識到:隨時關注孩子的課堂生成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

  西師大版第七冊課文:《一幅難忘的畫》原文

  一張白紙上畫著這樣的景象:寬闊的雲天下面,一條河,一隻船,船上安然地坐著一位老大爺。線條簡單極了,色彩也不鮮明。老大爺的神情有些特別,親切而又陌生地盯著什麼,手裡拿著菸袋,嘴巴微微地張著。這樣一幅簡意單的畫,卻被放在了我習作本的首頁,是因為它有不平常的來歷。

  一次,媽媽帶我到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去寫生。

  “媽媽,你看哪,這兒的河水多美,還有小船!”我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身旁清澈的河水,粼粼的水波上停泊著的一隻小木船,立刻高興地畫起來。

  可是,我正要畫那隻小木船時,一陣水波散開,小木船划走了。“真倒黴!人家好不容易畫的。缺了只船,怎麼行呢?媽媽……”我急哭了。我想媽媽一定會來幫我出主意的。可是,沒有人應聲,媽媽到前邊的河灘上揀鵝卵石去了。我懊惱極了,真想把畫夾子摔了。

  這時,就像一個奇蹟,船居然劃回來了。夕陽下的船伕似乎沒有什麼表情。小木船準確無誤地停在原來的地方了。我高興得直想跳,趕快繼續畫起來。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

  “畫完了嗎?”這聲音很粗重,是船伕在問。

  “就差一點兒了。”

  “別急,我等著。”

  我感到高興,還有一些激動。畫完了,我大聲說:“謝謝您,老大爺。”老大爺笑了笑,划著小木船走了。我轉過身來,發現媽媽已在身後。她輕輕地說了一句:“風景是美啊,可是最美的還不是風景。”媽媽的話在我心中久久迴盪。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