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我教學反思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呈現出來的方面也不是單一的,那麼學習不一樣的我的時候,教師怎麼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下面是小編精心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非常需要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從而充滿自信地迎接人生的新階段。 在“不一樣的我”這個主題中,我們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先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區別於任何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的意識;進而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外形、名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獨特性,藉助社會評價來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在為期兩週的主題中,我們為每個孩子提供認識自我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名字的故事”中,幼兒認識了自己的名字,瞭解自己的名字的含義和名字背後的故事,然後再“我的標記牌”中,運用各色卡紙和皺紙等材料,裝飾自己的標記牌,體驗與眾不同的創新所帶來的快樂。“把我的名字唱出來”這個活動中,幼兒在反覆哼唱自己的名字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名字產生喜愛與自豪之情。活動中,幼兒以快樂的情緒,不僅體驗歌曲旋律的流暢性,也感受到了以接龍形式唱歌的有趣。
活動“我,喜歡我自己”,幼兒通過欣賞故事,從故事中的青蛙從自信滿滿到否定自己、失去信心,而後又恢復自信的心理變化過程中,進一步認識自我、瞭解自我,並學會了大膽的評價自我。他們在努力展示自己長處的過程中,逐漸樹立了自信心。
動“多麼了不起”和“閃亮的星空”,都是通過同伴間的互相評價,找到同伴的優點,體會被別人讚美的快樂,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活動中,我有意識地先請劉亦心、盛林等幼兒先站在集體面前接受讚美。不夠自信的劉亦心起先還找各種理由不願意上來,當我把大家對他們的讚美之辭寫在即時貼上,並逐條貼上在他的身上時,我看到他的神情變得相當自豪了。我引導孩子們互相觀看身上的優點,讓他們知道自己都是個了不起的孩子。活動後,大家都把這些小紙片小心的收藏起來,他們要讓這些優點永遠伴隨著自己。
我們的班級就是一個美麗的夜空,每個小朋友就是夜空中一顆閃亮的星星,他們都放射著自己獨特的光芒。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下,我們大四班的夜空變得更加美麗!
篇2
科學活動“不一樣的我”這節課讓幼兒比較自己與同伴外部特徵的異同,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活動一開始我讓幼兒觀察斑點狗、樹葉等物品的不同之處。然後我發給每個幼兒一把鏡子,讓幼兒與同伴一起照照有哪些不同之處,接著再讓幼兒作記錄。第三步我讓幼兒說說自己有哪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明顯特徵。再做集體記錄。最後做遊戲“尋人啟示”本節課的重點是能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
從幼兒操作的情況看,記錄與同伴的不同之處記錄的很少。分析原因,首先我覺得可能是我沒有讓幼兒的充分的觀察與交流,使幼兒沒有了發散性思維。比如有的幼兒有兩個旋渦,有的幼兒牙齒駐牙了,這些都沒看出來。第二個原因是平時讓幼兒自己作統計的機會太少,幼兒很少接觸到統計表,所以有的幼兒操作不是很熟練,因此我覺得象這樣的統計表也可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供幼兒操作。本節課在集體統計時又由於時間太緊幼兒沒有充分說的時間,因此我覺得這個步驟改為以小組為單位來作統計,每個組發一張統計表,然後再安排遊戲“尋人啟示”讓幼兒說出小朋友的外型特徵但不說出名字,讓幼兒來猜猜這個人是誰。這樣記錄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幼兒也能說的更充分。
教師如何教育好孩子:
一、進行賞識教育,鼓勵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是樹立孩子自信心,鼓勵孩子成功的前提。我家一貫採取賞識、鼓勵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讓她正確認識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樹立自信,戰勝困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在我們家中專門為孩子設立了“成功箱”,記錄孩子成功的事例,珍藏孩子的獎牌、獎狀,以此來鼓勵孩子樹立自信,敢於走向成功。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們長期從事某種活動形成的比較固定的行為和傾向。這種行為和傾向一旦形成,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則就會感到不適。因此,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首先抓學習態度作風,經常檢查孩子是否專心讀書,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是否工整,對學習能否知難而上,持之以恆;第二抓作業,察看孩子放學回家是否自覺做作業,做作業前是否複習,做完作業後是否檢查,對老師指出的錯題、錯字是否更正了,作業本是否整潔;第三抓能力,察看孩子是否有複習、預習、記憶、思考、寫作、運算的能力;第四抓技能技巧,察看孩子的作業是否格式正確,寫字是否又好又快,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學習效率如何。
當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從“強制”入手,嚴格要求、耐心講解、仔細觀察、隨時糾正;具體指導,一點一滴地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發揮模仿優勢;因勢利導,發現孩子自覺學習的行為時要及時鼓勵,使之鞏固,逐漸形成習慣;不斷提出新要求,要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提出要求;創造學習條件,讓孩子在書桌上學習,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三、與家長搞好配合。
我感到世界上再沒有比家長更無私的人了!他們總是想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送給自己的孩子,而從來不考慮索取回報。有時,學生上課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等,作為老師,不能採取無所謂的態度,要從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的前提出發,對此進行了嚴厲批評。同時,還要心平氣和地與家長交談、溝通,幫助家長弄清事實,瞭解他的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孩子的態度如何,不能在學校老師說一個樣兒,回家後家長又說另一個樣兒,導致老師與家長髮生誤會,讓家長進行妥善處理,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孩子正確理解老師的批評,並改正錯誤。
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人們對自己的言行帶來的社會價值進行自我判斷後產生的情感體驗。當一個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時,就要對相應的事情負責。但是,孩子做事往往更多地重視行為過程本身,而不太重視行為的結果。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必須讓他們養成對自己的行為結果負責的習慣。訂立責任合同,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麼、怎樣做,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讓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引以為榮。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大人經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慢慢地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只有學會了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讓孩子對自己某些行為造成的不良後果設法補救,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玩具,一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也許對方會認為損壞的玩具沒多少錢,或認為小孩子損壞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賠償,但家長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誰造成不良後果,就該由誰負責。當然,父母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負責任,才能讓孩子有模仿物件。
五、藝術地誇孩子。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話一點也不假,可真要想把孩子誇好,還得做到以孩子為本,講究誇的藝術。誇孩子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誇孩子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某種心理需要,而是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為的發展。有的家長因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務,在繁忙勞累的狀況下,與孩子交流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嫌他們囉嗦,就隨便迴應孩子幾句愛聽的話,以便擺脫孩子的糾纏,這樣,容易將錯誤的言行進行肯定,造成誤導;也可能對應該充分肯定的好行為表現冷漠,影響了孩子的積極性。所以,誇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耐心傾聽他們的講述,並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然後,再對應該肯定的言行進行充分地表揚。同時,也要對不正確的言行進行正面的引導和教育。
誇孩子要適時,採用事前誇,使孩子養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標,並進行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提高自主行動的能力;事中誇,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刻苦鑽研的學習精神;事後誇,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質。
誇孩子要適度,做到語言適度、真誠。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注意用不同的語言語氣進行表揚。語態適度,誇孩子要表現出熱情。特別是低幼年齡的孩子,在口頭表揚的同時,可配合使用舉舉大拇指、摸摸頭、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體語言強化誇的效果,誇孩子的熱情態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斷進步。
誇與獎相結合。通過經常性的表揚,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從正面逐漸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惡、醜,對培養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將表揚和獎勵結合起來,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但適當的物質獎勵也必不可少。雖然,給予孩子的物質獎勵從數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需要,一種滿足,甚至可以轉化成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
“自誇”與“他誇”相結合。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多是被大人寵著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只能讓別人說自己好,聽不得說人家好,也很少去看別人的優點。因此,人際關係比較緊張,與同伴相處不好,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如果我們把“自誇”與“他誇”結合起來,讓孩子誇誇自己的長處,可以增強自信,讓孩子誇誇別人的優點,可以克服妒忌心理,養成善於虛心向別人學習的良好品格。經常運用這種互誇互學的方式,能融洽孩子與他人的關係,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孩子健康個性的發展。
只要我們有了正確的態度,又能講究誇孩子的藝術,好孩子就一定能誇出來。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作為國家強制規定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