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最著名的鑽石排名榜

  ,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

  

  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簡單地講,鑽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下面小編來盤點全球十大最著名的鑽石。

  世界最大的鑽石——非洲之星

  庫利南”***Cullinan***”

  說到“非洲之星”或者“庫利南”恐怕無人不知曉,這兩個世紀以來享譽全球的巨型鑽石,至今不能超越。

  1905年南非鑽礦發現了無色透明、無任何瑕疵、質地極佳的重達3106克拉的鑽石原石,以當時礦長的名字命名為“庫利南”***Cullinan***”。新開通的跨大西洋電纜將訊息迅速傳遍全球,當時寶石界行家就估計原礦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由於當時南非屬英殖民地,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全部歸英王室所有。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為“庫利南1號”,也被稱做“非洲之星”,重530.02克拉。

  這顆重達530.02克拉的大鑽石,為水滴型,74切割面,晶瑩完美,並被鑲嵌至英國國王的權杖上。而非洲之星的“同胞們”,則分別鑲嵌在英國女王、瑪麗王后的王冠上。

  被詛咒的——光明之山***Koh-i-noor***鑽石

  這顆頗具傳奇歷史的鑽石,大約十四世紀,印度Golconde地區kollur礦山,原石據說重達800克拉,但被初次琢磨成玫瑰型後,僅重191克拉***186.5舊克拉***。

  “光明之山鑽石”雖然色級不高、顏色偏灰,但在它發現之後的幾個世紀中,卻成為多個國家殺戮與紛爭的源頭,謀殺及叛變事件也與之隨行。輾轉周折,直到十九世紀,“光明之山”重新回到印度錫克王國國王手中,一切才得以安寧。當錫克國王死去後,王國也隨之消失,鑽石便跟隨東印度公司成為獻給維多利亞女王的禮物。

  維多利亞女王為增加鑽石淨度,繼續將其打磨,最後切割成為108克拉的並不太規則的橢圓形鑽石,並於其他碎鑽一起鑲在母后的王冠上,現保存於倫敦塔。

  高貴無比——艾克沙修***Excelsior***鑽石

  艾克沙修”被發現於1893年南非的鑽礦中,原石重達995.2克拉,無色透明,光亮且帶有微藍光澤,質地極佳,因此得到“高貴無比”的稱號。直到1905年“庫利南”被發現之前,它始終位列世界第一。

  整塊原石被琢磨成6粒梨形、5粒卵形和11粒較小的正圓形鑽石,它們的重量由69.7克拉至不足1克拉,總重量為原石的37.5%。

  清澈之石——神像之眼***Idol's Eye***鑽石

  “神像之眼”的原石於1607年發現於印度Golconde礦場kollur礦山,原石重達11050克拉,呈碎塊狀,顏色為自然界極其稀少天藍寶石顏色。經過精心設計,這塊原石被琢磨成若干顆鑽石,其中最大一顆重70.2克拉,呈古式三角形,顏色清澈淡雅,象神的湖水般的眼睛晶瑩剔透,因為被成為“神像之眼***Idol's Eye***”。因為在最早的阿拉伯故事《一千零一夜》***《Thousand and One Nights》***中提及過,所以還被稱為“天方夜譚”。

  有故事說,此鑽石曾被歐洲王子送給愛人以重修舊好,這個暫無考證。但是有傳說將“神像之眼”說成“有詛咒的鑽石”,那是很多人將它與“梵天之眼***Eyes of Braham***”混淆了,關於“梵天之眼”的故事,我們在下一頁講述。

  目前這顆鑽石屬於倫敦的格拉夫公司***Graff Diamonds***,並曾於1973年以 $1,100,000 在美國拍賣會拍出。

  最大的粉紅色鑽石——光明之海***Nur-Ul-Ain ***鑽石

  “光明之海”發現於17世紀初,與之前說過的“光明之山”同出自印度Golconde地區著名的kollur礦山,是世界上最大粉紅色鑽石,原石重達787克拉。

  “光明之海”的音譯為“達亞伊諾爾***Nur-Ul-Ain ***”。又稱“大莫臥兒”,因為“光明之海”最初屬於古印度南部的一個王公,後進貢給統治印度北部的莫臥兒皇帝傑汗沙赫,而此時“光明之海”與“光明之山”同在莫臥兒皇宮裡,並被珍藏了多年。後來古印度工匠將“光明之海”琢磨成一粒重約300克拉的高玫瑰花形鑽石,於“光明之山”一同鑲嵌在皇帝寶座上。

  但是這個粉色鑽石並不像“光明之山”如此波折,1739年波斯攻入莫臥兒帝國將這些鑽石做為戰利品帶走。自此之後,“光明之海”一直藏在波斯***今伊朗***的宮廷中。大約由於它那古老的高玫瑰花外形不美觀,曾改磨過一次,重量減為176克拉。 1958年伊朗國王結婚時,“光明之海”再次被琢磨成60克拉巨型圓形鑽石,鑲嵌在國王的王冠正中間,並改名為“光明之眼”。

  最美的傳奇鑽石——攝政王***The Regent***鑽石

  攝政王鑽石是一顆美麗、優質的鑽石,一聽到名字就知道這又是一顆與皇室貴族關係密切的珍寶,而它與其他美麗的寶石一樣有著神祕的噩運之說。

  在法國盧浮宮的阿波羅藝術品陳列館,展出這一顆巨大的方形白色鑽石,這就是“攝政王”。這顆 140.5克拉的鑽石是由重達 410克拉的原石切磨而成的,整個設計加工用了兩年時間,花費了 25,000 美元。

  當時它的主人是英國駐印度的要塞總督,湯姆皮特將其送回英國加工後命名為“Pitt”鑽石。不久總督將其賣給了法國統治者奧爾良公爵菲利浦,它被命名為“攝政王”***The Regent***,1772年,在路易斯十五的加冕典禮上,“攝政王”鑽石鑲嵌在他的王冠上。

  1792年,“攝政王”鑽石與法國王室的其他珠寶一起被盜,約過了一年多時間,在巴黎的一幢木結構房屋頂樓的裂縫內,找到了“攝政王”鑽石,因此它又回到了法國皇家珍寶庫。l799年拿破崙自命為第一執政官,法國王室珠寶被用作各種籌集貸款的擔保,阿德吉唐特將軍經手抵押了許多鑽石,包括“攝政王”鑽石。之後拿破崙率領的軍隊征服了義大利,帶回了大量的貴金屬和寶石,法國的珍寶庫又開始豐富起來。拿破崙還贖回了曾經典當和抵押的大多數鑽石及“攝政王”鑽石。拿破崙把這顆鑽石鑲嵌在寶劍的護手上。此後,鑲有“攝政王”鑽石的寶劍被拆開,又把這顆鑽石鑲在另—把新做的寶劍上,周圍還鑲有玫瑰型的鑽石和其他的鑽石。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被擊敗了。恢復君主政體後,查理十世把“攝政王”鑽石鑲嵌在王冠上。拿破崙三世和歐仁妮結婚時,王室珠寶匠曼塞爾·巴布斯特為歐仁妮王后設計了一頂新的王冠,並鑲上“攝政王”鑽石。

  1887 年,法國政府曾拍賣了一批皇家財物,其中“攝政王”標價600萬法郎未被拍出。之後又經多次更換主人,直到1945年,才被收入盧浮宮。

  說到這裡還未把巨鑽的來源交待清:那是1701年,印度的鑽石礦還正在開採,一個在礦上服勞役的奴隸首先發現了這顆巨鑽,奴隸把改變自己命運的希望寄託於它,於是故意把自己打傷,並將鑽石藏在繃帶裡逃出了礦區。可悲的是他輕信了一個水手,託他將鑽石脫手,共分錢財,而水手背信棄義將鑽石賣給英國駐印度官員後,不僅自己獨吞了所獲鉅款,還將那想改變命運的奴隸謀害致死。至今,巨鑽的第一個主人已離開人間300年了。而這之後巨鑽輾轉周折的故事,也成為其名貴的印證。

  黑色奧洛夫鑽石

  “黑色奧洛夫”的出名,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有著優良的質地和精湛的切割工藝,更因為它那冥冥中不可知的力量。在過去它的持有者們,無一例外的選擇了用跳樓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塊黑鑽石的歷史始終是謎,傳說它以前的名字叫“布拉馬之眼”,有195克拉,不可切割,鑲嵌在古印度朋迪榭裡地區的一座印度教神像“梵天”的眼睛上。“梵天”也就是印度教中三大主神之首的“創世神”,所以也被稱作“創世者之眼”。黑鑽“創世者之眼”展轉於世界各地,於18世紀來到俄羅斯,成為了奧洛夫公主珠寶盒內的一件珍品而被命名為“奧洛夫”。經過後來一系列的自殺事件和它本身的顏色,最終它被人們稱為“黑色奧洛夫”。

  帶著希望還是厄運——希望之鑽***The Hope***

  在網際網路上看到關於“希望之鑽”的說法真是多之又多,而很多都因為其形狀和顏色,與“神像之眼”混淆,而又因為其神奇的傳說與“黑色奧洛夫”混淆。

  但事實是,“希望”之所以著名且昂貴,是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深藍色鑽石,而“神像之眼”為清透的淡藍色。

  至於那些傳說,可能同樣因為出自印度,又同樣帶來過死亡與殺戮才被人想象出來。而其真正的身份是由著名的“法蘭西之藍”切割成而。

  鑽石是1660年左右法國人印度Golconde地區kollur礦山買到的,時稱“塔韋尼埃之藍”,屬於鋼青藍色,原石112克拉。

  1668年,塔韋尼埃回到法國,在凡爾賽宮向法王路易十四展示了他在印度的收穫,路易十四買下了包括這顆藍鑽石的四十餘顆鑽石。宮廷御用珠寶匠Sieur Pitau將其切割成67.125克拉梨形鑽石,鑲嵌於黃金底座,連上緞帶後作為國王在典禮上使用的項飾。路易十四稱其為“王冠藍鑽”或者“法蘭西之藍”。

  1749年,路易十五將其重新琢磨,鑲於自己的金羊毛勳章上作為掛件。路易十五死後,這顆鑽石就沒有被正式使用過。

  法國大革命期間,“法蘭西之藍”失竊,20年後,一顆45.52克拉被成為“希望”的深藍色鑽石驚現於世,而經考證,“希望”正是曾經的“法蘭西之藍”。

  被切割成擁有對稱面的第一大鑽石——仙希***Sancy***鑽石

  仙希鑽石為淺黃色,重達55克拉,雙重玫瑰車工的梨形世界名鑽,源自於印度,是被切割成擁有對稱面的第一大鑽石。

  當時約在1570年有一位使者名叫哈利申斯***Nicolas Harley, Seigneur de Sancy***買了這顆鑽石。後來便借給法皇亨利三世***Henry III***,放在帽子上。亨利四世也借來做抵押,籌措資金擴充軍備,讓哈利申斯位居財政高官。之後被委任為英國大使,才賣給依利沙白女皇一世***Queen Elizabeth I*** ,再傳給佔士一世***James I***、查理士一世***Charles I***、查理士二世、佔士二世,再賣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世***Louis XIV***。 從此The Sancy Diamond在法國皇室內傳承,直至法國大革命,於1792年皇室珠寶被竊,鑽石也失去下落。到了1828年俄羅斯皇子丹美洛Demidoff曾配戴申斯鑽石。1865年將它賣給印度富商Sir Jeejeebhoy,1906年William Astor買了這顆鑽石作為兒子的結婚禮物,而媳婦借給法國博物館展覽,1964年William Astor的媳婦過世,英國政府宣稱The Sancy Diamond乃英國皇室國寶,直至今日此鑽石仍在法國政府手中,可在法國羅浮宮Louvre Museum見到。

  充滿愛情故事——泰勒-伯頓***Taylor-Burton***鑽石

  “泰勒-伯頓”鑽石,1966年發現於南非Premier礦場,原石重達240.8克拉。由哈利·溫斯頓***Harry Winston***對其進行切磨,修整長69.42克拉的梨形鑽石。而這顆鑽石另一個出名的原因,則是與著名電影明星伊麗莎白-泰勒有關。

  1969 年,在紐約的拍賣會上正在拍賣一枚 69.42卡拉的名為“卡地亞”的梨形鑽石。在此之前,伊莉莎白-泰勒已經知道這是當時價格最高的鑽石。她告訴丈夫理查-波頓一定要得到這枚鑽石。

  在拍賣會上泰勒的代理人碰到了競爭對手,聽到這個訊息,泰勒在電話中就哭了起來,波頓拿起電話說:“什麼價錢都好,一定買下來。”最後,波頓花費 110 萬美元將鑽石買下。從此,“卡地亞鑽石”變成了“泰勒-伯頓鑽石”。

  之後,泰勒又花了十萬美元買了一條鑽石項鍊與這枚鑽石相配。她讓珠寶製造商專程從紐約飛到她和波頓下榻的地方,量一下她脖子的尺寸,以便讓項鍊可以蓋住她以前因氣管手術所留下的疤痕。

  1973 年 9 月,原出售鑽石的公司向伊莉莎白-泰勒提出,願以雙倍的價錢將鑽石買回,遭伊莉莎白-泰勒拒絕。1978年初,已和波頓離婚再嫁的伊莉莎白-泰勒願以 400 萬美元出售這鑽石。因她想在非洲的波札那建造一所兒童醫院。但此議最後無疾而終。1979年 6月伊莉莎白-泰勒以 250 萬美元賣掉了這枚鑽石。

  羅伯特·懋琬***Robert Mouawad***買下這鑽石後,又重新為其打磨以使其更加光亮,因此,這顆梨形白色鑽石目前的重量為68.09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