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是怎樣形成的

  沙暴係指大風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層所形成的挾沙風暴那麼,?

  有利於產生大風或強風的天氣形勢,有利的沙、塵源分佈和有利的空氣不穩定條件是沙塵暴或強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強風是沙塵暴產生的動力,沙、塵源是沙塵暴物質基礎,不穩定的熱力條件是利於風力加大、強對流發展,從而夾帶更多的沙塵,並捲揚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乾旱少雨,天氣變暖,氣溫回升,是沙塵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氣氣候背景;地面冷鋒前對流單體發展成雲團或颮線是有利於沙塵暴發展並加強的中小尺度系統;有利於風速加大的地形條件即狹管作用,是沙塵暴形成的有利條件之一。

  土壤、黃砂主要成分是矽酸鹽,當乾旱少雨且氣溫變暖時,矽酸鹽表面的矽酸失去水分,

  H2SiO4=SiO3 -2 + H2O***氣***↑

  這樣矽酸鹽土壤膠團、砂粒表面就會帶有負電荷,相互之間有了排斥作用,成為氣溶膠不能凝聚在一起,從而形成揚砂即沙塵暴。沙塵暴本質上是帶有負電荷的矽酸鹽氣溶膠。

  總之,沙塵暴的形成需要這三個條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塵物質。它是形成沙塵暴的物質基礎。

  二是大風。這是沙塵暴形成的動力基礎,也是沙塵暴能夠長距離輸送的動力保證。

  三是不穩定的空氣狀態。這是重要的局地熱力條件。沙塵暴多發生於午後傍晚說明了局地熱力條件的重要性。

  沙塵暴防治措施

  沙塵暴措施

  1.加強環境的保護,把環境的保護提到法制的高度來。

  2.恢復植被,加強防止風沙塵暴的生物防護體系。實行依法保護和恢復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進一步擴大,儘可能減少沙塵源地。

  3.根據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制定防災、抗災、救災規劃,積極推廣各種減災技術,並建設一批示範工程,以點帶面逐步推廣,進一步完善區域綜合防禦體系。

  4.控制人口增長,減輕人為因素對土地的壓力,保護好環境。

  5.加強沙塵暴的發生、危害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的科普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所生活的環境一旦破壞,就很難恢復,不僅加劇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還會形成惡性迴圈,所以人們要自覺地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沙塵暴應急

  應急要點

  ●及時關閉門窗,必要時可用膠條對門窗進行密封。

  ●外出時要戴口罩,用紗巾矇住頭,以免沙塵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損傷。應特別注意交通安全。

  ●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應減速慢行,密切注意路況,謹慎駕駛。

  ●妥善安置易受沙塵暴損壞的室外物品。

  專家提示

  ●發生強沙塵暴天氣時不宜出門,尤其是老人、兒童及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

  ●平時要做好防風防沙的各項準備。

  沙塵暴建議

  1.在沙漠地區種植適宜沙漠乾旱地區生長的植物,如沙棘等,形成地被植物層,從而改善地被環境,固定土壤,降低風速,增加空氣溼度,改善小氣候環境。

  2.在沙漠邊緣種植鄉土品種的低矮灌木和小喬木,改善植被分佈。

  沙塵暴監測

  作為一個深受沙塵暴之害的國家,中國最近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沙塵暴監測站。這個監測站位於中國西部省份寧夏,佔地2平方公里。據稱,這個監測站將在沙塵和沙漠研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是一個沙塵暴多發的國家。每年春季,長江以北地區都會遭受沙塵暴的襲擊。中國近年來大大加強了防治沙塵暴的努力。不僅遍及全國各地的3000多個氣象站被用來協助監測沙塵,而且通過衛星和雷達系統來蒐集資料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