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勵志故事

  生活中感動心靈的小故事,一個個平凡普通的勵志故事,如野花一般芬芳,如月色一樣柔和,如一縷縷春風拂過我們的心田,使我們感動,於細微處滋潤我們的靈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海邊,一家漁民陷入了絕境之中。嚴冬來了,海風掀翻了他們的漁船,恰好又趕上漁夫患上重感冒。天寒地凍,債主上門,他們該怎樣渡過這個難關呢?

  一向樂觀豁達的漁夫第一次沉寂了,臉上寫滿了無奈與悲涼。

  那時,漁民的兒子才16歲。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16歲的兒子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庭正處於絕望之中。“你們別怕,我有辦法。”,兒子說完這話,喝下三大碗熱粥,出發了。他在肩頭挑上兩隻魚簍,信心百倍地奔向大海。

  沒有漁船,沒有漁網,怎樣打魚啊?只見這個16歲的少年,迎著刺骨的寒風,脫光了衣服,一頭扎進了如冰的海水中。

  這時奇蹟出現了:成群結隊的尖尖魚向孩子的身邊靠來,它們鑽進他的腋窩處,腿彎裡,在孩子的軀體周圍徘徊。孩子咬著牙,輕而易舉地便將尖尖魚裝滿了兩魚簍。

  原來,這海里生活著一種尖尖魚,每當寒潮來時,它們都有很強的趨熱性。孩子正是利用自己溫熱的身體,吸引了大量的尖尖魚……

  曾經有一個青年,大學畢業後隻身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打工。盤纏用盡了,舉目無親,房東又天天催討房租。雖然有一家單位已經決定聘用他,但是,哪家單位願意將工資預付給一個尚未開始工作的人呢。

  一個星期天,青年拖著沉重的雙腿來到了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看著那些成堆的紙片、飲料盒子……青年紅著臉向老闆問了那些廢品的價格。

  他找來一隻破麻袋,毅然走上了大街開始拾荒。忍受著人們的白眼,經受著風雨的洗禮,他走過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拾撿著廢品,也積攢著對未來生活的渴望,積攢著在這個陌生城市繼續生活下來的決心與力量。當他從廢品店老闆手裡接過在這座城市掘到的“第一桶金”時,青年的眼眶潮溼了,他聽到心中的吶喊:“生存沒有絕境,就看你肯不肯去做。”

  是的,捉尖尖魚的少年正是在別人圍著火爐的時候,用他的身體讓一家人渡過了難關。青年不怕遭受他人的白眼,放下大學生的架子,靠撿廢品讓自己在遠方的城市站穩了腳跟。當我們有可能失去一切的時候,我們還有生命。當我們面臨生活的困惑時,何不想想那些別人不願做的事?

  生活中其實沒有絕境,絕境在於我們的心沒有開啟。封閉的心,如同沒有窗戶的房間,會處在永恆的黑暗中。但實際上週圍只是一層紙,一捅就破,外面則是一片光輝燦爛的天空。

  記住,無論黑夜多麼漫長,朝陽總會冉冉升起,無論風雷怎樣肆虐,春風終會緩緩吹拂。

  篇二

  我相信苦難,因為苦難是一種人人敬而遠之的味道,但我喜歡將它夾在麵包裡慢慢品嚐。——題記

  1930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的季節,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個街道上,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掙扎在飢餓的邊緣。

  在此之前,他是一位出色的售貨員,曾經為田納西的無數個商店經銷過商品,他的營銷策略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利潤,但好景不長,一次不好的時運,葬送了他的營銷之路。

  現在,他孑然一身,一貧如洗,他曾經想著去找那些自己幫助過的人,但他們一定會拒絕的,他們無法接受他的貧窮。畢竟不是昨天啦,世態炎涼,說得一點沒錯呀。

  正當他走投無路時,他發現一家小餐廳的外面掛著招聘廣告,他們這裡要招收廚師,但薪金卻低得可憐,一年的工資還不如自己以前一個月的多,在飢寒交迫面前,他放棄了理想和自大的念頭,他推看那扇原本虛掩的門,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

  他的任務是烹製雞塊,這是他以前從未做過的行業,但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他只需要按照人家的配料把雞塊扔進鍋裡煮,然後把它撈出來,整個過程就這麼簡單。

  和他在一起的有三個人,他們一個個懶得要命,見到有生人來,便將全部的工作變本加厲地給了他,他本想發作,但想到自己剛來,本來就應該多做一些,便忍氣吞聲地埋頭苦幹。

  幾個流程下來,他竟然掌握了煮雞的整個過程,他覺得這種做法是有問題的,他曾經嘗過用這種方法制作成的雞塊,沒有一點香味,這直接導致了這家生意的慘淡。

  他給老闆提建議,提出應該改善一下配方,多加一些香料或者其它調料,老闆沒聽進去,告訴他:你的職責是製作雞塊,這些不是你考慮的,不要多管閒事,我這裡可是祖傳祕方,不會有錯的。

  他的好意換來了一頓謾罵,他氣憤交加,本想揚長而去,但一種鑽研的思想還是使他留了下來,靈光閃現的瞬間,他似乎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奮鬥之路。

  在工作中,他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到廚房裡鑽研,並且在雞塊上試著加一些其它的香料。

  一天,他無意中將一塊雞腿掉進了正在加熱的油裡,感到萬分緊張,因為老闆說過油是不能夠隨便浪費的,一旦發現就要被***或者扣掉工資,幸虧沒人發現,他趕緊拿出了雞塊,但扔了可惜,他便將它扔進嘴裡,一個奇蹟出現了,他感覺無意中炸出的雞塊香辣可口,他覺得成功在向自己招手。

  經過無數次的研製,1932年的6月,在他的家鄉,離田納西州不遠的肯德基州,這位中年人推出了一種新型的快餐食品——炸雞,很快,這種食品適應了人們快節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開張不到一年,它的聲譽便傳遍了整個肯德基州。

  為了增加營業範圍,這位年輕人又擴大了經營渠道,他將人人喜歡吃的麵包和炸雞融合在一起,不僅滿足了人們喜歡甜食的需求,而且還可以調適人們的趣好,真可謂一箭雙鵰。

  現在,肯德基已經遍佈全球80多個國家,目前擁有超過9600家連鎖店,在這個地球上,幾乎每天都有一家肯德基店開張。

  這位中年人,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桑德斯上校,說起自己晚來的成功,他只說了一句話:我相信苦難,因為苦難是一種人人敬而遠之的味道,但我喜歡將它夾在麵包裡慢慢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