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城市規劃

  “新合肥”將建成什麼模樣?經過層層篩選,最終5家方案脫穎而出,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有關資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方案一

  “141組團”提升為“1331戰略”;建成六個特色旅遊小鎮和四個田園風貌小鎮;打造“園城一體、城水交融”生態宜居都市

  根據該方案,合肥都市區空間功能結構將完善和提升,由“141”都市區空間戰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間戰略:即在“一心兩帶、環湖一體”的空間格局下,優化提升中心城, 創新發展巢湖、廬江和長豐三個城區,打造空港新城、廬南迴圈重化基地和巢北產業新城三大產業增長點,建設環湖一體新型城鄉空間。

  基於巢湖保護流域化、生態化和城市功能多元化、品質化的理念,合肥都市區將大量增加內城和濱水公共綠地,形成以“三環九廊”為骨架的溼地綠帶網路,強化服務職能和優化產業佈局,構築 “雙心兩扇兩翼”的功能空間形態,打造“園城一體、城水交融”的生態宜居都市。

  方案建議構建生態網路巢湖,保護河口、圩地和湖濱等天然溼地,修復池塘、溝渠和農田等鄉村溼地,建設汙水淨化型、雨水蓄積型和景觀遊憩型的城市溼地,上溯延展河流、小溪等河道溼地,構建由內向外放射、面積達2000平方公里的梯級溼地網路,恢復巢湖生態活力。

  在中心城和巢湖城的輻射帶動下,建成六個特色旅遊小鎮和四個田園風貌小鎮;基於生態網路巢湖培育發展九龍攢珠第三空間示範區、畫裡鄉村有機農業區和三河百塘源生態溼地等九個特色功能區,實現城鄉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贏。

  合肥要構建“一圈一核一區兩帶”旅遊發展新格局,開發八大旅遊產品,塑造四大旅遊品牌;以“水濱公有”、“親水為公共權益”和“保護也是發展”等理念,科學打造巢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國家溼地公園、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三河古鎮5A級旅遊景區、中廟——四頂山核心景區、巢湖時尚休閒運動等八大引擎專案;實現建設旅遊大都市和長三角休閒度假新天堂的目標。

  方案二

  打造“6+3”核心產業體系;打造大合肥“3030”交通圈;規劃巢湖半島旅遊景觀核;建設巢湖半島創新金融及科技研發基地

  該方案產業發展策略為優先發展金融業和現代服務業,緊緊圍繞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大領域,打造“6+3”核心產業體系。六大先進製造業為:電子資訊產業、新能源產業、汽車產業、裝備製造業、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家電產業。三大現代服務業為:創新金融、旅遊及科技論壇、航運物流。

  該方案建議打造大合肥“3030”交通圈,即城區邊緣之間30分鐘到達,各城區內部任意兩點之間30分鐘到達。建設大合肥區域大外環,修建連線中心城區、巢湖半島、巢湖市區、廬江城區之間的快速路網和軌道交通線路,實現三個城區的一體化;建設一條穿湖通道,連線巢湖南北兩岸;中心城區加強快速路網建設,尤其要增加放射狀的快速路網;建設環湖大道,成為一條具有綜合功能的大道;建設巢湖北岸交通走廊,加強巢湖市區與合肥城區之間的關係,這條交通走廊將連線城市外部交通網,延伸到南京、上海等長三角中心地區,加強泛長三角地區與長三角中心區之間的聯絡。

  旅遊規劃提出“一核、一環、三城、四區”的空間佈局。一核蓄勢:巢湖半島旅遊景觀核。一環連通:環巢湖國家風景道。三城協作:合肥市***濱湖新區***、巢湖市、廬江縣。四區聯動:都市旅遊板塊、山地休閒板塊、水上游覽板塊、鄉村體驗板塊。

  該方案還建議建設巢湖半島—創新金融及科技研發基地。

  方案三

  2030年,形成以新合肥為核心的皖中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巢湖水面力爭承辦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水上體育運動會;四大工程修復巢湖生態

  該方案以實施生態文明戰略、跨越式發展為目標,在長三角區域層面、新合肥市域層面、環巢湖地區層面三個層次展開。

  在長三角區域層面,規劃立足於將新合肥建設成為長三角西部地區特大型中心城市為目標,強化新合肥作為安徽省省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職能。力爭在2030年,形成以新合肥為核心,包括馬鞍山、蕪湖、銅陵、六安、淮南等皖中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在新合肥市域層面,規劃將合肥主城區建設成特大型區域中心城市,同時規劃巢湖市為地區中心,實施與合肥中心城區等高對接戰略。規劃以削減巢湖流域入湖汙染物為目的,實施部分產業向長豐、廬江境內流域以外地區轉移的策略,力爭將長豐、廬江建設成為以產業叢集為支撐的新城。以新機場建設為契機,建設以資訊電子、高階物流產業為重點的機場新城。在市域層面,規劃以軌道交通為手段,引導新城發展。

  在環巢湖地區層面,規劃實施區域城鎮化發展策略,重點發展以生態物流業為支撐的三河古城新市鎮、以商務旅遊為支撐的中廟新市鎮、以現代農業為支撐的盛橋新市鎮。三河古城延續徽派建築風貌,建設成為全國性的旅遊目的地;中廟以儒釋道文化為內涵,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充分利用湯池、半湯的溫泉資源,建設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溫泉旅遊目的地。巢湖水面宜開展水上休閒運動,力爭承辦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水上體育運動會。

  方案提出規劃必須以巢湖生態修復與保護為前提,為此需實施巢湖生態修復四大工程。

  方案四

  合肥未來城市發展實施五大戰略;形成楓葉形空間發展形態;努力扮靚一座城、啟用一湖水、沐浴三處泉、暢遊五座山;實施“合肥環湖新區”建設並上升為國家戰略工程

  該方案將建議新合肥未來城市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工業強市戰略,東進出海戰略、合肥都市圈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共5大戰略,近期建成長江三角洲地區新興現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中期建成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最終建成1000萬人的國際性大都市和環湖通江生態宜居城市。

  合肥中心城區以建設合肥都市區為目標,繼續實施“141”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按照“東拓北展,南控西進”的拓展方向,形成楓葉形空間發展形態,1個葉柄汲取巢湖營養、5大葉片支撐五大組團、6條主葉脈主導合肥空間拓展方向,楓葉形態代表新合肥的城市精神。

  合肥應該實施“工業強市”、“旅遊活市”戰略,努力扮靚一座城、啟用一湖水、沐浴三處泉、暢遊五座山,到2030年建成國家5A級景區12個,4A級景區32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5個,建設極品生態旅遊景區2個,精品旅遊景區5個,形成5條精品旅遊線路,形成“一心融城、雙核交輝、四區協調、十景團引領”的旅遊開發總格局。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重點構築5大國家級自主創新高地,5類自主創新平臺,率先把合肥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智力密集區、國家科學創新城、智慧城和CEO城。

  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加強城市環境汙染綜合治理,實施清湖碧水工程和藍天白雲工程,改善巢湖水質和環境空氣質量,建設環巢湖溼地保護帶,做好環巢湖地區生態修復,實施生態排程與引江濟巢工程。

  構建以公路、鐵路為主導、以內河航運和航空運輸為補充的陸路主導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為確保戰略規劃落到實處,重點啟動15大戰略工程,包括把“合肥環湖新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工程、下塘重型製造業加工基地工程、通江達海戰略通道工程、城際輕軌戰略紐帶工程、合肥組合港戰略出口工程、機場遷建與再利用工程、引江濟巢戰略工程、郯廬斷裂帶沿線地區戰略防禦工程、巢湖管理戰略工程、環湖各縣市退出對巢湖水域直接管轄工程等。

  方案五

  打造江淮內河港群,加密高速公路網和軌道交通網路;實施安瀾巢湖、活力巢湖、生態巢湖三大工程;辦中國巢湖世界水休閒博覽會

  以“大湖城市、創新都會”為城市定位,該方案為合肥明確空間結構與佈局。大合肥區域聯動格局為一心一帶四軸,即以合肥主城為中心,強力打造合蕪馬城鎮密集帶,作為省域發展的脊樑,同時向淮南蚌埠、安慶銅陵、六安和滁州四個方向軸向發展,帶動皖南、皖北兩大板塊,對接南京都市圈,提高安徽在區域分工和市場資源配置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區域交通體系構建為升級兩港,加密兩網,實現2小時溝通長三角中心城市,半小時連接合肥經濟圈城市的目標。

  通過“安瀾巢湖、活力巢湖、生態巢湖”三大標誌性工程,爭取使合肥成為國際淺水湖泊生態治理的示範。安瀾巢湖:包括主城區和重要園區防洪排澇、環湖大堤綜合整治、大型對江排洪泵站、主要支流疏浚、堤防加固等工程。活力巢湖:包括引江濟巢、引泉入城、江淮運河、灘地清水廊道、湖泊生態水位調控等工程。生態巢湖:包括汙染治理、河口溼地、生態岸線、防浪林臺、候鳥天堂、魚形小島、觀浪崖臺等工程。

  對環巢湖旅遊發展,該方案策劃為“一會、一巢、七大主題專案、三大綜合體”工程***1173工程***。其核心吸引專案為一大盛會——中國巢湖世界水休閒博覽會,一座地標性創意建築——未來巢,七大水主題專案——水生態:巢湖國際溼地示範區;水運動:巢湖國際水運動公園;水遊樂:巢湖水嬉戲樂園;水師:1862淮軍水寨;水城:古巢州水下千年古城;水鄉:三河古鎮;水田:大圩創意農業休閒產業園。以及三大旅遊度假綜合體——創智新城科技度假綜合體,半湯溫泉科技養生綜合體,和濱湖新區RBD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