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寇準的軼事典故

  寇準是北宋很有名的賢臣,民間有不少體現寇準品質的小故事流傳了下來。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寇準罷宴

  相傳,宋淳化年間,青年時代的寇準,得到宋太宗的支援和信任,提升為參知政事。不久,太宗又為寇準主婚,讓皇姨宋娥與他成親。宋娥是趙匡胤宋皇后的幼妹、邢國公宋準的幼女,美貌聰慧,賢淑多才。新婚期間, 日日酒宴,夜夜歌舞。

  一天,寇準與宋娥正在歡宴,忽聽門官來報:“相爺,大門外有個老漢,說是相爺的鄉里,非要見相爺不可。”一聽是家鄉人,寇準忙說:“快請進來!”不一會,門官領來一個老漢,衣著破爛,臉上佈滿皺紋。寇準一看,原來是舅舅趙午,便忙拉宋娥一起上前拜見,侍女也急忙搬來椅子,讓老人家坐下。誰知老漢兩眼發呆,並不回答寇準夫妻的問話,卻大哭起來。寇準忙問:“舅舅,有什麼委屈?受了誰的氣?還是家裡出了什麼事?”老漢連連搖頭。問了半天,老漢才長嘆一口氣,叫著寇準的小名,說:“牛娃,我進了這相府,見你這麼榮華富貴,又聽你手下人說,你每日每夜都是這樣,叫我不由得想起我那可憐的老姐了。他一輩子受苦受難, 沒過一天好日子!”寇準聽舅舅說起母親,慌忙跪倒,說:“都是甥兒不好,得意忘形,忘了母親早年的苦楚。”

  趙老漢擦了擦眼淚,拍著寇準的肩膀說:“牛娃子,那年你爹去世,你才10歲,你娘晝夜紡線織布,供你讀書,我送你上華州會試時,你穿的藍布袍還補著補丁。後來,你一直沒回家來。你母親歸天時,你正在關外操勞王事,顧不上奔喪,舅也不能怪你。你現在當了大官,又招了皇姨,從地下到了天上,歡樂幾天也就是了。可你天天作樂,夜夜宴飲。你娘受過的苦難,你不是早忘光了嗎?”

  寇準忙給舅父叩了三個頭,說:“舅父指教,甥兒得益不淺,母親棄世時,我君命在身,忠孝不能兩全,是甥兒終生憾事。不過,母親的苦楚,甥兒實不敢忘。甥兒今為國家大臣,誓以上報宋王,下撫黎民。”說罷,忙和宋娥勸舅舅入席用飯。

  老漢看著宴席上的山珍海味,硬是不入席,卻指著宴席說:“這一桌飯,夠咱家鄉一家人過幾個月哩!你在京城裡吃的這麼好,可知咱華州、同州今年大旱,顆粒不收,一斗米漲到一千錢。現在還沒過年,已鬧起了饑荒,到明年春天,不知要餓死多少人呢!想到這,我怎麼能吃下這樣好的飯呢?”

  寇準也聽說家鄉有旱情,可是從地方官的奏摺裡,卻看不出災情的嚴重程度。聽舅舅這一說,頓感自己失職,愧對鄉里。他安排舅舅住下,急忙回到大廳,吩咐撤了宴席,並以此為戒,永不夜宴。

  第二天早朝,寇準將故里旱情如實奏給太宗,並請旨回陝西督賑和詢察民情。他回陝西后,為家鄉辦了很多好事,還把關中的賦稅免徵三年。

  :不學無術

  起先,張詠在成都,聽說寇準當了宰相,曾對自己的僚屬感慨地說:“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後來寇準被貶為陝州知州,張詠回朝經此路過,寇準熱情款待,臨別時,寇準送他到郊外,問他說:“您有什麼教寇準的?”張詠緩緩地說:“《霍光傳》不可不讀呵。”寇準不明所以,回來後便讀了起來,當他讀到“不學無術”時,自己不由笑了,說:“這是張公對我的評價啊。”張詠說寇準不學無術,本意並不是說他學問不高,見識有限,而是說他人情不夠練達,方正有餘,圓滑不足。

  不學無術的典故出自《宋史·寇準傳》。寇準是“奇材”,但“學術不足”,他當了宰相仍虛心請教,值得稱頌。張詠示意他讀一讀《霍光傳》,起初寇準不解其意,回到家裡一翻書,讀到“不學無術”時,方恍然大悟:張詠這是在說我啊。於是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