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類上市公司的入世應對策略

11月9日至13日在多哈舉行的第四屆WTO部長級會議,將於10日審議和表決中國正式“入世”的具體協議,經審議通過後,11日將正式簽署有關協議。中國入世已指日可待。入世後,隨著國外資本的進入,通訊業的改革步伐會進一步加大,競爭環境也會進一步惡劣。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國內通訊業在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同時,對於如何學習外來資本的先進經驗與技術,變自己的劣勢為優勢,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完善國內通訊市場

1.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環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目前國內通訊領域的法律法規體系有兩個方面的問題須要儘快解決。法律法規應該儘快清理並出臺相應的補救措施,以完善通訊領域的法律框架,為迎接國外通訊資本的挑戰做好準備。

拿最根本的用人制度為例,這是企業本身的事情,用人制度不僅要進一步落實企業的用人自主權,而且更要落實企業的不用人自主權,要減少行政干預,讓企業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人、淘汰人,形成人員能進能出的市場機制。

2.逐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資訊產業部部長吳基傳透露,當前資訊產業的工作重點是建立和完善有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內外上市,並按照中國政府為加入WTO作出的承諾及有關政策規定,鼓勵和引導國內外更多的投資者進入中國通訊資訊市場。這為國內通訊企業到國外融資、國外企業到中國投資通訊領域描繪了廣闊的前景,也是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的重要一步。

多年來國家和各地政府為了吸引外資出臺了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使得國外資本在我國不僅享有“國民待遇”,而且很大程度上享有比我國企業更優惠的“超國民待遇”。加入WTO後,根據公平原則,對外資企業的特殊待遇將會取消,創造一個更為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這將使國內資本與國外資本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使國內通訊企業可以輕裝上陣、參與競爭。

3.逐步形成有效的運營格局

國內通訊業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是國有的政府壟斷部門,長期集管理、經營於一身,政企不分、權責不明。經過郵電分營和電信重組,打破了原有的郵電通訊運營格局,但加入WTO對國內通訊業而言,如果不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有效的運營機制,即使有再好的外部經營環境,與強大的國外資本進行持久競爭也是不可想象的。我國通訊運營企業與國外大的通訊運營商相比,資金、技術與人才實力還相差甚遠。如何使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合理配置,增強運營競爭力,是我國通訊運營企業迫切須要解決的問題。

4.逐步引導企業的戰略方向

國外大的通訊公司一般都有較成熟的整體發展戰略,國內通訊企業與之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由於環境所限,在戰略制訂上與國外企業也有很大距離。因此,從戰略高度引導國內通訊企業制訂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幫助其從戰略競爭的角度對待中國加入WTO後面臨的衝擊就顯得極為重要。國內通訊企業應根據《資訊產業“十五”規劃綱要》等國家對通訊業的發展規劃及入世後國外資本進入的具體情況、市場的科學分析預測、競爭對手的情況和技術發展趨勢,合理地制訂和實施企業發展戰略,並根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適時進行調整。

5.逐步推動產業的結構調整

我國通訊製造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分散投資、產品雷同的現象十分嚴重,從而導致了同類產品在市場上的惡性競爭,同時也造成了部分通訊產品的生產能力過剩。因此,要進一步加大製造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產業集中度與整體競爭力,形成若干國家級開發和生產基地,造就一批在國內外市場上有地位、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競爭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在吸引外資上,應該立足於我國通訊產業結構優化和出口升級這一主題,積極引導國外通訊資本直接投向新產品和有更高增加值的方面,儘量引導國外資本投向與國內通訊廠商不產生正面競爭的專案,以減少國外資本對民族通訊業的衝擊。

通訊業要狠練內功

1.加快企業重組,打造我國製造業真正的航空母艦

目前我國通訊製造業的總產值只有200億美元左右,而2001年《財富》500家公司排名第8位的通用電氣(GE)年銷售額即達到了1298億美元,是我國通訊製造業總產值的6.5倍。我國通訊製造業企業中,只有PTIC(普天集團)一家進入世界通訊製造業50強,而其實際上是多個企業的聯合體,若論單個企業的規模,則沒有一家可以進入50強。

針對我國通訊裝置製造企業資源分散、規模偏小的現狀,應充分利用聯合、兼併、收購等手段進行併購,以拓寬產品領域,增強競爭實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另外國內製造企業可以以一些頗具實力的企業和品牌為中心,實現規模效應和擴張,打造真正的通訊航空母艦,為進一步發展成為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與國外企業競爭作準備。

2.加大科研投入,擁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

目前與國外大的製造企業相比,我國通訊製造業的科技投入無論在規模上還是比例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國外企業對行動通訊的科技投入一般佔銷售額的10%~16%,而我國只佔2%~6%。科技投入低造成了我國通訊製造業自主開發創新能力的薄弱,使我國在很多重要技術領域難以取得重大突破。

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賣技術,一流的企業賣服務,超一流的企業賣標準,標準是什麼?智慧財產權。加入WTO後,將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國外的先進技術,我國通訊製造業要充分利用後發優勢,直接在某些核心技術和技術標準方面取得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

3.培養引進人才,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國內通訊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努力培養和引進人才,特別要加快業務及管理方面人才的培養引進,未來國際市場的競爭中,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而我們的現狀與之相去甚遠,當務之急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造就一支能適應未來市場競爭、與國際社會接軌的人才隊伍。

另外,企業內部要改革分配製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實行競爭上崗,末位淘汰,大膽探索年薪制、股權制等新的機制,真正實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逐步形成新型的人才招聘、培訓、晉升、收入分配和解聘等與市場環境相適應的制度。

4.提高管理水平,創造企業文化,建立規範的現代企業制度

由於我國通訊業市場化起步較晚,絕大多數企業成立時間比較短而發展比較快,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而通訊業的人員結構以技術人員為主,缺乏專業管理人員,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部分企業管理水平不高。世界著名通訊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大多在20萬美元/人·年以上,而我國通訊製造業平均只有1.5萬美元/人·年。

國外通訊業在長期的市場競爭與改革重組中已形成自己的一套成熟的服務管理規範和企業文化,當攜其雄厚的資本實力進入中國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企業文化,客觀上為國內通訊企業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了能夠與國外通訊企業短兵相接,國內企業就必須學習和應用現代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擁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

積極迎接國外資本

毫無疑問,加入WTO對我國通訊業將造成一定的衝擊,但這種衝擊並不是就像狼來了那樣可怕。對於通訊運營商而言,國外資本進入的最佳方式應該是合資或併購,這樣就不會出現國內的通訊運營商與國外公司的直接競爭。國外資本直接投資短期內不會形成太大的衝擊,畢竟運營網路的建設不是朝夕之事,而這正是國內運營商練內功之時。

對於通訊裝置製造商而言,由於我國通訊業目前發展的根本動力是國內市場強大的需求和國內各個大通訊運營商的投資拉動,因此加大了通訊裝置製造商的訂單數,也帶動了終端製造商的快速發展,因此從需求上講不存在太大問題。另外,國內通訊裝置市場的對外開放本來就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應該是世界上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之一,可以說我國的通訊裝置製造業是在與眾多世界著名通訊企業長期的殘酷競爭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已經習慣於市場競爭,“入不入世”問題的影響比較小。

總的來說,入世後國外通訊資本的進入對國內通訊企業而言應該是機遇大於挑戰,國內通訊企業應該充滿信心積極面對,努力在後續的競爭中讓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